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的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涛 李其发 +2 位作者 张茜 王媛 陈建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结果表明:LMWL的斜率和截距低于GMWL,在空间分布上斜率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归因于云下二次蒸发的差异;降水δ^(18)O在年内尺度上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德令哈、小灶火、茫崖、大柴旦、乌兰站的降水δ^(18)O呈现逐年富集的变化趋势,温度是影响降水同位素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特征 大气降水 多源数据 水文循环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方法
2
作者 许心越 陈培升 +3 位作者 刘晶 张安忠 卢锦生 宋雨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针对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信息缺失以及难获取的问题,融合地铁AFC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挖掘反映乘客年龄的出行特征,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结合的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模型。首先利用多源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并提取与... 针对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信息缺失以及难获取的问题,融合地铁AFC和城市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挖掘反映乘客年龄的出行特征,提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结合的乘客年龄属性推断模型。首先利用多源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并提取与乘客年龄属性相关的6个出行特征(出行频率、出行时段分布、首次/末次出行时间、OD经纬度、出行时耗、目的地POI),构建乘客出行特征矩阵作为模型输入。特别的是,考虑服务能力的加权POI,以增强对目的地吸引强度刻画的准确性。分析不同年龄乘客到每个站点的出行频率,构建乘客出行稀疏矩阵,作为模型空间信息的补充输入。为学习并提取乘客出行特征间的关系和时空相关性,利用DNN对特征间关系进行捕捉;为学习乘客出行稀疏矩阵中隐含的空间关系,利用AE对稀疏矩阵压缩并进行编码和解码。最后,选取广州地铁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SVM,DT,MLP,AdaBoost等方法相比,DNN+AE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3.83%,8.01%,5.66%,4.98%,其中,老人的年龄属性推断精度最高,达到了77.51%,学生、成人的年龄属性推断精度分别达到了74.69%,68.89%。考虑服务能力的加权POI对乘客年龄属性推断结果有明显的改进。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年龄属性推断,为智慧地铁运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年龄属性推断 深度神经网络 自动编码器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估计方法
3
作者 朱国 章澜岚 +4 位作者 刘家俊 杨皓帆 殷立超 张宁 张恒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D对可行路径集合,并利用AFC交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列车时刻表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非线性优化模型,推断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地铁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票务清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自动售检票系统 多源数据 出行路径选择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
4
作者 段礼祥 张利军 +2 位作者 樊晓萱 李兴涛 禹胜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 在线数据的不可预知性导致往复压缩机目前的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多源领域自适应的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领域自适应学习,利用多个源域建立预训练诊断模型并保存模型参数。通过在线迁移学习,将多个源域共享的模型参数迁移至目标域,并在训练过程中执行在线学习任务,通过线上反馈的数据调整诊断模型。诊断模型在保留已学到知识的基础上,可在线处理目标域新增数据,能成功应对数据的不可预知性,提高了该诊断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源域数量为3时,所提方法在2个场景下在线迁移学习诊断效果较好,平均准确率达到90%以上。研究结论可为往复压缩机在线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多源领域自适应 迁移学习 诊断模型 数据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因素回归和ARIMA-LSTM的露天矿地表形变趋势分析
5
作者 李如仁 李梦晨 +1 位作者 葛永权 刘明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难、趋势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以辽宁省鞍山市露天矿集中分布区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多源因素融合回归的露天矿地表形变演化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开展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研究区地表形变的长时序监测,获取该时段内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形变主影响因子,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验证影响因子的筛选效果,同时考虑地表相邻点位形变的联动效应,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回归序列。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开展形变趋势预测,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估所提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东鞍山矿东部、大孤山矿中部以及鞍千矿东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最高达166.41 mm/a。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度法提取的影响因子合理可靠,融合高程、地形起伏度及累积降雨量等因子的形变序列更贴合矿区地表真实形变过程。与ARIMA-LSTM模型相比,基于多源因素融合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48.0%、16.7%和25.5%,预测精度有所改善且能够有效反映形变累积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形变监测 多源数据融合 形变趋势预测 SBAS-InSAR ARIMA-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的站点客流预测
6
作者 胡晓伟 吴则洋 +1 位作者 卢泓博 王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72-84,共13页
