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ft-switching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 With Interleaved Flyback Topology 被引量:15
1
作者 古俊银 吴红飞 +1 位作者 陈国呈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I0005-I0005,共1页
提出一种应用于单个光伏组件的软开关交错反激并网逆变器拓扑及其软开关控制策略。针对反激变压器漏感问题,提出漏感能量吸收回馈电路,实现了漏感能量吸收再利用,并实现了开关管漏源电压的钳位,提高了变换效率同时降低了开关管关断... 提出一种应用于单个光伏组件的软开关交错反激并网逆变器拓扑及其软开关控制策略。针对反激变压器漏感问题,提出漏感能量吸收回馈电路,实现了漏感能量吸收再利用,并实现了开关管漏源电压的钳位,提高了变换效率同时降低了开关管关断电压尖峰;提出基于数字处理器的反激变换器变开关频率谐振软开关控制策略,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同时改善了逆变器的电磁兼容特性;提出的交错并联反激逆变器有助于减小变压器和滤波器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详细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变开关频率谐振软开关控制方式的原理和实现条件,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反激式 逆变器 软交换网 光伏 交错 软交换技术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gle Current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ith LCL Filters 被引量:33
2
作者 CHEN Dong ZHANG Junming QIAN Zhaomi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02-I0002,共1页
LCL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系统中,其对高次谐波具有良好的衰减作用;但LCL滤波器为低阻尼三阶系统,容易发生谐振。传统的有源阻尼方法,通过对电容电流进行采样并反馈,能够抑制系统振荡,但增加了传感器数量。提出一种单电流反馈控制... LCL滤波器广泛应用于并网逆变器系统中,其对高次谐波具有良好的衰减作用;但LCL滤波器为低阻尼三阶系统,容易发生谐振。传统的有源阻尼方法,通过对电容电流进行采样并反馈,能够抑制系统振荡,但增加了传感器数量。提出一种单电流反馈控制策略,其采用入网电流两次微分的反馈方法,增加了系统阻尼,从而有效地抑制LCL滤波器的谐振尖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其对系统参数不敏感,并且不增加额外的传感器,是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控制策略。文中推导该控制策略下的系统传递函数,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流反馈 滤波器 控制策略 单路 三阶系统 主动阻尼 波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6 Non-isolated Full Bridge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s With Low Leakage Currents 被引量:29
3
作者 ZHANG Li SUN Kai +2 位作者 FENG Lanlan XING Yan XU Mi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I0001-I0022,21,共22页
为满足非隔离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共模漏电流的限制,提出一种六开关逆变器拓朴(H6拓扑)。所提出的H6拓扑在功率传输模态时,进网电流半个工频周期流过3支开关管,而另半个工频周期流过2支开关管,故相对于H5拓扑,降低了通态损耗,有... 为满足非隔离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共模漏电流的限制,提出一种六开关逆变器拓朴(H6拓扑)。所提出的H6拓扑在功率传输模态时,进网电流半个工频周期流过3支开关管,而另半个工频周期流过2支开关管,故相对于H5拓扑,降低了通态损耗,有利于热应力均衡,且仍满足续流阶段光伏电池输出端与电网脱离的要求。详细分析拓扑的工作原理,并推论给出H6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其它3种拓扑结构;比较分析了H5拓扑、Heric拓扑和H6拓扑的损耗和成本。通过1kW通用样机平台对比验证了上述3种拓扑的效率和共模特性。实验结果表明,H6拓扑的变换效率高于H5拓扑、但略低于Heric拓扑,共模特性优于Heric拓扑、但略劣于H5拓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 漏电流 共模电压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ith LCL Filters 被引量:37
4
作者 HU Xuefeng WEI Zheng +2 位作者 CHEN Yihan GONG Chunying ZHANG Jiaya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I0018-I0018,194,共1页
把LCL滤波器作为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单电感L滤波器相比,利用电感值较小的LCL滤波器对入网电流的高次谐波具有显著的衰减效果,特别是在低开关频率的大功率并网逆变系统应用中更具明显优势,但是仅采用... 把LCL滤波器作为电压源型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已受到广泛关注。与单电感L滤波器相比,利用电感值较小的LCL滤波器对入网电流的高次谐波具有显著的衰减效果,特别是在低开关频率的大功率并网逆变系统应用中更具明显优势,但是仅采用直接入网电流控制时,LCL滤波器接口的并网逆变器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该文采用电网侧电感电流和逆变侧电感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对并网电流进行直接控制,电网侧电感电流作为外环更容易抑制并网电流的谐波因素,且可以直接控制入网电流的单位功率因数,采用逆变器侧电感电流作为内环可以增加系统阻尼,从而可抑制系统振荡,增加系统稳定性。对该方案进行系统建模,并深入分析了滤波器参数、控制器参数及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精确量化关系。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既可有效抑制入网电流谐振和实现进网电流的高功率因数运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控制策略 滤波器 供电网络 电流反馈 开关频率 三阶系统 谐波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 Solution for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被引量:2
5
