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稠油油藏冷驱热采不同驱替方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洪毅 李关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存在地层压力低、油汽比低、常规注水补能易窜流等问题,以胜利油田C油藏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开展了冷驱热采可行性研究。首先对降黏剂、聚合物、氮气泡沫3种常温驱替介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表征,然后...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存在地层压力低、油汽比低、常规注水补能易窜流等问题,以胜利油田C油藏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开展了冷驱热采可行性研究。首先对降黏剂、聚合物、氮气泡沫3种常温驱替介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表征,然后再对其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得出最优常温驱替介质,最后结合采出端复合吞吐效果明确冷驱热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比3种不同常温驱替介质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投入产出比最高,为2.06;氮气泡沫驱累计增油量最高,为1884t,但是投入产出比仅为1.23;降黏剂驱累计增油量最低,仅为723t;综合考虑选择聚合物作为最优常温驱替介质。相比单一冷驱和单一热采,冷驱热采累计增油量分别增加7328和3034 t。采用冷驱热采开发技术后可有效降低水油流度比,延缓压力递减,延长吞吐周期,此外在压力得到补充的前提下可适当提液增大生产压差,改善冷驱热采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蒸汽吞吐 冷驱热采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周期蒸汽吞吐井间汽窜评价方法及治理对策
2
作者 王泊 李德儒 +5 位作者 唐磊 李长宏 赵长喜 郝丽娜 曲涵 邓浩坤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存在蒸汽窜流现象,严重影响注蒸汽开发的效果。然而,目前对高周期蒸汽吞吐后井间汽窜通道的描述与汽窜程度的评价均无量化指标,造成现场汽窜治理措施方案的设计缺乏针对性与适应性。针对该问题,利用物理模拟方...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存在蒸汽窜流现象,严重影响注蒸汽开发的效果。然而,目前对高周期蒸汽吞吐后井间汽窜通道的描述与汽窜程度的评价均无量化指标,造成现场汽窜治理措施方案的设计缺乏针对性与适应性。针对该问题,利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稠油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汽窜通道形成的原因与机制,通过可视化实验得到了汽窜通道宏观及微观形态,建立了一套蒸汽吞吐井间窜流通道的定量计算理论模型及汽窜程度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南油田井楼一区北部楼1917井区油藏物性与汽窜现状进行了汽窜通道的参数计算,进一步开展了汽窜治理措施优化。研究表明:井间汽窜发生后,窜流通道占据主流通道,平面波及范围整体呈“楔状”分布,平面波及系数约为43.16%,汽窜通道迂曲率约为1.2,总数量约为4~5条,渗透率增幅平均为3~5倍,平均直径约为368μm,汽窜通道体积约占波及体积的8.5%。2020年至今,现场实施汽窜治理技术220井次,累计产油3.14×10^(4) t,累计增油5327 t,阶段油汽比为0.27,提高采收率3.5个百分点,产出投入比达1.9∶1.0。该技术得到规模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稠油油藏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汽窜通道 定量描述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孙福街 苏彦春 +5 位作者 郑伟 杨仁锋 郑强 于继飞 杨泽军 王泰超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中国海上稠油资源丰富,热采是海上中高黏原油的有效开发方式,目前在渤海已实现了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增储上产潜力巨大。分析了海上稠油热采模式、井筒安全长效和平台热采装备等经济技术挑战;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关键技术... 中国海上稠油资源丰富,热采是海上中高黏原油的有效开发方式,目前在渤海已实现了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增储上产潜力巨大。分析了海上稠油热采模式、井筒安全长效和平台热采装备等经济技术挑战;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关键技术进展,包括大井距高强度热采开发技术与模式、高强注采井筒安全长效关键技术和海上热采平台集约化装备及技术体系;最后聚焦海上稠油热采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和规模上产技术需求,在提高热采采收率、完善海上热采工艺技术、发展海上注热新模式、储备海上热采新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对推动海上稠油热采技术进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热采开发 蒸汽吞吐 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
4
作者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海上稠油资源潜力大,热采是地层黏度大于350 mPa·s非常规稠油有效开发的重要工艺手段。针对海上平台空间受限、蒸汽质量要求高、注汽效率要求高、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和挑战,结合海上稠油热采工艺需求,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集成相结... 海上稠油资源潜力大,热采是地层黏度大于350 mPa·s非常规稠油有效开发的重要工艺手段。针对海上平台空间受限、蒸汽质量要求高、注汽效率要求高、水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和挑战,结合海上稠油热采工艺需求,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集成相结合的方式,攻克了350℃/21 MPa注汽工况条件下的高温动态密封、井筒完整性、高效隔热等难点,创新形成了海上稠油热采地面工艺技术、井筒工艺技术、全井筒高温测试工艺技术和高温射流泵注采一体化工艺技术。自高温井筒安全控制及高温测试工艺首次现场成功以来,截至目前海上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应用已超过150井次,支撑了海上稠油安全、经济、有效热采,为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上产提供了重要的工艺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热采 蒸汽吞吐 注采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增压-增流协同机理
