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ing green flotation:Separation of Cu-Pb mineral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co-friendly organic double reaction group depressant
1
作者 Siqi Yang Xianping Luo +4 位作者 Rufeng Chen Louyan Shen Xun Fan Jiancheng Miao Xuekun T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599-1611,共13页
Achieving efficient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and galena while maintain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poses a challenge.This study utilized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polymer acrylic acid-2-acrylamide-2... Achieving efficient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and galena while maintaining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poses a challenge.This study utilized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polymer acrylic acid-2-acrylamide-2-methylpropanesulfonic acid(AA/AMPS)as a depressant to separate chalcopyrite and galena.Flotation tes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alena recovery when AA/AMPS was employed,with minimal impact observed on chalcopyrite.In artificial mixed ore flotation,AA/AMPS was foun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opper and lead separation,surpassing K_(2)Cr_(2)O_(7).Furthermore,the effectiveness of AA/AMPS in facilitating copper-lead separation has been validated in practical ore flotation.The presence of AA/AMPS inhibited the adsorption of SBX onto galena,as confirmed by zeta potential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However,the adsorption on chalcopyrite remained unaffected.Through analyses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a robust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ctive groups in AA/AMPS and Pb sites on galena was uncovered,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hydrophilic polymer layer.This layer impedes SBX adsorption and reduces galena's floatability.In contrast,no significant chemical adsorp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AA/AMPS and Cu and Fe sites on chalcopyrite,preserving its SBX affinity.Overall,AA/AMPS shows promise in replacing traditional depressants for Cu-Pb sulfide ore separation,enhanc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AMPS Double reactive group Actual ore Selective depressant GALE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B族链球菌感染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关系
2
作者 陈钰竹 何露 +2 位作者 雷永懿 刘芳 梁婷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PRO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母婴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感染组(n... 目的观察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PRO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与母婴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PRO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GBS感染情况,将其分为GBS感染组(n=64)和非GBS感染组(n=41)。GBS感染者根据有无宫内感染进一步分为宫内感染组(n=39)和非宫内感染组(n=25),其新生儿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感染性肺炎组(n=38)和非感染性肺炎组(n=26);根据有无败血症分为败血症组(n=15)和非败血症组(n=49)。检测PROM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并分析与围产期母婴GBS感染的关系。结果GBS感染组血清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GBS感染组(P<0.05);宫内感染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宫内感染(P<0.05)。感染性肺炎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肺炎组(P<0.05);败血症组hs-CRP、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CRP、PCT水平评估PROM宫内感染的AUC分别为0.794、0.750;hs-CRP、PCT水平评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AUC分别为0.824、0.828,评估败血症的AUC分别为0.785、0.835。