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置中隔墙的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移动测量点云数据融合方法
1
作者 王嘉烨 刘新根 +1 位作者 刘学增 庞高兆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2-1209,共8页
为解决设置中隔墙的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左、右线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配准难、收敛变形移动测量精度低的技术难题,构建基于盾构隧道管片环缝自动识别的点云数据定位算法,提出基于隧道结构特征点和距离最小偏差的盾构隧道管片环整体-局... 为解决设置中隔墙的单洞双线大直径盾构隧道左、右线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配准难、收敛变形移动测量精度低的技术难题,构建基于盾构隧道管片环缝自动识别的点云数据定位算法,提出基于隧道结构特征点和距离最小偏差的盾构隧道管片环整体-局部动态迭代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实现隧道左、右线对应管片整环点云数据精准融合。对融合后的管片整环点云数据进行除噪、距离最小二乘法椭圆拟合处理,可获得设有中隔墙的盾构隧道整体水平收敛变形值。集成点云数据融合算法,研制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的轨道交通隧道结构检测车TDV-SD及配套数据处理软件,并进行工程试点应用与人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时速为20 km时,隧道水平收敛变形检测车移动测量与人工测量绝对值最大偏差为2.0 mm,与外直径比值为0.16‰,二者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移动测量精度可基本满足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收敛变形影响评价指标的行业要求,验证了左、右线管片点云数据融合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 大直径盾构隧道 中隔墙 移动测量 收敛变形 数据配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葛照国 唐泽人 +2 位作者 陈辰 杜亚南 柳献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1232,共10页
为探究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合适的顶部节点形式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总结现有工程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并对各节点形式提出简化模型,采用理论方法对简化模型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型验证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及各节点形式的力... 为探究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合适的顶部节点形式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总结现有工程中隔墙顶部节点形式,并对各节点形式提出简化模型,采用理论方法对简化模型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利用数值模型验证简化模型的合理性及各节点形式的力学性能与适用范围,得到如下结论:1)螺栓配合角钢或连接件的方式更适合于全预制中隔墙;2)所提出的简化模型具有较好的参考性,可应用于中隔墙顶部节点的初步设计;3)顶部采用连接件可形成协调受力,提高顶部节点受力性能,建议今后单洞双线盾构隧道中隔墙顶部节点采用该形式。此外,竖向铰支座模型受力形式合理,今后工程可基于该模型进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洞双线盾构隧道 预制中隔墙 顶部节点 节点形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预制中隔墙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扬勋 肖明清 +1 位作者 薛光桥 张迪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6-2384,共9页
为评估盾构隧道预制中隔墙在列车振动荷载和气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从模态分析和振动响应分析2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流体力学计算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列车单车行驶和双车交会对预制中隔墙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得到预制中隔墙... 为评估盾构隧道预制中隔墙在列车振动荷载和气动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从模态分析和振动响应分析2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流体力学计算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列车单车行驶和双车交会对预制中隔墙隧道气动效应的影响,得到预制中隔墙的气动荷载时程曲线;然后,采用动力有限元法分析列车振动荷载和气动荷载条件下预制中隔墙的模态振型及振动响应。结果表明:1)列车以160 km/h单车行驶时,隧道内各测点压力变化一致,最大压力出现在距入口1/3隧道长度处;双车交会时,中隔墙两侧压力幅值变化不一致,导致压力变化曲线不同。2)随着埋深增加,中隔墙的弯曲模态频率略有下降,且垂向位移响应显著强于水平位移响应;预制中隔墙弯曲模态频率1阶弯曲模态对应的频率为16.1066~17.1419 Hz,现场测试的隧道壁面主频范围为0~2 Hz,预制中隔墙在固定约束条件下无共振风险。3)中隔墙振动效应主要受列车振动荷载影响,受气动荷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预制中隔墙 列车振动荷载 气动荷载 气动效应 振动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中隔墙施工流程及精度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楠 张子尧 +4 位作者 郇昊霖 焦磊 宋兴宝 邱龑 王长虹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7,共7页
以上海机场联络线3标为工程背景,对大直径盾构隧道中隔墙的作业过程及误差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情况,对中隔墙的整体施工流程进行梳理。其次,确定了中隔墙的安装方法,同时针对中隔墙安装精度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既提... 以上海机场联络线3标为工程背景,对大直径盾构隧道中隔墙的作业过程及误差控制进行研究。首先,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情况,对中隔墙的整体施工流程进行梳理。其次,确定了中隔墙的安装方法,同时针对中隔墙安装精度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既提高了中隔墙的施工效率,又具有安全稳定、成本低且易推广等特点。最后,选取部分中线拼装偏差测量数据,对中隔墙安装时的精度控制效果进行A类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中隔墙的旋转中心距离中隔墙底部为4034 mm,中隔墙的抬升高度为1838 mm。对第995、1000、1005环的中线偏差数据采用A类不确定度予以评判,测量结果分别为1.05、2.05、3.06 mm,检测的次数各为20次,自由度为19,置信概率95%,测量精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大直径盾构隧道 预制中隔墙 施工流程 精度控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质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帅帅 高波 +1 位作者 全晓娟 祁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5,共6页
