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定标海表测温辐射计的镓黑体辐射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临 赵治园 +2 位作者 任传运 杨铭伦 曲利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设计了镓黑体对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定标。首先,介绍了该黑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黑体发射率进行仿真,并开展发射率的测量实验,讨论其不确定度的来源。然后,开展了电加热和水浴加热下镓的相变复现实验,讨论电加热功率对镓相变复现的影响... 设计了镓黑体对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定标。首先,介绍了该黑体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黑体发射率进行仿真,并开展发射率的测量实验,讨论其不确定度的来源。然后,开展了电加热和水浴加热下镓的相变复现实验,讨论电加热功率对镓相变复现的影响。最后,通过红外海面温度自主辐射计实验对该黑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黑体基于蒙特卡罗软件仿真的发射率优于0.9988,实验测得的黑体辐射源发射率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测量重复性(标准偏差)达0.1%;相变温度坪台的复现性均优于±0.03 K;相变温坪附近时,红外海面温度自主辐射计和FLUKE 1524测温仪测得的黑体腔附近温度的数据差值均在±0.15 K以内。设计的镓黑体可以应用到海表测温辐射计进行校准,为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表测温设备提供校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黑体辐射源 镓固定点 船载辐射计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口径高温固定点黑体的光谱辐射照度国家基准量值复现新方法
2
作者 代彩红 王彦飞 +2 位作者 李玲 吴志峰 谢一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31,共7页
采用国际前沿的大口径高温固定点黑体新技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组建了大口径钨碳-碳WC-C高温固定点黑体辐射源,在3020.11 K的融化点温度,实现了250~2500 nm光谱辐射照度、相关色温和分布温度基准... 采用国际前沿的大口径高温固定点黑体新技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组建了大口径钨碳-碳WC-C高温固定点黑体辐射源,在3020.11 K的融化点温度,实现了250~2500 nm光谱辐射照度、相关色温和分布温度基准的量值复现。这是国际上首次将大口径高温固定点黑体技术成功应用于光谱辐射度基准复现领域。针对大口径固定点黑体熔化温坪曲线的特点、以及测量期间温坪曲线中间部分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固定点熔化温坪拐点温度计算新方法,重构了缺失的熔化温坪曲线。采用光谱比较法,通过双光栅光谱比较测量系统将黑体的量值传递至光谱辐射照度副基准灯组,完成光谱辐射照度基准量值的复现和保存。新的量值复现方法将黑体温度的测量不确定度减小为0.36 K,缩短了量传链,实现光谱辐射照度最佳测量不确定度0.25%(k=2)。在250~2500 nm,基于固定点新方法和传统变温黑体法进行量值复现的平均偏差为0.42%,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最终实现我国光谱辐射照度基准的测量不确定度(k=2)为:250~400 nm,U rel=1.9%~0.43%;400~1000 nm,U rel=0.43%~0.25%;1000~2200 nm,U rel=0.25%~0.76%;2200~2500 nm,U rel=0.76%~2.4%。基于固定点黑体的光谱辐射照度量值复现技术已经应用于遥感仪器的辐射定标,用于提升仪器的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辐射照度 大口径固定点黑体 变温黑体 国家基准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直线进给轴温度测点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展华 杨赫然 +3 位作者 孙兴伟 赵泓荀 穆士博 张维锋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为分析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温度场,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测点来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然而,测点的位置和数目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为实现准确布置温度测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进行改进的Canopy-FCM-GRA温度测点优... 为分析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的温度场,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温度测点来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然而,测点的位置和数目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为实现准确布置温度测点,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进行改进的Canopy-FCM-GRA温度测点优化模型。以某数控机床X向直线进给轴为例,首先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确定预聚类数,然后通过模糊矩阵和灰色关联度系数筛选出相应的温度敏感点,最后基于SVR理论分别建立温度测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温度-热误差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两个模型精度来验证温度测点优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温度测点优化效果良好,通过优化后的测温点可准确探究进给系统的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进给轴 改进算法 温度测点优化 建模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的现场复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幸福 潘江 +4 位作者 王光耀 刁福广 孙建平 李婷 王彭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5-1131,共7页
将温标固定点技术应用于船载现场是实现温度量值扁平化,提升海洋温度测量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弥补ITS90温标在海洋温区(-5~35℃)范围内固定点数目不足,不能对NTC热敏电阻进行有效校准的缺陷,研制了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开展了船载控温... 将温标固定点技术应用于船载现场是实现温度量值扁平化,提升海洋温度测量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弥补ITS90温标在海洋温区(-5~35℃)范围内固定点数目不足,不能对NTC热敏电阻进行有效校准的缺陷,研制了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开展了船载控温箱微型Ga-In固定点温坪复现研究,同时探索了环境温度条件下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的复现。采用切线交点法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法对微型Ga-In固定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重复性优于1 mK;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应该在固态并低于熔点的环境下保存。采用切线交点法赋值得到微型Ga-In共晶固定点相变温度为15.6549℃,扩展不确定度为1.54 mK(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微型共晶固定点 Ga-In二元合金 NTC热敏电阻 海洋温度传感器 现场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直线轴温度测点筛选与热误差预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强强 郭世杰 +2 位作者 苏哲 邹云鹤 唐术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32,共7页