结论PROM患者合并GBS感染易诱发宫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及败血症,且与血清hs-CRP、PC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B族链球菌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中血清维生素D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乔木 韩雁雁 姚文秀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血清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 目的检测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所致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血清中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的59例GBS感染的PM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同期59例非GBS感染的PM新生儿(晚发败血症)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维生素D、CRP、IL-6、IL-10和TNF-α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维生素D和炎性细胞因子对新生儿GBS感染所致PM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孕产妇胎膜早破[47.5%(28/59)与5.1%(3/59),χ^(2)=27.345]、产时窒息[52.5%(31/59)与18.6%(11/59),χ^(2)=14.787]和产褥感染[(44.1%(26/59)与(22.0%(13/59)),χ^(2)=6.473]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3.3±2.1)μg/L与(21.1±5.0)μg/L,t=11.345],IL-6[(87.1±14.5)μg/L与(63.9±11.9)μg/L,t=9.507]、IL-10[(49.6±15.2)μg/L与(29.3±10.0)μg/L,t=8.596]、TNF-α[(76.8±19.0)μg/L与(50.0±10.8)μg/L,t=9.410]和CRP[(21.5±5.0)μg/L与(13.7±3.7)μg/L,t=9.70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与IL-6、IL-10、TNF-α和CRP水平呈负相关(r=-0.662、-0.644、-0.564、-0.643,P<0.05);血清维生素D、IL-6、IL-10、TNF-α和CRP单独诊断GBS感染新生儿P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1(95%CI:0.757~0.904)、0.887(95%CI:0.830~0.944)、0.859(95%CI:0.793~0.925)、0.888(95%CI:0.821~0.955)、0.879(95%CI:0.820~0.938),5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91(95%CI:0.978~1.000)。结论GBS感染所致的PM新生儿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对于GBS感染所致的PM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维生素D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尺寸对射流等离子体放电的影响及其在涤纶亲水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郭宣莹 顾莉莉 +2 位作者 王娟 石建军 郭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射流等离子体中,羟基活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羟基活性粒子的形成和调控又与放电结构密切相关。研究了接地电极宽度对大气压脉冲放电射流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 大气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射流等离子体中,羟基活性粒子的生成和调控对于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羟基活性粒子的形成和调控又与放电结构密切相关。研究了接地电极宽度对大气压脉冲放电射流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改变接地电极宽度,探究其对射流长度、放电强度的影响;通过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对放电时空演化进行分析;通过发射光谱分析放电产生的特征谱线。结果表明:当接地电极的宽度为1.5 cm时,射流长度最长;在射流3 mm处,有较强的羟基活性粒子浓度。利用大气压脉冲射流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表面,验证了气相等离子体中羟基含氧基团与涤纶表面亲水处理效果的正相关性,为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的控制和开发工业用等离子体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射流放电 电极宽度 活性粒子 含氧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活性基绿色活性染料的合成及在丝织物上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政凯 张红娟 +2 位作者 王辉强 张彦亮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绿色活性染料多为蓝色与黄色活性染料混拼而成,由于染料发色体的差异,常导致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缸差、染色不匀等问题,试验以三聚氯氰为桥基,将黄色发色体引入蓝色发色体中,合成了一支多活性基的绿色活性染料。利用红... 针对目前市场上绿色活性染料多为蓝色与黄色活性染料混拼而成,由于染料发色体的差异,常导致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缸差、染色不匀等问题,试验以三聚氯氰为桥基,将黄色发色体引入蓝色发色体中,合成了一支多活性基的绿色活性染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染料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染料光谱性能,探究绿色染料对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该染料分别在400 nm和592 nm处有两个最大吸收波长,实现了分子内蓝色和黄色的拼色,色光为绿色;当盐质量浓度为60 g/L、碱剂质量浓度为20 g/L时,染料对丝织物的固色率达到82%,且提升性能优良;染色织物的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均可以达到4~5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多活性基 分子内拼色 染色性能 丝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确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尚国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86-189,共4页
