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lendMask与改进Super4PCS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
1
作者 郑银环 张帅彬 +1 位作者 吴飞 陈恩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58,共10页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 针对工业上常见的散乱堆叠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与改进Super 4PCS(super 4-points congruent sets)点云配准算法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利用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工件并构建工件表面点云;定义抓取分数选择最上层工件作为抓取对象,实现机器人自上而下抓取;针对不同形状的目标工件,基于相似匹配度函数选择模板点云;融合Super 4PCS与正态分布转换(normal distributions transform,NDT)算法完成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在低重合率情况下的精确配准,获取目标工件的抓取位姿;并针对Super 4PCS算法粗配准时速度较慢的问题,通过对体素滤波后的目标点云和模板点云提取3D内部形状描述子(intrinsic shape signatures,ISS)作为点云配准算法的输入点集来提高算法的配准速度。点云配准实验和机器人无序分拣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目标工件的位姿估计和无序分拣任务,配准算法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3.8 mm,位姿估计所需时间小于5.8 s,性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乱堆叠工件 位姿估计 无序分拣 BlendMask实例分割算法 Super 4pcS算法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Multi-Core Processor Analysis for WCET Estimation
2
作者 LUO Haoran HU Shuisong +2 位作者 WANG Wenyong TANG Yuke ZHOU Junwei 《ZTE Communications》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Real-time system timing analysis is crucial for estimating the worst-case execution time(WCET)of a program.To achieve this,static or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along with targeted modeling of the actual hardwar... Real-time system timing analysis is crucial for estimating the worst-case execution time(WCET)of a program.To achieve this,static or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along with targeted modeling of the actual hardware system.This literature review focuses on calculating WCET for multi-core processors,providing a survey of traditional methods used for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and highlighting the major challenges that arise from different program execution scenarios on multi-core platforms.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urrent methodologies and offers insights into prospective areas of research on multi-core analysis.By present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multi-core processor analysis for WCET estimation,this review aims to serv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system worst-case execution time(WCET) multi-cor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倾斜PC连续梁桥预拱度设置方法
3
作者 廖宗熙 李元松 +1 位作者 叶绍其 郑和智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预拱度的设置关系到车辆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解决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桥梁预拱度线形不达标的问题,适应桥梁实际工程特点,提出一种考虑结构自重、预应力、收缩徐变效应、汽车荷载和温度效应等多种影响因素的预拱度设置和... 预拱度的设置关系到车辆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解决大跨径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桥梁预拱度线形不达标的问题,适应桥梁实际工程特点,提出一种考虑结构自重、预应力、收缩徐变效应、汽车荷载和温度效应等多种影响因素的预拱度设置和调整方法。以南昌某多跨倾斜PC连续梁桥为背景,基于设计文件和MIDASCivil程序,建立空间杆系结构纵向计算模型,对该桥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各节梁段的预拱度并用于指导施工。监控结果表明:大桥成桥线形高程与监控成桥高程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二者高差绝对值不超过20mm,所提方法理论清晰、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跨pc连续梁桥 悬臂施工 数值模拟 预拱度设置方法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空间应力敏感性分析
4
作者 徐富强 《北方交通》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主墩顶部箱梁构造和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需要掌握和控制组合箱梁的空间应力分布。基于敏感性分析基本原理,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组合箱梁空间应力状态的敏感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衬混凝...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主墩顶部箱梁构造和受力状态较为复杂,为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需要掌握和控制组合箱梁的空间应力分布。基于敏感性分析基本原理,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组合箱梁空间应力状态的敏感性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衬混凝土具有协调箱梁结构受力的作用。主墩顶部箱梁空间应力对主梁自重最敏感,其次为纵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对顶板混凝土结构的敏感性较高,波形钢腹板对主梁自重和纵向预应力的敏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pc组合箱梁 空间应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路信创PC终端的应用集中管控技术研究
5
作者 王含颖 刘振博 +1 位作者 李富豪 忻如阳 《交通工程》 2025年第2期70-75,83,共7页
分析了铁路信创PC终端应用现状,从级联管控、软件下发和安全策略下发3个角度,探讨基于铁路信创PC终端的应用集中管控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实现了对信创终端的精确访问控制和全面安全防护,显著提升了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 铁路信创 pc终端 应用集中管控 级联管控 软件下发 安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岩浅埋无封底PC组合围堰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6