作者 Ding Weizhong Pan Zaiping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7-74,共8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P-DPC) solution for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hich combines direct power control strategy with th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and space vector pu...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P-DPC) solution for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which combines direct power control strategy with th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and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 obtaining both high transient performance and a constant switching frequency. This control solution can achieve decoupling control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and an adjustable power factor. Meanwhile, the grid-connected current can approximately be sinusoidal.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are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compared with another existing P-D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技术 电工安全 电工实验 电工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urrent sensorless MPPT Algorithm for Single-stage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s 被引量:1
6
作者 GU Junyin CHEN Guoc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I0019-I0019,共1页
关键词 电流传感器 功率逆变器 MPPT 光伏 单级 算法 最大功率点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Novel Leakage Current Suppression Techniques for Transformerless Photovoltaic Inverters 被引量:32
7
作者 WU Weiyang GUO Xiaoqia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I0001-I0022,170,共22页
漏电流抑制是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VDE-0126-1-1标准规定,漏电流高于300 mA时光伏并网系统必须在0.3 s内从电网中切除。为了解释漏电流的根源,建立系统共模电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漏电流产生的原因,探... 漏电流抑制是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VDE-0126-1-1标准规定,漏电流高于300 mA时光伏并网系统必须在0.3 s内从电网中切除。为了解释漏电流的根源,建立系统共模电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漏电流产生的原因,探讨不同调制策略对漏电流的影响,然后介绍几种典型的、能够有效抑制漏电流的电路拓扑结构,并分析各种拓扑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最后对漏电流抑制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变压器 光伏系统 漏电流 逆变器 技术 综述 低成本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涛 苏建徽 杨向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9-459,共11页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选用PI控制器实现电流无差跟踪。为了解决并网电流的谐波问题,引入多谐振控制器,抑制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在静止坐标系下推导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控制系统中PI控制器和多谐振控制器参数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所提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针对6 kW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正交分量构造 多谐振控制器 参数设计 电容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法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白 赵雪纯 +3 位作者 高宁远 杨士伟 吕会森 董光德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40,共8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一种挖掘多功能并网逆变器(MFGCI)潜力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采用Louvain社团发现算法对目标电网进行分区,并按照无功灵敏度最大原则确定各区域主导治理节点。建立基于G1-改进拉开档次法(ISD)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构建考虑MFGCI不同剩余容量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以新能源并网有功功率削减量最小为目标,下层模型以治理后的电能质量最优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发电并网 电能质量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 综合治理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适应性的优化策略
11
作者 王涛 于少娟 刘立群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提升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控制器参数优化策略。首先,建立传统电网电压全前馈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模型,采用阻抗稳定性判据分析弱电网下逆变器系统的稳定范围。然后,通过构建包含相角误... 为提升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控制器参数优化策略。首先,建立传统电网电压全前馈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模型,采用阻抗稳定性判据分析弱电网下逆变器系统的稳定范围。然后,通过构建包含相角误差和系统稳定性指标在内的多目标函数,并利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进而提高系统在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平台以及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弱电网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分析
12