低变质程度煤层中具有较多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使煤层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煤矿生产过程中,低变质程度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较高。为确定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建立了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和回风隅角CO体... 低变质程度煤层中具有较多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使煤层具有低温氧化特性,煤矿生产过程中,低变质程度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较高。为确定低变质程度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警值和临界值,建立了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和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预测数学模型,以122109工作面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回风隅角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O的预警值和临界值分别为94.4×10^(-6)、346.2×10^(-6),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煤层自然发火分级预警指标。通过案例测试表明,以采空区内部温度分布为基础的回风隅角CO体积浓度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低变质程度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变质程度煤层 活性基团 温度分布 预警值 临界值 分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官能团活性染料对羽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英杰 王艺博 +2 位作者 李林刚 余学永 蔡以兵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共4页
采用双官能团棉用活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对羽绒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pH、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对羽绒纤维上染率和固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乙烯砜型棉用活性染料活性蓝203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pH=4,40℃入染,升温到80℃,保温染色30... 采用双官能团棉用活性染料和毛用活性染料对羽绒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pH、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对羽绒纤维上染率和固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乙烯砜型棉用活性染料活性蓝203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pH=4,40℃入染,升温到80℃,保温染色30min,然后加碱固色)的染色效果接近于常用的毛用活性染料。活性蓝203染色羽绒纤维的耐皂洗沾色牢度达4级,并且活性蓝203对羽绒纤维具有较好的染色提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双官能团 羽绒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母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分析
8
作者 李玉蕊 张雪峰 +2 位作者 何玺玉 郭明 朱晶文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5,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母所分娩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GBS筛查阳性孕妇所分娩的135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母所分娩新生儿的转归及早期炎性指标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GBS筛查阳性孕妇所分娩的135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母产前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抗生素组(n=77)及对照组(n=58)。比较两组孕母情况、患儿一般情况、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WBC、CRP、P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抗生素组新生儿炎性指标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20/77)与48.3%(28/55),χ^(2)=6.311,P=0.012]。两组患儿分娩方式、羊水污染率、胎膜早破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生素组6、24 h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2(0.1,0.3)mg/L与0.2(0.1,0.4)mg/L,2.3(1.0,6.0)mg/L与4.0(2.8,10.5)mg/L,t=-3.137、-3.010,P值均<0.05]。135例高危新生儿中,发生早发型GBS败血症2例(1.5%)。48例(35.6%)患儿炎性指标异常,平均住院时间(6.3±1.3)d,均痊愈出院。生后24 h WBC及CRP联合检测对于发现新生儿感染意义最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2。结论对GBS筛查阳性孕母分娩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生后24 h WBC及CRP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族链球菌 新生儿感染 白细胞计数 C 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与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反应性的HPLC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邵敏 邵建中 +1 位作者 刘今强 范钦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用异丙胺、对甲酚和甲醇分别模拟蚕丝丝素上氨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与蚕丝亲核基团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与蚕丝上不同亲核基团的反应性能不同,酚羟基在85℃左右,p... 用异丙胺、对甲酚和甲醇分别模拟蚕丝丝素上氨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与蚕丝亲核基团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与蚕丝上不同亲核基团的反应性能不同,酚羟基在85℃左右,pH值为8-9的条件下最佳,氨基在95℃,pH值为9左右较好,而醇羟基更适合碱性较强的反应条件。结合亲核基团分布状况及含量可以推断,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适宜在pH值为8-9和85-95℃下对蚕丝染色,在此条件下,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主要与蚕丝上的酚羟基反应,氨基起次要作用,而醇羟基的作用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亲核基团 活性染料 反应性能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活性基有机硅氮烷的合成及紫外光固化与热裂解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国彬 范晓东 +3 位作者 王生杰 侣庆法 孔杰 刘郁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及甲基氢二氯硅烷氨解并以NH4C l催化制备了四种含活性基团的有机硅氮烷。对其紫外光(UV)固化性能、机理及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可以有效地引发含活性基的有机硅氮烷固化,固化时主要发生N-H、-C... 通过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及甲基氢二氯硅烷氨解并以NH4C l催化制备了四种含活性基团的有机硅氮烷。