不同围岩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相差很大,特别是半软半硬岩层隧道,由于软硬交界面的存在,其施工力学特性更加复杂。使用FLAC3D模拟不同净距下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施工15种工况,对比分析中岩墙、拱顶... 不同围岩条件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相差很大,特别是半软半硬岩层隧道,由于软硬交界面的存在,其施工力学特性更加复杂。使用FLAC3D模拟不同净距下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隧道施工15种工况,对比分析中岩墙、拱顶上部围岩、仰拱处围岩和边坡的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均质围岩中岩墙上部水平位移最大,而半软半硬岩中部水平位移最大,中岩墙上部围岩稳定性最差;0.6B净距可以作为半软半硬岩偏压小净距隧道的临界值;半软半硬围岩隧道开挖引起拱顶沉降量和硬岩隧道比较接近,远小于软弱围岩隧道拱顶沉降;隧道开挖引起软岩侧洞室上覆盖层围岩稳定性变差;隧道开挖引起拱顶上部围岩破裂面整体呈"W"形,仰拱部围岩破裂面呈"M"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中岩墙 半硬半软岩 偏压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岩体塌方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英勇 冯现大 +4 位作者 李术才 李树忱 袁超 李新志 徐钦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47-2752,共6页
中隔墙是连拱隧道的主要承载构件,若中隔墙顶部回填不密实极易引发顶部围岩的大变形或塌方,针对这一现象,研制了相似模型材料和配套试验设备,开展了相应的破坏性模型试验,研究了塌方的演化过程,并通过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模型试... 中隔墙是连拱隧道的主要承载构件,若中隔墙顶部回填不密实极易引发顶部围岩的大变形或塌方,针对这一现象,研制了相似模型材料和配套试验设备,开展了相应的破坏性模型试验,研究了塌方的演化过程,并通过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模型试验中隔墙顶部围岩塌方破坏的全过程,从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了塌方机制,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吻合较好,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中隔墙 塌方演化过程 UD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中隔墙连拱隧道模型试验及现场监测 被引量:19
7
作者 邱长林 刘彬 +1 位作者 何林生 冯守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25-2631,共7页
针对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分别研究了整体式中隔墙连拱隧道在中导正洞台阶法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和中隔墙应力变化情况,并详细分析了各开挖步骤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体式中隔墙连拱隧道... 针对连拱隧道复杂的施工力学特性,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分别研究了整体式中隔墙连拱隧道在中导正洞台阶法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和中隔墙应力变化情况,并详细分析了各开挖步骤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体式中隔墙连拱隧道,上台阶开挖对顶部位移和中隔墙应力的影响大于下台阶开挖产生的影响;隧道顶点位移-历时曲线总体形状呈S形,最大位移发生在后掘隧道的顶部。由于主洞的开挖将使中隔墙另一侧应力增加较大,而本侧应力增加较小甚至降低,因此,先掘隧道的开挖使中隔墙产生由先掘隧道侧向后掘隧道侧偏转的弯矩,而后掘隧道的开挖将使该弯矩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整体式中隔墙 模型试验 现场监测 位移 中隔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力学特征及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72
8
作者 姚勇 何川 谢卓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83-1888,共6页
采用二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平行布设的双洞隧道中夹岩墙受力、变形特点随隧道间距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两隧道间距较小的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的受力、变形极为不利,是设计、施工和监控量测... 采用二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对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平行布设的双洞隧道中夹岩墙受力、变形特点随隧道间距变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两隧道间距较小的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的受力、变形极为不利,是设计、施工和监控量测的关键部位。同时研究了不同隧道埋深以及不同岩柱加固措施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墙受力、变形特点的影响,为小净距隧道的支护设计、开挖方式、岩墙加固方式选取以及现场监控量测方案制定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小净距 中夹岩墙 力学行为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变形与受力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少强 乔春生 +1 位作者 徐干成 朱正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49-454,共6页
中隔墙是连拱隧道的重要构件,施工期间的受力及变形规律十分复杂,如何保护中隔墙免受偏压影响是连拱隧道施工中的重要课题。以富溪连拱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为背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对偏压、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中隔墙受力及... 中隔墙是连拱隧道的重要构件,施工期间的受力及变形规律十分复杂,如何保护中隔墙免受偏压影响是连拱隧道施工中的重要课题。以富溪连拱隧道进口偏压段施工为背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对偏压、软弱破碎围岩条件下中隔墙受力及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间中隔墙会受到十分明显的偏压作用而朝浅埋侧摆动,地形偏压导致中隔墙中上部朝隧道浅埋侧变形,两侧隧道的错距开挖则会引起中隔墙左右小幅摆动;中隔墙晚接顶能有效改善中隔墙的受力状态,减小偏压影响。据此制定了有效防偏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隔墙 双连拱隧道 偏压 数值分析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对双连拱隧道中墙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时亚昕 王明年 李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75-1279,共5页
