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蔽性微小断裂智能识别技术在准噶尔盆地MH1井区的应用
1
作者 巴忠臣 秦军 +3 位作者 华美瑞 张宗斌 秦赛赛 张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6,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MH1井先导示范区(MH1井区)二叠系、三叠系发育不同尺度的断裂,形成机理复杂,后期改造频繁,存在形式多样,严重制约了水平井的开发进程。本文立足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方位角叠加方案优选、连续小波变换...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MH1井先导示范区(MH1井区)二叠系、三叠系发育不同尺度的断裂,形成机理复杂,后期改造频繁,存在形式多样,严重制约了水平井的开发进程。本文立足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通过方位角叠加方案优选、连续小波变换地震资料提频、矩阵奇异值分解去噪、构造导向滤波迭代处理、有效频带优化、断裂增强滤波、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断裂识别以及多属性融合断裂识别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建立小尺度隐蔽性断裂识别流程与模式,进一步引导水平井钻井。结果表明:本文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与AI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MH1井区的小尺度隐蔽性断裂识别流程与模式,显著提高了断裂识别精度,优化了MH1井区水平井的钻井轨迹,成功避开了高风险断裂带,井漏事件发生率降低约20%,压窜干扰问题减少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裂缝预测 地震属性 多属性融合 AI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背景的框架-属性耦合建模技术: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
2
作者 李旭光 马天宇 +5 位作者 吴季寰 江山 赵岩 于慧明 邹君 富建华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5,共11页
三维地质模型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视化数据资源,开发兼具地质背景条件与空间准确性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是当前数字地质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本文研究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构建了以资料整理、框架刻画、网格剖分和属性... 三维地质模型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可视化数据资源,开发兼具地质背景条件与空间准确性的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是当前数字地质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本文研究以锦州市规划区为例,构建了以资料整理、框架刻画、网格剖分和属性赋值为基础模块的框架-属性耦合建模技术。将钻孔数据、地质平面图和地表高程作为模型的信息源,采用断层自动拆分聚合算法精细刻画断层面形态,并基于变形场的断裂恢复法生成地层界面,构建地质界面框架模型。在框架内部按地层的地质背景条件选择网格节点排列模式以生成截断矩形网格,并将属性数据粗化到采样点所处的网格节点中。应用变差函数分析已有属性的分布特征,以此匹配插值算法完成模型空间内网格节点的属性赋值。本技术整合并完善了多类型地质信息的层级关系,实现了对地层性质的准确重现,所建立的模型在地质体空间交切关系展示与地质背景表达方面均具备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地质背景 多源数据融合 网格剖分 属性插值 锦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语义关联与融合的视觉问答模型
3
作者 周浩 王超 +1 位作者 崔国恒 罗廷金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45,共7页
弥合视觉图像和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差异是提高视觉问答(VQA)模型推理准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相关模型大多数基于低层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利用注意力机制推理问题的答案,忽略了高层图像语义特征如关系和属性特征等在视觉推理中的... 弥合视觉图像和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差异是提高视觉问答(VQA)模型推理准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相关模型大多数基于低层图像特征的提取并利用注意力机制推理问题的答案,忽略了高层图像语义特征如关系和属性特征等在视觉推理中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语义关联与融合的VQA模型以建立问题与图像之间的语义联系。首先,基于场景图生成框架提取图像中的多种语义并把它们进行特征精炼后作为VQA模型的特征输入,从而充分挖掘图像场景中的信息;其次,为提高图像特征的语义价值,设计一个信息过滤器过滤图像特征中的噪声和冗余信息;最后,设计多层注意力融合和推理模块将多种图像语义分别与问题特征进行语义融合,以强化视觉图像重点区域与文本问题之间的语义关联。与BAN(Bilinear Attention Network)和CFR(Coarse-to-Fine Reasoning)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VQA2.0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2.9和0.4个百分点,在GQA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7.2和0.3个百分点。这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像场景中的语义并回答组合式视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义特征融合 视觉问答 场景图 属性注意力 关系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多属性融合在滩坝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斌 梁宇 +2 位作者 赵虎 杨宏伟 魏国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7,共11页
