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长型CART的综合能源系统安全调度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鑫 庞超 王智爽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随着天然气网络与电网耦合性的逐步提高,电力和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更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长型分类与回归树(CART)的电力和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安全调度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成长型分类与回归树的安全域划分模... 随着天然气网络与电网耦合性的逐步提高,电力和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更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长型分类与回归树(CART)的电力和天然气综合能源系统安全调度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成长型分类与回归树的安全域划分模型,根据CART确定安全域和可控变量边界;其次,提出了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调度策略,构建了基于安全约束的功率流和天然气流优化模型,CART规则用于描述安全域的约束,对最优发电量和产气量进行预防性调整;最后,本文以15节点天然气网络和IEEE118节点电网测试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安全调度方法在恢复安全运行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安全调度 成长型分类与回归树 安全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能碳溯源的风储协同调度研究
2
作者 吴晨曦 倪索引 +1 位作者 郑静 吕施霖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是能源利用低碳转型的关键问题,储能是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针对含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A-CAES)和风电的电力系统,提出风电消纳的...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是能源利用低碳转型的关键问题,储能是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针对含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A-CAES)和风电的电力系统,提出风电消纳的低碳调度方法,并建立能-碳追踪模型追溯负荷侧电能与碳的具体来源。首先,建立了电能-碳流追踪模型,其次,建立了AA-CAES电站运行模型和风电出力模型。之后,以常规机组运行成本、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含AA-CAES与风电的电力系统协同低碳调度模型。最后,以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为例,对AA-CAES/风电协同调度进行了计算与能碳溯源分析。结果表明,AA-CAES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低负荷时段,AA-CAES电站主要处于压缩充电状态,储存电能;在高负荷时段,尤其是在风力发电出力不足时,AA-CAES电站通过膨胀放电来提供电能,有效平抑了风电的波动性。并通过能碳溯源分析,清晰地划分出AA-CAES/风电协同作用区域,显示出系统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灵活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碳流追踪溯源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 低碳优化 风电消纳 风电作用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思考--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晔 尹海涛 +6 位作者 庄柯 刘娟 徐石明 查冬兰 李波念 封红丽 杨政勇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179,共8页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思路,回顾两个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思考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必要性、可行性、历史实践、综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思路,回顾两个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思考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必要性、可行性、历史实践、综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原因,在宏观规划、试点内容、关键要素、系统性目标、时间进度、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能源体系 先行示范区 宏观规划 综合能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碳港区建设与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顺 彭士涛 齐兆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9,共10页
基于国内外零碳港区建设经验,运用案例研究、多维度分析与系统规划方法,深入探讨了港口能源利用现状、关键技术及政策框架。以天津港为例,从能源“源-网-荷-储”四个维度构建零碳港区发展框架,规划了2021—2050年分阶段实施路径,包括示... 基于国内外零碳港区建设经验,运用案例研究、多维度分析与系统规划方法,深入探讨了港口能源利用现状、关键技术及政策框架。以天津港为例,从能源“源-网-荷-储”四个维度构建零碳港区发展框架,规划了2021—2050年分阶段实施路径,包括示范项目启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系统优化及智能化升级。结果表明:清洁能源替代与智能能源管理可显著降低港口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多能互补系统与储能技术能有效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保障供能稳定性;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协同可加速零碳港区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港区 能源融合 绿色交通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鲁棒优化配置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艳波 田昊欣 +4 位作者 刘宇翔 陈泽宇 李春来 司杨 鲍玉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52-1766,I0011,共16页
为践行“双碳”战略和“交通强国”战略,新能源与交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构建清洁、高效、弹性、智能的高速公路绿色能源系统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规划配置问题,以日均... 为践行“双碳”战略和“交通强国”战略,新能源与交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构建清洁、高效、弹性、智能的高速公路绿色能源系统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的规划配置问题,以日均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计及源荷不确定性的min-max-min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通过在电源侧配置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实现平抑光伏出力波动与参与净负荷削峰填谷等多场景应用;同时在负荷侧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由分时电价引导的需求响应机制,促进供需两端适配平衡。根据所提模型的特点,采用嵌套列和约束生成算法予以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合理优化配置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容量,指导高速公路绿色能源系统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服务区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混合储能 需求响应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功能区低碳改造与氢能多模式利用低碳特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性协同规划方法
6