作者 卢文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潍宿高铁墙夼水库特大桥53#~55#水中墩承台基础为挖井基础,墩位处最大水深为6.6 m,围堰内河床岩层为砂岩,基本无覆盖层。54#墩的承台施工采用钢管桩与钢板桩组合围堰,针对裸岩浅埋无封底围堰的施工特点,通过建模分析各个工况下围堰体系... 潍宿高铁墙夼水库特大桥53#~55#水中墩承台基础为挖井基础,墩位处最大水深为6.6 m,围堰内河床岩层为砂岩,基本无覆盖层。54#墩的承台施工采用钢管桩与钢板桩组合围堰,针对裸岩浅埋无封底围堰的施工特点,通过建模分析各个工况下围堰体系的变形与受力情况,表明围堰结构及整体稳定性安全。无封底钢管桩与钢板桩组合围堰的综合性施工难度较大,介绍铣槽、沉桩、基槽内清淤、柱脚锚固浇筑等关键施工技术,现场实施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岩浅埋 无封底 pc组合围堰 结构设计 铣槽 柱脚锚固 混凝土浇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与PC塑胶材料在轻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性能比较与选用
7
作者 刘峰 《上海轻工业》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与PC(聚碳酸酯)是广泛应用于轻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两种高性能塑胶材料,各自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文章主要探讨ABS和PC在轻工业产品如家电产品、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及电子和电池产品中的应用,并对ABS...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与PC(聚碳酸酯)是广泛应用于轻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两种高性能塑胶材料,各自拥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文章主要探讨ABS和PC在轻工业产品如家电产品、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及电子和电池产品中的应用,并对ABS和PC材料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以期为设计师进行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轻工业产品向着高性能与环境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塑胶材料 pc塑胶材料 轻工业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现浇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8
作者 喻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常规的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现浇部位施工技术主要使用顶部预留钢筋内侧对拉法加固现浇边模,易受支撑点打凿膨胀作用影响,不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现浇加固施工技术的优化展开实证研究。即进行装配式... 常规的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现浇部位施工技术主要使用顶部预留钢筋内侧对拉法加固现浇边模,易受支撑点打凿膨胀作用影响,不满足施工标准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现浇加固施工技术的优化展开实证研究。即进行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吊装定位,安装PC构件顶部现浇装置,调整PC构件边模加固组件,从而完成了PC构件现浇加固施工。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现浇加固施工技术的各项指标均满足施工标准要求,施工效果较好,具有可靠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质量,降低综合施工成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外墙 pc构件 顶部现浇部位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构件智能产线改造优化研究
9
作者 赖东富 贾良飞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5-17,22,共4页
基于生产工艺原则,对PC构件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通过分析PC构件的加工工艺和各工位的生产节拍,增设了4个工位,用于异形构件生产过程中异常模台的缓冲,以及流转顺序调整,解决因摆渡车故障导致生产线断流情况;调整生... 基于生产工艺原则,对PC构件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通过分析PC构件的加工工艺和各工位的生产节拍,增设了4个工位,用于异形构件生产过程中异常模台的缓冲,以及流转顺序调整,解决因摆渡车故障导致生产线断流情况;调整生产线的构件通行高度,满足生产线的生产多样性和通用性,提高生产线的年产量;取消倒挂式鱼雷罐,利用原有运输线立柱,在运输线轨道梁上平面铺设轨道,采用移动小车运输料斗形式,降低了混凝土运输故障率及损耗,便于检修。该产线改造后经生产运行验证,改善了生产线中存在的问题,产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为PC构件智能生产线的布局设计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构件 预制构件 改造优化 智能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钢棒-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张香成 吴治莼 +4 位作者 李小鹏 赵军 赵佳宝 王春光 刘明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3-141,共9页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steel bar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PC钢棒)-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5根相同尺寸、相同纵筋配筋率、不同PC钢棒替代率的PC钢棒-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柱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PC钢棒...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steel bar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PC钢棒)-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5根相同尺寸、相同纵筋配筋率、不同PC钢棒替代率的PC钢棒-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柱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PC钢棒替代率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PC钢棒替代率的提高,试件的裂缝分布高度降低,裂缝数量变少,滞回曲线的饱满程度逐渐降低,耗能能力降低,残余位移角减小,自复位能力增强;当PC钢棒的替代率不大于50%时,各试件的峰值荷载接近;当PC钢棒的替代率大于50%时,试件的峰值荷载随PC钢棒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当加载位移角相同且不大于1.0%时,配置PC钢棒的混凝土柱的残余位移角较为接近,且明显小于未配置PC钢棒的钢筋混凝土柱的残余位移角;当加载位移角相同且大于1%时,柱的残余位移角随着PC钢棒替代率的增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钢棒 混凝土柱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自复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核PC的软件雷达信号积累和恒虚警处理研究
11