为揭示数控机床直线进给轴温度场信息与热误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提高热误差预测模型效率和精度,提出了基于鹈鹕优化算法(POA)与随机森林(RF)的直线轴热误差预测方法。首先,采用Featts聚类算法将温度测点进行聚类分组,通过Spearman... 为揭示数控机床直线进给轴温度场信息与热误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提高热误差预测模型效率和精度,提出了基于鹈鹕优化算法(POA)与随机森林(RF)的直线轴热误差预测方法。首先,采用Featts聚类算法将温度测点进行聚类分组,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计算温度与热误差之间的相关程度及热敏感点;其次,使用POA优化算法对RF模型参数进行寻优,确定RF网络的最佳决策树数量及叶子数等;最后,在三轴铣床加工中心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Featts聚类算法与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提高了模型精度,有效避免温度测点间的多重共线性。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及RF网络相比,POA-RF预测网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6%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直线轴热误差 温度测点筛选 热误差预测 POA-R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的影响
6
作者 胡子亮 闫小克 +1 位作者 熊亚选 张明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7-532,共6页
锌凝固点是ITS-90国际温标的定义固定点,也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分度的重要参考点。为了提高锌凝固点的复现水平,利用金属外壳锌固定点容器,研究了不同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及过冷度的影响。采用总体最大估计法确定杂质浓度,通过杂质浓度... 锌凝固点是ITS-90国际温标的定义固定点,也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分度的重要参考点。为了提高锌凝固点的复现水平,利用金属外壳锌固定点容器,研究了不同诱导方式对锌凝固温坪及过冷度的影响。采用总体最大估计法确定杂质浓度,通过杂质浓度变化及熔凝温坪差异判断金属外壳锌点容器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外壳锌点容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不同诱导次数下分别采用石英、不锈钢及镍材料的诱导棒获得的锌凝固温坪值在0.15 mK范围内一致,即不同诱导方式均可得到高质量的锌凝固温坪;诱导方式对高纯锌的过冷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锌凝固点 温坪 90国际温标 诱导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热像图序列的物体表面温度场重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毕淳锴 张远辉 付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7-1006,共10页
表面温度场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由于单一视角采集的图像信息无法覆盖整个物体表面,难以实现整个物体表面温度场的重建,此外温度场模型中非目标物体的存在,对温度模型分析存在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角热像图序... 表面温度场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由于单一视角采集的图像信息无法覆盖整个物体表面,难以实现整个物体表面温度场的重建,此外温度场模型中非目标物体的存在,对温度模型分析存在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角热像图序列的物体表面温度场重建方法。首先使用语义分割算法对可见光图像提取目标物体轮廓,然后结合深度数据与热像图温度信息实现目标物体单视角温度点云的融合;随后采用多视角图像数据和多视角温度点云拼接的方法,借助各视角相机的位姿对温度点云进行初始拼接,应用多视角的LM-ICP算法对全局温度点云进行配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重建了物体表面温度场模型,并且具有较小的尺寸误差(2.61 mm)和温度误差(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温度场重建 多视角 热像图序列 位姿估计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土壤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8
作者 乔晓军 何秀红 +2 位作者 杜小鸿 田宏武 王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8-281,共4页
为了实现不同土层温度实时监测,方便研究温度对农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了多点土壤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以C8051F310单片机位控制核心,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10个不同土层温度测量显示、存储... 为了实现不同土层温度实时监测,方便研究温度对农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开发了多点土壤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以C8051F310单片机位控制核心,利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10个不同土层温度测量显示、存储、传输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监测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传感器 温度 多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S18B20进行温度检测的方法与技巧 被引量:24
9
作者 齐婉玉 孟英红 沈满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35-236,共2页
介绍了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DS18B20温度传感器 温度修正 多点温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毅刚 何进 李岐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3-186,共4页
