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of Augmented Solar Images in Space Weather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Rui BAO Lili CAI Yanxia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0-852,共13页
Augmented solar images were used to research the adaptability of four representative imag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algorithms in space weather domain.These include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algorithm,speed... Augmented solar images were used to research the adaptability of four representative imag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algorithms in space weather domain.These include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algorithm,speeded-up robust features algorithm,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 algorithm,and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algorithm.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algorithms was estimated in terms of matching accuracy,feature point richness,and running time.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ed that no algorithm achieved high accuracy while keeping low running time,and all algorithms are not suitable for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of augmented solar images.To solve this problem,an improved method was proposed by using two-frame matching to utilize the accuracy advantage of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algorithm and the speed advantage of the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algorithm.Furthermore,our method and the four representative algorithms were applied to augmented solar images.Our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our method achieved a similar high recognition rate to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algorithm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algorithms.Our method also obtained a similar low running time to the 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 algorithm,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mented reality Augmented image Image feature point extraction and matching space weather Solar i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Techniques of Reducing the Dimension of Text Feature Space
2
作者 Yin Zhonghang, Wang Yongcheng, Cai Wei & Diao Qian School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P.R.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2年第1期87-92,共6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text processing, the dimension of text feature space ha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has added a lot of difficulties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ow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text processing, the dimension of text feature space ha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has added a lot of difficulties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ow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has become a practical problem in the field. Here we present two clustering methods, i.e. concept association and concept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first refers to the keyword clustering based on the co occurrenc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the same text and the second refers to that in the same category. Then we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Ou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y are efficient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text feature space. Keywords: Text data m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AlMgSiScZr alloy from single track to block specimen 被引量:6
3
作者 BI Jiang CHEN Yan-bin +2 位作者 CHEN Xi STAROSTENKOV M D DONG Guo-j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129-1143,共15页
