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和成 王杰 李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4,共8页
厘清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2012~202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理论框架,设计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描述指标,采用“逐层... 厘清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沿线4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2012~202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力”理论框架,设计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描述指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运用莫兰指数法、Kriging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脆弱性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样本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总体呈明显改善态势,轻度和中度脆弱性城市数占比由45%上升至70%左右;脆弱性高度和重度城市数占比由55%左右下降至30%左右;高度和重度脆弱性城市主要在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对应城市,但以下游城市为主,这些城市脆弱性状态较为稳定且未见明显改善。②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空间相关性,表现在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空间聚集现象,邻近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具一定相似性特点。③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投入是驱动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化格局的核心因子,并且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力有所增强。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空间分异 驱动因素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动驾驶仿真的动态驾驶环境拓扑建模方法研究
2
作者 贾鑫 张强 +2 位作者 张志恒 高金鹏 管欣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8-1458,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对于仿真工具的需求,面向当前复杂交通场景中驾驶关联信息组织缺乏完备、精简的表达模型和快速索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心理学原理的动态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类人思考模式的环境表征模型,类人记忆模式的信... 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开发对于仿真工具的需求,面向当前复杂交通场景中驾驶关联信息组织缺乏完备、精简的表达模型和快速索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心理学原理的动态环境建模方法。通过建立类人思考模式的环境表征模型,类人记忆模式的信息储存及索引方法,实现驾驶决策所需环境信息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快速筛选提取。本模型既能够用于交通仿真环境信息组织,又可以用于无人驾驶系统驾驶环境信息表征。在VTD仿真环境中建立了两种典型场景的动态驾驶环境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系统 动态驾驶环境 图数据库 拓扑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RT-YOLO:智能网联汽车复杂驾驶环境实时目标检测器
3
作者 董一兵 曾辉 +2 位作者 李建科 侯少杰 石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8-162,共15页
目标检测是智能网联汽车视觉感知系统的一项基本任务,可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然而,在低光照和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中,车载目标检测算法面临小目标检测性能不佳、漏检率和误检率偏高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发展了一... 目标检测是智能网联汽车视觉感知系统的一项基本任务,可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然而,在低光照和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中,车载目标检测算法面临小目标检测性能不佳、漏检率和误检率偏高的挑战。针对这一挑战,发展了一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时目标检测器(DPRT-YOLO),通过对流行的YOLOv10模型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用于复杂驾驶环境中的目标检测任务,并通过在NVIDIA边缘计算平台上开展消融和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增强加权多分支特征融合网络(EWMFFN),引入浅层加权融合和多分支加权融合模块,消除特征融合过程中的层间干扰,设计星形拓扑特征交互结构,提升模型对小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同时保持了网络结构的轻量化设计。融合卷积门控线性单元(convolutional gated linear units,CGLU)与卷积加法自注意力(convolutional additive token mixer,CATM),通过局部-全局双通路机制建立小目标尺度信息的长期上下文关系并保持模型的轻量化。为了评估模型在真实算力场景中的检测性能,将其部署在NVIDIA Jetson Xavier Nx平台上,采用NVIDIA TensorRT FP16量化加速,在BDD100K和TT100K测试集上开展推理实验,并与基准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检测精度方面,与YOLOv10n和YOLO11n相比,改进模型的mAP@0.5指标分别提升了6.1和7.4个百分点,mAP@0.5:0.95指标分别提升了3.6和4.2个百分点,同时,参数量分别降低了26.1%和34.9%。(2)检测速度方面,改进模型Small和Nano两种版本的推理速度分别达到了29 FPS和35 FPS。实验结果表明:与参考模型相比,改进算法在复杂驾驶环境中的表现更加优异,在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之间达到了更好的平衡,适于部署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目标检测 复杂驾驶环境 DPRT-YOLO 多尺度特征融合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风条件下超高速行驶车辆的气动特性
4
作者 何永明 赵利元 王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研究车辆气动特性对在公路上超高速(超过120 km/h)行驶安全的影响,该文搭建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模拟车辆的超高速行驶工况,分析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利用汽车风洞实验仿真软件,分析车辆在弯道与直线路段上的受力情况,计... 为了研究车辆气动特性对在公路上超高速(超过120 km/h)行驶安全的影响,该文搭建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模拟车辆的超高速行驶工况,分析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利用汽车风洞实验仿真软件,分析车辆在弯道与直线路段上的受力情况,计算安全车速阈值。根据仿真结果对动态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模拟汽车在侧风影响下的行驶轨迹,建立安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侧风为4级、6级和8级时,安全行驶车速分别为132、111、81 km/h。