5
作者 李景伟 魏建光 +3 位作者 徐庆 李江涛 张德龙 谭科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0-668,共9页
为了明确影响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文中以大庆某浅层稠油油藏为例,开展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索了关键参数对蒸汽吞吐、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_(2)辅助蒸汽... 为了明确影响稠油油藏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机理并优化注入参数,文中以大庆某浅层稠油油藏为例,开展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索了关键参数对蒸汽吞吐、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开发的关键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关键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注汽量越大,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越好;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含油饱和度越高,CO_(2)与蒸汽质量比越大,CO_(2)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越好。2)CO_(2)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为“增压”和“增流”协同作用,双重机理协同作用下,现场单井日产油可提高4倍以上。3)研究区在实施CO_(2)辅助蒸汽吞吐时需满足的条件为CO_(2)与蒸汽以段塞注入、CO_(2)周期注入量初期不超过100 t、CO_(2)与蒸汽质量比以1∶8为宜、尽可能早实施CO_(2)辅助蒸汽吞吐。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CO_(2)辅助蒸汽吞吐 增压-增流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挑战、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晖 邹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海上稠油开发成本高、单井累产油要求高,导致渤海部分稠油储量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针对海上稠油热采的技术瓶颈,渤海油田自2008年建立海上稠油热采先导试验区开展技术攻关,经历单井热采、井组热采、油田规模热采等不同阶段,在“十三... 海上稠油开发成本高、单井累产油要求高,导致渤海部分稠油储量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针对海上稠油热采的技术瓶颈,渤海油田自2008年建立海上稠油热采先导试验区开展技术攻关,经历单井热采、井组热采、油田规模热采等不同阶段,在“十三五”期间成功实现了南堡35-2和旅大27-2两个稠油先导试验区的开发。在分析渤海稠油资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自2020年进入规模化热采阶段以来海上稠油热采在蒸汽吞吐、热气剂多介质辅助吞吐、蒸汽驱、热采配套工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与矿场实践,实现了海上稠油热采油田从薄层到厚层、从普通稠油到特超稠油、从边水油藏到顶底水油藏的扩展;攻关形成以蒸汽吞吐、蒸汽驱为主,多介质复合吞吐为辅的渤海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体系,助推了渤海2023年建成稠油热采年产85万吨的产量规模。详细梳理了“十四五”期间渤海稠油热采面临的新挑战,以渤海稠油热采中长期产量规划为引领,展望了海上稠油油田热采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稠油热采 高效开发 蒸汽吞吐 蒸汽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轮次吞吐热采用表面活性剂配方的实验室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爱青 于田田 +3 位作者 徐宏光 管雪倩 邰月华 贺文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0-704,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蒸汽驱油效率低、油品与蒸汽质量比降低等难题,通过筛选优化了表面活性剂中十八烷基苯磺酸钠(SOBS)和木质素磺酸钠(SLS)的配比,考察了优化配比后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界面活性、润湿性、剥离原油、驱... 针对胜利油田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蒸汽驱油效率低、油品与蒸汽质量比降低等难题,通过筛选优化了表面活性剂中十八烷基苯磺酸钠(SOBS)和木质素磺酸钠(SLS)的配比,考察了优化配比后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降黏、界面活性、润湿性、剥离原油、驱油等性能,利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分析了岩芯表面原油的吸附量。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比7∶3的SOBS+SLS添加量为0.2%(w)时,胜利油田稠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12 mN/m,界面张力平衡时间20 min,乳化稠油黏度降低到35 mPa·s;岩心亲水性明显改善,由中性润湿变为亲水性润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使原油脱附速率增快,有助于油相剥离,提高驱油效率;在优化条件下,单管物模驱油效率提高13.2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表面活性剂 降黏 剥离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水平井CO_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兆敏 鹿腾 +3 位作者 陶磊 李宾飞 张继国 李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 为了改善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的降黏机理。研究证实: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驱驱油效率(80.8%)明显高于常规蒸汽驱驱油效率(65.4%);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实现了降黏剂、CO2与蒸汽协同降黏作用的滚动接替,从而有效降低了注汽压力,扩大了蒸汽波及范围即扩大了降黏区域,提高了产油速度。