针对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相砂体薄、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现有地震分辨率难以有效刻画的问题,以大芦湖油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在区域等时界面T7约束下利用年代地层切片提取了地震振幅属性,明确了滩坝相在地震振幅属性上的响应特... 针对局限湖盆滨浅湖滩坝相砂体薄、相变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现有地震分辨率难以有效刻画的问题,以大芦湖油田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在区域等时界面T7约束下利用年代地层切片提取了地震振幅属性,明确了滩坝相在地震振幅属性上的响应特征,采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探索滩坝微相的刻画。沙四上亚段滩坝相发育5种地震反射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了滩坝微相的分布范围,探索径向基多属性融合方法进行砂体厚度预测。结果表明,在原始地震属性中产生干扰的西北部砂体不发育,以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研究结果与真实地质认识吻合程度高,消除了单个地震属性具多解性的问题。研究综合上述成果精细刻画了研究区滩坝微相的分布,显示出研究区内坝砂微相发育且分布范围较广,呈现多列砂坝面向半深湖区平行排列的特征,油气显示较好,是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滩坝砂体 聚类分析 多属性融合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安泰霖 酆少英 +3 位作者 邓小娟 李倩 田一鸣 侯黎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2-396,共5页
为更清晰地刻画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剖面中的断层分布,基于方差体、相干体、瞬时相位、波阻抗反演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将各类属性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属性融合方法对地震属性进行... 为更清晰地刻画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剖面中的断层分布,基于方差体、相干体、瞬时相位、波阻抗反演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数据资料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将各类属性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属性融合方法对地震属性进行叠合显示。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属性融合可以降低断层识别的难度,提高断层识别的精度,且断层分布更具有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 属性融合 城市活断层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属性的多模态可解释图像分类方法
6
作者 王辉 黄宇廷 +3 位作者 夏玉婷 范自柱 罗国亮 杨辉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tral networks,DNN)的分类方法因缺乏可解释性,导致在金融、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难以获得完全信任,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现有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单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多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为解决...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tral networks,DNN)的分类方法因缺乏可解释性,导致在金融、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难以获得完全信任,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现有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单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多模态数据的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属性的多模态可解释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将可见光和深度图等不同视觉模态提取的属性融入模型的训练过程,不仅能通过视觉属性和决策树对已有的神经网络黑盒模型进行解释,而且能在训练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模型解释信息的能力.引入可解释性通常会造成模型精度的降低,该方法在保持模型具有良好可解释性的同时,仍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在NYUDv2、SUN RGB-D和RGB-NIR三个数据集上,相比于单模态可解释方法,该模型准确率明显提升,并达到与多模态不可解释模型相媲美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 视觉属性 多模态融合 决策树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图融合和属性补全的产业链风险评估模型
7
作者 毕可骏 孙鹏钊 +2 位作者 王瑞锦 李冬芬 应时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1-1808,共8页
产业链风险评估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数据隐私等问题,产业链数据往往存在缺失,导致现有风险评估效果存在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图融合和属性补全的产业链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针对链内关系的复杂多样,设计了... 产业链风险评估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数据隐私等问题,产业链数据往往存在缺失,导致现有风险评估效果存在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图融合和属性补全的产业链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针对链内关系的复杂多样,设计了基于语义转换和图加权融合的关系图生成模块,实现对企业关系的高效转化;其次,针对企业节点特征缺失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节点拓扑和注意力机制的图嵌入补全模块,对缺失节点风险嵌入进行补全.最后基于图注意力网络,设计了风险评估模块,结合节点网络结构和风险特征,准确实现了节点风险评估.实验表明,文中提出的风险评估模型在准确率,F1分数等方面均优于现有模型,能够对产业链节点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风险评估 图融合 属性补全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义增强和特征融合的文本生成图像方法
8
作者 吴昊文 王鹏 +3 位作者 李亮亮 邸若海 李晓艳 吕志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9-240,共12页
