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channel blind deconvolution algorithm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DS/CDMA system
1
作者 Cheng Hao Guo Wei Jiang Y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454-461,共8页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transmission can be realized at low SNR, and has low probabilityof detection. It is aly problem how to obtain the original users' signal in a non-cooperative context. In practicality, ...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transmission can be realized at low SNR, and has low probabilityof detection. It is aly problem how to obtain the original users' signal in a non-cooperative context. In practicality, the DS/CDMA sources received are linear convolute mixing. A more complex multichannel blind deconvolution MBD algorithm is required to achieve better source separation. An improved MBD algorithm for separating linear convolved mixtures of signals in CDMA system is proposed. This algorithm is based on minimizing the average squared cross-output-channel-correlation. The mixture coefficients are totally unknown, while some knowledge about temporal model exis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ring about the exactness and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DMA signal NON-COOPERATIVE MBD stochastic gradient algorithms for M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训练系统及其优化算法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恩东 闫瑞栋 +1 位作者 郭振华 赵雅倩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共28页
人工智能利用各种优化技术从海量训练样本中学习关键特征或知识以提高解的质量,这对训练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单机训练无法满足存储与计算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利用多个计算节点协同的分布式训练系统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 人工智能利用各种优化技术从海量训练样本中学习关键特征或知识以提高解的质量,这对训练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单机训练无法满足存储与计算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利用多个计算节点协同的分布式训练系统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单机训练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分析了分布式训练系统亟需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归纳了分布式训练系统的通用框架与四个核心组件.围绕各个组件涉及的技术,梳理了代表性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基于并行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架构研究分支,并对各研究分支优化算法与应用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训练系统 (去)中心化架构 中心化架构算法 (异)同步算法 并行随机梯度下降 收敛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榆 程超 +5 位作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2-1046,共15页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细识别的技术难题,揭示了区内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分布及演化规律。【结论与结果】(1)飞仙关组主要由泥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鲕粒灰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膏质云岩、膏岩等岩性组成;(2)对比发现,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即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SGBDT)构建岩性模型优于其他算法,更适合碳酸盐岩复杂岩性识别;(3)鲕粒灰岩集中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以南地区的飞一段—飞三段时期,鲕粒云岩集中发育于飞二段时期且分布分散;(4)区内鲕粒滩分布差异明显,飞一段时期主要发育于台地古地貌高点和台地边缘,飞二段时期多发育台缘鲕粒滩,少量发育台内古地貌高点鲕滩和点滩,飞三段时期主要发育台内点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BDT算法 岩性识别 沉积演化 鲕粒滩分布特征 飞仙关组 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相干合成系统中SPGD算法的分阶段自适应优化
4
作者 郑文慧 祁家琴 +6 位作者 江文隽 谭贵元 胡奇琪 高怀恩 豆嘉真 邸江磊 秦玉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315,共13页
为改善传统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SPGD)算法应用于大规模激光相干合成系统时收敛速度慢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分阶段自适应增益SPGD算法-Staged SPGD算法。该算法根据性能评价函数值,... 为改善传统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SPGD)算法应用于大规模激光相干合成系统时收敛速度慢且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分阶段自适应增益SPGD算法-Staged SPGD算法。该算法根据性能评价函数值,在不同收敛时期采用不同策略对增益系数进行自适应调整,同时引入含梯度更新因子的控制电压更新策略,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减少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概率。实验结果表明:在19路激光相干合成系统中,与传统SPGD算法相比,Staged SPGD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升了36.84%,针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相位噪声,算法也具有较优的收敛效果,且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将Staged SPGD算法直接应用于37、61、91路相干合成系统时,Staged SPGD算法相比传统SPGD算法收敛速度分别提升了37.88%、40.85%和41.10%,提升效果随相干合成单元数增加而更加显著,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稳定性和扩展性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具备扩展到大规模相干合成系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干合成 相位控制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SPG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自适应梯度裁剪的差分隐私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家棋 李觉友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7,共11页
