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5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Level Design of Smart City Based on“Integration of Four Plans”
1
作者 Jianbo Cheng Peng Sun 《ZTE Communications》 2015年第4期34-39,共6页
A smart cit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odel for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cepts and methodology for top-level design of smart cities based on the " Integration of Fo... A smart city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odel for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concepts and methodology for top-level design of smart cities based on the " Integration of Four Plans ",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mart c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ity, how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society,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nd map out the blueprints fo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smart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city top-level design integration of Four plans ICT Benefiting Peo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on-and-network–coordinated planning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 被引量:13
2
作者 Xiaojun Lu Jun Wang +2 位作者 Gang Liu Wei Du Dongmei Ya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9-47,共9页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is an important energy supply method for mitigating the energy crisis.A station-and-network–coordinated planning method for the IES,which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s(IDR... The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is an important energy supply method for mitigating the energy crisis.A station-and-network–coordinated planning method for the IES,which considers the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s(IDRs)of flexible loads,electric vehicles,and energy storage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First,based on load substitution at the user side,an energy-station model considering the IDR is established.Then,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ergy network,a collaborative plann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energy station and energy network of the IES,considering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 investment,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and clean energy shortage penalty costs,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This can help optimize the locations of the power lines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and the capacities of the equipment in an energy station.Finally,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planning method can help delay or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nes and energy-station equipment,thereby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required and improving the planning economics of the 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Station-and-network-coordinated planning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 Optimization of location and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hub-based optimal planning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considering part-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equipment 被引量:3
3
作者 Chengzhou Li Yongping Yang +3 位作者 Zhuo Wang Ningling Wang Ligang Wang Zhiping Yang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69-183,共15页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lESs)represent a promising energy supply model within the energy internet.However,multi-energy flow coupling in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IES results in a series of simplifications in the ...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lESs)represent a promising energy supply model within the energy internet.However,multi-energy flow coupling in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IES results in a series of simplifications in the preliminary planning,affecting the cost,efficiency,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IES.A novel optimal planning method that considers the part-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synergistic effects of IES components is proposed to enable a rational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and size of IES.An extended energy hub model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node of energy hub”concept by decomposing the IES into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 equipment.Subsequently,a planning method is applied as a two-level optimization framework-the upper level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 and size of the component,while the bottom level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strategy based on a typical day analysis method.The planning problem is solved using a two-stage evolutionary algorithm,combing the multiple-mutations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n interior point optimization solver,to minimize the lifetime cost of the IES.Finally,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lanning method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case study.The life cycle costs of the IES with and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part-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nents were$4.26 million and$4.15 million,respectively,in the case study.Moreover,ignoring the variation in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sign stage resulted in an additional 11.57%expenditure due to an energy efficiency reduction under the off-desig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hub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figuration planning Part-load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terative approach to an integrated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ool for small urban areas 被引量:1