对其紫外光(UV)固化性能、机理及热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可以有效地引发含活性基的有机硅氮烷固化,固化时主要发生N-H、-CH=CH2间的反应;增大低聚物中S i-H含量和硅氮烷的分子量,均可提高其裂解后的陶瓷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氮烷 光活性基团 紫外光固化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火焰中温度对碳烟表面官能团和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翔 宋崇林 +2 位作者 汪晓伟 宋金瓯 吕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基于甲烷/氧气预混火焰燃烧系统及毛细管取样技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热重分析技术(TGA),研究了火焰温度对碳烟颗粒表面官能团相对含量和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火焰温度的升高,... 基于甲烷/氧气预混火焰燃烧系统及毛细管取样技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热重分析技术(TGA),研究了火焰温度对碳烟颗粒表面官能团相对含量和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火焰温度的升高,碳烟颗粒表面脂肪族碳氢官能小(aliphatic C—H)的当量峰高比IC—H/IC=C减小,含氧官能团(C—OH和C=O)的摩尔分数也减小,表明碳烟颗粒表面官能团的相对含量随火焰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碳烟颗粒氧化反应特征温度和表观活化能都随火焰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较高的火焰温度产生的碳烟颗粒的氧化反应活性较低;碳烟颗粒表面官能团的含量与其氧化反应活性有直接关系,表面官能团含量越少,其氧化反应活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烟 甲烷 氧气预混火焰 温度 表面官能团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族组成的煤化学研究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原宇 谢克昌 +1 位作者 乔英云 田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7-1145,共9页
针对170多年来按照物理相似性、以显微组分为基础的传统煤化学研究方法普适性差和近70 a来借助现代分析仪器和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煤大分子结构模型无法解析煤结构和反应性的关联性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表征可溶化程度的相对抽提率概念,... 针对170多年来按照物理相似性、以显微组分为基础的传统煤化学研究方法普适性差和近70 a来借助现代分析仪器和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煤大分子结构模型无法解析煤结构和反应性的关联性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表征可溶化程度的相对抽提率概念,构建了基于环己酮和CS_(2)-NMP复合溶剂分步抽提煤的普适性可溶化体系,按照化学相似性将煤中有机物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碳青质和焦质6个化学族组分,开展不同变质程度煤化学族组分的物理化学结构、组成及其不同热解条件下的热解行为、热解特性、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提出煤热解反应主体由热离解的自由基主导的新观点,构建了普适性的煤热解自由基调控机理及其强化机制,并按照煤化学族组分的基元反应产生初始自由基、自由基调控和自由基复合3个阶段的反应机理合理有效地解析了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过程反应历程与机理以及产物中乙炔选择性高达80%以上的现象、低阶煤快速热解提质实现焦油收率最大化的适宜条件等工业现象,从而形成了基于化学族组成的现代煤化学研究方法,实现了从分子水平识别、表征和描述煤的组成和物理与化学结构参数、煤中各种化学键和有害组分的存在形态,进而利用煤的化学族组成从分子水平研究煤转化过程的反应历程、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揭示各种煤在反应性方面的相似之处,提高煤转化过程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为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可溶化 化学族组分 6组分分离法 自由基调控机理 分子水平结构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逆变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群控策略和实现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郁 方廷 张岚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80,共5页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和逆变器两个组群构成。根据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特点和需求,以提高发电效率、改善电能质量、完善监测功能为目的,首次提出一体化的群控装置和群控策略,对大容量光伏阵列和多逆变器组群进行统一监测和协调控...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和逆变器两个组群构成。根据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特点和需求,以提高发电效率、改善电能质量、完善监测功能为目的,首次提出一体化的群控装置和群控策略,对大容量光伏阵列和多逆变器组群进行统一监测和协调控制。给出了光伏阵列/逆变器组轮循投切的具体实现方法、无功补偿的统一群控方法、以及监控功能和群控器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发电 群控 无功补偿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阴离子基团对活性红KN-BS电化学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姣 樊增禄 +3 位作者 李庆 洪晓青 焦慧敏 吕蓉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研究9种阴离子基团不同的钠盐对活性红KN-BS电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工艺为电极Pt-Ag/Agcl,电压8V,30℃起染,35min后升温至60℃(1~2℃/min),加Na2C03固色,保温50min.测试电化学染色棉织物的K/S值、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并与传统... 研究9种阴离子基团不同的钠盐对活性红KN-BS电化学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工艺为电极Pt-Ag/Agcl,电压8V,30℃起染,35min后升温至60℃(1~2℃/min),加Na2C03固色,保温50min.测试电化学染色棉织物的K/S值、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并与传统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盐用量均为0.34mol/L时,电化学染色体系下染色织物的K/S值均高于传统染色的K/S值;将酒石酸钠与其他8种盐按摩尔比1:1(0.17mo1·L^(-1)/0.17mol·L-^(-1))混合使用时,染色织物的K/S值进一步提升;染色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盐阴离子基团 电化学染色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化剂体系对聚异丁烯端基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苹 王京 +1 位作者 邵潜 邓景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2-78,共7页