因此,环境侧风在5级及以下时,可以保证超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安全行驶速度 超高速行驶 侧风环境 气动力 安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发展评估和驱动战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武丹琛 夏清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坚韧完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石。光伏、风电、输配电设备及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产业链。首先对新型电力系统核心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坚韧完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基石。光伏、风电、输配电设备及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产业链。首先对新型电力系统核心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掌握产业链完整信息、发现产业链优势及薄弱环节。其次在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电力市场机制及产业政策等方面出发,对新型电力系统核心产业链的发展环境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从技术创新体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产业链数据共享、系统资源优化配置及链主引领等角度出发,提出新型电力系统驱动产业链升级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产业链 发展现状 环境评估 驱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燕 李永平 +2 位作者 谈树成 刘立冰 刘飞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33,共15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 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探究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推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基于2000—2020年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运用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指标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采用Sen(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K(Mann⁃Kendall)检验相结合的趋势分析方法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s Geographic Detector,OPGD)优化了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并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较高,多年RSEI均值为0.63。生态环境质量以良和优为主,面积占比为61.37%。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空间上呈“成都⁃重庆核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中间平原丘陵地区中等,四周质量优”的分布格局。(2)Sen⁃MK趋势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区域大于改善区域,两者面积之差占比为14.33%,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显著下降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3)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结果显示,驱动因子的最优空间尺度为5km,自然断点法、相等间隔分类、分位数分类、几何间隔分类和标准差分类5种离散方法有助于检测驱动因子的最优分类区间。绿度、湿度、热度、高程、坡度、年均气温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解释力q值大于56.95%。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GDP、夜间灯光是次要驱动因子。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西部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成渝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野外环境的视觉惯导SLAM算法
7
作者 李静博 伊克萨尼·普尔凯提 +2 位作者 朱斌 朱纪洪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5-1012,共8页
过去的定位研究大多是在结构化环境下进行研究的,但在野外环境下由于光照变化大、特征提取困难和颠簸道路多导致定位困难。提出一个由单目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组成的可视化视觉惯导里程计,前端通过融合基于泊松方程预处理的视觉信息和惯... 过去的定位研究大多是在结构化环境下进行研究的,但在野外环境下由于光照变化大、特征提取困难和颠簸道路多导致定位困难。提出一个由单目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组成的可视化视觉惯导里程计,前端通过融合基于泊松方程预处理的视觉信息和惯性测量单元信息,后端采用非线性优化并结合鲁棒核函数使系统能够在光照变化大和颠簸道路的野外环境下鲁棒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ROOAD野外环境数据集中的表现比最先进的视觉惯导方法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在EuRoC结构化数据集中的表现也超越现阶段最先进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建图 定位 单目相机 惯性测量单元 野外环境 自动驾驶 环境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对雾天高速公路驾驶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任文浩 赵晓华 +1 位作者 陈晨 付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7,共11页
高速公路在雾天环境存在较大的驾驶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是论证其有效性的根本。该研究运用驾驶模拟技术搭建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测试平台,考虑浓雾天气类型,设计... 高速公路在雾天环境存在较大的驾驶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是论证其有效性的根本。该研究运用驾驶模拟技术搭建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测试平台,考虑浓雾天气类型,设计基准传统和对照网联两种驾驶环境,构建前方慢速车辆急刹这一典型碰撞风险事件,招募27名被试开展驾驶模拟实验以获取细粒度微观驾驶行为数据。从稳定性、安全性、服从性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在驾驶人与前车不同交互阶段(慢速跟驰、前车急刹)的效能展开了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性方面,碰撞预警信息会导致在慢速跟驰阶段的一段时间内驾驶稳定性降低,在慢速跟驰阶段车辆减速完成达到稳定状态之后和前车急刹阶段,其具有比无碰撞预警信息更好的稳定性;在安全性方面,碰撞预警信息使得驾驶过程中时间、加速度、距离多个层面的冲突风险均得到了显著减少;在服从性方面,碰撞预警信息能够提升驾驶人对于前车信息的服从水平,减弱驾驶人在慢速跟驰和前车急刹这两个阶段中对前车信息服从水平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雾天环境下网联碰撞预警信息系统的测试和应用提供平台支撑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雾天环境 网联技术 碰撞预警信息系统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9