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双连拱隧道常采用双侧全断面法施工。通过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振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对中墙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对中墙有较大影响,需采用相应... 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双连拱隧道常采用双侧全断面法施工。通过对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爆破振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对中墙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双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对中墙有较大影响,需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来减小爆破振动对中墙的扰动,而临时支护将会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双连拱隧道 有限元 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中央岩墙稳定性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顶立 陈立平 +1 位作者 房倩 宋瑞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双极坐标法对小净距隧道中央岩墙受力特性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到其应力场分析过程,并结合塑性屈服准则,对中央岩墙塑性区范围进行计算,给出了中央岩墙稳定性的判别方法和程序.对中央岩墙的应力状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包括相邻隧道... 利用双极坐标法对小净距隧道中央岩墙受力特性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到其应力场分析过程,并结合塑性屈服准则,对中央岩墙塑性区范围进行计算,给出了中央岩墙稳定性的判别方法和程序.对中央岩墙的应力状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包括相邻隧道的尺度对比、侧压力系数、围岩级别、岩墙厚度和支护反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岩墙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极大,由此导致中央岩墙应力分布出现三种不同的形态:完全弹性状态下的下凹单峰形态,完全塑性状态的上凸单峰形态,弹塑性结合状态的双峰形态。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大连椒金山隧道工程的中央岩墙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合理地确定了新建隧道的围岩加固方案、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中央岩墙 受力特性 稳定性评价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连拱隧道直中墙受力现场监测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曾胜 覃庆通 阳军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37-2541,共5页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选择吴家庄隧道的典型断面,对该断面三层直中墙的内层中墙内力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内层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内层中墙在...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选择吴家庄隧道的典型断面,对该断面三层直中墙的内层中墙内力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内层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内层中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并对该隧道内层中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施工工序对中墙的内力影响较大,尤其以下台阶的开挖影响最大,但是中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连拱隧道 现场测试 中墙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偏压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受力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雷金山 阳军生 +1 位作者 杨峰 曾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中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并对该隧道中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连拱隧道 现场测试 中墙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近接重叠既有隧道时的施工性态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新宽 张继春 +2 位作者 潘强 石洪超 李鹏川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以具有浅埋、偏压、近距离不对称重叠于下部既有小净距隧道等特征的雅山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偏压近接重叠条件下连拱隧道正洞采用"先深后浅"及"先浅后深"两种开挖工序下的施工力学形态.通过比较两工序中连拱... 以具有浅埋、偏压、近距离不对称重叠于下部既有小净距隧道等特征的雅山连拱隧道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偏压近接重叠条件下连拱隧道正洞采用"先深后浅"及"先浅后深"两种开挖工序下的施工力学形态.通过比较两工序中连拱隧道围岩和既有小净距隧道衬砌的变形情况、中隔墙变位和受力情况,可知两开挖工序中,连拱隧道围岩变形基本一致,竖向沉降和水平位移值分别以右侧深埋正洞拱顶和浅埋左侧正洞与中导洞相交处为最大,其值分别达到3.19 mm和1.17 mm;浅埋偏压条件下,中隔墙自浇筑成型即处于小偏心受压,但其初始倾斜变位因正洞的开挖而逐步得到拨正;连拱隧道岩体开挖将导致既有小净距隧道内侧拱肩-拱腰区域衬砌出现朝向开挖区的变形,且"先深后浅"工序较"先浅后深"工序偏大0.01~0.0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偏压浅埋隧道 数值模拟 中隔墙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对拉锚杆加固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浩 杨新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针对小净距隧道中岩墙的对拉锚杆加固,基于中岩墙受力特点和Mohr-Coulomb准则建立对拉锚杆加固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研究对拉锚杆加固后中岩墙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拉锚杆对中岩墙施加水平约束后,与中岩墙组成复合结构,... 针对小净距隧道中岩墙的对拉锚杆加固,基于中岩墙受力特点和Mohr-Coulomb准则建立对拉锚杆加固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研究对拉锚杆加固后中岩墙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拉锚杆对中岩墙施加水平约束后,与中岩墙组成复合结构,可改善其力学参数,提高其抗压强度;对拉锚杆的预应力和间排距是决定加固效果的重要参数;使用对拉锚杆加固后,中岩墙位移明显减小,主应力增大,顶部应力卸载区减小甚至消失,底部应力集中区增大;中岩墙中部对拉锚杆轴力大于顶部和底部且持续增大,顶部和底部的对拉锚杆存在预应力损失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对拉锚杆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铁路隧道 数值模拟 对拉锚杆 中岩墙 力学特征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承高速公路新道沟连拱隧道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艳辉 李晓 +1 位作者 董树国 杜国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525-529,共5页