4
作者 Meiwu AN Mei CHE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2年第3期160-167,共8页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developing land use models for small urban areas for various plann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air quality conformity analysis. The output of a land use model can serve as a major in...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developing land use models for small urban areas for various plann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air quality conformity analysis. The output of a land use model can serve as a major input to a transportation model; conversely, transportation model output can provide a critical input to a land use mode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models can be achieved by an accessibility meas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terative approach to solving a regression-based land use model and a transportation model with combined trip distribution- assignment. A case study using data from a small urban area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ing framework. Tests show that the procedures can converge, and the modeling framework can be a valuable tool for planners and decision-makers in evaluating land use policies and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model urban model travel demand model combined trip distribution and assignment model urban plan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ntegrated Image Task Planning in Satellite Networks:From Instruction Release and Observation Perspective 被引量:1
5
作者 Di Zhou Yixin Wang +2 位作者 Min Sheng Chengyuan Tang Jiandong L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288-301,共14页
The unreasonable observation arrangements in the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SOCC)may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data cannot be downloaded as scheduled.Meanwhile,if the operation instructions released by the sat... The unreasonable observation arrangements in the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SOCC)may result in the observation data cannot be downloaded as scheduled.Meanwhile,if the operation instructions released by the satellite telemetry tracking center(STTC)for the on-board payloads are not injected on the specific satellites in time,the corresponding satellites cannot perform the observation operations as planned.Therefore,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sign an integrated instruction release,and observation task planning(I-IRO-TP)scheme by efficiently collaborating the SOCC and STTC.Motivated by this fact,we design an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SOCC and the STTC,where we first formulate the I-IRO-TP problem as a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number of completed tasks.Furthermore,we propose an interactive imaging task plann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he STTC during the previous planning periods to preferentially select the observation arcs that not on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phase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arrangement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struction release.We conduct extensive simul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completed ta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networks integrated instruction release and observation task planning resource allocation resourc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literacies Pedagogy: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Lesson Plan
6
作者 罗月寒 强云 《海外英语》 2020年第9期275-276,共2页
Based on the multiliteracies framework proposed by New London Group,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a 90-minute lesson plan for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which includes situated practice,overt instruction,critical framing... Based on the multiliteracies framework proposed by New London Group,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a 90-minute lesson plan for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which includes situated practice,overt instruction,critical framing and transformed practice,aiming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design lesson plans with multiliteracies pedagogy in this new era of media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iteracies pedagogy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Lesson pl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非农产业用地供给策略
7
作者 唐伟成 彭震伟 张京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颈之一。产业用地供给的失效,导致乡村缺乏外部资源进入社区的“接口”及优化配置内外发展要素的基本空间载体,进而难以培育、强化乡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能力,乡村振兴事实上也就难以实现。面向产业融合与土地保护的双重战略目标,文章提出必须探索以存量转化为主体的乡村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与转化机制,并从土地制度、供给渠道、技术手段、规划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破解乡村产业用地供给瓶颈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度创新 存量用地 供给机制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视域下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
8