梯度裁剪是一种防止梯度爆炸的有效方法,但梯度裁剪参数的选取通常对训练模型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标准的差分隐私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进行改进。首先,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梯度裁剪方法,即在传统裁剪方法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和指数... 梯度裁剪是一种防止梯度爆炸的有效方法,但梯度裁剪参数的选取通常对训练模型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标准的差分隐私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进行改进。首先,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梯度裁剪方法,即在传统裁剪方法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和指数平均策略对梯度裁剪参数进行自适应动态调整,进而提出一类自适应梯度裁剪的差分隐私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其次,在非凸目标函数的情况下对提出的自适应算法给出收敛性分析和隐私性分析。最后,在MNIST、Fasion-MNIST和IMDB数据集上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表明,与传统梯度裁剪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梯度裁剪算法显著提高了模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差分隐私 梯度裁剪 自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8光谱衍生数据分类体系下的牧草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爱武 张帅 +3 位作者 郭超凡 刘路路 胡少兴 柴沙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9-246,共8页
牧草生物量的估算对于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基于Landsat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的大面积植被生物量估算研究已广泛应用,当前大多基于单一变量或几个常用植被... 牧草生物量的估算对于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载畜平衡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基于Landsat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的大面积植被生物量估算研究已广泛应用,当前大多基于单一变量或几个常用植被指数构建反演模型,这些指数往往不能从多方面反映植被理化特征。归纳了不同Landsat8光谱衍生数据所反映的植被理化特征及它们间的关联方式,构建了Landsat8光谱衍生数据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梯度Boosting(SGB)算法的多变量、非线性生物量估算模型,探讨不同类型光谱衍生数据组合对于牧草生物量反演结果的影响。以青海省海晏县为研究区进行方案可行性探讨。结果表明常用的Landsat8光谱衍生数据主要从植被的绿度、黄度、盖度、水分含量、纹理特征以及通过消除大气干扰和土壤背景干扰等7个方面反映植被的理化特征(7个小类),可归纳为直接因子(绿度、黄度、盖度、水分含量)、间接因子(消除大气干扰和消除土壤背景干扰)和空间因子(纹理特征)3大类型。在牧草生物量反演中,这些光谱衍生数据类型间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单一的直接因子模型估算结果最差,引入间接因子和空间因子均能提高模型的估算结果,而由直接因子(GNDVI, TCW, NDTI, NDSVI, TCD)、间接因子(SAVI, VARI)和空间因子(MeanB3, MeanB6, HomⅡ, DisB5)共同构建的SGB模型估算精度最优,R2达到了0.88;RMSE为141.00 g·m-2。与5种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对比,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较单变量模型,R2提高了42%~60%,RMSE降低47%以上,R■提高了31%~53%, RMSEcv降低29%;较多变量模型,R2提高了29%~42%, RMSE降低35%以上,R■提高了2%~18%, RMSEcv降低2%以上。此外,所提出方法在消除反演模型过饱和方面也具一定成效。综上,利用Landsat8数据从反映植被不同理化特征角度构建反演模型实现了牧草生物量的精准估算,对于后期牧草生长状况实时监测以及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还可以为今后进行大面积区域草地动态监测以及其他农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随机梯度Boosting算法 Landsat8光谱衍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几种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比较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慧珍 李新阳 姜文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直接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波前畸变校正方法,选择合适的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是该技术成功实现的关键。以32单元变形镜为校正器,基于多种随机并行优化算法建立自适应光学系统仿真模型。从算法的收敛速度... 直接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优化是自适应光学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波前畸变校正方法,选择合适的随机并行优化控制算法是该技术成功实现的关键。以32单元变形镜为校正器,基于多种随机并行优化算法建立自适应光学系统仿真模型。从算法的收敛速度、校正效果、局部极值3个方面对遗传算法、单向扰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双向扰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及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太慢,不适用于需要实时控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双向扰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收敛速度、校正效果要优于单向扰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且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扰动电压;模拟退火几乎以概率1收敛到全局极值附近,且收敛速度是上述算法中最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系统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模拟退火 遗传算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路光纤激光相干阵列的相位锁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粟荣涛 周朴 +2 位作者 王小林 马阎星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共2页
报道了32路光纤激光相干阵列的相位锁定实验研究。搭建了32路光纤激光相干阵列实验系统,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设计制作了高速高精度相位控制器。当相位控制器执行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各路激光的相位进行锁定时,相干阵... 报道了32路光纤激光相干阵列的相位锁定实验研究。搭建了32路光纤激光相干阵列实验系统,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设计制作了高速高精度相位控制器。当相位控制器执行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各路激光的相位进行锁定时,相干阵列输出的激光功率与不进行相位锁定时相比提高了约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合成 光纤激光 相位锁定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退火算法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朴 马阎星 +3 位作者 王小林 马浩统 许晓军 刘泽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3-977,共5页
