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领域多模态融合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道亮 赵晔 杜壮壮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 多模态融合技术通过结合多源数据,可以克服单一模态的局限性。近年来,传感器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监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光谱数据、图像数据、雷达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监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可以从中获取作物的表型参数、理化特征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现有研究多数是基于单一模态数据展开,而单一模态的数据仅有一种类型的输入,缺乏对整体信息的理解,且容易受到单模态噪声的影响;部分研究虽然采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但仍未能充分考虑模态间的复杂交互关系。为了深入分析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领域中多模态融合的先进技术与方法,重点梳理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作物识别、性状分析、产量预测、胁迫分析及病虫害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分析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存在的数据利用程度低、有效特征提取难、融合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通过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推动农业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传感器 遥感技术 作物监测 计算机视觉 农业精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体系框架与展望
2
作者 李海亮 李伟光 +4 位作者 田光辉 刘晓娟 黄启厅 郑倩 马艺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9-2270,共12页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 热带农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复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频发灾害共同制约其现代化进程。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获取优势,已成为推动热带农业智慧化与精准化管理的关键工具。本文构建了中国热带农业遥感研究的体系框架,提出了“天空地”(即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理念,阐释了低、中、高分辨率的分层观测体系与区域资源调查、农田长势监测及地块表型诊断之间的技术适配关系;系统回顾了遥感在资源调查、作物监测、产量估测、灾害评估与生态评价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数据支撑不足、模型迁移性弱、区域适应性差与成果转化效率低等现实问题;提出构建遥感协同观测、多模态融合、智能建模与数字孪生预测体系,并展望“系统集成-智能感知-全球协同”的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热带农业遥感技术的系统性与实用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 遥感技术 智慧农业 天空地一体化 多模态融合 表型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技术进展
3
作者 雷鹰 陈智光 +3 位作者 黄璜 林理文 王林燊 林毅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7,共13页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半电池电位法、线性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混凝土电阻率法、宏电池电流法、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多功能腐蚀传感器等.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探针、声发射、超声检测、光纤传感监测、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腐蚀监测和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腐蚀监测技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电化学方法根据周边混凝土环境中各参数的变化,间接地推断钢筋的腐蚀状况,一般给出腐蚀的定性信息.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与钢筋腐蚀相关的物理特性变化,给出钢筋的腐蚀位置与程度,具有直接性与直观性.本文对平潭海峡大桥主桥墩进行腐蚀监测,采用了融合物理与电化学的监测方法,利用多功能电化学腐蚀探头实时监测6个电化学参数,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腐蚀预警;利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监测宏应变,构建基于宏应变模态的腐蚀损伤指标,进行腐蚀定位与定量识别.物理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互补,为平潭海峡大桥的腐蚀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展望]在复杂严酷的海洋环境下,对桥隧结构的腐蚀进行准确的监/检测还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物理和电化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先进计算方法的协同结合;开发用于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评估的新型智能监/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监/检测 电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融合方法 多功能腐蚀传感 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知检测技术及管道内检测机器人应用
4
作者 高斌 唐琴 +8 位作者 马秋萍 汝改革 林罡 姜世强 张勇 罗飞 谌梁 莫枭雄 唐东海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8,147,共17页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全球能源传输基础设施,管道在线内检测(in-line inspection,ILI)技术是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全断面高灵敏检测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是全球能源传输基础设施,管道在线内检测(in-line inspection,ILI)技术是评估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工具。然而,它面临着诸多检测挑战,如不同类型缺陷的全断面高灵敏检测局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多物理类匀场分层聚焦感知原理的高分辨全断面无损检测技术,旨在提升非常规管道的各类缺陷识别能力与检测鲁棒性。首先,针对传统涡流内检测灵敏度与分辨率难以兼顾的问题,设计一种匀场差动高分辨涡流传感结构,引入多参数高斯补偿聚焦感知,优化涡流场的分布均匀性与感知灵敏度,在管道牵拉实验结果中的缺陷检测准确率超过95%。