作者 杨慧敏 张宇飞 王德彩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目的】对河南省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焦作市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I_(RSE))模型,分析焦作市域20 a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绿度、湿度、热度、干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数量、夜间灯光强度、降雨量和海拔这10个驱动因子对I_(RSE)的影响强度。【结果】1)2000、2010和2020年焦作市域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452、0.545、0.562,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山地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中部主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2)研究期内,I_(RSE)的等级存在分级转化,前10 a跨等级间的转化较多,等级演变比较剧烈,后10 a跨等级间转化不多,等级演变相对较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以稳定和改善为主。【结论】本研究分析的20 a遥感生态因子中干度与湿度是焦作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自然社会因子中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关键性因子,而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强度的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典型煤矿区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分析与风险预测
10
作者 王强民 董书宁 +5 位作者 王皓 方杰 王晓东 程伟 王淑璇 张溪彧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6-4486,共11页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煤层开采经常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明确煤矿区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并形成生态环境风险预测方法,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榆神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象、土壤、地下水、隔水层、煤层开采等因子与矿区生态环境要素...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煤层开采经常诱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明确煤矿区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并形成生态环境风险预测方法,以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榆神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象、土壤、地下水、隔水层、煤层开采等因子与矿区生态环境要素的关系,形成了煤矿区生态环境风险预测模型,评估了煤层开采条件下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区NDVI随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耗水量随潜水位埋深的增大先减小后保持稳定。煤层开采条件下,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损失量随隔水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采宽、采深呈正相关;地表最大水平变形与采厚、采宽呈正相关、与回采速度呈负相关。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由干旱指数、地表坡度、土壤类型、潜水位埋深、隔水层厚度、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采深采厚比、采宽采深比、回采速度9个关键因子组成的煤矿生态环境风险预测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特征,给出了各指标的等级划分和对应赋值。以榆神矿区典型大水煤矿为例,基于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方法确定了该煤矿各预测指标的综合权重,导水裂隙带发育、潜水位埋深、隔水层厚度、采深采厚比、干旱指数等5个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大,其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99%,在生态环境风险预测中起决定性作用,预测结果显示该煤矿生态环境风险为中等的区域占58.95%,生态环境风险高的区域占41.05%,无低风险区;需要通过调整煤层开采参数抑制导水裂隙带和地裂缝发育、开展隔水层再造增加隔水层厚度、治理采动损伤区生态环境等手段降低采动生态环境风险。研究结果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矿区 井工煤矿开采 生态环境 驱动因子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11
作者 张玉霞 汤萃文 +2 位作者 郑传贺 苏艳斌 王瑛瑛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连古城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未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故开展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分析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便保护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其... 连古城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未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故开展对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分析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以便保护区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选取连古城保护区2002-2020年4期LandsatTM/ETM+/OLI时间序列影像为研究数据,耦合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降水、气温、蒸发量等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驱动力分析。连古城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RSEI均值总体下降了约25.35%;从生态质量空间变化分布来看,2002-2020年变差的面积和变好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6.72%和3.28%;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单因子因素,各因子交互作用均呈增强效果,年均气温和蒸发量交互作用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解释力最大。连古城保护区在2002-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驱动力排序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蒸发量>高程>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动态监测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吴健达 张安兵 +2 位作者 王贺封 刘佳 刘书雅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全面准确地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对于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01—2020年Landsat影像为基础,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ND-RSEI),分析峰峰矿区生态环... 