文本生成图像是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目前已有很大的突破,但仍然存在图像细粒度不够和语义一致性弱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增强和特征融合的文本生成图像方法(SEF-GAN)。针对初始特征表征不足问题,提出了空... 文本生成图像是机器学习领域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目前已有很大的突破,但仍然存在图像细粒度不够和语义一致性弱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增强和特征融合的文本生成图像方法(SEF-GAN)。针对初始特征表征不足问题,提出了空间交叉重建模块,对不同信息量特征图进行分离与交叉重建,获得更精细化特征。为了提高文本属性信息的有效利用表征,设计了语义关联注意力模块,提高了文本描述和视觉内容之间的语义一致性。为了充分利用图像区域特征与文本语义标签之间的隐藏联系,构建了通道特征融合模块,将区域图像特征与文本隐层特征进行仿射,对目标区域重构并保留图像中与文本无关内容,并连接反残差结构进一步增强特征表达能力。在CUB和COCO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先进方法,该方法将IS指标分别提高了18.8%和6.3%,FID指标分别提高了33.9%和14.6%,RP指标分别提高了10.9%和3.3%。证实所提方法能有效生成细节更丰富的图像,与文本描述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生成图像 生成对抗网络 属性特征学习 图像语义融合 反残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邻域聚合和属性嵌入的实体对齐方法
9
作者 冯晓慧 张晓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704,共7页
为增强对新实体的泛化能力,提高实体对齐的效果,构建一种基于多跳虚拟邻域聚合和属性嵌入的实体对齐模型。利用随机游走的方式构建虚拟邻域,使用门控单元对中心实体的虚拟邻域信息进行聚合;对于属性三元组生成抽象属性三元组,通过预测... 为增强对新实体的泛化能力,提高实体对齐的效果,构建一种基于多跳虚拟邻域聚合和属性嵌入的实体对齐模型。利用随机游走的方式构建虚拟邻域,使用门控单元对中心实体的虚拟邻域信息进行聚合;对于属性三元组生成抽象属性三元组,通过预测指定属性的相关属性进行属性嵌入;引入关系损失,通过排序得到实体对齐的结果。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Hits@1提升0.1~0.3、Hits@10提升0.04~0.2、MRR提升0.02~0.3,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实体对齐 虚拟邻居 邻域聚合 属性嵌入 知识图谱融合 知识表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路网与轨迹多模特征的导航属性关联关系分析
10
作者 张彩丽 向隆刚 +3 位作者 李雅丽 周雨石 刘珍 鲁春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路段等级、限速及车道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了一些潜在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的分类方法。首先,对轨迹和路网进行了预处理,实现轨迹点与路段之间的连接;然后,以路段为分析单元,设计路网和轨迹的多元多阶特征;最后,分析总结可能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分层递进识别方法。以武汉和西安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众源轨迹数据 多模特征融合 导航属性信息 层级关系 道路邻接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结构信息和GAN的遮挡人脸修复算法
11
作者 杨辉 程汉荣 +2 位作者 王富平 甄立 王文静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6-1203,共8页
针对现有人脸图像修复算法的修复结果仍存在边缘模糊和结构扭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结构信息融合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遮挡人脸修复算法。该算法构建了修复模块和信息融合再生成模块:修复模块由两... 针对现有人脸图像修复算法的修复结果仍存在边缘模糊和结构扭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结构信息融合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遮挡人脸修复算法。该算法构建了修复模块和信息融合再生成模块:修复模块由两个基于门卷积的U-Net网络组成,可实现相互约束和相互引导,生成更精细边缘和图像修复结果;信息融合再生成模块使用双向门控特征融合模块和上下文特征聚合模块将生成的信息融合再生,实现对缺失部分的精准补全。对修复模块生成的完整人脸图像进一步采用双重鉴别器来优化生成器的参数,提高算法的修复效果。在公开数据集Celeba-HQ和FFHQ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比算法,该算法在结构相似性上平均提升1.8%,峰值信噪比平均提升2.1 dB,能有效修复大区域不规则缺失面积,生成纹理清晰、结构合理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修复 信息融合 生成对抗网络 多先验属性 门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门控网络属性信息融合的序列推荐
12
作者 李新义 张彬 宋温温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5-1351,共7页
现有的序列推荐模型在整合属性信息时未能同时考虑噪声干扰和属性信息的利用率,无法充分有效融合属性信息进而影响推荐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门控网络属性信息融合的序列推荐模型。该模型通过在注意力机制中考虑属性信息的值... 现有的序列推荐模型在整合属性信息时未能同时考虑噪声干扰和属性信息的利用率,无法充分有效融合属性信息进而影响推荐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门控网络属性信息融合的序列推荐模型。该模型通过在注意力机制中考虑属性信息的值向量来提高属性信息的利用率,此外,将门控机制引入到前馈神经网络中来降低噪声的影响。首先,给定用户的历史交互物品序列,通过嵌入层生成物品表征及其对应的属性信息表征。其次,经过解耦表征融合注意力机制,从多个表征中生成融合属性信息的混合表征;然后,通过多门控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多个门控线性结构对混合表征进行噪声过滤,以提取更为精确的混合表征;最后,从混合表征中得到用户的最终表征,用于物品预测和属性信息预测任务以提高模型推荐性能。在beauty、sports和toys这三个公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与效果较好的基线模型相比,该模型在recall@20指标上分别提升了1.40%、1.76%和1.24%,在NDCG@20指标上分别提升了3.50%、3.48%和2.0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在减少噪声干扰的同时提高属性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提升推荐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推荐 属性信息融合 门控机制 前馈神经网络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地震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13