作者 周一辰 徐宏伟 +3 位作者 李永刚 张艺菲 王子杰 李金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26-5240,I0025,共16页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 跟网型逆变电源控制系统内部回路间耦合复杂,参数影响导致系统失稳时,失稳参数影响的具体回路以及回路间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该文提出适用于分析跟网型逆变电源的嵌合转矩法,揭示参数影响下系统多回路耦合失稳机制。首先,建立跟网型逆变电源各控制环节代数微分方程模型,同时,提出锁相环状态空间模型变换方法,形成适用于转矩分析法的2阶微分方程结构;其次,建立保留回路结构的嵌合转矩拓扑图,推导跟网型逆变电源各回路所提供阻尼转矩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跟网型逆变电源回路间互激、竞争理论,设计参数影响回路溯源方法;最后,溯源关键参数影响下的回路间互激、竞争路径,揭示逆变电源多回路耦合的失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逆变电源 多回路耦合 嵌合转矩法 溯源路径 互激竞争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C8H8K64U处理器的单相逆变并网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
13
作者 苗新法 蔡国婷 张华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7,82,共5页
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源类赛题的赛前培训,开发了一款单相逆变并网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微控制器模块、全桥逆变及LC滤波模块、电压/电流互感器采样反馈模块等核心单元构成,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实现独立/并网双工作模式... 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源类赛题的赛前培训,开发了一款单相逆变并网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微控制器模块、全桥逆变及LC滤波模块、电压/电流互感器采样反馈模块等核心单元构成,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实现独立/并网双工作模式。其中并网工作模式下通过升压变压器可以并入实际电网。分析了输出电压幅度调整和相位控制原理,并给出了关键部分的电路图和信号波形。该装置具有通用性,只需进行适当调整,就可适用于其他结构的开关电源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SPWM调制 正弦表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频共模电压的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双分解-求和控制算法研究
14
作者 王彩勤 刘江 宋卫章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 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需同时实现并网电流跟踪与谐振抑制的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双分解-求和(Dual-Division-Summation,D-D-Σ)的并网电流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LCL滤波器两侧电感电流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变化量,建立了并网逆变器总占空比的数学模型。此外,采用一种简化估计方法实现低频共模电压的无传感器检测,有效抑制了由零序注入分量引起的三倍基频共模电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并网电流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谐振抑制,并对低频共模电压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型并网逆变器 D-D-Σ并网电流控制算法 低频共模电压 零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3/2阶双模频率自适应复合重复控制
15
作者 胡浩 章晓龙 +2 位作者 傅晓帆 周克亮 郑华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重复控制因其具备良好的谐波抑制性而被广泛用于并网逆变器控制,但在电网频率波动条件下该控制策略谐波抑制性能明显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3/2阶双模频率自适应复合重复控制方案。首先,在双模重复控制系统中并入高阶支路,并在3个重复... 重复控制因其具备良好的谐波抑制性而被广泛用于并网逆变器控制,但在电网频率波动条件下该控制策略谐波抑制性能明显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3/2阶双模频率自适应复合重复控制方案。首先,在双模重复控制系统中并入高阶支路,并在3个重复控制内模中分别使用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对电网频率波动产生的分数延迟进行精确逼近。其次,采用重复控制与比例系数并联的复合控制结构对重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优化;进一步分析所提控制方案的稳定性,并给出系统参数设计和优化过程。最后,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电网频率波动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谐波抑制性能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重复控制 并网逆变器 分数阶延迟 谐波抑制 频率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谐波注入识别电网阻抗的并网逆变器阻抗重塑策略
16
作者 李志军 王雅欣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2,共11页
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作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交互会使并网逆变器相位裕度降低,加剧谐波振荡甚至导致并网系统不稳定。传统并网逆变器阻抗重塑策略可以提升并网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但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和新型负荷的接入,电网阻抗呈现... 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作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交互会使并网逆变器相位裕度降低,加剧谐波振荡甚至导致并网系统不稳定。传统并网逆变器阻抗重塑策略可以提升并网系统稳定运行的能力,但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和新型负荷的接入,电网阻抗呈现随机变化特征,使得基于固定场景的传统阻抗重塑策略的性能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谐波注入法识别电网阻抗的并网逆变器阻抗重塑策略。首先,采用数学方法推导并建立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效阻抗模型,并分析在电网阻抗宽范围波动下传统电网电压前馈策略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向并网逆变器注入双谐波扰动信号获取实时准确的电网阻抗信息,根据该信息对传统阻抗重塑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保证系统在电网阻抗宽范围波动时仍具有良好的相位裕度,提高了并网逆变器在不同电网工况下的适应性;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所提阻抗重塑策略在弱电网工况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弱电网 阻抗重塑 电网阻抗识别 双谐波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PR调节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