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processed aluminum alloys have already aroused researchers’attention in aerospace,rail transport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low density,good c... The 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processed aluminum alloys have already aroused researchers’attention in aerospace,rail transport and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low density,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mechanical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an Al-14.1Mg-0.47Si-0.31Sc-0.17Zr alloy was fabricated via SLM.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track at 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and the influence of hatch spacing on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block specimens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The hatch spacing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overlap ratio of single track,and further affects the internal forming quality of printed specimen.At a laser power of 160 W and scanning speed of 400 mm/s,the densification of block specimen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atch spacing.The nearly full dense specimen(98.7%)with a tensile strength of 452 MPa was fabricated at a hatch spacing of 80μm.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mple and cleavage on the tensile fracture of the AlMgSiScZr alloy showed the mixed fracture of ductility and brittl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luminum alloy hatch spacing microstructural feature tensile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态加密下用户隐私数据传输的安全保护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爱英 熊宇峰 曾勍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79,共7页
为满足用户隐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提出一种同态加密下用户隐私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方法.首先,通过特征空间重组技术进行数据重构,利用语义相关性融合方法在捕获用户隐私数据特征的同时进行自适应调度,并对捕获的特征量进行模糊聚类,确... 为满足用户隐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提出一种同态加密下用户隐私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方法.首先,通过特征空间重组技术进行数据重构,利用语义相关性融合方法在捕获用户隐私数据特征的同时进行自适应调度,并对捕获的特征量进行模糊聚类,确定用户隐私数据属性;其次,结合用户隐私数据属性,采用同态加密算法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点对点加密传输,最终实现用户隐私数据传输安全保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数据加密效果较好,通信开销较低,可以更好地确保用户隐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态加密 用户隐私数据 传输安全保护 特征空间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研究
5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闫静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双目旋转相机扫描目标并进行成像,根据内、外空间标定提升双目旋转相机的位置精度,保证目标的多分辨率成像效果;将其输入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中,通过网络中的类金字塔多空洞卷积操作提取双目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可变卷积增强其纹理特征细节;结合细粒度特征和互注意力机制完成双目图像匹配。测试结果显示,空间标定后,左、右两个相机的成像误差最小值分别为0.6 Pixel和0.4 Pixel;匹配点坐标偏差均值和坐标偏差方差值分别低于0.012和0.011,匹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多分辨率 图像匹配 空间标定 双目旋转相机 特征提取 特征增强 细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联合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
6
作者 胡锐 程家亮 胡伏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强网络,将输入转换为多个颜色空间(HSV、RGB、LAB)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融合,使得网络能学习到更多的图像特征信息,从而对输入图像进行更为精确的增强。最后,UUIE-DEMCSL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和联合监督学习框架进行设计,使其更适合水下图像增强任务的应用场景。在不同数据集上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UUIE-DEMCSL算法能生成视觉质量良好的水下增强图像,且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多颜色空间学习 无监督学习 细节增强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特征和PCN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
7
作者 李玮琳 曾琪峰 李颖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9,共6页