作者 贾娟 郭志芳 杨雯雯 《粮食加工》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国家层面上,建设高质量高水平职业院校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这就必然促使各地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中的...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在国家层面上,建设高质量高水平职业院校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这就必然促使各地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中的重中之重,近期在许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级政策中,产教融合已经作为一种战略提上日程。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其对地方经济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职教品牌的现存困境和困境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到阻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线及策略,为相关院校提供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状高斯过程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全局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张吉强 胡丹妮 +3 位作者 孙勇 霍玉佼 王悦 朱丽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何有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规划优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影响要素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一个包含电、热、冷等多能流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拓... 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何有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规划优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影响要素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一个包含电、热、冷等多能流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其次,分别以系统等效年成本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和市场环境筛选26个不确定因素,分别对其概率表征和分层抽样,求得不同样本对应的低碳经济规划结果。最后,采用树状高斯过程方法对影响系统低碳经济规划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准确识别影响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关键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经济规划 全局敏感性分析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思考--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例
10
作者 朱晔 尹海涛 +6 位作者 庄柯 刘娟 徐石明 查冬兰 李波念 封红丽 杨政勇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179,共8页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思路,回顾两个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思考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必要性、可行性、历史实践、综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思路,回顾两个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思考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必要性、可行性、历史实践、综合条件等方面分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原因,在宏观规划、试点内容、关键要素、系统性目标、时间进度、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提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能源体系 先行示范区 宏观规划 综合能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腿臂融合六足机器人仿生设计及分析
11
作者 郑羿 饶思贤 高佳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559,共15页
设计一种新型的腿臂融合仿生六足机器人,首先确定最优的机器人本体构型,从步长、步态以及转弯灵活性方面对两种本体构型进行对比;然后对机器人的不同肢体进行仿生设计。对于腿分支,根据仿生学原理确定了最优的关节转角范围、髋节长度以... 设计一种新型的腿臂融合仿生六足机器人,首先确定最优的机器人本体构型,从步长、步态以及转弯灵活性方面对两种本体构型进行对比;然后对机器人的不同肢体进行仿生设计。对于腿分支,根据仿生学原理确定了最优的关节转角范围、髋节长度以及大小腿节的长度比例,并从工作空间、速度椭圆和力椭圆3个方面评估六足机器人类昆虫式构型和类哺乳动物式构型的运动能力和承载能力,对于腿臂分支,参照人类手臂的关节布局,利用腿臂融合机制设计一种具有五自由度的腿臂分支,可实现腿/臂功能之间的灵活切换;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均布在圆周本体上组成了六足机器人的整体构型,最后设计机器人的整体系统,并利用研制的物理样机对机器人的步行功能、操作功能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仿生机器人相比于一般的六足机器人具有最优的腿分支拓扑结构,可以根据目标任务不同选择类昆虫构型或者类哺乳动物构型,并且由于类人手臂腿臂融合分支的存在,其不仅可以实现基本的步行功能,而且可实现一定的操作功能,同时完成这两种功能之间的灵活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臂融合 六足机器人 仿生设计 步态规划 单腿臂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编制一体化研究
12
作者 吴智 翁明桤 +2 位作者 刘承希 潘金山 耿敬春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随着城际铁路交通运输网日趋完善与客流量的日益增长,采用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一体化编制可以充分发挥沿线及车站设备能力,提高列车运输计划编制的效率与质量。以旅客出行成本与列车开行成本最小、客流需求与列车匹配度最大为目标,构... 随着城际铁路交通运输网日趋完善与客流量的日益增长,采用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一体化编制可以充分发挥沿线及车站设备能力,提高列车运输计划编制的效率与质量。以旅客出行成本与列车开行成本最小、客流需求与列车匹配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编制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进行求解。针对一体化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构建列车交路优化模型确定各时段内的列车交路与各交路上的列车开行频率,构造一体化模型的初始解,提高算法的求解效率。以长株潭城际铁路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始运营方案相比,旅客出行总成本节约7.7%,铁路运营成本节约10.5%,列车总运行时间减少了0.6 h。在客流高峰时段内,长沙至株洲方向与长沙至湘潭方向列车发车间隔均在12 min内。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实现城际铁路运输组织的协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运行图 一体化编制 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站城融合网络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杜杨 董蕴豪 +1 位作者 王鹏 彭芳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高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高铁车站的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高铁车站已不仅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其正在向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转化,将高铁站通过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发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了新范式,评价高铁站域地下空间... 高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高铁车站的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高铁车站已不仅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其正在向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转化,将高铁站通过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发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了新范式,评价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对推进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研究多从定性角度出发,缺乏定量化度量方法,针对性能优化的建议也多以经验分析为主。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城市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的空间组构问题,以站城融合理念将高铁车站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行有机结合,以复杂网络作为理论依据构建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模型,并以上海虹桥站和深圳福田站为案例,选取经典测度指标度量两案例的网络性能,对比两案例在不同抽象原则下的表现,归纳总结了水平连通布局和竖向集约开发的特点,并以此提出优化方案与原案例网络性能进行对比,得出各类连通方式对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的影响,归纳了地铁站作为疏散关键节点的重要作用,为后续高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站域 地下空间 复杂网络 站城融合 性能评估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评估体系及改善对策研究
14