作者 刘星磊 刘俊 +2 位作者 杨崯 刘嘉诚 李雨婷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I0003-I0008,共17页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以其多能耦合、能量梯级利用等优势,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具有差异化用能需求的多功能区IES之间实现协同规划与调度,对提高系统经济性、降低系统碳排放...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以其多能耦合、能量梯级利用等优势,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具有差异化用能需求的多功能区IES之间实现协同规划与调度,对提高系统经济性、降低系统碳排放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碳捕集机组、多类型氢能利用设备等低碳元件的接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元件模型非凸性与系统内多类型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的影响亟需研究。对此,该文考虑了机组低碳改造和氢能多模式利用低碳特性,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功能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协同规划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多功能区供/用能特性与多能互补关系,构建了具有分区差异化特征的多功能区设备规划策略。其次,建立了低碳改造后的热电联产机组和氢能多模式利用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低碳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此,为应对规划周期内系统低碳改造成本的不确定性和短期内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混合长-短期不确定性的多功能区IES协同规划模型。通过基于二进制扩展的凸包线性化方法,对所提规划模型中的非线性约束进行凸化,并采用相应的迭代收缩求解算法实现模型的有效求解。最后,通过某实际多功能区IES算例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所用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区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改造 氢能多模式利用 不确定性 协同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建筑分时分区用能需求的零碳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安军 焦阳 +1 位作者 于军琪 陈一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9-378,共10页
基于传统最大负荷原则设计的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通常远大于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导致以户为单位的乡村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该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精细化乡村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基于农户用能行为制定4种用能... 基于传统最大负荷原则设计的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通常远大于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导致以户为单位的乡村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该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精细化乡村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基于农户用能行为制定4种用能策略。并构建考虑农户经济水平和零碳约束的综合能源系统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两阶段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Top-NSGA-II)进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获得不同策略下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与基于建筑全空间连续动态负荷的设计优化方案相比,基于分时分区用能需求的设计方案年总成本降低13.58%,系统购电比例降低7.89个百分点,实现全年净零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目标规划 农村地区 净零碳排放 分时分区用能需求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光伏不确定性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分布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诗程 许浩 +1 位作者 郎佳红 夏慧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为降低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对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ES)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提升多区域IES系统在多种极端场景下的稳定运行能力,提出一种计及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优化调度策略。针对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采用拉... 为降低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对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ES)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提升多区域IES系统在多种极端场景下的稳定运行能力,提出一种计及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场景优化调度策略。针对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和改进型人工蜂群K-均值聚类算法形成典型光伏场景集。根据供热管道热特性和热能传输动态特性建立热网络模型。融合光伏场景信息,分别将日前阶段的运行成本以及实时阶段最恶劣光伏场景下系统的调整成本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CG)算法对两阶段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不确定性分析 调度算法 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场景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丙文 付明 黄堃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39,共8页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中新能源出力与负荷的波动性以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给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带来诸多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multi-agent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MAPPO)多园区...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中新能源出力与负荷的波动性以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给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带来诸多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multi-agent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MAPPO)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方法。文章综合考虑园区间的能量交易与碳市场交易,以园区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实时优化调度模型;将该优化问题建模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并设计状态空间、动作空间以及奖励函数,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训练得到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多园区分散式实时优化调度。仿真结果表明:在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随机性波动影响下,所提方法能够在降低各园区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少园区间的信息交互,有助于提高各园区隐私信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实时经济调度 强化学习 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储能的公路交通风、光自洽微网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师瑞峰 宁津 +1 位作者 高毓钦 贾利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3-521,共9页