提出了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相干合成的思路。对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多路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收敛速度与合成光束数目的关系。进行了两路W量级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的实验,结果表明,模拟... 提出了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相干合成的思路。对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多路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收敛速度与合成光束数目的关系。进行了两路W量级光纤放大器相干合成的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有效控制各路光纤激光的相位,系统闭环将目标圆孔内的能量提高了1.8倍,并使得目标圆孔内能量大于理想值80%的概率从19.4%提升到了51.3%,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相干合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放大器 相干合成 模拟退火算法 主动相位控制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SPGD控制算法的FPGA硬件实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金宝 陈波 +1 位作者 王彩霞 李新阳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51,共6页
针对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实时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SPGD算法硬件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划分了各功能模块,然后对关键模块进行了实时化处理,并使用"流水线"和RAM技术设计了可升级... 针对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实时性强,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SPGD算法硬件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划分了各功能模块,然后对关键模块进行了实时化处理,并使用"流水线"和RAM技术设计了可升级和扩展的变形镜控制模块。最后将该算法实现并应用到61单元自适应光学激光实验中,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可使用不同的性能指标实现变形镜的SPGD算法闭环控制,并能同时完成倾斜镜的控制,达到了实时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SPGD算法 FPGA 变形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系统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慧敏 张鹏飞 +2 位作者 张京会 范承玉 王英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可以对系统性能指标直接优化来校正畸变波前。对基于SPGD算法的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对不同初始静态畸变波前的校正能力,并比较了不同性能指标情况下的算法增益系数、扰动幅度值的选取...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可以对系统性能指标直接优化来校正畸变波前。对基于SPGD算法的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了对不同初始静态畸变波前的校正能力,并比较了不同性能指标情况下的算法增益系数、扰动幅度值的选取及校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收敛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益系数和扰动幅度值,对畸变较大的波前,随机扰动幅度在0.50~0.85范围内,性能指标采用焦斑平均半径比采用斯特列尔比取得的校正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数值仿真 波前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高速高精度相位控制器 被引量:6
12
作者 粟荣涛 周朴 +2 位作者 王小林 韩凯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0-1294,共5页
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SPGD)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设计制作了相干合成(CBC)相位控制器。理论分析表明,该控制器单次迭代速率大于1.125MHz,对于2路和16路相干合成,其平均控制带宽的理论值分别大于70kHz和9kHz,与现有的SPGD算... 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SPGD)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设计制作了相干合成(CBC)相位控制器。理论分析表明,该控制器单次迭代速率大于1.125MHz,对于2路和16路相干合成,其平均控制带宽的理论值分别大于70kHz和9kHz,与现有的SPGD算法相位控制器相比有了量级上的提高。利用该控制器进行了验证性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相位控制。当利用相位控制器对两路激光的相位进行锁定时,目标圆孔内能量提高了1.51倍,远场光斑对比度提高了5.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相干合成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相位控制器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湍流像差校正仿真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慧敏 张京会 +1 位作者 张鹏飞 范承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38-1742,共5页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可不依赖波前探测直接优化系统性能指标来校正畸变波前。建立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控制的61单元湍流校正仿真模型,实现了通过该算法控制倾斜镜和变形镜对湍流引起的像差的校正。结果发现,该算法能够找...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可不依赖波前探测直接优化系统性能指标来校正畸变波前。建立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控制的61单元湍流校正仿真模型,实现了通过该算法控制倾斜镜和变形镜对湍流引起的像差的校正。结果发现,该算法能够找到补偿湍流像差所需的倾斜镜和变形镜的最优面形。采用SPGD算法控制,倾斜镜校正后,远场光斑质心更靠近轴心而且轴上斯特列尔比有所提高;倾斜镜和变形镜共同校正比变形镜单独校正的效果好,这也说明倾斜镜的校正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翼型反设计的遗传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秀娟 廖文和 刘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6,共4页
遗传算法有时收敛太慢或收敛困难。在翼型反设计问题中,算法的计算效率很重要。给出了翼型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表示,设计了遗传操作算子,引入一种简单、易实现、高效率的随机逼近算法——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 遗传算法有时收敛太慢或收敛困难。在翼型反设计问题中,算法的计算效率很重要。给出了翼型的非均匀B样条曲线表示,设计了遗传操作算子,引入一种简单、易实现、高效率的随机逼近算法——Simultaneous Perturbation Stochastic Approximation(SPSA)算法,将SPSA算法作为一种快速局部优化方法和遗传算法的整体搜索策略结合起来,为翼型反设计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优化算法。并用该算法分别对NACA2412和NACA0016翼型进行了反设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反设计 随机逼近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双压电变形镜光强分布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理治 雷翔 +3 位作者 刘文劲 杨平 晏虎 许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1-1694,共4页
报道了把20单元双压电变形镜作为闪光氪灯泵浦的Nd:YAG激光器的腔镜,优化激光器输出光束远场强度分布的实验结果。变形镜由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控制,以相机采集到的激光束远场环围能量作为算法的评价指标,控制双压电变形镜的面形向远... 报道了把20单元双压电变形镜作为闪光氪灯泵浦的Nd:YAG激光器的腔镜,优化激光器输出光束远场强度分布的实验结果。变形镜由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控制,以相机采集到的激光束远场环围能量作为算法的评价指标,控制双压电变形镜的面形向远场能量分布更加集中的方向变化。结果表明:系统在20s内将远场光斑中的多个亮斑校正为单个亮斑,峰值光强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5倍;在腔镜倾斜较大时,实验系统将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由0.006~0.051W提升至0.330W,验证了实验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压电变形镜 固体激光器 自适应光学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自适应和主动相位控制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玉朋 粟荣涛 +2 位作者 李霄 马阎星 许晓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共2页