17
作者 陶慧 艾朋伟 +1 位作者 贺国帅 王坤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准比例谐振(QPR)控制能有效抑制网侧电压波动带来的干扰,研究该控制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动力学行为,并对系统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频闪映射法建立系统离散迭代模型。然后结合分岔图、折叠图、时域波形... 准比例谐振(QPR)控制能有效抑制网侧电压波动带来的干扰,研究该控制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动力学行为,并对系统出现的混沌现象进行控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频闪映射法建立系统离散迭代模型。然后结合分岔图、折叠图、时域波形以及频谱图等分析系统的非线性行为,发现系统存在着Hopf分岔、倍周期分岔以及边界碰撞分岔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并给出了各参数的稳定工作范围。之后引入二阶带阻滤波器对进入混沌状态的系统进行控制,结果表明二阶带阻滤波器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提高了输入电压E、滤波电感L的稳定工作域。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所得结论可为准PR调节下H6结构并网逆变器的实际工程设计及调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非线性行为 混沌控制 准比例谐振 频闪映射法 分岔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数字延时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设计
18
作者 张智雄 彭卓彬 谷建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88,共5页
为了有效降低并网逆变器数字延时,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超低数字延时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紫光同创公司的PGL25G系列FPGA作为驱动控制芯片,德州仪器公司的DSP28337D作为算法控制芯片,并运用即时采样方法实现了... 为了有效降低并网逆变器数字延时,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超低数字延时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紫光同创公司的PGL25G系列FPGA作为驱动控制芯片,德州仪器公司的DSP28337D作为算法控制芯片,并运用即时采样方法实现了基于FPGA的超低数字延时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数字化。与传统的对称规则采样方法相比,该方法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计算延时,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并网电流谐波含量,提升了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超低数字延时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
19
作者 公铮 丁家伟 +1 位作者 刘允浩 李武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
现有基于离线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技术在更新模型参数时需要在整个数据集上重新训练模型,存在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困难和模型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缺点,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形态学和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 现有基于离线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技术在更新模型参数时需要在整个数据集上重新训练模型,存在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困难和模型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针对以上缺点,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形态学和增量学习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处理三相电流故障信号,使用滑动窗口分割处理过的信号后得到故障数据集,并将故障数据集分为历史数据集和新增数据集;然后,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历史数据,通过最近均值分类器辨别历史故障类型;最后,采用牧群算法构建代表样本,在原有损失函数中加入蒸馏损失,并重新训练模型,实现对新增故障类型的辨别。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辨别新增故障类型和历史故障类型,克服灾难性遗忘,使得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增量学习 数学形态学 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消融算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
20
作者 程杉 蔡子威 +2 位作者 张旭军 黄永章 徐恒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8,共12页
为获得准确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模型参数以满足光伏并网系统安全可靠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雪消融算法(snow-ablation-optimizer,SAO)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光伏... 为获得准确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模型参数以满足光伏并网系统安全可靠的要求,提出了基于雪消融算法(snow-ablation-optimizer,SAO)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模型多阶段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基于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输出曲线特性,建立了光伏低电压穿越控制数学模型并分析故障暂态过程,明确了低电压穿越过程的核心控制参数。其次,针对内环PI控制参数与LVRT的耦合性和相关性问题,提出多阶段辨识策略。最后,依据实际工程参数对光伏逆变器建模,利用雪消融算法对内环控制参数与LVRT参数进行辨识,仿真算例表明了所提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 相关性分析 雪消融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