该文构建以服务区微网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微网系统功率平衡为约束,包括蓄电池与氢能两种储能单元在内的风、光发电服务区微网优化调度模型。采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并对纯蓄电池、纯氢储能、蓄电池与氢储能混合系统3种不同配置方... 该文构建以服务区微网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微网系统功率平衡为约束,包括蓄电池与氢能两种储能单元在内的风、光发电服务区微网优化调度模型。采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并对纯蓄电池、纯氢储能、蓄电池与氢储能混合系统3种不同配置方案下的优化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氢储能的方案提升了风、光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强了系统供电可靠性,验证了该方案下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微电网 电力负荷调度 交通与能源融合 公路服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2G和混合电储能的矿山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梁喆 李梅 周孟然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优化矿山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电转气(P2G)技术和煤层气发电技术的光-储-气-废弃矿井抽蓄多能耦合矿山综合能源系统(MIES),该系统将弃光电量通过电解水制CH4作为煤层气发电的补充,并采用混合电储能平... 为了提高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优化矿山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电转气(P2G)技术和煤层气发电技术的光-储-气-废弃矿井抽蓄多能耦合矿山综合能源系统(MIES),该系统将弃光电量通过电解水制CH4作为煤层气发电的补充,并采用混合电储能平抑光伏出力波动。在对多能耦合MIE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矿山电、气、热、冷不同能源转换装置的数学模型,并以总运行成本和弃光电量最小为目标,建立MIES协调优化调度模型。不同运行场景下的调度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实现协调调度,提高弃光电量的消纳,降低总运行成本。对不同储能模式下P2G和混合电储能装置之间互补协调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实现能源最优经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转气 混合电储能 矿山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矿区能源集成利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一鑫 曾宪迪 张士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针对矿区能源孤立开发与利用、综合利用程度低、共享程度低的问题,结合矿区能源实际情况,利用集成理论对矿区能源集成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探究矿区能源关系和能耗特点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错时、互补、顺序利用等为主体的矿区能源集成... 针对矿区能源孤立开发与利用、综合利用程度低、共享程度低的问题,结合矿区能源实际情况,利用集成理论对矿区能源集成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探究矿区能源关系和能耗特点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错时、互补、顺序利用等为主体的矿区能源集成利用方式。该研究为解决矿区能源孤立开发与利用、废弃能源与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能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关系 煤炭矿区 能耗领域 集成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及低碳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穆云飞 吴志军 +2 位作者 郭浩辰 贾宏杰 王成山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在推行煤炭清洁开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当前煤矿区能源的孤立开发方式和以煤炭发电、电网供电为主的供能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构建综合能源微网以增强煤矿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控制碳排放量。本文讨论了煤... 在推行煤炭清洁开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当前煤矿区能源的孤立开发方式和以煤炭发电、电网供电为主的供能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构建综合能源微网以增强煤矿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控制碳排放量。本文讨论了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应用的基本需求及天然优势,提出了一种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并分析了蕴含的新能源发电、储能、伴生能源利用、多能耦合转换、能量优化调度等发展要素;建立了煤矿区的物质流‒能量流‒碳流枢纽模型,实现了针对典型煤矿区的综合能源微网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综合能源微网应用于煤矿区,能够发挥风、光、瓦斯、空气热、涌水热等资源优势并进行高效整合利用,储能装置则进一步提高供能与负荷需求的匹配度,充分降低煤矿区的电网购电量与用电碳排放量;煤矿区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过程考虑了各类设备的碳能耦合关系,支持制定低碳经济的运行策略。煤矿区综合能源微网架构及碳能协同低碳运行优化,可为煤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念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综合能源微网 物质流‒能量流‒碳流枢纽模型 碳能协同 低碳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区能源集成与低碳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士强 李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1,94,共5页
为引导煤矿区更好地实现低碳化发展,在对煤矿区能源集成含义及其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碳排放强度作为煤矿区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从理论层面论证了能源集成与煤矿区低碳发展的关系;并以某矿区为例,分析了... 为引导煤矿区更好地实现低碳化发展,在对煤矿区能源集成含义及其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碳排放强度作为煤矿区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从理论层面论证了能源集成与煤矿区低碳发展的关系;并以某矿区为例,分析了不同能源集成方案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从而揭示了能源集成与煤矿区低碳发展的关系:能源集成规模的扩大与煤矿区的低碳发展程度不成正相关,与方案的投资大小、减碳程度有关,即针对具体煤矿区存在最优集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能源集成 低碳经济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水资源集成利用途径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一鑫 钟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在对矿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利用系统、集成等原理设计了矿区水资源处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携带能量利用等集成系统,规划了水资源的具体利用领域,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区水资源开创了一条可行之路,也为矿... 在对矿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利用系统、集成等原理设计了矿区水资源处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携带能量利用等集成系统,规划了水资源的具体利用领域,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区水资源开创了一条可行之路,也为矿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寻求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水资源 矿井水 集成体系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淮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整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凤祥 《生态经济》 1995年第5期28-31,共4页