由于不同的成像原理、光源条件、目标物体的属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场景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在内容、结构、亮度、对比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提高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特征配准精度,提出基于边缘特征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 由于不同的成像原理、光源条件、目标物体的属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场景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在内容、结构、亮度、对比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提高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特征配准精度,提出基于边缘特征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的配准方法。在预处理阶段去除红外和可见光待配准图像中存在的干扰信息,抵抗图像间的亮度差异、边缘模糊、纹理变化等因素,提取图像边缘特征,得到其中包含的轮廓结构;通过脉冲传播特性实现对边缘特征点的匹配,增强图像配准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和感知能力;再寻找特征点间的相似曲线,匹配边缘形状信息的同时与周围的灰度分布对应,令相同组织信息可自然过渡,完成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间的精确配准。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准确提取和匹配特征点,配准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适应性强,在30 dB噪声强度下,归一化互信息保持在0.8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匹配 像素值 迭代空间 轮廓信息 全局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位数据采集的舰船作业状态特征提取方法
8
作者 颜悦 游学军 吕太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复杂的海洋环境给精准提取舰船作业状态特征造成了困难,也影响了对舰船作业状态的判断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船位数据采集的舰船作业状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集舰船的经纬度、航速、航行方位角等船... 复杂的海洋环境给精准提取舰船作业状态特征造成了困难,也影响了对舰船作业状态的判断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船位数据采集的舰船作业状态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集舰船的经纬度、航速、航行方位角等船位数据;然后,从舰船的累计作业时长、位置、空间距离、平均作业速率4个方面,分析舰船的作业状态特征。根据船位点在不同速率区间出现的频数,确定舰船的平均速率阈值;最后,根构建包含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在内的深度神经网络,利用船位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输出舰船作业状态特征的提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舰船的作业状态特征,帮助舰船作业人员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做出更加明智和及时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位数据采集 舰船作业状态 特征提取 舰船位置 深度神经网络 空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网络的特征融合位移RGB-T目标跟踪
9
作者 李海燕 曹永辉 +1 位作者 郎恂 李海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8,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目标跟踪算法深层次特征提取困难、不能充分利用跨模态信息以及目标特征表示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孪生网络的特征融合位移RGB-T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基于可见光模态SiameseRPN++的目标跟踪框架,扩展设计红外模态分支,以获得多... 为解决现有目标跟踪算法深层次特征提取困难、不能充分利用跨模态信息以及目标特征表示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孪生网络的特征融合位移RGB-T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基于可见光模态SiameseRPN++的目标跟踪框架,扩展设计红外模态分支,以获得多模态目标跟踪框架,设计了改进步长的ResNet50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有效挖掘目标的深层次特征.随后,设计特征交互学习模块,利用一种模态的判别信息引导另一种模态的目标外观特征学习,挖掘特征空间和通道中的跨模态信息,增强网络对前景信息的关注.然后,设计多模特征融合模块计算输入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特征融合度,对不同模态的重要特征进行空间融合以去除冗余信息,并采用级联融合策略重建多模态图像,增强目标特征表示.最后,设计特征空间位移模块,分割红外模态分支的特征图并向四个不同方向移位,增强热源目标特征的边缘表示.在两个RGB-T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消融实验证明了设计的单个模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T跟踪 多模特征融合模块 特征空间位移模块 特征交互学习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煤矿井下场景的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10
作者 苗作华 李苗苗 +3 位作者 徐厚友 王梦婷 严蔚涵 陈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3-1751,共9页
煤矿井下弥漫着粉尘和雾气且多数区域为狭长巷道,仅依赖矿灯照明会导致视频监控图像出现细节模糊、局部过曝及目标尺寸多变等问题。这些因素增加了井下安全帽目标检测的难度,现有目标检测算法直接应用于煤矿井下场景时,通常面临精度不... 煤矿井下弥漫着粉尘和雾气且多数区域为狭长巷道,仅依赖矿灯照明会导致视频监控图像出现细节模糊、局部过曝及目标尺寸多变等问题。这些因素增加了井下安全帽目标检测的难度,现有目标检测算法直接应用于煤矿井下场景时,通常面临精度不足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YOLOv8n(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n)的煤矿井下安全帽检测算法。首先,采用空间到深度机制将YOLOv8n主干网络中的Conv模块重新构建为空间到深度卷积(Space-to-Depth Convolutional,SPDConv)模块,以便从特征图中充分提取浅层细节信息,提高模型对细节模糊图像中小目标安全帽的检测精度;其次,引入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尺度内特征交互模块,减少局部过曝对安全帽特征提取的干扰,增强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关注能力;最后,借鉴高层次筛选特征融合金字塔对YOLOv8n的颈部网络进行重设计,改善模型对不同尺寸安全帽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CUMT-Helme T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达91.7%,相较于YOLOv8n提升了3.2百分点,同时模型参数量减少了1.9×10^(5)。与单次多边框检测(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YOLOv5s、YOLOv6n、YOLOv7及YOLOv7-tiny等当前主流目标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最高,且参数量和浮点运算量较低,在实现较高检测精度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轻量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矿井下 安全帽检测 YOLOv8n 空间到深度机制 尺度内特征交互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11