作者 曹脊翔 李唐律 +3 位作者 刘雪 肖柏夷 李建海 左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和RGB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方法,在层序格架和岩心的约束下,开展凉高山组沉积相精细刻画。结果表明:凉高山组经历了1次完整的湖侵—湖退过程,为1...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公山庙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利用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和RGB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方法,在层序格架和岩心的约束下,开展凉高山组沉积相精细刻画。结果表明:凉高山组经历了1次完整的湖侵—湖退过程,为1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细分为SQ1、SQ2和SQ3共3个四级层序;受西北龙门山物源影响明显,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的重矿物ZTR指数呈现由西向东依次增大的趋势,地层厚度和含砂率则由西向东迅速减小;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储层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局部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半深湖,可细分为6种微相;利用岩心和测井曲线对多属性RGB融合结果进行标定,SQ1时的湖盆面积小、水体浅,以三角洲平原的砂质沉积为主;SQ2时随着大规模湖侵,沉积了巨厚的半深湖泥页岩,是公山庙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层和页岩油层;SQ3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致密油层。研究成果可为公山庙地区凉高山组的油藏分布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层序地层 凉高山组 公山庙地区 四川盆地 属性融合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以辽河油田HH19断块沙二段油藏为例
14
作者 张朝辉 闵忠顺 +5 位作者 刘洁 李滨 郭泽萍 谢俊 王金凯 张文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8,共11页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 辽河坳陷兴隆台背斜南部沙二段油藏断裂发育,构造复杂,井网控制程度差异大,常规研究技术在储层精细表征方面效果不佳,制约了油藏采收率的提高。本研究以区内HH19油藏为例,开展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复杂断块沉积微相表征研究,实现了储层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其展布规律的高精度预测。首先,结合岩心观察、单井相表征及测井相结果,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并划分4种沉积微相类型;然后,基于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对比等技术,明确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借助属性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多种能够反映扇三角洲沉积规律的地震相属性,并进行融合分析,精确刻画沙二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最后,综合沉积相及地震相研究成果,预测沙二段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沙二段 多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和TOPSIS的低空安防系统方案多属性评价方法
15
作者 施玮 吴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109-6117,共9页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涉及的安全管理问题,在总结低空经济相关技术路线原理及落地方案的运行经验,分析低空安防普适性的4个建设方案:雷达与通感一体技术融合方案、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方案、远程识别技术方案和基于TDOA(time difference ... 针对低空经济发展涉及的安全管理问题,在总结低空经济相关技术路线原理及落地方案的运行经验,分析低空安防普适性的4个建设方案:雷达与通感一体技术融合方案、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方案、远程识别技术方案和基于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无线电技术的多源融合方案的基础上,构建无人飞行器探测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决策试验评估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和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结果发现,以TDOA为基础的多源融合方案是构建城市低空安防体系的有效路径和普适性方案。研究表明,低空安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技术、数据、运营等多个层面进行整合,以适应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低空安防系统 多属性评价方法 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技术 无人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约束的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预测薄煤层——以惠北地区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16