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全面准确地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对于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01—2020年Landsat影像为基础,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ND-RSEI),分析峰峰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探究影响ND-RSEI时空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ND-RSEI对城区、矸石山及工业广场等区域的分辨能力较强,适用于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2001—202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等级,质量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区及工厂聚集区,优良区域主要为地势平坦的高植被覆盖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占比32.1%,恶化区域占比25.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资源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11个矿区中有8个呈退化趋势,呈改善趋势的3个矿区均为已停产矿区。3)土地利用类型及其他因子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是解释ND-RSEI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力在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ND-RSEI 驱动因素 峰峰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n的尘雾环境下目标检测算法
13
作者 王子钰 张建成 刘元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扬尘、雾霾等恶劣环境下,车辆目标检测中漏检、误检及远小目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EPMYOLOv8的目标检测算法。将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模块集成到YOLOv8n算法的C2f模块,使骨干网络更加关注浅层较小的目标特征信息;通过增加目标检... 针对扬尘、雾霾等恶劣环境下,车辆目标检测中漏检、误检及远小目标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EPMYOLOv8的目标检测算法。将高效通道注意力(ECA)模块集成到YOLOv8n算法的C2f模块,使骨干网络更加关注浅层较小的目标特征信息;通过增加目标检测层,并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架构,提高模型目标特征提取能力与检测精度;使用基于最小点距离交并比(MPDIoU)损失作为损失函数,提高检测框回归精度。试验结果表明:EPM-YOLOv8模型检测框查准率达到83.6%,检测精度达到76.8%,对尘雾恶劣环境的检测性能具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尘雾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遥感生态模型构建及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4
作者 晏红波 李浩 +1 位作者 卢献健 杨志高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5和2021年的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表征喀斯特地区特征的坡度、基岩裸露率与传统植被覆盖度、干度、热度、湿度融入到生态指数模型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喀斯特遥感生态指数(KRSEI),并使用该指数对桂林地区近十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KRSEI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之和超过80%,包含大部分有效信息,显著提高遥感信息的处理效率;2)2000—2021年,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且总体上升趋势。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建筑用地扩张趋势的有效控制以及城乡绿化率逐年提升;3)绿度、湿度、地形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促进作用,绿度及湿度提高是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干度、热度、石漠化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抑制作用,干度及石漠化程度增加是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中,需要注重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建筑用地扩张和石漠化程度,以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子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维驾驶环境的列车自动驾驶场景库构建及测试案例使用方法
15
作者 王成涛 邓海 +4 位作者 谢宪毅 雒国凤 沈迪 金立生 闫一凡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84,共8页
针对高铁列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场景单一问题,基于列车限速规范提取8类因素、26项场景元素,结合元素互斥性与语义冲突概率,随机生成多维测试场景。通过建立场景数据与列车运行速度、等级的映射,实现测试场景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关联。以列车... 针对高铁列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场景单一问题,基于列车限速规范提取8类因素、26项场景元素,结合元素互斥性与语义冲突概率,随机生成多维测试场景。通过建立场景数据与列车运行速度、等级的映射,实现测试场景与自动驾驶系统的关联。以列车DDQN节能控制策略为例,阐述场景数据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生成场景中简单、一般、复杂场景占比分别为84.3%、13.7%和2.0%,且8类因素分布均匀,DDQN节能控制策略在临时限速和运行等级转换场景中能规划出符合节能趋势的速度曲线。研究结果可为丰富列车自动驾驶场景提供思路,提升高速智能动车组自动驾驶测试效率,并进一步推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 多维驾驶环境 场景库 临时限速 列车等级转换 节能 测试案例 DDQ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机电集成与控制策略
16
作者 周利华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22-26,共5页
针对当前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作业环境中存在路径偏差大、响应迟缓及机电耦合不紧密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方案,并构建适用于复杂农田地形的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模型,结合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架构,集成了转向、... 针对当前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作业环境中存在路径偏差大、响应迟缓及机电耦合不紧密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方案,并构建适用于复杂农田地形的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模型,结合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架构,集成了转向、电驱、液压等多种执行机构,实现了稳定、高效的自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机电集成方式与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在不规则地形和多变工况下的作业性能和可靠性。该文的研究为推动农机智能化与精准化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自动驾驶 机电集成 控制策略 路径跟踪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过街事件网联HUD预警系统对驾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边扬 张钰 +2 位作者 赵晓华 赵雪娜 李雪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为探索行人过街事件网联环境下平视显示预警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以论证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文中首先设计基线条件(Baseline)、低头显示(HDD)、平视显示(HUD)3种预警系统,依托驾驶模拟平台开发晴天和雾天天气条件下城... 