【背景】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结合多源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精准客流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精度,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首先,搭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站... 【背景】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结合多源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精准客流预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标】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的精度,为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首先,搭建一种融合多特征的站点客流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地铁客流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残差单元(ResNet)增强特征提取能力,构建特征传播矩阵挖掘站点间的空间特征,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提取影响因子序列数据的时间特征,在特征融合过程中应用注意力机制突出关键特征。随后,引入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修正模型的预测结果误差,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数据】杭州地铁站点刷卡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POI数据。【结果】优化ResNet-CNN-LSTM-Attention模型(IO-RCLA)的预测精度最高。相比于RCLA模型,IO-RCLA所有站点预测结果的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17.09%、16.09%和8.91%,证明了方法在多站点客流预测中的高精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预测 组合神经网络 多源数据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进藏公路灾害风险区划
7
作者 刘卫民 郭冠淼 +3 位作者 蔡庆娥 尉学勇 董小波 陈培聪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以新藏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质环境及气象灾害主控因素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量模型建立新藏公路沿线水毁灾害、地质灾害与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不同评价因子信息量值,绘制新藏公路水毁灾害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以及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6.09%的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水毁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4.74%的已知水毁灾害隐患点,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中高和极高危险区包含了95.76%的已知灾害隐患点,可以真实地反映藏区公路灾害风险状况,验证了指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进藏公路 灾害风险区划 多源数据融合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构建药品不良反应基准数据库
8
作者 聂晓璐 孙凤 +2 位作者 阎爱侠 彭晓霞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0-15,36,共7页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 目的总结现有主要药品不良反应(ADR)基准数据库构建信息来源,并以药源性血小板减少(DITP)为例综合多源数据构建ADR基准数据库,以期为今后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介绍现有各主要ADR基准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优势与局限性;利用多源信息汇总构建DITP基准数据库,使用Kappa值评价各来源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利用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ATC)编码分析DITP风险药物在解剖学分类中的分布情况与差异。结果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的多源信息来源方法构建了包含1765种药物的DITP基准数据库(DITPst)。在DITPst数据库中,按照ATC编码解剖学分类划分,最常发生DITP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药物,77.17%(196/254)可引起DITP。结论利用多源信息构建ADR基准数据库可为药物研发开展计算模拟研究及药品上市后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基准数据库 多源信息 计算模拟研究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类药物 安全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异构数据的飞机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超 邹子炀 +1 位作者 顾正柏 赵树杰 《航空工程进展》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随着飞机数字化程度的提高,飞机在全寿命周期内会产生大量的多源异构数据,这些数据为保障飞机的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梳理了飞机全寿命周期内常见的数据源类型,包括初始适航设计数据、运营可靠性数据、运行维护数据以及机载设备数据... 随着飞机数字化程度的提高,飞机在全寿命周期内会产生大量的多源异构数据,这些数据为保障飞机的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梳理了飞机全寿命周期内常见的数据源类型,包括初始适航设计数据、运营可靠性数据、运行维护数据以及机载设备数据等,结合不同数据源类型的数据特征,介绍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措施,详细分析了数据融合技术历经的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融合数据的故障诊断方法,并与传统单一数据来源的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对比,得出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故障成因,起到辅助排故与维修性设计的作用,是飞机故障诊断中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全寿命周期 多源异构 数据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评价及优化
10
作者 翁奕城 王楠 陈梓聪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供需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服务区分析法、OD成本矩阵法等展开公园绿地供给评价。采用区位熵方法对总人口密度及不同群体人口密度展开居民需求评价,借助协同度... 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供需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服务区分析法、OD成本矩阵法等展开公园绿地供给评价。采用区位熵方法对总人口密度及不同群体人口密度展开居民需求评价,借助协同度模型得出公园绿地空间供需协同度及供需关系评价。结果表明:越秀区公园绿地空间整体供给水平高,但不同街道供给差异大;整体需求水平高且呈横向带状分布;供需布局不平衡,空间分异明显;供需协同度较好,但仍有部分供需失调及供给不足区域亟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供需测度 空间优化 多源数据 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
11