其次,针对磁场匀场传感方面,构建基于零磁扰动机制的匀场高分辨感知架构;通过磁性排斥机制形成稳定的均匀零磁区,显著改善磁压缩效应,在变速工况下对多类型近表面缺陷的高分辨率成像检测。管道牵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管道内部Φ5 mm、深度1 mm的连续小孔缺陷进行成像检测。最后,为突破涡流与磁扰动检测在深度方向的探测能力限制,进一步提出融合“磁-声”多物理类匀场分层感知机制,依托磁场-涡流场的相互耦合产生弹性应力波场,实现管道全断面、多类型缺陷的综合识别与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在导波检测对非规则凹坑类缺陷表现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的磁扰动传感仍可获得高达28.7 dB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在线内检测技术 电磁多物理传感器 匀场感控 高分辨检测 管道全断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对机器人的影响和解决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逄锦伦 马忠辉 许艳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在煤矿井下的一些危险环境中,矿用机器人已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或高强度作业。煤矿井下存在较强的磁场干扰,会影响到机器人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避免矿用机器人受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影响无法稳定工作,采用... 在煤矿井下的一些危险环境中,矿用机器人已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或高强度作业。煤矿井下存在较强的磁场干扰,会影响到机器人的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及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避免矿用机器人受煤矿井下磁场环境影响无法稳定工作,采用调研、查阅文献等方法,梳理了地球自然磁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井下复杂多变的磁场环境特点及分布特性。分析了磁场环境下煤矿井下机器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各影响因素的解决对策与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抗磁设计与优化措施;多模态融合导航策略;信号处理与补偿算法;物理隔离与防护手段。研究成果可为矿用机器人的研制、设计和加工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矿用机器人技术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机器人 地球自然磁场 工频磁场 脉冲磁场 抗磁设计 多模态融合 磁场补偿 物理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龟裂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方华强 丁选明 +5 位作者 张灵芝 李一夫 王红 辛义文 彭宇 李铮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80,共13页
为了开发珊瑚泥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进行了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简称PVA)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模型龟裂试验研究。获得了珊瑚泥面层的位移场和速度场,从多物理场作用、能量... 为了开发珊瑚泥的工程应用价值,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进行了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简称PVA)纤维改性珊瑚泥面层模型龟裂试验研究。获得了珊瑚泥面层的位移场和速度场,从多物理场作用、能量耗散角度揭示了珊瑚泥面层龟裂及抑裂机制。探讨了多物理场与土体水分蒸发、收缩以及龟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龟裂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新视角。结果表明:(1)珊瑚泥面层表面颗粒移动轨迹在重力场的影响下呈现为顺时针涡流形式的收缩方向。珊瑚泥面层土颗粒在裂隙位置处具有极大值速率,而且随着裂隙的萌生、发育到扩展稳定,土颗粒速率会经历加速阶段,到达峰值后转变为衰减阶段。(2)珊瑚泥内部分碳酸盐矿物成分会发生化学硬化、结晶以及胶凝,PVA纤维与珊瑚泥颗粒之间以及珊瑚泥颗粒与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提升了珊瑚泥强度。当纤维掺量为0.5%时珊瑚泥性能最优,珊瑚泥表面几乎无裂隙出现。(3)珊瑚泥龟裂存在张拉破坏、剪切破坏以及拉剪混合破坏3种形式。(4)从多场作用、能量耗散角度,揭示了珊瑚泥面层龟裂及抑裂机制,提出了对多物理场与土体蒸发、收缩以及龟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见解。土体龟裂过程中的水分场、位移场、速度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土体的裂隙形成和发展。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着土体的稳定性和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泥面层 纤维改性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收缩与龟裂 多物理场 抑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7
作者 曾庆峰 吕保东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5期51-56,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森林火灾频发,传统防灭火手段难以满足需求,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涵盖其概念原理、技术分类,包括地面巡护、瞭望台观测、航空巡护、远程视频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森林火灾频发,传统防灭火手段难以满足需求,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涵盖其概念原理、技术分类,包括地面巡护、瞭望台观测、航空巡护、远程视频监控和卫星监测等,各技术相互补充,构成多元化监测体系。在应用现状方面,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技术凭借自身优势,在森林火灾早期发现、火源定位、火势评估及灭火决策支持中发挥关键作用,显著提升了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同时,本文也指出当前技术在复杂自然环境适应性、多源数据融合、人为火灾防控宣传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多物理场融合传感技术、边缘计算芯片的研发、轻量化与自主适应化识别决策算法选择与部署与实地设备、统一数据时空基准、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等应对措施。最后对森林防灭火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监测技术 应用与关键应对措施 多物理场融合传感技术 数据处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陶瓷电容特性及在配网柱上开关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慕文 卢为 刘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46,153,共8页
