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高潜水位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粮复合产区,采用井工开采方式造成其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形成大量小面积、破碎化的沉陷积水区,沉陷水位的动态变化严重影响着矿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精准监测沉陷水位对于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开展湿地生态...东部高潜水位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粮复合产区,采用井工开采方式造成其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形成大量小面积、破碎化的沉陷积水区,沉陷水位的动态变化严重影响着矿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精准监测沉陷水位对于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开展湿地生态治理和水灾风险预测等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在现有卫星测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观测的矿区破碎化沉陷水体水位监测方法。以兖州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ICESat-2(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和GEDI(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卫星观测数据集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对GEDI观测数据集进行校正,通过融合多源卫星的观测数据集,实现矿区沉陷水位更高密度和更高精度的监测。结果表明:①ICESat-2卫星高度计的水位监测精度更佳,可以作为评价和修正GEDI数据的基础,而GEDI在监测水体的数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②ICESat-2与GEDI观测数据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地表交叉观测点数量的不足对于回归关系的拟合影响较小,借助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校正GEDI卫星的水位观测数据,使其水位测量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与校正前相比分别降低了69.74%、56.58%、50.56%;③通过融合ICESat-2与GEDI观测数据集,在水位监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覆盖率和监测精度,监测水体覆盖率达到总体的88.89%,水位测量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0.17、0.26 m。总体而言,基于多源卫星观测的矿区沉陷水体水位监测方法能够满足矿区小面积、零散分布的水体水位监测的需求,并在其他需要高密度测量的问题中也具有应用潜力。展开更多
随着国家公园游憩需求不断增加,科学监测与管理国家公园游憩行为已成为平衡游憩需求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科学途径。文章以我国第一批正式成立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地,基于“两步路户外助手”GNSS轨迹及标注点数据,结合Op...随着国家公园游憩需求不断增加,科学监测与管理国家公园游憩行为已成为平衡游憩需求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科学途径。文章以我国第一批正式成立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地,基于“两步路户外助手”GNSS轨迹及标注点数据,结合Open Street Map获取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交通路网数据、旅游景点POI数据以及“八爪鱼采集器”爬取的携程网、小红书网络评论文本,通过将GNSS轨迹数据栅格化处理,利用ROST CM6、ArcGIS进行内容分析和密度分析,从而探析2016年至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行为时空特征与旅游热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主要关注于旅游吸引物,且积极情绪比重大;(2)游客游憩活动轨迹高峰月份显著,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受节假日影响较小;(3)游客活动淡旺季差异较小,淡季有非热点区域集中倾向;(4)游客活动轨迹区域高度集中,多集中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轨迹点集中度较标注点更为显著;(5)游客活动轨迹与内部道路、景点POI重合度高,部分游客偏向参与区域内的露营等生态游憩活动。展开更多
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ReliefF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形成3组因子,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等5种分类器和多元线性回归等5种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实现了对灾变的精准识别、程度分级和指数回归预测。通过对不同模型性能评估和各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分类器在气象与遥感因子协同及各独自建模情形下,均能识别穗发芽霉变并准确预测其等级,识别的准确率(accuracy,AC)在0.649~0.811,等级预测的AC在0.432~0.622之间;在穗发芽霉变指数(ear germination and moldiness index,EGMI)预测方面,构建的PCFXGBR模型表现最佳,R^(2)为0.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68,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1.93。研究发现,遥感模型在灾变识别上更具优势,而气象模型在灾变程度分级上更优,结合两者的气象-遥感协同模型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为小麦连阴雨减损与灾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东部高潜水位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矿粮复合产区,采用井工开采方式造成其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形成大量小面积、破碎化的沉陷积水区,沉陷水位的动态变化严重影响着矿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精准监测沉陷水位对于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开展湿地生态治理和水灾风险预测等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在现有卫星测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观测的矿区破碎化沉陷水体水位监测方法。以兖州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ICESat-2(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2)和GEDI(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卫星观测数据集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对GEDI观测数据集进行校正,通过融合多源卫星的观测数据集,实现矿区沉陷水位更高密度和更高精度的监测。结果表明:①ICESat-2卫星高度计的水位监测精度更佳,可以作为评价和修正GEDI数据的基础,而GEDI在监测水体的数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②ICESat-2与GEDI观测数据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地表交叉观测点数量的不足对于回归关系的拟合影响较小,借助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校正GEDI卫星的水位观测数据,使其水位测量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与校正前相比分别降低了69.74%、56.58%、50.56%;③通过融合ICESat-2与GEDI观测数据集,在水位监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覆盖率和监测精度,监测水体覆盖率达到总体的88.89%,水位测量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0.17、0.26 m。总体而言,基于多源卫星观测的矿区沉陷水体水位监测方法能够满足矿区小面积、零散分布的水体水位监测的需求,并在其他需要高密度测量的问题中也具有应用潜力。
文摘随着国家公园游憩需求不断增加,科学监测与管理国家公园游憩行为已成为平衡游憩需求与保护生态资源的科学途径。文章以我国第一批正式成立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为研究案例地,基于“两步路户外助手”GNSS轨迹及标注点数据,结合Open Street Map获取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交通路网数据、旅游景点POI数据以及“八爪鱼采集器”爬取的携程网、小红书网络评论文本,通过将GNSS轨迹数据栅格化处理,利用ROST CM6、ArcGIS进行内容分析和密度分析,从而探析2016年至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行为时空特征与旅游热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主要关注于旅游吸引物,且积极情绪比重大;(2)游客游憩活动轨迹高峰月份显著,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受节假日影响较小;(3)游客活动淡旺季差异较小,淡季有非热点区域集中倾向;(4)游客活动轨迹区域高度集中,多集中于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轨迹点集中度较标注点更为显著;(5)游客活动轨迹与内部道路、景点POI重合度高,部分游客偏向参与区域内的露营等生态游憩活动。
文摘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ReliefF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形成3组因子,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等5种分类器和多元线性回归等5种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实现了对灾变的精准识别、程度分级和指数回归预测。通过对不同模型性能评估和各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分类器在气象与遥感因子协同及各独自建模情形下,均能识别穗发芽霉变并准确预测其等级,识别的准确率(accuracy,AC)在0.649~0.811,等级预测的AC在0.432~0.622之间;在穗发芽霉变指数(ear germination and moldiness index,EGMI)预测方面,构建的PCFXGBR模型表现最佳,R^(2)为0.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68,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1.93。研究发现,遥感模型在灾变识别上更具优势,而气象模型在灾变程度分级上更优,结合两者的气象-遥感协同模型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为小麦连阴雨减损与灾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