作者 徐文利 邵正途 +2 位作者 易凡 孟浩 杨光明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积累的本质是提高信噪比,以利于信号检测;恒虚警率处理的本质是在保证一定检测概率的基础上,用一个自适应门限代替固定门限,以保持虚警率的恒定,同时减小后端处理的压力,二者都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化雷达思想的指... 积累的本质是提高信噪比,以利于信号检测;恒虚警率处理的本质是在保证一定检测概率的基础上,用一个自适应门限代替固定门限,以保持虚警率的恒定,同时减小后端处理的压力,二者都是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化雷达思想的指导下,针对雷达视频信号的积累和恒虚警率处理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率处理的仿真模型,然后对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率处理的运算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采用集成性能原件(IPP)算法库和常规计算方法对积累和单元平均类恒虚警处理的运算时间进行仿真研究,最后通过实际软件实现,表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软件实现积累和恒虚警率可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pc 软件化雷达 非相参积累 恒虚警率 集成性能原件(IP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施工技术及力学性能分析
12
作者 王蓓 王彦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以中建东湖锦城项目为载体对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尤其是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起吊安装定位和标高等施工控制,同时进行了力学计算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 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以中建东湖锦城项目为载体对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尤其是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起吊安装定位和标高等施工控制,同时进行了力学计算分析。工程实践表明,装配式混凝土PC构件的应用可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施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c构件 施工技术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16PC2-6V400型柴油机连杆断裂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旭峰 徐韬 王培森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针对某船的16PC2-6V400型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连杆断裂飞出,缸套破损,活塞顶卡滞、连杆大段掉落的故障现象,结合故障出现的环境和使用工况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故障树,对各故障原因进行排除,定位故障部位,通过对故障件进行微观形貌分... 针对某船的16PC2-6V400型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连杆断裂飞出,缸套破损,活塞顶卡滞、连杆大段掉落的故障现象,结合故障出现的环境和使用工况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故障树,对各故障原因进行排除,定位故障部位,通过对故障件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明确故障为连杆螺纹根部刀痕应力集中处促使裂纹源萌生并以疲劳的方式发展最终断裂。针对该故障暴露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避免再次因该类型问题导致较大故障及损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 故障分析 pc2-6型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加固曲线PC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永康 宁晓骏 毛德均 《科技通报》 2024年第5期85-89,119,共6页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 越来越多的桥梁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出现跨中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其中,曲线PC连续刚构桥较为严重,需对其进行加固设计。为了准确反映病害桥梁的现状,本文提出基于Midas/Civil的4种损伤工况模型,根据挠度确定损伤工况并以此作为计算模型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根据体外索下弯的次数提出3种加固方案并建立模型,依据加固思路对加固前后的抗弯承载力、截面上下缘应力以及挠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张拉后,桥梁极限承载力、结构刚度以及压应力储备都得到提升,且抑制了主梁下挠,改善结构线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pc连续刚构桥 体外预应力加固 桥梁病害 数值模拟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YNQ-7000的飞控计算机PC/104总线数传链路设计
15
作者 晏鹏鹏 张玉民 盛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9,共5页
针对飞控计算机面向多模块、多种类接口资源方向发展引发的原有飞控计算机固有性能不足、可拓展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M+FPGA的软硬件协同工作、以PC/104作为多模块间通信总线的飞控计算机框架。该框架中针对PC/104总线与系统主存... 针对飞控计算机面向多模块、多种类接口资源方向发展引发的原有飞控计算机固有性能不足、可拓展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RM+FPGA的软硬件协同工作、以PC/104作为多模块间通信总线的飞控计算机框架。该框架中针对PC/104总线与系统主存传输的带宽不匹配问题,设计了双通道数据缓冲路径,通过FPGA设计IP实现PC/104总线时序的控制,以DMA的方式实现总线与主存DDR之间的高速数据缓存。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控数据链路可实现模块间PC/104总线以40 Mb/s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通过总线实现外设到系统主存之间微秒级别延迟的高速数据交换,保证了多模块工作时的数据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控计算机 pc/104总线 ZYNQ-7000 FPGA DMA数传链路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Aware Task Mapping on Homogeneous Fault-Tolerant Multi-Core Network-on-Chips
16
作者 Chengbo Xue Yougen Xu +1 位作者 Yue Hao Wei Gao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3期497-509,共13页
A variation-aware task mapp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a multi-core network-on-chips with redundant cores, which includes both the design-time mapping and run-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s. Firstly, a design-time geneti... A variation-aware task mapp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a multi-core network-on-chips with redundant cores, which includes both the design-time mapping and run-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s. Firstly, a design-time genetic task mapp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during the design stage to generate multiple task mapping solutions which cover a maximum range of chips. Then, during the run, one optimal task mapping solution is selected. Additionally, logical cores are mapped to physically available cores. Both core asymmetry and topological changes are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yield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96% on avera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cost, power consumption and peak temperature are all optimized without loss of performance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VARIATION TASK mapping FAULT-TOLERANT network-on-chips multi-co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PC构件生产线置模工作站监控系统