电压传感器是深度融合型柱上开关的关键器件,其自身直接承受电压载荷,是深度融合柱上开关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以无机物介质为载体的高压陶瓷电容器,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的特点,尤其契合深度融合型固封极柱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 电压传感器是深度融合型柱上开关的关键器件,其自身直接承受电压载荷,是深度融合柱上开关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以无机物介质为载体的高压陶瓷电容器,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的特点,尤其契合深度融合型固封极柱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文中首先分析了陶瓷电容器件特性,再结合深度融合柱上开关产品的具体应用场景,开发了基于高压陶瓷电容器的一二次融合柱上开关产品;相关研究表明,高压陶瓷电容器在配网领域应用具有相当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W32断路器 一二次融合 陶瓷电容器 多物理场耦合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全维度监测技术与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程刚 张昊宇 +2 位作者 朱鸿鹄 施斌 吴静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常年位于各类地质灾害首位,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至关重要。边坡工程常常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叠加效应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对边坡变形失稳机理的科学认知难度。为...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滑坡常年位于各类地质灾害首位,因此对滑坡灾害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至关重要。边坡工程常常会受到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作用叠加效应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对边坡变形失稳机理的科学认知难度。为精准掌握边坡状态信息与变形失稳过程,可通过建立全维度的监测体系以实现边坡状态信息的动态解译与表征,据此获得更加精准、可靠、直观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依据。文章围绕边坡破坏模式及典型边坡监测技术,在厘清边坡变形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边坡“天—空—地—体”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概述性总结了基于DFOS的边坡监测技术,重点阐述了基于DFOS的边坡多源多场监测研究思路与实施路径;系统性梳理了基于典型监测技术与DFOS技术的边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过程与结果,以期为开展边坡加固方案设计与防灾减灾控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破坏模式 “天—空—地—体”全维度监测技术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 多源多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岩土体原位检测、探测、监测到感知 被引量:8
10
作者 施斌 朱鸿鹄 +1 位作者 张丹 程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11-18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岩土体原位观测的重要性,简要回顾了岩土体原位观测技术的演化历史,将观测技术分为5类,即测量、遥测、检测、探测和监测,并分别讨论了这5类观测技术的特点与不足;据此,进一步阐述了岩土体多场感知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多场感知... 本文阐述了岩土体原位观测的重要性,简要回顾了岩土体原位观测技术的演化历史,将观测技术分为5类,即测量、遥测、检测、探测和监测,并分别讨论了这5类观测技术的特点与不足;据此,进一步阐述了岩土体多场感知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多场感知技术的内涵与特点,认为时空连续的岩土体感知技术是地质与岩土工程原位观测的一个新范式;最后,简要介绍了实现岩土体多场感知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 原位观测 多场感知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W32真空断路器一二次融合固封极柱的设计与关键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于海波 熊慕文 +3 位作者 卢为 李响 曾先锋 刘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4,共8页
深度融合固封极柱是智能型ZW32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断路器整机可靠性至关重要。文中从传感器选型、多物理场协同分析、试验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固封极柱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最终完成以陶瓷电容、高压电阻、低功耗电流互感... 深度融合固封极柱是智能型ZW32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断路器整机可靠性至关重要。文中从传感器选型、多物理场协同分析、试验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固封极柱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最终完成以陶瓷电容、高压电阻、低功耗电流互感器为传感器件的样机研制;所进行的各项测试及实验表明该产品达到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W32真空断路器 一二次融合 陶瓷电容器 多物理场耦合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概率融合法在叠前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苏里格气田苏194区块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世臣 张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7,共7页
砂岩和泥岩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波阻抗等常规参数的概率分布图常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使叠后波阻抗反演和传统的单参数储层预测难以解决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问题。由于地震数据的多解性,储层预测往往存在风险。因此,采用岩石物理参数... 砂岩和泥岩的纵波速度、密度和纵波波阻抗等常规参数的概率分布图常出现相互重叠的情况,使叠后波阻抗反演和传统的单参数储层预测难以解决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问题。由于地震数据的多解性,储层预测往往存在风险。因此,采用岩石物理参数和地球物理参数概率融合法,开展了以地震岩石物理参数分析为基础的叠前储层预测,利用叠前资料既可以大大减少储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预测精度,降低勘探风险,同时又可揭示和表征储层预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叠前地震反演参数如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纵波波阻抗、横波波阻抗、纵横波速比和泊松比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岩性和含气性,但无法给出高精度的含气性和岩性预测结果,融合多个地震反演参数的概率分布,充分提取反演参数中包含的储层岩性及含气性信息,既可有效识别储层岩性和含气性,又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且多参数概率融合法预测砂层厚度和气层厚度的精度均高于传统的弹性反演转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概率融合法 反演参数 叠前储层预测 岩石物理分析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有限感知网络的多伯努利目标跟踪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孙勇 王力 +2 位作者 李天成 孙希延 蔡如华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0-1384,共15页
