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空间结构演化规律与机制:对称与等级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东前 邓杨宁 +2 位作者 王怡婕 宋永永 马蓓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8,共16页
文化娱乐业是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基于2010—2020年西安市文化娱乐业POI数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对称和等级视角探讨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空间结构演化规律,揭示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文化娱乐业是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基于2010—2020年西安市文化娱乐业POI数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对称和等级视角探讨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空间结构演化规律,揭示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2010—2020年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由市中心区域向外围扩散,呈多中心化态势,其空间结构演化具有明显的对称与等级规律。各类型空间结构的形成是交通因素、人口因素、区域经济、商业区位、产业政策5个维度多种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基础型因子、发展型因子、辅助型因子分别通过供需机制、触发机制和强化机制作用于文化娱乐业热点的空间布局和区位选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与等级结构 演化规律 形成机制 地学信息图谱 文化娱乐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先蓉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2-750,共9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的现状 ,指出了我国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中国 国家信息政策 信息法规 体系结构 内容范围 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家信息法的体系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查先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共4页
本文在探讨国家信息法体系结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国家信息法 体系结构 内容 信息基本法 信息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信息传播模型及其演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金栋 郑鹊 孙硕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7,共10页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信息传播 网络结构 传播规律 传播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体育法》下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的规范构造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惠彬 肖启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共13页
新《体育法》第52条第2款为体育赛事组织者等创设了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在内部法律构造上,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的客体为体育赛事视听信息,主体为体育赛事组织者和俱乐部等信息提供者,内容包含了固定权、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和信息网... 新《体育法》第52条第2款为体育赛事组织者等创设了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在内部法律构造上,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的客体为体育赛事视听信息,主体为体育赛事组织者和俱乐部等信息提供者,内容包含了固定权、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5项子权利。“营利目的”属于权利的限制性要素。在外部法律构造上,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属于《民法典》第126条规定的“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目前,新《体育法》第52条第2款在规范表述上存在较高的原则性和不确定性,为避免其产生适用上的分歧而沦为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应景之作”,对于该条文须加以完善,包括调整权利的体系归属、正面界定权利内容、细化权利类型、对目的性要素进行改造以及引入权利限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育法》 体育赛事视听信息权 法教义学 规范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组织的科学理论阐释 被引量:6
6
作者 苏新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科学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相应科学领域高屋建瓴的总结。鉴于此,文章对系统科学理论中的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对知识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对利用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组织中的一... 科学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相应科学领域高屋建瓴的总结。鉴于此,文章对系统科学理论中的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对知识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对利用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组织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解释。此外,还将图书情报学中的基本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小世界理论)对知识组织的适用性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以期从理论角度为提升知识组织的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科学理论 图书情报学定律 知识组织 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 协同论 耗散结构理论 突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法律文本结构信息的刑事案件判决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晗 郑伟昊 +1 位作者 窦志成 文继荣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近年来,法律领域的智能化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选取法律领域中十分重要的法律判决预测任务作为研究重点,法律判决预测包含推荐相关法条、定罪和刑期预测等三个子任务。随着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研究者将深度学习方法引... 近年来,法律领域的智能化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选取法律领域中十分重要的法律判决预测任务作为研究重点,法律判决预测包含推荐相关法条、定罪和刑期预测等三个子任务。随着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研究者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法律判决预测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法律判决预测方法通常是通过构建案情描述和法条之间的注意力来提升模型预测能力,或者利用三个法律判决预测子任务间的关系来提升整体的性能。但是这些工作未考虑法律文本中的多层层次化信息,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包含职务侵占罪和玩忽职守罪,其法条大类是渎职罪,并且每个罪行有不同的刑期。针对该问题,考虑引入法律文本的多层层次化信息用于法律判决预测任务。具体来说,对法律文本的多层结构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协同注意力机制将法条的多层信息融入到案情描述中,得到每个子任务的融合不同层次的法律信息的案情描述表示,从而提升司法判决预测任务的性能。在真实的法律判决预测任务公开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融合法律文本多层结构信息的模型在法律判决预测任务上优于当前最好的模型。对法律智能化的未来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判决预测 法律多层结构信息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小康 彭少明 +1 位作者 王煜 蒋桂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协调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的各行业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近30年来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9年黄河...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协调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中的各行业用水数据,采用信息熵的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近30年来用水结构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8-2019年黄河流域总用水量呈现两个阶段的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用水结构信息熵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由1988年的0.6增长至2019年的1.2,说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演变。从流域用水结构空间分布来看,四川省、陕西省和山西省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较高,均值分别在1.2和0.6以上,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的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值分别在0.9和0.5以下,用水结构的合理性在黄河流域处于较差水平;从流域用水结构时间演变来看,四川省用水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减小趋势,其他8省(区)则呈增大趋势,增幅最大的是青海省,增加了40%以上,原因是该省农田灌溉用水量占比减小,而其他行业用水量占比增加。本文评价了黄河流域9省(区)用水结构的合理性,可为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节水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信息熵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用信息上的利益结构及其民法保护 被引量:12
9
作者 时诚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50,共8页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 个人信用信息上具有立体式的利益结构,既包括自然人的名誉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固有利益,又涵盖了自然人的财产利益、信用信息处理者的利益、公共利益等衍生利益。为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平衡,应当赋予自然人在特定场合中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能,同时认可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我国应构建以《民法典》为基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为两翼的综合性个人信用信息保护体系,明确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畴,并确立侵害个人信用信息人格权竞合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 利益结构 信用权 名誉权 个人信息权益 民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