根据温度分布和降黏机理的不同可将降黏区分成4个复合降黏区,即蒸汽复合降黏区、热水复合降黏区、低温水复合降黏区和CO2-降黏剂复合降黏区。矿场应用表明,水平井CO2与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深部薄层超稠油油藏、深部厚层超稠油油藏和浅部薄层超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降黏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CO2 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火烧油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袁士宝 蒋海岩 +2 位作者 王丽 季迎春 朱海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结合火驱特点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温度、压力、流体及储集层特征及其对火驱的利弊,重点对蒸汽吞吐后火驱油藏的筛选以及火驱过程决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考虑相关特点的油藏筛选函数,讨论了注蒸汽后水平井火驱的动态特点... 结合火驱特点分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温度、压力、流体及储集层特征及其对火驱的利弊,重点对蒸汽吞吐后火驱油藏的筛选以及火驱过程决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考虑相关特点的油藏筛选函数,讨论了注蒸汽后水平井火驱的动态特点。利用能量守恒研究了含水饱和度与火驱前缘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出蒸汽吞吐后转火驱开发方式不需要转入湿式燃烧的重要结论。结合火驱试验数据讨论了蒸汽吞吐后的复杂气窜通道对火驱前缘推进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后期油藏转火烧油层开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火烧油层 筛选 含水饱和度 气窜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家年 冯国庆 +2 位作者 任晓 黄显德 刘虹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3,共4页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 以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为例,利用蒸汽吞吐温度场、饱和度场拟合结果及高温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井温剖面等现场监测资料,分析了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超稠油单井常规蒸汽吞吐油层动用程度低、油井供液能力下降是高周期递减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强化机理研究,加大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力度,提出了多井同步蒸汽吞吐、间歇蒸汽吞吐、高温调剖、一注多采等稳产技术对策。在现场应用后,有效地缓解了超稠油高周期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周期递减由8.31%下降到3.25%,相同周期产油量高于单井常规蒸汽吞吐200t左右,油汽比提高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蒸汽吞吐 剩余油 递减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新革 马鸿 +3 位作者 赵长虹 段畅 杨兆臣 熊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蒸汽驱开发方式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蒸汽驱过程体现了驱泄复合作用,即蒸汽超覆在油层上部形成蒸汽腔,加热原油在驱动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从生产井采出,由此可形成直井小井距... 在新疆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开发后期,蒸汽驱开发方式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蒸汽驱过程体现了驱泄复合作用,即蒸汽超覆在油层上部形成蒸汽腔,加热原油在驱动力和重力双重作用下从生产井采出,由此可形成直井小井距蒸汽驱、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驱、水平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驱3种吞吐后期接替方式,先导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拓展了蒸汽驱适用的地质条件和组合方式,对同类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油田 超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采收率 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新仿 王卓飞 +3 位作者 徐明强 张帅仟 何军 魏新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2,共4页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原油的粘度为2400~961000mPa·s,平均452029mPa·s,属超稠油油藏。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稠油在50℃时,地面脱气原油的粘度为2400~961000mPa·s,平均452029mPa·s,属超稠油油藏。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浅层特超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吞吐的主要注采参数。对注汽强度、注汽速度、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和蒸汽干度等注汽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推荐了注采参数的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对蒸汽吞吐井的吞吐效果进行了预测,得到了不同周期的周期产油量等。计算结果对于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特超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Girasol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明 姚凯 +2 位作者 叶惠民 赵煊 李晓益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39,158,共3页