针对感知范围受限的分布式传感网多目标跟踪问题,在多伯努利滤波跟踪理论基础上提出分布式视场互补多伯努利关联算术平均融合跟踪方法.首先,通过视场互补扩大传感器感知范围,其中,局部公共区域只互补一次以降低计算成本.其次,每个传感... 针对感知范围受限的分布式传感网多目标跟踪问题,在多伯努利滤波跟踪理论基础上提出分布式视场互补多伯努利关联算术平均融合跟踪方法.首先,通过视场互补扩大传感器感知范围,其中,局部公共区域只互补一次以降低计算成本.其次,每个传感器分别运行局部多伯努利滤波器,并将滤波后验结果与相邻传感器进行泛洪通信使得每个传感器获取多个相邻传感器的后验信息.随后,通过距离划分进行多伯努利关联,将对应于同一目标的伯努利分量关联到同一个子集中,并对每个关联子集进行算术平均融合完成融合状态估计.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有限感知范围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中能有效地进行多目标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感知范围 视场互补 多伯努利关联 算术平均融合 多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中电热聚焦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明霞 杨刚 +2 位作者 杨屹 尹德强 周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71-175,共5页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的低温超快速致密化成形机理,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制备了微型铜齿轮。对铜粉末在600℃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曲线进行了分析,观察铜粉末分别在300、500和600℃烧结时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同时针对铜...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的低温超快速致密化成形机理,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制备了微型铜齿轮。对铜粉末在600℃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曲线进行了分析,观察铜粉末分别在300、500和600℃烧结时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同时针对铜粉末烧结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快速升温过程中,电场和热场在粉末颗粒中分布极不均匀,粉末颗粒接触处的电流密度和温度均远远高于颗粒其它位置的电流密度和温度,为此首次提出了"电热聚焦效应"。结果表明,电场和热场耦合并在颗粒接触点处高度聚焦产生的电热聚焦效应是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过程中粉末材料实现低温超快速致密化成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 电热聚焦效应 微型铜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协作机器人人机用电容式多维力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俊勤 王进花 孙贵香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10期17-20,共4页
针对传统的应变式和压阻式多维力传感器存在信号需要放大调理、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等不足,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容式多维力传感器。该传感器把所有的传感元件制造在单个印刷板上,无需粘贴应变片等元件,而是采用容值的变化来感知外部信... 针对传统的应变式和压阻式多维力传感器存在信号需要放大调理、制作工艺难度大、成本较高等不足,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容式多维力传感器。该传感器把所有的传感元件制造在单个印刷板上,无需粘贴应变片等元件,而是采用容值的变化来感知外部信息;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电容式多维力传感器具有输出信号幅值大无需放大、抗干扰能力强、无需粘贴应变片等元器件易于实现小型化、成本较低、运行稳定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传感原理 仿真分析 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电容式多维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安全管控视角下的全息影像:定义、基本框架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波 张迎晨 +2 位作者 齐冬莲 马富齐 董旭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35-3345,共11页
以影像为数据源的数字安全管控技术在维护电力生产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电力风险难以全面管控问题,首先以典型安全事故为例,分析了电力风险空间分布随机性、时间分布暂态性、物理场分布多源性;然后尝试拓展影像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针... 以影像为数据源的数字安全管控技术在维护电力生产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电力风险难以全面管控问题,首先以典型安全事故为例,分析了电力风险空间分布随机性、时间分布暂态性、物理场分布多源性;然后尝试拓展影像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视角下的全息影像概念,并构建了电力全息影像技术框架;接着重点阐述了全息影像构建时涉及的关键技术,即传感技术、安全风险机理分析与反演技术、单物理场成像技术、多物理场影像融合技术、安全风险预警与分析技术;最后分析了全息影像视角下安全管控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技术挑战,为电力安全管控提供了一套完整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控 多物理场 可见光成像 图像融合 阵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监测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友超 鲁铁定 张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1875-1877,1880,共4页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全新型工作、创新性任务,是新时期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使命。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国外发展现状、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支撑以及当前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山东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探索...