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8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based on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海峰 白广忱 +1 位作者 高阳 鲍天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93-4701,共9页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eliorate reliability analysis efficiency without loss of reliability,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RSM) was proposed,and its basic theo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Considering the failure dependency among the failure modes,the distributed response surface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de and the relevant random variables.Then,the failure mod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system response to obtain 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based on structure failure criterion.Finally,the given turbine disc structure wa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CRSM,Monte Carlo method(MCM) and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for DCRS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MCM than RSM,while DCRSM needs far less computing time than MCM and RSM under the sam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us,DCRSM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feasible and valid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and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alysis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coordination scheme for multi-robot systems based on state space models
2
作者 Xie Wenlong Su Jianbo Lin Zong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4期722-734,共13页
A new coordination scheme for multi-robot systems is proposed. A state space model of the multi- robot system is defined and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system's initial and goal states are included along with the task ... A new coordination scheme for multi-robot systems is proposed. A state space model of the multi- robot system is defined and constructed in which the system's initial and goal states are included along with the task definition and the system'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 Task accomplishment is considered a transition of the system state in its state space (SS) under the system's constraints. Therefore, if there exists a connectable path within reachable area of the SS from the initial state to the goal state, the task is realizable. The optimal strategy for the task realization under constraints is investigated and reached by searching for the optimal state transition trajectory of the robot system in the SS. Moreover, if there is no connectable path, which means the task cannot be performed Successfully, the task could be transformed to be realizable by making the initial state and the goal state connectable and finding a path connecting them in the system's SS. This might be done via adjusting the system's configuration and/or task constraints. Experiments of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with obstacles in the environment are conducted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obot system COORDINATION state space formation maneuver SUBGO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cking of multi-robot systems with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on directed graphs
3
作者 Yutian Mao Lihua Dou +1 位作者 Hao Fang Jie 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3期470-482,共13页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s for cooperative flocking of nonholonomic multi-robot systems with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on directed graphs are presented. First, a set of bounded and smoothly distributed control prot...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s for cooperative flocking of nonholonomic multi-robot systems with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on directed graphs are presented. First, a set of bounded and smoothly distributed control protocols are devised via carefully designing a class of bound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s (APF) which could guarantee the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col ision avoidance and distance stabilization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system evolution.