进行了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非保偏放大器进行偏振自适应控制,使非保偏放大器输出激光的消光比达到11.5dB,与保偏放大器在同一偏振方向上的光功率占总功率的93.4%。利用单... 进行了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相干合成的实验研究。通过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对非保偏放大器进行偏振自适应控制,使非保偏放大器输出激光的消光比达到11.5dB,与保偏放大器在同一偏振方向上的光功率占总功率的93.4%。利用单抖动法进行非保偏放大器与保偏放大器的主动相位控制,实现相干合成。实验结果表明:SPGD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偏振自适应控制,偏振自适应控制前后相干合成远场的条纹对比度从80.1%提高到87.2%,相干合成的效果提升明显;通过增加参与合成的放大器路数,并在各路激光中引入多级功率放大器,能够得到更高的合成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放大器 相干合成 偏振自适应控制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ernike模式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的收敛速率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卫兵 赵帅 +1 位作者 郭劲 王挺峰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4期407-415,共9页
为了加快控制变形镜进行波前整形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收敛速率,提高实时波前整形能力,本文利用由12阶Zernike多项式构成的畸变波前和32单元变形镜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单位正交性,得到了两个常数矩阵,当斯特... 为了加快控制变形镜进行波前整形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收敛速率,提高实时波前整形能力,本文利用由12阶Zernike多项式构成的畸变波前和32单元变形镜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单位正交性,得到了两个常数矩阵,当斯特列尔比(SR)达到0.8时,需要算法迭代660次,简化了算法的运算过程,加快了算法运行时间。通过Matlab7.8.0对6种SPGD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当SR要求不高时,可使用间接固定双边SPGD算法来提高收敛速度;当SR要求较高时,则应当使用间接自动双边SPGD算法。提出的算法为实际的激光整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整形系统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仿真 ZERNIKE多项式 变形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相位控制的脉冲激光相干合成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小林 周朴 +4 位作者 马阎星 马浩统 李霄 许晓军 赵伊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提出并验证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主动相位控制脉冲激光相干合成方案。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脉冲激光光强变化导致的性能评价函数起伏,提取出相位噪声导致的性能评价函数变化,然后将这个低通滤波后的性能评价函数用于SPGD算... 提出并验证了基于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的主动相位控制脉冲激光相干合成方案。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脉冲激光光强变化导致的性能评价函数起伏,提取出相位噪声导致的性能评价函数变化,然后将这个低通滤波后的性能评价函数用于SPGD算法的极值寻优过程,从而实现脉冲激光的锁相。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两路脉冲激光相干合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从闭环到开环时,系统性能评价函数均值提高到开环的1.6倍,干涉条纹长曝光对比度从0提高到0.43。在该方案中,通过增加合成脉冲激光路数,并在各路脉冲激光中引入多级功率放大器,能够得到更高的合成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脉冲激光 相干合成 相位控制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共孔径相干合成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宏 张卫 +2 位作者 叶一东 陈黎 田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共6页
分析了衍射光学元件实现共孔径相干合成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共孔径相干合成数学模型,推导了合成光束复振幅与入射光束和衍射光学元件相位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合成光束强度分布的均匀性作为评价函数的优化方法,获得... 分析了衍射光学元件实现共孔径相干合成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共孔径相干合成数学模型,推导了合成光束复振幅与入射光束和衍射光学元件相位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合成光束强度分布的均匀性作为评价函数的优化方法,获得了一维衍射合束器的相位分布。与文献报道的衍射光学元件分束器相比,可获得更高的合成效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结合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优化合束器设计,提高了计算效率,获得了多束衍射合束器的相位分布和合成效率。分析了单子束失效及合束器像差对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束数量的增加,单子束失效对合成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若使合成效率退化小于5%,衍射光学元件的波像差均方根值应控制在λ/2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分束器 相干合成 模拟退火算法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衍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合成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颜宏 叶一东 +1 位作者 卢飞 蒋茂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5期5-8,共4页
推导了偏振相干合成后任意方向检偏的光强受束间相位差调制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开展了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合成实验研究,用梯度下降算法锁定了两束激光的相位,获得了稳定的输出功率,验证了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 推导了偏振相干合成后任意方向检偏的光强受束间相位差调制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开展了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合成实验研究,用梯度下降算法锁定了两束激光的相位,获得了稳定的输出功率,验证了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合成技术可行性;分析了基于偏振鉴相的相干合成技术的优点和对激光器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鉴相的可定标放大全口径相干合成方法,采用多探测器和多级并行相位调制的方法,解决了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闭环带宽随合成光束数增加而快速退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相干合成 相位探测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外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