本文对两淮能源开发造成的一系列环境、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能源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塌陷区土地和煤矸石、粉煤灰废弃资源的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两淮矿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关政... 本文对两淮能源开发造成的一系列环境、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能源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塌陷区土地和煤矸石、粉煤灰废弃资源的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两淮矿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关政策、措施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开发 整治 生态环境 安徽 农业经济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热耦合精馏塔构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兰义 扎寇.奥鲁轶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共4页
以丙烯-丙烷分离过程为例,研究了4种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的性能,并与常规精馏塔和热泵精馏塔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构型的内部热耦合精馏塔之间性能差异很大,其中提馏段与精馏段上端对齐,逐板进行热交换的构型性能最佳,其有效能耗比热... 以丙烯-丙烷分离过程为例,研究了4种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的性能,并与常规精馏塔和热泵精馏塔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构型的内部热耦合精馏塔之间性能差异很大,其中提馏段与精馏段上端对齐,逐板进行热交换的构型性能最佳,其有效能耗比热泵精馏塔低25%—40%,节能效果显著。还探讨了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的压缩比与换热面积的关系,压缩比越小,换热面积越大,换热面积的逐板分布越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耦合精馏 构型 能耗 换热面积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能值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广成 李鹏飞 王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针对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及采矿扰动的能值评估模型,用于评价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生态服务功能和人体健康等不利影响.选择山东龙口矿区北皂煤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能值,结果... 针对煤炭矿区复合生态系统,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了污染物排放及采矿扰动的能值评估模型,用于评价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生态服务功能和人体健康等不利影响.选择山东龙口矿区北皂煤矿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能值,结果表明,矿井排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害,地表塌陷降低了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能值生态足迹法判断矿区需要实施生态恢复策略,并提出了加强矿井水综合利用、降低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防治采煤地表塌陷、恢复矿区地表植被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矿区 复合生态系统 污染物 能值评估 可持续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径及情景模拟:以雄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沈辉 李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126,共10页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提供面向终端的能源集成或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是以电为中心,满足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和客户多元化服务诉求的能源服务。在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提供面向终端的能源集成或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是以电为中心,满足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和客户多元化服务诉求的能源服务。在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以雄安新区为例,综合分析当前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内涵和行业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雄安新区综合能源服务场景设计,进行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径研究。雄安新区是高质量规划建设的绿色智慧未来之城,要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集成运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数字智慧技术,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地热能高效强化换热技术,电动汽车、充电桩双向充电及储电技术,能源回收及管理技术等技术路径,打造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型、零碳—智慧城市(小镇)型、零碳—集群楼宇型、零碳—能源基地型等场景,打造能引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服务“雄安样板”,为其他地区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服务 双碳目标 智慧城市 绿色供能 雄安新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平抑风电波动和补偿预测误差的混合储能容量经济配比与优化控制 被引量:49
20
作者 石涛 张斌 +5 位作者 晁勤 刘杰 王一波 陈哲 王境彪 殷志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7-483,共7页
提出了一种将超出误差占比频重法与三维空间寻优法相结合,确定混合储能容量最佳经济配比的新方法。制定了一种基于超出误差积分面积法和四宫控制判据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实现了兼顾平抑风电波动和补偿预测误差的目标。首先制定兼顾抑制... 提出了一种将超出误差占比频重法与三维空间寻优法相结合,确定混合储能容量最佳经济配比的新方法。制定了一种基于超出误差积分面积法和四宫控制判据的混合储能控制策略,实现了兼顾平抑风电波动和补偿预测误差的目标。首先制定兼顾抑制风电波动和补偿风电预测误差的混合储能综合控制目标域;然后采用概率统计法分析需补偿误差的概率分布特征,并依据超出误差的占比频重,确定能量型和功率型储能容量;兼顾风电补偿度、储能寿命(充放电次数)及经济性,采用多维分析法进行混合储能容量最佳配比;其次采用超出误差积分面积法,并考虑最大充放电功率限制,制定混合储能四宫控制判据,进行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最后通过某148.5 MW风电场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合储能容量最佳经济配比为4:1时,风电预测误差限制在?15%以内和风电波动限制在?20%以内的概率从63.8%提高到91.2%,弃风量降低19.8%,热备用量降低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短期预测 混合储能 超出误差占比频重法 多维空间寻优法 容量经济配比 超出误差积分面积法 四宫控制判据 优化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