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underlying network can be preserved, and the desired stable flocking behavior can be achieved provided that the initial communication topology is strongly connected rather than undirected or balanced, which relaxes the constraints for group topology and extends the previous work to more generalized directed graphs. Furthermore,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 is extended to solve the flocking problem with a virtual leader. In this case, it is shown that al robots can asymptotically move with the desired velocity and orientation even if there is only one informed robot in the team. Finally, nontrivi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robot system nonholonomic kinematics FLOCKING directed network connectivity maintenance bound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作机器人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涛 张建业 吴子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 通过调研主流协作机器人参数,针对搬运、码垛等轻工领域需求制定性能指标,采用“臂腕分离”方法进行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关节模组研究。以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为实现过指定路径点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并确保各关节运动平滑、连续,在满足运动学约束条件下,使用3-5-3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鉴于经典海洋捕食者算法局部搜索能力较差的问题,引入混沌映射初始化和自适应参数策略进行改进,并将新算法应用于3-5-3多项式插值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中。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改进后的各关节轨迹平滑连续且运行时间缩短,证明该改进算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海洋捕食者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协同研究进展综述:博弈和控制交叉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家虎 马麒超 +4 位作者 李曼 张聪 付维明 刘轻尘 郑卫新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9-509,共21页
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广泛,并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基础理论亟待突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鲜明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单一控制视角下的多智能体协同已无法满足执行大... 多智能体协同应用广泛,并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基础理论亟待突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鲜明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单一控制视角下的多智能体协同已无法满足执行大规模复杂任务的需求,融合博弈与控制的多智能体协同应运而生.在这一框架下,多智能体协同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扩展性,为多智能体系统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鉴于此,首先从协同角度入手,回顾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与估计领域的进展.接着,围绕博弈与控制的融合,介绍博弈框架的基本概念,重点讨论在微分博弈下多智能体协同问题的建模与分析,并简要总结如何应用强化学习算法求解博弈均衡.选取多机器人导航和电动汽车充电调度这两个典型的多智能体协同场景,介绍博弈与控制融合的思想如何用于解决相关领域的难点问题.最后,对博弈与控制融合框架下的多智能体协同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协同控制 博弈优化 多移动机器人导航 电动汽车充电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电动汽车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潘超 汤中卫 +1 位作者 廖海君 周振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8-2190,共13页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如何充分发挥EV需求响应潜力,解决电网功率波动、负荷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首先,...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广泛应用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如何充分发挥EV需求响应潜力,解决电网功率波动、负荷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首先,将参与需求响应的EV分为灵活签约EV和固定签约EV,并提出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调度架构。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的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策略:灵活签约EV以最大化自身收益、里程保障以及负荷曲线方差加权差为目标,基于柔性强化学习进行自主需求响应决策并自主参与电网需求响应;基于灵活签约EV自主需求响应结果,固定签约EV以最小化聚合需求响应成本为目标,进行出力功率非对称一致性优化并聚合参与电网需求响应。所提非对称一致性学习算法能够高效处理高维度复杂非线性关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泛化能力。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多类型EV协同参与需求响应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电动汽车 柔性强化学习 非对称一致性 优化协同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情境下多智能体促进观点涌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珂 卞茗慧 张瑾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形式,以观点涌现作为核心驱动,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与知识建构。然而,观点涌现的质量与深度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团队协作频率、任务复杂性,以及技术支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多智能体(LLM-MA)在协作过程中凭借其实时引导与反馈机制,展现出优化观点涌现过程的显著潜力。