作者 吕慎 莫奇 柯佳敏 《交通与运输》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打造绿色、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街道,基于人本视角研究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方法,以提升街道活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生活性街道需求,建立街道功能体系和与功能相匹配的空间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和多源... 为打造绿色、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街道,基于人本视角研究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评价方法,以提升街道活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生活性街道需求,建立街道功能体系和与功能相匹配的空间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查和多源数据提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以深圳市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TOPSIS法综合评价街道空间品质,并应用“满意度-重要性”四分图分析空间改善重点。结果表明:百花二路的空间品质最优,这与儿童友好型街道建设能更好地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相符合;“百花系”街道需侧重提升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功能;“园岭系”街道需提升满足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空间品质 需求层次理论 多源数据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青藏高原降雪变化特征研究
12
作者 于媛慧 杨士恒 +2 位作者 张安然 刘建伟 雷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降雪作为青藏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地区降雪变化特征不仅对区域气候稳定性构成了挑战,也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为... 降雪作为青藏高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水资源平衡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地区降雪变化特征不仅对区域气候稳定性构成了挑战,也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深入理解青藏高原降雪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选取了拉萨河、年楚河、那曲河、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多源遥感降水数据融合技术,揭示这一时期内青藏高原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选取了CMFD、CPC和TRMM三种网格降水数据,通过构建基于整体偏差和偏差组分的降水数据评价指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估和优化融合。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青藏高原典型流域内的降雪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海拔5 000 m以上的地区,其降雪率的减少更为显著。降雪率的降幅由大到小排序为拉萨河(28.2%)、黄河源(18.2%)、长江源(17.8%)、年楚河(15.4%)、澜沧江源(12.1%)和那曲河(10.5%),这一下降趋势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发现与全球气候变暖紧密相关,为理解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此外,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推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雪变化 多源数据融合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处理单元赋能的智算中心网络拥塞控制机制
13
作者 陈锦前 郭少勇 +2 位作者 刘畅 亓峰 邱雪松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针对智算中心集群间交互频繁造成网络拥塞频发导致智能业务实时性难以保障的问题,以数据处理单元(DPU)为核心载体构建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驱动的拥塞控制模型,利用剪枝与量化融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压缩,并通过知识蒸馏方法生成高效梯度增... 针对智算中心集群间交互频繁造成网络拥塞频发导致智能业务实时性难以保障的问题,以数据处理单元(DPU)为核心载体构建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驱动的拥塞控制模型,利用剪枝与量化融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压缩,并通过知识蒸馏方法生成高效梯度增强决策树,实现调速动作与网络实时状态的精准匹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泛化能力和控制效果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在多个压力测试场景中提升网络有效吞吐率与公平性指标JAIN10.8%和8.9%以上,降低P99端到端时延与丢包率17.31%和11.47%以上,降低并行计算场景下数据流传输任务完成时间11.23%以上,且具备应对网络状态突变的快速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塞控制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智算中心网络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网络 数据处理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嵌套式同化在水量监测精度提升中的应用
14
作者 蒋飞卿 牛智星 +3 位作者 朱易青 王蓓 周安辉 嵇海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124,共8页
数据融合同化可以实现多源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的优势互补,提升监测精度与可靠性。澜沧江下游的水量变化对沿岸国家影响重大,但其水量监测面临着流域复杂、水利工程影响等诸多挑战。为提高水量监测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耦合水动力模拟... 数据融合同化可以实现多源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的优势互补,提升监测精度与可靠性。澜沧江下游的水量变化对沿岸国家影响重大,但其水量监测面临着流域复杂、水利工程影响等诸多挑战。为提高水量监测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耦合水动力模拟的多源数据嵌套式融合同化方法。首先利用人工实测数据构建基于机器学习LASSO模型的侧扫雷达精度提升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河道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提升后的侧扫雷达监测流速优化水动力模型参数,形成多层级多源数据的嵌套式融合同化,提高水量模拟精度的同时,将点观测数据扩展到全河道,扩展水量要素的获取范围,最后在澜沧江允景洪站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LASSO模型的精度提升方案,使侧扫雷达在线监测系统的精度较常规方法提升22.93%;多层级多源数据的嵌套式融合同化模式有效提升了断面流量的模拟精度,验证期相关系数为0.935,并获取了建模河道内任意点的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要素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澜沧江水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数据同化 水量监测 机器学习LASSO模型 水动力模型 侧扫雷达在线测流系统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DEM数据在平原流域河网提取中的对比