本文以京承高速公路新道沟连拱隧道为实例,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连拱隧道二次衬砌的围岩抗力、应力、变形及其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基于连拱衬砌的结构型式,作者建立了该隧道的数值模型,并提出用弹性杆单元按作用力等效... 本文以京承高速公路新道沟连拱隧道为实例,应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连拱隧道二次衬砌的围岩抗力、应力、变形及其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基于连拱衬砌的结构型式,作者建立了该隧道的数值模型,并提出用弹性杆单元按作用力等效的原则模拟围岩抗力;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隧道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讨论,并基于规范对二次衬砌进行了结构强度校核。该研究结果为新道沟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隔墙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双连拱隧道 围岩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苟德明 阳军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7期4325-4329,共5页
以土江冲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复合式曲中强连拱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征、锚杆的轴力、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应力状态,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特征,对该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 以土江冲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复合式曲中强连拱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征、锚杆的轴力、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应力状态,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特征,对该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曲中墙 连拱隧道 衬砌结构 受力特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拱隧道穿越溶槽段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
18
作者 陈宇 刘小兵 张庆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7,共4页
采用弹塑性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的分析方法,对溶槽段、双连拱隧道偏压施工阶段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地基梁的跨中处是二次衬砌和中墙结构的最危险断面,容易发生拉裂与失稳破坏;溶槽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对隧道结... 采用弹塑性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的分析方法,对溶槽段、双连拱隧道偏压施工阶段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弹性地基梁的跨中处是二次衬砌和中墙结构的最危险断面,容易发生拉裂与失稳破坏;溶槽充填物的物理性质对隧道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及时施作仰拱有利于结构的稳定,说明闭合结构对于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有显著的效果;中墙在单跨施工阶段处于不利的偏压状态,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溶槽 二次衬砌 中墙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墙治理方案研究
19
作者 赵东平 王明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832,共5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墙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连拱隧道中墙进行了计算,发现中墙的安全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隧道中墙的安全使用,分别对全部凿除中墙和部分凿除中墙的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某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中墙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连拱隧道中墙进行了计算,发现中墙的安全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为了保证隧道中墙的安全使用,分别对全部凿除中墙和部分凿除中墙的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部分凿除的方案对中墙进行治理时,对初期支护影响较小,未凿除的中墙内力略有增大,对隧道整体结构影响很小;而采用全部凿除方法对中墙进行治理时,对初期支护影响较大。对施工进尺长度的研究表明,在Ⅲ级和Ⅳ级围岩区段隧道中墙治理时,一次凿除长度分别取为12m和9m是较为合理的。修复后的连拱隧道中墙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连拱隧道 中墙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3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然 张顶立 +3 位作者 房倩 刘道平 孙振宇 徐曈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90,共10页
基于普氏理论,考虑开挖顺序以及中岩柱主要具有的承载松散岩土体和抑制围岩变形作用,提出3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净距和开挖跨度对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与八达岭长城站3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实测值对比,验证计... 基于普氏理论,考虑开挖顺序以及中岩柱主要具有的承载松散岩土体和抑制围岩变形作用,提出3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净距和开挖跨度对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与八达岭长城站3孔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实测值对比,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中洞受力状态最为不利,边洞内侧围岩压力显著大于外侧;净距一定时,中洞或边洞跨度增大不仅导致各自洞室围岩压力增大,且会导致相邻洞室围岩压力增大;随净距增大,围岩压力逐渐降低并接近规范计算单洞值;Ⅴ级围岩段实测围岩压力约是Ⅲ级围岩段实测值的3倍,净距相同时,Ⅴ级围岩比Ⅲ级围岩更易形成极限承载拱;围岩压力理论计算值的偏差率在10%~25%。根据围岩压力的理论值和前期监测值,主动对隧道采取超前加固与加大锚杆长度,使实测围岩压力减小30%,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孔小净距隧道 围岩压力 开挖顺序 中岩柱 隧道净距 开挖跨度 八达岭长城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