现有关于LLM-MA促进观点涌现的研究多聚焦于静态结果分析,较少关注观点生成的动态过程及其质量提升。因此,本研究以“社会知识建构互动分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共享信息、发现冲突、意义协商、知识构建、应用反思”五阶段协作流程,并结合过程挖掘分析与内容分析,系统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在学习者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对观点涌现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不仅能够优化观点涌现的过程结构与效率,还能显著提升观点的深度与清晰度,而传统协作方式在观点涌现的广度上更具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探索性与创造力。最后,本研究针对教师介入、技术开发及学习者的社会性参与提出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优化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中的观点涌现,推动大语言模型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协作效率与知识建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知识建构 大语言模型 多智能体 观点涌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赋能的人机协同跨学科主题教学支持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袁磊 徐济远 梁世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这一关键问题。基于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体技术,研究构建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核心部分:跨学科知识库构建、智能体精细分工与思维链构建、大型语言模型选择与角色定义、教学方案整合与迭代优化。通过在“小型系统模拟”跨学科课程中实践应用该模型,阐明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的有效性和创新价值。研究为教育技术创新和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对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智能体协同教学 大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复杂构件群体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哲 丰飞 郭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工机器人和移动装配机器人等多种类、多形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制,提出基于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方案、大构件机器人化加工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案、多模态协作机器人感知与测量方案、多机器人协同的加工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及群体加工机器人系统控制方案。阐述多群体机器人移动加工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与方案,针对加工机器人群体协同并行加工方法、大构件测量与群体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不但从本体研发、控制器等方面探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性能提升与优化的方法,也力图为后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构件加工拓展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构件 自主移动机器人 群体机器人 自主控制 多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的多机器人协同感知与围捕
10
作者 曹凯 陈阳泉 +3 位作者 魏云博 刘志 陈超波 高嵩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791,共14页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 针对未知环境下的多机器人环境感知和围捕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的分布式感知与围捕算法.考虑到传统高斯过程回归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首先考虑障碍物的影响,以引入分离超平面的质心维诺划分算法为机器人动态规划任务区域;其次,利用多机器人在任务区域中的移动探索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变分自由方法来近似模型的后验分布,完成对未知环境的感知;最后,基于粒子群优算法为围捕机器人动态分配围捕点,实现多机器人的全方位均匀围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适用于单源、多源以及动态源的围捕,且能够在保证多机器人编队安全性的同时,实现较高的迭代速度,最终成功实现均匀围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质心维诺划分 变分稀疏高斯过程回归 围捕 协同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乔道迹 张艳兵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针对大规模、密集的障碍物分布,高效地搜索最佳路径是一个挑战,为规划出更短的巡检路线,并实现多障碍环境下的灵活避障,文中提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使用二维矩阵构建巡检环境模型,应用D*算法在巡检环境模型... 针对大规模、密集的障碍物分布,高效地搜索最佳路径是一个挑战,为规划出更短的巡检路线,并实现多障碍环境下的灵活避障,文中提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使用二维矩阵构建巡检环境模型,应用D*算法在巡检环境模型中进行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并将传统D*算法中的扩展步长方式改变为自适应扩展步长,使机器人在面积较大的巡检场地能够更快地完成巡检;将代价函数由欧氏距离替换为切比雪夫诺距离和曼哈顿距离融合的代价函数,并引入了平滑度函数优化线路规划结果,使规划的路径更为平滑,在遇到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新障碍物时可以重新规划路径。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静态地图还是动态地图,该方法均可以快速准确地规划出一条最佳路线,并且在多种环境中应用该方法能够高效获取路径规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障碍 巡检机器人 路径规划 D*算法 动态环境 扩展节点 代价函数 扩展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AMR协作任务分配方法
12
作者 张富强 张焱锐 +1 位作者 丁凯 常丰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3,共8页