作者 崔维 叶云飞 +3 位作者 牛聪 王志红 郭刚 李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常规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的最小厚度。因此,如何预测薄煤层的发育规模是该区煤系烃源岩评价的关键。为此,在充分分析煤系烃源岩地质、沉积背景的基础上,探索“三步法”以实现对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的预测。首先,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证实不同沉积环境中薄煤层均为强振幅地震反射特征,砂、泥岩则为弱振幅特征,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煤层区别于砂、泥岩发育范围的敏感属性;然后,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拓宽地震数据的频带,得到宽频地震数据,为地震反演提供高精度数据基础;最后,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采用低—中—高频优势频带逐级融合反演方法对不同厚度的煤层逐级刻画,最终完成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发育范围的预测。惠北地区L区块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煤层的发育范围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较高,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地震正演模拟 均方根振幅属性 高分辨率处理 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对象属性识别的图像场景图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浩 罗廷金 崔国恒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212,共8页
场景图生成在视觉场景深度理解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场景图生成方法主要关注场景中对象的位置、类别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对象属性蕴含的丰富场景语义信息。为了将图像属性语义融入场景图,提出了一种结合对象属性识别... 场景图生成在视觉场景深度理解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场景图生成方法主要关注场景中对象的位置、类别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对象属性蕴含的丰富场景语义信息。为了将图像属性语义融入场景图,提出了一种结合对象属性识别的图像场景图生成方法。首先针对属性识别的多标签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分类器的属性分类损失函数来进行属性识别,通过结合二值交叉熵函数训练的二分类器和改进的团组交叉熵函数训练的多分类器来实现单个属性分类的查准率和多个属性预测的查全率全面提升。其次,通过将属性识别分支与原有场景图框架进行融合,将提取的属性信息作为额外的上下文语义与对象特征进行融合后辅助对象之间关系的识别。最后,模型在VG150数据集上与多个基准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对象属性预测和关系识别均取得了更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图生成 对象属性识别 属性融合 关系预测 多标签分类 团组交叉熵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北工区双复杂滩坝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应用与效果
18
作者 夏连军 张军华 +2 位作者 朱相羽 王喜安 罗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0,共11页
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具有“盖储叠合、厚度变化,储层信号弱、岩性相变”的盖层、储层双复杂特点,其精细描述较常规滩坝砂储层更为困难。为此,首先对目标区开展井震标定分析,明确阜二段3个砂组的主要地震特征,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频... 苏北盆地三河北滩坝砂储层具有“盖储叠合、厚度变化,储层信号弱、岩性相变”的盖层、储层双复杂特点,其精细描述较常规滩坝砂储层更为困难。为此,首先对目标区开展井震标定分析,明确阜二段3个砂组的主要地震特征,根据其特点,提出“提频+去屏蔽+90°相移”的研究思路与对策,采用压缩感知方法进行拓频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进行去强屏蔽处理,最后利用90°相移技术精细刻画砂体。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1)针对变厚度的复杂盖层,基于压缩感知反射系数稀疏反演的提频目标处理,可以有效分离叠合的复合波;(2)利用幅度可调制的多道匹配追踪方法,能可控去除顶部强屏蔽层的部分能量,使储层内砂组反射同相轴与厚度相一致;(3)90°相移处理能直观地解释有利砂体;(4)将优势地震属性与T_(0)构造图相融合,并结合地震相分析,可以较好地判识研究区滩坝砂体的分布区域。该方法对复杂滩坝砂储层砂体刻画具有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压缩感知 匹配追踪 90°相移 属性融合 储层精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目标重构加权决策融合的SAR目标识别方法
19
作者 吕虎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124,共7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采用原始图像及其属性散射中心目标重构结果进行决策融合。以核稀疏表示分类(KSRC)为基础分类器,对原始及重构SAR图像进行分类。KSRC通过引入核函数提升分类适应能力;目标重构可有效剔除原始SAR...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采用原始图像及其属性散射中心目标重构结果进行决策融合。以核稀疏表示分类(KSRC)为基础分类器,对原始及重构SAR图像进行分类。KSRC通过引入核函数提升分类适应能力;目标重构可有效剔除原始SAR图像中的噪声成分。根据目标重构过程中重构结果与残差的能量关系评估原始SAR图像噪声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原始图像和重构图像决策结果的权重。采用加权融合手段对两个结果进行处理,判断测试样本的目标类别。基于MSTAR数据集对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目标识别 属性散射中心 目标重构 KSRC 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群目标威胁判断优化方法
20
作者 滕哲 李烨 邱千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05-112,共8页
为使威胁判断方法更能体现空中群(组)目标协同的特点,提高威判结果置信度,优化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空中群目标威胁判断方法。针对群目标信息压缩的需求,建立了面向空中群目标的威判方法与模型,结合所设计的动态直觉模糊多属性威胁判断方... 为使威胁判断方法更能体现空中群(组)目标协同的特点,提高威判结果置信度,优化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空中群目标威胁判断方法。针对群目标信息压缩的需求,建立了面向空中群目标的威判方法与模型,结合所设计的动态直觉模糊多属性威胁判断方法,评估了空中群目标作战能力和对我方之威胁程度,完成了动态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运用至威胁判断中。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动态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多属性决策方法扩充了时间维度,不仅适用于单时段背景下多属性决策问题,也适用于多时段背景下多属性决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决策 信息融合 群目标威胁判断 多属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