针对多点温度测量的需求,设计一款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温度监测系统。当下位机串口关闭时,即是一个由AT89C51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以及LM041L显示器组成的嵌入式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当串口打开时,下位机便可将各通道温度数据上传... 针对多点温度测量的需求,设计一款基于LabVIEW的多通道温度监测系统。当下位机串口关闭时,即是一个由AT89C51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以及LM041L显示器组成的嵌入式多通道温度采集系统。当串口打开时,下位机便可将各通道温度数据上传至上位机LabVIEW温度监测系统,实现PC端的多通道温度在线监测。仿真实验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方便有效地实现多点温度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温度测量 AT89C51 DS18B20 LABVIEW 温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honen自组织竞争网络的机床温度测点辨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峰 刘江 +1 位作者 李艳 杨新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2-866,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温度测点辨识优化算法,用机床进给系统上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点变化值及定位误差作为输入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利用该网络的自组织竞争将胜出的结果输出到相应的分类模式中,根据各类分类模式中温度变量与... 提出一种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温度测点辨识优化算法,用机床进给系统上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测点变化值及定位误差作为输入样本来训练神经网络。利用该网络的自组织竞争将胜出的结果输出到相应的分类模式中,根据各类分类模式中温度变量与热误差之间的相关系数,确定出机床热关键点。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热误差模型,与基于变量分组优化方法的热误差模型比较发现,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ONEN神经网络 热关键点 测点辨识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与偏相关分析的机床热误差温度测点约简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力钢 李广朋 +1 位作者 程强 李伟硕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9-974,共6页
为了合理减少温度测点数量并有效提高温度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与偏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温度测点约简方法.首先,利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温度变量与主轴热误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并以此为依据辨识了主要的敏感温度... 为了合理减少温度测点数量并有效提高温度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与偏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温度测点约简方法.首先,利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温度变量与主轴热误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并以此为依据辨识了主要的敏感温度变量.然后,在基于粗糙集理论获取的可行温度测点组合基础上,筛选出包含敏感温度变量最多及偏相关度高的温度测点组合.最后,建立了热误差线性回归模型,并在某型号数控机床上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传感器测点可由22个减少到6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热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 粗糙集 偏相关分析 数控机床 温度测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相关分析的数控机床温度布点优化及其热误差建模 被引量:26
13
作者 凡志磊 李中华 杨建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025-202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相关分析的数控机床温度布点优化方法。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该方法中由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再与简单相关系数所反映的情况完全吻合。使用偏相关分析对温... 提出了一种基于偏相关分析的数控机床温度布点优化方法。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一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该方法中由于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再与简单相关系数所反映的情况完全吻合。使用偏相关分析对温度变量进行优化选择,实现了温度测点优化布置,并建立了数控机床热误差的多元线性回归优化模型,提高了热误差模型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偏相关分析 温度布点优化 热误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重金属离子测量仪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光华 赵学亮 +2 位作者 李康 张建伟 史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8-1833,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芯片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重金属的仪器。对离子选择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和PT1000测温电路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比较。根据Ag离子电极电位数据,依据最小二乘法,采用5点校准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连续采集记录Cd... 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控制芯片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重金属的仪器。对离子选择电极信号处理电路和PT1000测温电路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分析比较。根据Ag离子电极电位数据,依据最小二乘法,采用5点校准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连续采集记录Cd离子电极响应曲线,提出采用最值差值法进行稳定性判断。最后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证明采用的相关模型和算法能够满足一般测量要求,为相关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电极 测温电路 5点校准模型 最值差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倾瓦轴承温度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志明 纪峰 +1 位作者 官永胜 袁小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47,52,共6页