为了解决AMR在柔性生产中运输任务的自主分配难题,采用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的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ADDPG)。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对算法进行改进,采用中心化训练分散式执行的框架,并对AMR的动作及状态进行设置... 为了解决AMR在柔性生产中运输任务的自主分配难题,采用一种基于改进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的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ADDPG)。首先,引入注意力机制对算法进行改进,采用中心化训练分散式执行的框架,并对AMR的动作及状态进行设置;其次,根据奖励值的大小确定任务节点的覆盖程度以及任务的完成效果;最后,在Pycharm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MADDPG算法的平均奖励值较其他算法增幅为3,训练次数减少了300次,在保证求解任务分配完成度的基础上,具有更快的学习速度和更稳定的收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移动机器人 多智能体 强化学习 协作 任务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
13
作者 马宏伟 孙思雅 +16 位作者 王川伟 毛清华 薛旭升 刘鹏 田海波 王鹏 张烨 聂珍 马柯翔 郭逸风 张恒 王赛赛 李烺 苏浩 崔闻达 成佳帅 喻祖坤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1-675,共15页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永久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技术和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技术。针对巷道模型构建问题,提出融合地质勘探、巷道设计、超前探测等多源数据的巷道模型构建方法,为掘进系统各子系统模型构建提供统一基准;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问题,建立了待掘巷道模型与截割子系统模型的耦合子模型,提出了智能截割轨迹规划以及截割参数优化方法,制定了巷道智能截割策略,实现了截割子系统自适应规划截割;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问题,建立了截割巷道模型与临时支护子系统耦合的临时支护子模型,提出了临时支护位姿与支护力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临时支护子系统安全可靠作业,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为掘锚并行协同作业奠定了时空基础;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永久支护问题,建立了临时支护巷道模型与永久支护子系统耦合的永久支护子模型,提出了受限时空下永久支护子系统内部各钻锚设备的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永久支护子系统的高效协同控制;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导航子系统耦合的导航子模型,提出了“惯导+全站仪”的智能掘进系统精确导航方法,提高了巷道掘进精度和成型质量;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机群协同控制子系统耦合的并行协同控制子模型,制定了多机并行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任务多系统智能掘进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掘进系统安全高效掘进。基于“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研发了护盾式煤矿巷道掘进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陕煤化集团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破解了夹矸厚、硬度大、片帮严重等复杂地质条件煤矿巷道掘进难题,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掘进 掘进就是掘模型 智能掘进机器人 智能导航 智能支护 多任务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器人的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算法研究
14
作者 李铁军 赵博言 +2 位作者 刘今越 贾晓辉 唐春瑞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7-585,共9页
针对双机器人难以实现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量平衡机制与主从协同蚁群优化算法完成双机器人的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的方法。首先,基于任务点集合建立不平衡任务指派模型,任务分配阶段通过迭代路径规划算法... 针对双机器人难以实现合理的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量平衡机制与主从协同蚁群优化算法完成双机器人的任务分配和协同作业的方法。首先,基于任务点集合建立不平衡任务指派模型,任务分配阶段通过迭代路径规划算法平衡两机器人的工作量。然后,通过主从协同蚁群优化算法解算机器人之间避免干涉且保持工作量最小的多目标协同作业优化模型。最后,结合钢筋绑扎场景展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两机器人之间实现合理的任务分配,减少二者的工作差异量,使其高效地完成钢筋绑扎作业,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机器人 任务分配 主从协同 蚁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鹏 徐伟成 +5 位作者 丁茂生 曾平良 项丽 殷云星 王子轩 王加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5-2615,I0013,共12页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 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参与合作博弈,对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合作收益进行合理、高效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与矩阵半张量积的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将不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作为参与者建立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合作博弈模型。在考虑合作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运用矩阵半张量积将Shapley值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矩阵半张量积理论改进的利益分配法。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对2—6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文方法较传统的Shapley值法求解速率分别提高3.912%、12.3967%、24.9259%、27.9451%、35.7561%,验证该文方法可有效提高合作联盟利益分配效率,并且针对未来多园区不断加入合作联盟的情景下运用该文方法具有推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协同优化 合作博弈 矩阵半张量积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
16
作者 吴丽珍 姜文冬 +1 位作者 陈伟 郝晓弘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针对网络化的微电网系统中存在通信延时、高采样率、控制器更新次数多等问题,将事件驱动方法与一致性算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将分布式电源作为分布式稀疏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应用一致性算法... 针对网络化的微电网系统中存在通信延时、高采样率、控制器更新次数多等问题,将事件驱动方法与一致性算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一致性的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将分布式电源作为分布式稀疏网络中的智能节点,应用一致性算法设计状态观测器,根据智能节点的状态信息设计事件触发条件.当事件触发时,观测器将实际状态值传输到控制器,同时向邻居控制器传输信息.该控制方法要求分布式控制器在事件触发时进行通信,能有效减少控制器更新次数,降低系统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利用Lyapunov函数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在通信延时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事件驱动一致性 多智能体系统 分布式控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链的能源数据链上链下安全检索方案