15
作者 周举 彭光敏 +3 位作者 王绍旭 聂远雄 陈炼钢 施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平原区提取河网时的适用性,【方法】收集ALOS DEM、ASTER GDEM、SRTM DEM 3种DEM数据源,选择7个代表性平原河网流域进行研究。通过河网套合差计算,分析各DEM在平原流域的河网提取精度。【结果】... 【目的】为研究不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平原区提取河网时的适用性,【方法】收集ALOS DEM、ASTER GDEM、SRTM DEM 3种DEM数据源,选择7个代表性平原河网流域进行研究。通过河网套合差计算,分析各DEM在平原流域的河网提取精度。【结果】结果显示:各个DEM数据在地势较平坦区、湖泊区和城市区提取河网结果均存在较大误差;基于ALOS DEM提取的数字河网精度最高;使用Arc Hydro Tools的DEM修正功能,可明显提高数字河网的精度,修正后套合差均小于3%;ASTER GDEM在丘陵区的精度高于SRTM DEM,SRTM DEM在湖泊、农田、城市等地形情况下精度高于ASTER GDEM;ALOS DEM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50000,ASTER GDEM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则为20000,SRTM DEM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则为5000。【结论】研究选取多源DEM,从多角度分析提取数字河网的影响,可以为平原区数字河网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数据 多源 ARCGIS 河网提取 DEM修正 河网精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熵权-随机森林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16
作者 葛睿雅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窦帆帆 熊芸莹 薛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 科学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潜力是缓解城市化问题和合理拓展有限区域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地下空间评价中的社会经济数据多来自于传统官方文件,其全面完整性和时空精度并不理想;此外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强和受数据干扰等不足。文章以多源大数据支持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熵权-随机森林耦合的地下空间需求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熵权法确定负样本,将总样本和指标因子导入随机森林算法中,挖掘社会经济指标与现有地下设施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经过网格搜索调优后的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精度达到0.979,其中77.45%的现有设施落入评价的高需求区内,证明所采用模型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精细化评价结果可为今后地下建设选址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随机森林模型 多源地理大数据 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地下空间需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场多源遥测数据仿真系统
17
作者 刘思若 容晓峰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170,共8页
为提高靶场遥测数据的质量,靶场多源遥测数据融合算法被相继提出,对融合算法进行测试是提高算法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手段,为了得到通用场景下的融合算法测试用例,设计开发了一个靶场多源遥测数据仿真系统。该系统由参数设置模块、多源遥... 为提高靶场遥测数据的质量,靶场多源遥测数据融合算法被相继提出,对融合算法进行测试是提高算法质量和可信度的重要手段,为了得到通用场景下的融合算法测试用例,设计开发了一个靶场多源遥测数据仿真系统。该系统由参数设置模块、多源遥测数据仿真模块组成,结合多源遥测数据的误码、时延和丢帧特征,模拟生成通用场景下的靶场多源遥测数据。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场多源遥测数据 遥测数据仿真 融合算法测试 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结构三维网格模型生成研究
18
作者 操宛霖 马博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单一数据采集方式难以全面捕捉船舶结构的复杂细节,本文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结构三维网格模型生成方法。在同一个无人机上搭载激光雷达装置、正摄像机,分别采集船舶激光点云数据、影像数据,将2种船舶结构数据坐标投影变换,融合... 单一数据采集方式难以全面捕捉船舶结构的复杂细节,本文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船舶结构三维网格模型生成方法。在同一个无人机上搭载激光雷达装置、正摄像机,分别采集船舶激光点云数据、影像数据,将2种船舶结构数据坐标投影变换,融合多源数据,融合后数据作为船舶结构三维网格建模的数据样本,通过求解泊松方程,推断出船舶结构实体的近似指示函数,利用该函数构建等值面,连接各个等值面,生成三维网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构建与实际船舶结构数据高度拟合的三维网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船舶结构 三维网格模型 投影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的青海省碾伯镇黄土滑坡信息提取研究
19
作者 裘湧泉 刘丹 杨海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为浅山黄土丘陵地区,沟壑纵横,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频发,对社会经济、人身安全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巨大损失。结合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以及DEM地形数据,采用变化检测辅助面向对象方法对研究区的黄土滑坡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区滑坡地质灾害点在近居民地距离约150 m,海拔为2000~2300 m的边坡地带分布较多。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提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滑坡提取有效准确率为70.37%,可为研究区的地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滑坡提取规则 黄土滑坡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县域乡镇单元划定研究——以成渝地区为例
20
作者 谢鑫 李和平 +1 位作者 刘晓瑜 郭欢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 借鉴空间生产理论,重新认知乡镇空间的“功能—等级—网络”多元属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高德POI、手机信令、夜间灯光、空间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单元类型划分—单元中心选取—单元范围确定”的县域乡镇单元划定方法。同时,以成渝地区6个典型区县为例,开展乡镇单元划定实证研究,并基于划定结果建立一套适用于成渝地区的乡镇单元划定标准:在单元类型方面,以功能主导型为主,以功能综合型为辅;在单元模式方面,存在多中心式、单中心式、并列式和独立式4种模式;在单元数量方面,重庆县域内单元以10~12个为宜,四川以4~7个为宜;在单元规模方面,除特殊情况外,单元内乡镇数量以2~4个为宜,旨在为各地开展乡镇单元划定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单元划定 多源数据 空间生产理论 成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