针对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热采井汽窜导致的高含水问题,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评价实验和驱替实验优选出性能优良的泡沫剂,并对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技术在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F004井应用后,... 针对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热采井汽窜导致的高含水问题,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评价实验和驱替实验优选出性能优良的泡沫剂,并对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技术在哥伦比亚Girasol油田F004井应用后,含水率由98%下降至51%,日产油由0.46 t/d上升到12.08 t/d。现场应用9口井,平均增油率为305.25%,效果显著,表明氮气泡沫调剖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 泡沫 调剖 稠油 蒸汽吞吐 Girasol油田 哥伦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牧 杨红 +2 位作者 唐纪云 刘宏伟 边芳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0-344,360,共6页
按照蒸汽吞吐的模式将多种化学剂组成的吞吐液注入油层,使其与原油发生乳化,降低油水的流度比,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毛管力,以提高稠油产量和采收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化学吞吐液可以起上述作用。化学吞吐为稠油的开采,特... 按照蒸汽吞吐的模式将多种化学剂组成的吞吐液注入油层,使其与原油发生乳化,降低油水的流度比,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毛管力,以提高稠油产量和采收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化学吞吐液可以起上述作用。化学吞吐为稠油的开采,特别是提高蒸汽开采稠油的采收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吞吐 采油化学剂 稠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两种热采方式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15
作者 梁丹 冯国智 +2 位作者 曾祥林 房茂军 何春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了给海上稠油油田选择热采技术提供依据,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2种热采方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建立了热采单井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置了注入热焓相同和注入量相同2种方案,并结合现场先导试... 为了给海上稠油油田选择热采技术提供依据,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2种热采方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建立了热采单井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置了注入热焓相同和注入量相同2种方案,并结合现场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和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注入热焓相同(4.3&#215;1013 J)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8.3%和12.4%;在注入量相同(227 m3/d )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7.5%和13.3%,多元热流体吞吐的采收率是蒸汽吞吐的1.3~1.5倍。在现场先导试验中,多元热流体井的产能是蒸汽吞吐井的1.5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吞吐比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更适于开发海上稠油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多元热流体吞吐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渤海N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掺稀油开采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新仿 张士诚 +2 位作者 杨胜来 徐明强 栾海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6,共4页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热损失大等问题,使注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在注蒸汽过程中向地层掺入稀油的方法来降低地层稠油的粘度,实验研究了超稠油掺稀油后粘度的变化,并按非线性混合方法... 蒸汽吞吐是增加稠油产量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热损失大等问题,使注汽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在注蒸汽过程中向地层掺入稀油的方法来降低地层稠油的粘度,实验研究了超稠油掺稀油后粘度的变化,并按非线性混合方法计算了稠油与稀油混合后的粘度。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掺稀油的注入量、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稀油后的生产时间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稀油开发超稠油的过程中,焖井结束后可适当延长生产时间,以增加周期产油量;掺稀油的最佳注入时机应选在第3或第4周期开始;周期注入稀油的量为10-15m^3,在此范围内,换油率较大;稀油的注入方式按2-3个段塞注入比较合适。注汽过程中掺稀油的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掺稀油 开采机理 数值模拟 开发效果 蒸汽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延杰 张艳玉 +2 位作者 张贤松 陈会娟 孙晓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89,93,共4页