17
作者 肖珂 刘颖 +2 位作者 何云华 徐刚 王超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8-249,共12页
随着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源区块链在能源数据的存储与检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能源信息数据种类繁多、信息量巨大,并且涉及市场参与者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对于大规模的区块链系统而言,提高其单位存储负载和保护数据隐私是... 随着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源区块链在能源数据的存储与检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能源信息数据种类繁多、信息量巨大,并且涉及市场参与者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对于大规模的区块链系统而言,提高其单位存储负载和保护数据隐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未来的应用中,能源数据的存储模式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检索将成为限制能源区块链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能源区块链的链上链下安全检索方案。利用链上链下协同存储技术,降低链上数据的存储开销,并利用多链协同隐私保护架构实现不同能源数据的互通共享。将设计加密的查找表作为能源区块链内部数据存储结构,并设置标志位,以实现不同来源能源数据的检索。在云端设计一对n的查找表作为加密数据的存储结构,打破了传统检索过程中查询索引和查询对象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进一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实现了能源数据信息的安全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交易 区块链 链上链下 多链协同 数据存储 安全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视觉激光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导航方法
18
作者 毕盛 杨礼铭 +1 位作者 董敏 沈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9-1817,共9页
针对在移动机器人室内导航过程中,单一使用视觉语言导航算法无法充分利用语义中的方位和环境中的感知信息、无法导航至目标半米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语言视觉激光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导航方法.首先,在全局路径规划中,标记地图中的导航点,... 针对在移动机器人室内导航过程中,单一使用视觉语言导航算法无法充分利用语义中的方位和环境中的感知信息、无法导航至目标半米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语言视觉激光多模态融合的机器人导航方法.首先,在全局路径规划中,标记地图中的导航点,保留其位姿、图像、点云图和各点之间的拓扑信息,通过多模态融合网络得到各导航点与目标的匹配权值,结合dijkstra算法和方位优化算法,规划出全局路径导航点序列.然后,在局部路径规划中,将多线激光与单目相机进行联合标定,结合目标检测、点云聚类和坐标变换方法得到目标具体位姿,发布导航任务,完成局部路径的规划.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真实环境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导航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导航 多模态融合网络 方位优化 多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算法的水空两栖机器人多目标路径规划
19
作者 沈跃 孙浩 +2 位作者 沈亚运 郭奕 刘慧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70,共9页
实现水空两栖机器人安全、高效进行多目标点跨塘水质检测作业,减少传统水质检测模式时间及经济成本,合理的路径规划十分重要。针对传统A^(*)算法路径曲折、搜索效率低、无法考虑多栖机器人约束特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A^(*)的水... 实现水空两栖机器人安全、高效进行多目标点跨塘水质检测作业,减少传统水质检测模式时间及经济成本,合理的路径规划十分重要。针对传统A^(*)算法路径曲折、搜索效率低、无法考虑多栖机器人约束特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A^(*)的水空两栖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首先采集障碍物分布情况和高度信息,建立多水域2.5维栅格地图;其次在A^(*)算法评价函数中加入能耗、时间及安全代价,通过调节不同权重获取相应初始路径;然后通过动态分配权重改进启发式函数,加快搜索效率,并利用目标成本函数对所有目标进行优先级判定,实现多目标路径规划;最后通过增加空中模态切换点、删除冗余点及采用B样条曲线优化路径,生成可连接多水域多水质检测点的三维平滑轨迹。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A^(*)算法和陆空A^(*)算法相比,改进A^(*)算法迭代次数分别减少70.04%与68.07%,路径长度分别减少35.44%与7.6%,总转角分别减小83.63%与8.65%,危险节点数分别减少80.67%与33.33%。真实水域试验表明:改进A^(*)算法的迭代次数比传统A^(*)算法和陆空A^(*)算法减少84.89%与83.78%,路径长度分别减少12%与0.6%,总转角分别减小73.21%与22.1%,危险节点数分别减少84.62%与80%,可规划出通过多个目标点的安全、平滑路径,有效提高水质检测效率,为多栖机器人自主导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路径规划 水空两栖机器人 A^(*)算法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
20
作者 陈吉清 张钰奇 +2 位作者 兰凤崇 周云郊 王俊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0,共8页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 对于复杂结构可靠性设计中多维设计变量和隐式非线性响应的问题,构造准确的代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基于预设样本量的试验设计来构建代理模型,可能面临效率低下或准确性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一种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多项式混沌展开增强全局近似精度以及Kriging捕捉局部特征的优点,利用主动学习策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样本点,最大程度减少训练样本量,即减少结构性能分析的计算成本,提高分析效率。进一步构建主动学习PC-Kriging模型驱动的多软件协同设计框架,对前、后处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参数化建模、性能分析和后处理的无缝连接,形成一套自动化分析流程。最后,以电池包结构为例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性分析 主动学习 代理模型 PC-Kriging 多软件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