作者 李牧 陶启婷 柯熙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9-244,共6页
交通标志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受光照、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交通标志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受光照、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首先,引入空间到深度卷积(SPD-Conv)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有效避免小目标信息丢失,提高小目标敏感度。其次,基于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改进颈部网络,添加跨层连接以融合多尺度特征。之后,增加小目标检测层,增强小目标检测能力。最后,采用SIoU(Shape-awar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关注真实框与预测框的角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中国交通标志检测数据集(CCTSDB2021)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3.5%,相较于原YOLOv5提升了7.2个百分点,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5 交通标志检测 SPD-Conv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演进的多特征空间全息图谱:与控碳经济战略体系的协同构筑
12
作者 张智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关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研究,目前局限于文明形态的范畴,尚未融入文明演进的动因和效应等相关领域,因而限制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为此,该研究将文明形态、碳排放效应与经济战略动因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协同研究,以激发系统组合效应... 关于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研究,目前局限于文明形态的范畴,尚未融入文明演进的动因和效应等相关领域,因而限制了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为此,该研究将文明形态、碳排放效应与经济战略动因等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协同研究,以激发系统组合效应,从多个维度破解人类文明演进的全息密码,在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上,根据人类文明演进特点对“压力—状态—响应”及其拓展模型进行改进,得到“驱动—压力响应—状态”模型。由此构建人类文明演进的三级多特征空间模型,其中的主干作用路径为:文明动因空间→文明形态空间→文明效应空间。据此确定逆向的研究技术路线:效应→形态→动因。在文明效应空间,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从文明演进全过程视域构建全域“双碳”曲线模型,为后续全域“双碳”目标的提出奠定基础;在文明形态空间,关注人类活动和来自效应空间反馈所引发的人类文明响应,通过对共生属性和科技文明两个关键维度的研究,探寻文明形态的演进规律,为文明动因空间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文明动因空间,依据文明形态演进要求和全域“双碳”目标,以经济模式和管理战略为核心动因体系,探讨从传统经济战略到全域“双碳”目标下的控碳经济战略的发展路径及其对人类文明演进的驱动作用。最后综合研究多特征空间的整体演进规律。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关于文明效应,全域“双碳”曲线包含碳排放增长、碳达峰(+)、碳中和(+)等过程。②关于文明形态,产业与生态的共生模式历经从生态依赖到产业强利,再到互利共生的演进过程;科技文明历经生物文明、化学文明、物理文明和超生物文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③关于文明动因,控碳经济战略历经面向碳达峰(+)的循环经济战略、面向碳中和的“循环+”经济战略、面向“碳中和+”的超循环经济战略等演进过程。④关于多特征空间的协同,传统—控碳经济战略的发展在系统结构上呈现出年轮模型的演化规律,由此构建人类文明演进的矩阵式全息图谱。最后基于以上成果,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演进 全息图谱 生态文明 “双碳”目标 绿色经济战略 多特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下智能船舶通信网络入侵攻击特征提取
13
作者 潘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本文提出云计算下智能船舶通信网络入侵攻击特征提取方法。在云计算环境下,分析智能船舶通信网络信号主特征矢量,重构出通信信号的状态空间,分析重构后的输入输出关系,提取出与入侵信号关联性较高的信号,初步获取入侵攻击信号识别结果;... 本文提出云计算下智能船舶通信网络入侵攻击特征提取方法。在云计算环境下,分析智能船舶通信网络信号主特征矢量,重构出通信信号的状态空间,分析重构后的输入输出关系,提取出与入侵信号关联性较高的信号,初步获取入侵攻击信号识别结果;构建智能船舶通信网络的无向图模型,使用连续小波变换对该模型的攻击信号实施经验模态特征分解处理,建立出入侵攻击信号模型,将该信号模型的最大信息增益特征视为搜索起点,提取出入侵攻击信号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信号分解时频表示效果好、入侵攻击信号识别能力强,入侵攻击信号特征提取完整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环境 船舶通信网络 入侵攻击信号 信号特征提取 时域状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性指数和三维特征空间的岩性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群佳 王乐 +1 位作者 刘磊 王亚磊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072,共12页