可倾瓦轴承是高参数旋转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轴承瓦块温度超标可能诱发机组间断停机或失效,有必要对瓦温实时监测并给出补救措施。通过对可倾瓦轴承瓦块温度、油膜压力及最小油膜厚度等的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一种多点关联测温方法。该... 可倾瓦轴承是高参数旋转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之一,轴承瓦块温度超标可能诱发机组间断停机或失效,有必要对瓦温实时监测并给出补救措施。通过对可倾瓦轴承瓦块温度、油膜压力及最小油膜厚度等的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一种多点关联测温方法。该方法由特征点协同测温和特殊点独立测温2种方案构成。针对某机组可倾瓦轴承,利用上述测温方法获得试验轴承温度实时测试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轴承主承载瓦温度随转速升高而升高,最高瓦温出现在近出油边;副承载瓦温度随转速变化趋势与主承载瓦一致;瓦块温度在撤掉顶轴油前后有明显突变,说明瓦块温度与静压、动压效应关系密切。试验验证了该测温方法的可行性,为滑动轴承温度超标防治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倾瓦轴承 瓦温 多点关联测温 特征点协同测温 特殊点独立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三维可视化方案 被引量:31
16
作者 沈小军 于忻乐 +3 位作者 王远东 程林 王东升 陈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7-395,共9页
针对当前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2维可视化技术表现力不足,友好性差,不利于故障分析与诊断的现状,开展了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3维可视化方案研究,提出了3维实景模型可视化和3维点云模型可视化2种模式,并给出了实现策略。案例验证... 针对当前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2维可视化技术表现力不足,友好性差,不利于故障分析与诊断的现状,开展了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3维可视化方案研究,提出了3维实景模型可视化和3维点云模型可视化2种模式,并给出了实现策略。案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3维实景模型可视化模式可直观展示设备的局部红外温度分布特征,适用于局部快速可视化情景;所提3维点云模型可视化模式可准确展示设备整体红外温度量化数值,在设备整体可视化情景应用中具有优势;2种模式可实现优势互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设备红外热像测温数据的表现力和查看的友好性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电力设备 3维点云模型 红外热像测温 数据可视化 3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的机床温度测点优化及热误差建模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前建 徐汝锋 +3 位作者 贺磊 于洁 于珊珊 杨廷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2,共4页
通过对机床温度测点进行优化,建立其与机床热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对机床热误差进行实时预测与补偿控制,是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为解决现有机床热误差模型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回归的数控机床温度测... 通过对机床温度测点进行优化,建立其与机床热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对机床热误差进行实时预测与补偿控制,是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为解决现有机床热误差模型预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逐步回归的数控机床温度测点优化方法。通过偏F统计量的检验,在初步建立的回归模型中逐个引入新变量,剔除不显著的老变量,实现温度测点的优化布置,获得数控机床热误差的最优回归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数控机床,结果表明,基于逐步回归的机床热误差模型,所用温度变量最少,且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逐步回归 温度测点优化 热误差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卫星在轨热变形快速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也弛 张龙 +1 位作者 罗文波 潘腾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1,共7页
为使用在轨实测温度数据辅助完成成像载荷视轴指向的在轨标定,首次将应用于地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法用于卫星在轨温度场的无偏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在轨热变形快速分析方法。应用热试验过程中星上少量温度实测数据进行卫星... 为使用在轨实测温度数据辅助完成成像载荷视轴指向的在轨标定,首次将应用于地统计学中的普通克里格法用于卫星在轨温度场的无偏估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在轨热变形快速分析方法。应用热试验过程中星上少量温度实测数据进行卫星温度场的无偏估计,并将温度计算结果赋值到有限元模型,进而完成了热变形分析。应用此种方法,相比通过热物理方法进行温度场分析,可将热变形分析的工期缩短数日,且载荷变形的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的误差在1′左右,可较准确地得到载荷视轴在热变形作用下的指向变化。文章可为卫星在轨热变形的快速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实测点 快速热变形分析 统计方法 普通克里格法 变差函数 有限元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总线技术的温室大棚多点温度采集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俊才 侯莉侠 +1 位作者 胡景清 郭康权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155,共4页
温室大棚生产中,温度是一项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简易温室往往采用单点或少点测量,由于大棚内温度的不均匀,会造成温度变化时采集不到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了解决温室大棚中多点温度采集问题,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 温室大棚生产中,温度是一项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简易温室往往采用单点或少点测量,由于大棚内温度的不均匀,会造成温度变化时采集不到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了解决温室大棚中多点温度采集问题,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和单片机AT98C52构成多点温度采集系统。系统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温度上下限,能检测显示传感器的位置编号和温度,超过限定温度时可以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总线 DS18B20 多点测量 温度采集 AT89C52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树刚 徐精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29-231,共3页
通过现场实测和实验室试验,在分析地面储煤堆自燃规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伸缩深基点测温仪表,并应用于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露天储煤场,得出煤堆自热层、自燃层深度值及煤峪口地面储煤堆自燃的内在特性。
关键词 储煤堆 深基点测温 自燃规律 自然发火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