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全新型工作、创新性任务,是新时期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使命。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国外发展现状、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支撑以及当前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山东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探索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 3S技术 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半自动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致密薄储层预测及水平井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雅婷 刘峰 +1 位作者 王永刚 张盟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7-91,228,共6页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已发现的陆上最大的整装“三低”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宽缓西倾单斜上,整体上断裂和褶皱均不太发育。该气田的主力产气层是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河流相致密砂岩,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展布,普遍... 苏里格气田是中国已发现的陆上最大的整装“三低”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宽缓西倾单斜上,整体上断裂和褶皱均不太发育。该气田的主力产气层是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河流相致密砂岩,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展布,普遍呈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复合连片的特征,这给有效储层预测及水平井导向带来很大挑战。为此,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结合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特色模块,采用均方根振幅、单频体、高亮体等地震属性及叠前横波阻抗反演预测砂体展布;利用流体活动性、含气性检测技术、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含气性;使用多信息融合技术优选甜点区;利用井约束高精度速度建场动态时深转换将地震预测成果从时间域转为深度域,实现了水平井整体部署、轨迹优化、随钻导向的地震技术全流程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叠后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油气检测、多信息融合等特色技术能较好地预测薄砂岩含气储层、优选有利目标区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流体活动性 含气性检测技术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含气性 多信息融合 水平井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多物理场建模技术与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耿学锋 何赟泽 +4 位作者 李孟川 任丹彤 邹翔 赵俊蒙 李运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1-289,共19页
IGBT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器件,在电力电子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IGBT内部复杂的多物理场交互及不同的应用场景使人们难以对其行为特性以及机理进行精确描述。多物理场仿真从场的角度刻画IGBT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规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 IGBT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器件,在电力电子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IGBT内部复杂的多物理场交互及不同的应用场景使人们难以对其行为特性以及机理进行精确描述。多物理场仿真从场的角度刻画IGBT在运行过程中的内部规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当下IGBT的多物理场建模技术以多物理场分析在IGBT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分析未来该技术在IGBT中继续应用发展的趋势,如模型的降阶、非线性求解、电磁热力全耦合、多尺度协调、数字孪生等技术。可以预见,随着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多物理场建模技术将进一步在机理揭示、封装优化、状态监测和失效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多物理场 建模技术 状态监测 电磁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板材成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奋强 陈新宇 蒋继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的轻质结构材料,强度高,但不易成形且回弹大,而电磁成形技术的发展为钛合金零件的精密高效成形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从高速增塑、成形工艺、数值仿真3个方面综述了电磁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板材成形的应用研究情况...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的轻质结构材料,强度高,但不易成形且回弹大,而电磁成形技术的发展为钛合金零件的精密高效成形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从高速增塑、成形工艺、数值仿真3个方面综述了电磁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板材成形的应用研究情况,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经历对钛合金电磁成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综述了电磁成形技术下材料的成形性能与变形机理,进而综述了钛合金电磁胀形、电磁翻边工艺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钛合金电磁成形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最后对未来钛合金板材电磁成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电磁成形技术可以提高钛合金板材的成形性能;厚度接近集肤深度的高导电性低强度板材是优质的驱动片。为了进一步促进电磁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板材成形中的应用,需要开发更高强度的磁体线圈以及更优的驱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板材 电磁成形技术 高速增塑 驱动片 多物理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