遥感岩性分类特别是镁铁—超镁铁质岩和花岗岩体自动识别对于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少综合可见光-近红外(VNIR)、短波红外(SWIR)和热红外(TIR)影像的岩性分类方法。本研究以甘肃北山辉铜山和新疆东天山黄山2个区域为研究区,基... 遥感岩性分类特别是镁铁—超镁铁质岩和花岗岩体自动识别对于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缺少综合可见光-近红外(VNIR)、短波红外(SWIR)和热红外(TIR)影像的岩性分类方法。本研究以甘肃北山辉铜山和新疆东天山黄山2个区域为研究区,基于先进星载发射与反射辐射计(ASTER)数据,根据岩石在VNIR-SWIR区间的反射光谱特征及TIR区间的辐射特征建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指数(MI)、含石英岩指数(QI)和综合比值,利用岩性指数和综合比值结果构建三维特征空间模型,根据岩石在特征空间中的聚类特征实现特定岩性的分类提取。将该模型用于甘肃北山辉铜山和新疆东天山黄山地区岩性分类,野外检查证实分类结果精度较高。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利用VNIR-SWIR和TIR数据的岩性指数和三维特征空间岩性分类模型,可有效提取目标岩性,具有较高精度和适用性,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岩性分类 特征空间 岩性指数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
15
作者 陈鑫磊 郑军红 +1 位作者 金耀 何利力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 针对现有基于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重照明方法存在纹理噪点、重照明质量不足及特征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单张量辐射场的数字服装重照明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球面高斯函数和多层感知机,分别模拟环境直射光和服装表面间的间接反射光,以构建一个精准的入射光场;接着通过引入梯度引导平滑策略,优化从特征空间中提取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参数的过程。最后,利用简化的反射率方程,结合入射光场、双向反射分布模型及特征空间,成功地渲染出高质量的服装重照明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服装纹理噪点,显著降低了服装重照明的失真现象。相较于先进方法,该方法在生成服装新视角图像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9.922%;在服装重照明结果方面,各项评估指标的平均提升约4.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张量辐射场 特征空间 服装重照明 3D维重建 图像生成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表征增强的空间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16
作者 范铭楷 薛丹娜 +3 位作者 闫庆森 朱宇 孙瑾秋 张艳宁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5,共19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空间目标设计的深度学习检测方法。与自然图像目标检测相比,空间目标检测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首先,由于拍摄距离极远,空间目标在图像中...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然而,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空间目标设计的深度学习检测方法。与自然图像目标检测相比,空间目标检测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首先,由于拍摄距离极远,空间目标在图像中通常仅呈现为包含少量像素的弱小光斑,缺乏清晰的形状和颜色特征;另外,复杂的空间环境以及设备因素会导致图像中存在各种噪声,例如杂散光引起的明亮背景、相机因素导致的热像素噪声;最后,视场中密集的恒星会导致在空间图像中容易出现部分光斑相互粘连的情况。上述难点无疑增加了空间目标检测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表征增强的无锚框空间弱小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端到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同时对空间弱小目标检测和质心定位。针对目标弱小、背景噪声干扰的问题,我们首先设计了跨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和压缩-激励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提升模型对含噪图像中弱小目标的有效信息关注度,从而提高噪声背景下目标的检测能力;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解决光斑粘连的问题,我们引入了基于密度图的损失函数,通过使模型更加直接地学习图像中目标的整体空间分布与数量信息,以此使模型掌握粘连光斑中目标的数量,从而更准确分辨粘连光斑中各个独立目标。此外,本文仿真了包含点状、条状目标和多种噪声背景的空间图像,并对目标的质心位置、边界框和像素坐标进行了精细标注。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在本文的仿真图像与公开的实拍序列图像数据集SpotGEO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在仿真图像数据测试中,本文方法的F1分数为95.34%,并实现了0.4478的亚像元级平均质心定位精度。同时,我们还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不同噪声强度影响下质心定位精度测试以及不同硬件条件下处理效率测试,以更全面分析本文方法的能力。在公开的实拍序列图像数据集SpotGEO中,本文方法结合引入的序列后处理方法取得的F1分数为93.08%。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对空间弱小目标准确检测和精确定位方面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弱小目标检测 质心定位 注意力机制 特征融合 数量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荻适应江汉平原河漫滩环境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研究
17
作者 朱婷婷 韩炼 +4 位作者 杨朝东 魏红波 谭德宝 陈蓓青 张霞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7-915,共9页
细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var.humilior)适应长江流域河岸消落带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江汉平原河漫滩分布的细荻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立体解剖镜下徒手切片方法、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明场和荧光显微... 细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var.humilior)适应长江流域河岸消落带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江汉平原河漫滩分布的细荻营养器官为试验材料,采用立体解剖镜下徒手切片方法、组织化学定位染色方法、明场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试验结果,研究其不定根、茎和叶的解剖结构与质外体屏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细荻具有适应河漫滩环境的通气组织及其质外体屏障保护结构等特征,其中通气组织包括根、茎及叶中的溶生性通气组织,质外体屏障结构包括各营养器官的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内皮层与外皮层、中柱、厚壁层及维管系统;2)细荻的不定根、茎和叶具栓质化中柱和维管输导系统与物质运输密切联系,叶片具典型C_(4)植物花环结构由中间厚壁细胞维管束鞘和薄壁细胞维管束鞘组成;3)细荻屏障结构耦合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包围通气组织,在淹没环境条件下输导空气和物质,有效保障植物个体有氧呼吸和形态结构完整性而存活。细荻的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有利于其适应江汉平原河漫滩季节性洪水环境,也为长江流域生态恢复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荻 解剖结构 质外体屏障结构 气腔 组织化学 栓质化和木质化维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DI的作物生育期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时空动态演变