为探索行人过街事件网联环境下平视显示预警系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以论证预警系统的有效性。文中首先设计基线条件(Baseline)、低头显示(HDD)、平视显示(HUD)3种预警系统,依托驾驶模拟平台开发晴天和雾天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网联场景,通过实验测试提取驾驶行为参数;然后,从微观层面刻画行人过街事件网联HUD预警系统作用下驾驶行为的整个空间变化过程,分析预警系统和天气状况两种因素对驾驶行为的作用规律,构建包含避险阶段和恢复阶段的驾驶行为影响模式,提出了反映避险阶段安全水平、恢复阶段恢复水平以及全过程稳定水平等3个层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包括首次制动距离、最小冲突距离、恢复稳定时间、速度恢复量、最大减速度和最大加速度;最后,量化不同预警系统(Baseline/HDD/HUD)、天气状况(晴天/雾天)以及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人过街网联HUD预警系统对驾驶人在避险阶段和恢复阶段中的驾驶行为存在显著性作用,显著提高避险阶段驾驶行为的安全水平,同时对恢复阶段恢复效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也显著影响全过程运行特性的稳定水平;在雾天条件下行人过街网联HUD预警系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联环境 平视显示预警系统 行人过街事件 驾驶行为 驾驶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我们准备好了吗?(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英姿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24,共11页
探讨了人车系统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了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智能人机系统实验室(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 Laboratory)近年来的部分相关研究项目,并提出了"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和"Cyber D... 探讨了人车系统研究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回顾了美国Northeastern University智能人机系统实验室(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 Laboratory)近年来的部分相关研究项目,并提出了"i-DRIVE"(智能人车交互环境)和"Cyber Driver"(联网驾驶员)两个核心概念。为建立一套智能化的人车交互环境,将驾驶员-驾驶员通讯引入到车车通讯中(V2V-D2D)中,组成一个融入更多人因考虑的"联网驾驶员系统(CDs)"的复合解决方案。将联网驾驶员概念引入到智能人车交互环境中,将增加人车之间的交互反馈,从而使人车系统得到更大程度的协同合作,也是对"人因"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设计与评价中的一个新的探索。通过对美国及其他国家开展的研究项目回顾表明,人车系统成为了近年来交通安全及碰撞防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系统 人因 车联网 驾驶员-驾驶员(D2D)通讯 车-车(V2V)通讯 智能人车交互环境(i-DRIVE) 驾驶员联网系统(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地理探测器的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牟凤云 黄淇 陈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0-449,共10页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 [目的]克服生态环境质量(EQI)演化驱动因子在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优化传统地理探测器。[方法]利用相等间隔法、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和标准差法5种离散方法,对重庆市22项EQI演化驱动因子进行离散化,并结合地理探测器确定各因子的合理离散法与分类数,从而探究各驱动因子的驱动力大小和各驱动因子间交互模式。[结果](1)2005—2020年重庆市EQI处于I、Ⅲ和Ⅳ级的区县数量占比减少0.211,处于Ⅱ和V级的区县数量占比上升0.211,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南走向的梯度分布特征。(2)研究中各离散方法适用性排序为:自然断点法>几何间隔法>分位数法>相等间隔法>标准差法。不同因子适用的离散方法各异,应根据因子数据特征择优选取离散方法。(3)识别出影响重庆市EQI演化的关键驱动因子4个(0.37~0.49),主要驱动因子13个(0.14~0.33)、次要驱动因子4个(0.05~0.13)和其他因子1个(0.04),各驱动因子间交互作用均为双重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结论]合理的离散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连续数据离散化过程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从而优化重庆市EQI演化驱动力探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离散法 地理探测器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力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改进模型的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晓燕 谈树成 +3 位作者 张素 李永平 吴汉 王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63,共13页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 [目的]沱江流域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平台,选取2000-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以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生物丰度指数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optimal parameter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OPGD)对其驱动力进行探测。[结果](1)2000-2020年,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多年平均值为0.66,等级以良为主,占比为63.01%。成都周边区县、内江、自贡、泸州等城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沱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趋势显著,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分别为19.75%和5.88%。人口密度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较高波动为主,占比为18.15%。(3)2000-2020年沱江流域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范围为0.769~0.870,主要分布在第1象限和第3象限,局部自相关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范围随时间呈显著变化,景观斑块破碎化明显。(4)OPGD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夜间灯光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密度、气温和GDP为次要驱动因子,降水量和坡向因子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增强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 时空分析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模型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