作者 颜建新 王涛 +1 位作者 吴璐帆 张彬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传统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仅考虑轨道接驳设施的“有无”,而忽略设施运行的“好坏”,导致无法评估并解决因供需矛盾突出、出行体验较差而诱发的接驳不便问题;在保留部分“设施有无”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供需匹配”及“使用体验”层面的... 针对传统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仅考虑轨道接驳设施的“有无”,而忽略设施运行的“好坏”,导致无法评估并解决因供需矛盾突出、出行体验较差而诱发的接驳不便问题;在保留部分“设施有无”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供需匹配”及“使用体验”层面的指标,并系统性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评估体系,从设施融合、网络融合及运营融合等方面提出关键资源配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评估体系可充分保障轨道接驳的便捷性、舒适性与安全性,对于大中城市系统性开展三网融合改善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三网融合 接驳评估体系 设施融合 网络融合 运营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及模式构建——以大冶市为例
15
作者 谢来荣 陆珍 +2 位作者 陈瞻 鲁仕维 梁靓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从城市层面编制面向治理的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对接落实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的战略要求,联动协调多元参与主体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指导完整社区高质量建设,既是优化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编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区规划体系亟待探... 从城市层面编制面向治理的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对接落实相关政策与上位规划的战略要求,联动协调多元参与主体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指导完整社区高质量建设,既是优化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编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区规划体系亟待探究的议题。通过梳理相关概念及空间关系并进行规划转型解析,明确城市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的对象、定位及作用;提出面向治理的城市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的价值理念以及模式构建思路、重点和关键;结合大冶市的规划实践,从“共同缔造”的编制组织、“普适可行”的技术成果、“赋能治理”的实施应用等方面对规划模式内涵进行阐释,以为健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社区规划理论方法以及开展相关规划实践工作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社区建设专项规划 规划模式 治理型规划 城市更新 建设管理图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一体化”视角下产业园区设计研究——以东莞市力合双清产业园区为例
16
作者 王杰 付晓辉 +2 位作者 屈文诺 陈宇震 欧阳伟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产业园作为城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其产业类型、组团形态和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演变。“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有利于提高其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文章以力合双清产业园区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产业园区设计中“产... 产业园作为城市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其产业类型、组团形态和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演变。“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有利于提高其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文章以力合双清产业园区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产业园区设计中“产学研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与实践效果。研究发现,力合双清产业园区秉持产业、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理念,以打造一个衔接山水、产城融合为目标的综合产业园区,为其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园区 产学研一体化 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设计 园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
17
作者 庄河 杨志远 张志磊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客运调度是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动车组的开行与调整情况更加复杂,对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既有调度系统... 客运调度是铁路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动车组的开行与调整情况更加复杂,对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既有调度系统中计划编制、调度命令下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度所各工种及相关业务处室、运输站段调度岗位的作业流程,提出高速铁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的总体方案与关键功能设计。依照总体方案,设计客运调度基础数据管理、综合计划编制、调度命令管理、列车运行管理、车底运用管理、综合统计分析六大功能,并在各环节进行安全检查,实现面向路网的高铁调度计划一体化编制、调度计划快速调整、调度命令全面数字化管理、各作业环节全方位安全卡控,有效保证高速铁路调度计划与调度命令的准确性,提升各岗位作业效率,为新时代智能高铁运营管理发展发挥引领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调度计划 智能综合调度 调度命令数字化 计划协同编制 安全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规合一”理念在村庄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18
作者 李萌 《住宅产业》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愈发重要。传统模式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规划间存在矛盾等问题亟待系统化解决。本文聚焦“多规合一”思想在村庄规划中的实践,分析其理论基础、实施现状及未来路径,以期...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愈发重要。传统模式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规划间存在矛盾等问题亟待系统化解决。本文聚焦“多规合一”思想在村庄规划中的实践,分析其理论基础、实施现状及未来路径,以期优化农村规划。研究表明,“多规合一”可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态保护,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感与协同治理能力。为推动该思想的应用,本文提出强化政策支持、技术应用、公众参与及利益相关者协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村庄规划 资源配置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M的苏相合作区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兆亮 孙佳琦 汪应平 《城市建筑》 2025年第6期74-78,共5页
为全面提升管理部门在规划、建设、监管决策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解决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业务协同难、数据融合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苏相合作区为例,基于CIM平台,充分融合运用GIS、BIM、IoT、二三维一体化等技术,开展城市规建... 为全面提升管理部门在规划、建设、监管决策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解决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业务协同难、数据融合弱、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苏相合作区为例,基于CIM平台,充分融合运用GIS、BIM、IoT、二三维一体化等技术,开展城市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应用研究。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全业务支撑、全流程贯通、全部门协同、全方位关联、全过程跟踪,为助力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 规建管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区节点-场所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
作者 郭雪飞 于晨 +1 位作者 杨森 李思成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 在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背景下,站城关系面临转型重塑。评估铁路客站及其毗邻地区交通和城市属性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站城融合发展具有诸多助益。到目前为止,我国铁路站区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定量研究仍略显不足。结合我国铁路站区发展的特殊性,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模型重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45个铁路站区进行属性评估与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长三角铁路站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普遍节点属性较强,未能实现节点与场所属性的均衡发展。作为既有铁路站区的指标评估工具,本研究有助于修正影响铁路站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站区节点与场所的动态平衡发展,为我国更新以及新建站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与规划 站城融合 铁路站区 节点-场所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