通过测定异丁烯的聚合产物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 ,着重研究了 BF3/醇、BF3/ H2 O和 Al Cl3/ H2 O催化剂体系对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BF3/醇配位催化剂体系聚合得到的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主要是α-烯烃结构 ;而 BF3/ H2 ... 通过测定异丁烯的聚合产物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 ,着重研究了 BF3/醇、BF3/ H2 O和 Al Cl3/ H2 O催化剂体系对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BF3/醇配位催化剂体系聚合得到的聚异丁烯的末端结构主要是α-烯烃结构 ;而 BF3/ H2 O和 Al Cl3/ H2 O体系聚合得到的聚异丁烯末端结构主要是 β-烯烃结构。在 BF3/醇催化剂中 ,当 BF3与醇的摩尔比为 1时 ,聚异丁烯的末端 α-烯烃含量达到 80 %以上并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反应性聚异丁烯 配位催化剂 末端烯烃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单群缓发中子时中子增殖的统一公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章生 陈玲 于雷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37,共5页
迄今为止,人们只分别导出了深度次临界、缓发临界附近和瞬发超临界的几个特定条件下的中子增殖公式,各公式都不具有通用性,使用很不便.文中导出了反应性阶跃变化时,只考虑单群缓发中子从深度次临界直到缓发超临界整个区间上的中子增殖... 迄今为止,人们只分别导出了深度次临界、缓发临界附近和瞬发超临界的几个特定条件下的中子增殖公式,各公式都不具有通用性,使用很不便.文中导出了反应性阶跃变化时,只考虑单群缓发中子从深度次临界直到缓发超临界整个区间上的中子增殖统一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该公式计算准确,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动力学 中子增殖 缓发中子 反应性 单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的竞聚率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友思 郭金全 +2 位作者 兰涛 戴李宗 潘容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162-1163,共2页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的竞聚率邹友思,郭金全,兰涛,戴李宗,潘容华(厦门大学化工系,厦门,361005)关键词基团转移共聚.竞聚率.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近年来对基团转移共聚竞聚率的研究较活跃[1~3],一般... 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的竞聚率邹友思,郭金全,兰涛,戴李宗,潘容华(厦门大学化工系,厦门,361005)关键词基团转移共聚.竞聚率.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近年来对基团转移共聚竞聚率的研究较活跃[1~3],一般认为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酯两类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转移共聚 竞聚率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棉织物热转移印花工艺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林 朱平 +1 位作者 王炳 张建波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采用多元羧酸、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及其它多官能团化合物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了改性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工艺。试验表明,改性后的棉纤维大分子上的部分羟基被封闭,降低了棉织物的亲水性,提高了对分散染料的亲和力。改性后的织... 采用多元羧酸、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及其它多官能团化合物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了改性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工艺。试验表明,改性后的棉纤维大分子上的部分羟基被封闭,降低了棉织物的亲水性,提高了对分散染料的亲和力。改性后的织物在200℃,20 s条件下进行转移印花。测试结果表明,该印花织物的染料相对转移率高达79.23%,耐洗牢度达到4级,磨擦牢度达到3级,手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棉织物 多元羧酸 多官能团化合物 化学改性 转移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基交联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斌 倪灿 周向东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共5页
在氢氧化钠催化条件下,以环氧氯丙烷(ECH)、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环氧基交联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端环氧基交联剂的合成工艺为:n(ECH)∶n(DETA)=3.5∶1,催化剂用量7%(对单体总质量);催化剂和原料DETA连续滴加加料,40... 在氢氧化钠催化条件下,以环氧氯丙烷(ECH)、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环氧基交联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端环氧基交联剂的合成工艺为:n(ECH)∶n(DETA)=3.5∶1,催化剂用量7%(对单体总质量);催化剂和原料DETA连续滴加加料,40℃下闭环反应3 h.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性能分析(TGA-DTA)对交联剂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交联剂用于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级,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基 交联剂 合成 固色剂 棉织物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端基液体橡胶的结构与性能(Ⅰ) 被引量:14
20
作者 罗延龄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0年第5期298-301,共4页
分析了影响反应性端基液体橡胶性能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
关键词 反应性端基 液体橡胶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