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发与陆上油田相比更为复杂,周期注汽量的合理选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渤海油田某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海上油田特点建立概念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设计7种方案对各周... 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发与陆上油田相比更为复杂,周期注汽量的合理选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渤海油田某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海上油田特点建立概念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进行优化研究,首先设计7种方案对各周期注汽段塞进行了定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开发效果最好的注汽段塞方案又设计12种方案进行定量细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汽吞吐开发时各周期注汽量应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周期注汽量递增率均为20%时开发效果最好。M油藏实际区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吞吐10周期后,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最优方案比各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注汽方式的累积产油量提高4.58×104m3,采出程度提高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周期注汽量 稠油油藏 数值模拟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稠油污油泥调剖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滕立勇 王尧 +2 位作者 赵永鸿 于福涛 于学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7,共4页
辽河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系统中污油泥大量囤积。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污油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污油泥做为调剖剂的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等添加剂,研制出污油泥超细颗粒调剖剂、污... 辽河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随着含水率升高,集输系统中污油泥大量囤积。针对该问题,在分析污油泥组分和粒径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污油泥做为调剖剂的主要原料,添加适当的化学药剂和固相颗粒等添加剂,研制出污油泥超细颗粒调剖剂、污油泥高分子聚合物调剖剂和污油泥高温改性封口剂3种污油泥调剖剂,通过段塞组合,用于稠油蒸汽吞吐井的调剖封堵。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动用中、低渗透层,节约调剖成本,并解决了污油泥处理难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泥 调剖 蒸汽吞吐 稠油 曙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杜殿发 石达友 +1 位作者 张玉晓 周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99,共4页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水平井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地质设计及注采参数是决定其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具底水的厚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垂向位置、井距、水平段长度;结合矿场生产动态、井筒热损失...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水平井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地质设计及注采参数是决定其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具底水的厚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垂向位置、井距、水平段长度;结合矿场生产动态、井筒热损失计算,优选了水平井的注汽速度、初期注汽量、注汽递增幅度、放喷排液量等注采参数。在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的现场应用表明,水平井方案设计合理,开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超稠油 吞吐 优化设计 注采参数 注汽递增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长效防砂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益忠 孙磉礅 +2 位作者 高爱花 智勤功 李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稠油蒸汽吞吐井的防砂有效期,从防砂工具、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艺等方面对长效防砂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充填口重复开关的思路设计了充填工具,并对其密封件的材料进行了优选,研制了长效防砂工具;利用多层覆膜方法研发了耐高温... 为进一步提高稠油蒸汽吞吐井的防砂有效期,从防砂工具、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艺等方面对长效防砂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充填口重复开关的思路设计了充填工具,并对其密封件的材料进行了优选,研制了长效防砂工具;利用多层覆膜方法研发了耐高温高强度覆膜支撑剂;采用多段塞充填工艺进行施工,形成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长效防砂技术。长效防砂工具密封件4轮次吞吐试验后,其压缩永久变形率小于55%、抗拉强度8.9MPa、拉断伸长率102%,能满足蒸汽吞吐井防砂要求;耐高温高强度覆膜支撑剂耐温300℃,4轮次吞吐试验后固结强度7.1MPa、渗透率96D,完全满足蒸汽吞吐井防砂生产要求;多段塞充填工艺降低了防砂成本及后期处理难度。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长效防砂技术在胜利油田11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平均防砂有效期长达930d,满足了蒸汽吞吐井对防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防砂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