17
作者 刘海祥 陈继文 +2 位作者 季善峰 高晓明 姚向国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针对PC构件生产线中置模工作缺乏有效实时监控和工作数据再利用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PC构件生产线置模工作站监控系统研究。设计了PC构件生产线置模工作站数字孪生监控系统体系四层次架构,构建了置模工作站的孪生模型,基于... 针对PC构件生产线中置模工作缺乏有效实时监控和工作数据再利用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PC构件生产线置模工作站监控系统研究。设计了PC构件生产线置模工作站数字孪生监控系统体系四层次架构,构建了置模工作站的孪生模型,基于TCP/IP传输协议和Socket通信,实现了孪生层与物理层之间的实时数据映射,实现了置模工作站可视化实时监控。最后,通过数字孪生监控系统与物理实体的交互测试,验证了构建的置模工作站数字孪生监控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PC构件智能化置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pc构件生产线 置模工作站 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Inter-Core Crosstalk Suppression Model for Multi-Core Fiber
18
作者 Jiajing Tu Xueqin Xie Keping Lo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8期192-197,共6页
Decreasing mode coupling coefficient(κ)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uppress the inter-core crosstalk. Therefore, we deploy a low index rod and rectangle trench in the middle of two neighboring cores to reduce κ so ... Decreasing mode coupling coefficient(κ)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uppress the inter-core crosstalk. Therefore, we deploy a low index rod and rectangle trench in the middle of two neighboring cores to reduce κ so that the overlap of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can be suppressed. We also propose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AAS) for κ of two crosstalk suppression models, which are two cores with one low index rod deployed in the middle and two cores with one low index rectangle trench deployed in the middle. We then do some modification for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AAS and the modified results are proved to agree well with that obtain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refore, we can use the modified AAS to get inter-core crosstalk for abovementioned two models quick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ore fiber CROSSTALK mode coupling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演化博弈的PC构件供应链协同策略分析
19
作者 苏祎 丁晓欣 +1 位作者 王群 陈铁冰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了原材料供应商和PC构件生产商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应用Matlab对双方演化博弈路径及关键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提供的优惠补贴及交易成本降低系数等政策措施均对PC构...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构建了原材料供应商和PC构件生产商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应用Matlab对双方演化博弈路径及关键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提供的优惠补贴及交易成本降低系数等政策措施均对PC构件供应链协同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博弈双方的合作成本对PC构件供应链协同发展具有反向作用;额外效益分配系数对其中一方的协同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对另一方的协同发展则起着反作用。据此提出促进PC构件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构件供应链 协同策略 演化博弈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PC 箱梁桥病害成因敏感性分析
20
作者 陈富琨 李岩 +2 位作者 罗锦鸿 张文学 何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基于响应面法通过抽样计算有限元模拟结果,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箱梁桥典型病害的函数关系,研究PC连续箱梁桥开裂和下挠的病害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权重。响应面方程包含7个结构参数和4个结构响应,从敏感因子和... 基于响应面法通过抽样计算有限元模拟结果,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箱梁桥典型病害的函数关系,研究PC连续箱梁桥开裂和下挠的病害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权重。响应面方程包含7个结构参数和4个结构响应,从敏感因子和敏感百分比分析病害成因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悬臂顶板束、中跨合龙束和腹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箱梁挠度过大的主要原因,三者的敏感百分比分别为35.0%、21.7%和19.9%。中跨合龙束和悬臂顶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跨中箱梁底板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二者敏感百分比分别为46.1%和36.1%。悬臂顶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墩顶箱梁顶板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敏感百分比达到67.8%。腹板束、悬臂顶板束、中跨合龙束和竖向预应力束的预应力损失是造成腹板斜裂缝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箱梁桥 病害成因 响应面法 敏感性分析 预应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