18
作者 苗泽 屈忠义 +3 位作者 白燕英 刘全明 王丽萍 刘琦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7-577,共11页
针对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水资源精细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多期Landsat-8/9数据构建作物生育期内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分析不同植被覆盖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 针对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偏低、水资源精细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多期Landsat-8/9数据构建作物生育期内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分析不同植被覆盖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特征空间和干湿边变化特征。结合实测土壤含水率数据,评估TVDI模型在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反演精度与适用性,研究2022、2023年5—9月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分布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线性拟合干湿边时需排除偏离趋势的温度最值,NDVI为0.2~0.8区间内线性拟合得到干湿边方程,干边方程决定系数R^(2)≥0.85,湿边方程R^(2)为0.21~0.96。2022、2023年湿边斜率均呈一个周期余弦波规律变化。干边斜率均为负值,2022年干边斜率随TVDI均值由大到小再到大表现为坡度由陡变缓再变陡,2023年干边斜率变化不明显。干湿边截距先增后减,与地表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含水率变化显著,5月末—6月中旬下降,6月下旬开始上升,8月最高,9月末最低,且空间分布受灌溉和降水影响明显。TVDI模型能有效反映区域尺度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可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制订精细化灌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TVDI 农田区域 Landsat-8/9 LST-NDVI特征空间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生成与迭代匹配的图像-文本检索
19
作者 潘莹莹 马青 白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6-864,共9页
跨模态图文检索由于图像和文本的特征表示方式不同面临着模态异构问题,传统的公共空间方法难以度量图像和文本的相似性.为此,提出了基于文本生成与迭代匹配的跨模态图像文本检索框架,它包含了特征融合模块和文本生成模块.特征融合模块... 跨模态图文检索由于图像和文本的特征表示方式不同面临着模态异构问题,传统的公共空间方法难以度量图像和文本的相似性.为此,提出了基于文本生成与迭代匹配的跨模态图像文本检索框架,它包含了特征融合模块和文本生成模块.特征融合模块通过迭代融合的方式,多次对齐图像和文本,在不同的迭代步骤中聚合细粒度信息,捕获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局部关联信息,优化了局部公共嵌入空间;文本生成模块采用特征转换的思路,由图像模态中的特征映射到文本模态中的句子特征,通过图文信息交互增强了图像和文本的整体语义相关性,优化了全局公共嵌入空间,挖掘出图像与文本更深层的语义信息,以提高跨模态图像文本检索模型的性能.在Flickr30K和COCO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并与现有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框架在Flickr30K和COCO上的整体性能分别提升了0.7%和1.2%.在文本检索任务的召回指标中,最高可以提升3.4%;在图像检索任务的召回指标中,最高可以提升4.6%.消融实验也证明了其中特征融合模块以及文本生成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图文检索 文本生成 公共空间 特征融合 迭代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20
作者 陈康 刘尧舜 +2 位作者 李茂西 王倩 吴水秀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1,共10页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 在不需要人工参考译文对照的情况下,仅利用源语言句子对机器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是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的目标。当前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仅在单个语义空间内比较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难以全面捕捉不同语言的语义特征,导致译文质量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通过融合源语言、目标语言和跨语言语义空间质量特征,更准确地评估机器译文的质量。该文方法借助大语言模型和相应提示对源语言句子进行翻译生成伪参考译文,对机器译文进行翻译生成回译;利用跨语言预训练模型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回译提取在源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源语言句子和机器译文提取在跨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利用X-MOD表征机器译文和伪参考译文提取在目标语言语义空间的机器译文质量特征;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融合多语义空间特征构建端到端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神经网络模型。在WMT′23句子级别机器译文质量估计任务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性能超过了当前先进的机器译文质量估计方法TransQuest和UniTE,并超过了参与评测的最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译文质量估计 跨语言预训练模型 多语义空间特征 伪参考译文 回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