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两种热采方式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1
作者 梁丹 冯国智 +2 位作者 曾祥林 房茂军 何春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为了给海上稠油油田选择热采技术提供依据,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2种热采方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建立了热采单井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置了注入热焓相同和注入量相同2种方案,并结合现场先导试... 为了给海上稠油油田选择热采技术提供依据,对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2种热采方式的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建立了热采单井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设置了注入热焓相同和注入量相同2种方案,并结合现场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和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注入热焓相同(4.3&#215;1013 J)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8.3%和12.4%;在注入量相同(227 m3/d )的条件下,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分别为17.5%和13.3%,多元热流体吞吐的采收率是蒸汽吞吐的1.3~1.5倍。在现场先导试验中,多元热流体井的产能是蒸汽吞吐井的1.5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吞吐比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更适于开发海上稠油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田 多元热流体吞吐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渤海N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CO_2吞吐合理吞吐轮次 被引量:13
2
作者 史英 盖长城 +3 位作者 颜菲 周微 曾悠悠 李彩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稠油油藏高含水油井自2010年底实施CO_2吞吐控水增油以来,取得良好效果。但首轮吞吐失效后,面临吞吐增油量逐轮减少、换油率下降、吨油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吞吐措施效果,在明确CO_2吞吐控水增油机理和主...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稠油油藏高含水油井自2010年底实施CO_2吞吐控水增油以来,取得良好效果。但首轮吞吐失效后,面临吞吐增油量逐轮减少、换油率下降、吨油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吞吐措施效果,在明确CO_2吞吐控水增油机理和主要注采参数优化的基础上,以高浅北区某典型底水稠油油藏为例,考虑不同构造位置、水平井轨迹差异及不同采出程度,进行CO_2吞吐合理吞吐轮次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多轮吞吐效果主要受构造位置、井轨迹及含油饱和度的影响,高部位物性好的油井实施5轮次吞吐效果较好;腰部采出程度相对较低的油井可实施4轮吞吐;采出程度相对较高的油井、边部中部位油井可实施3轮次吞吐。矿场实践证实,该方法可减少无效措施工作量,实现多轮吞吐经济效益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稠油 CO2吞吐 极限周期 数值模拟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CO_2吞吐机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应付 赵淑霞 刘学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2-756,共5页
致密油藏衰竭开采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急需实施能量补充措施。CO_2以良好的注入性、易溶于油等特性,且具有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等增油机理,因而受到普遍关注。文中以鄂南红河油田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致密油藏衰竭开采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急需实施能量补充措施。CO_2以良好的注入性、易溶于油等特性,且具有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等增油机理,因而受到普遍关注。文中以鄂南红河油田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CO_2吞吐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CO_2注入压力越高,焖井时间越长,周期注入量和注入速度越大,裂缝间距越小,CO_2吞吐效果越好;CO_2吞吐能够有效增加储层弹性能,但随着吞吐轮次增加,CO_2越来越难以进入基质深部接触更多的原油,增加的有效弹性能逐渐减少;CO_2吞吐多轮次间混相程度是交互变化的,对比不同轮次注入和焖井阶段,第1轮次CO_2与原油间能够实现混相,但随着吞吐的进行,油藏亏空越来越严重,气相逐渐出现,且波及范围增大,油气界面张力增加,逐渐过渡到非混相状态;延长焖井时间能够发挥CO_2溶解扩散作用,但随着焖井时间延长,CO_2波及体积增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多级压裂 水平井 CO2吞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后复合注气增油机理 被引量:9
4
作者 郭小哲 赵健 +3 位作者 高旺来 蒲雅男 李成格尔 高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注气吞吐生产效果,针对水驱后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接续注入不同气体或不同气体复合的吞吐增油机理认识不清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维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正对井和反五点井网的数值模拟,采用不同轮次采油量和原油组分对...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注气吞吐生产效果,针对水驱后多轮次减氧空气吞吐接续注入不同气体或不同气体复合的吞吐增油机理认识不清这一实际问题,开展了一维和三维物理模型实验及正对井和反五点井网的数值模拟,采用不同轮次采油量和原油组分对比分析、渗流过程研究等手段,分析了减氧空气、二氧化碳、天然气等不同气体在稠油油藏吞吐过程中的驱油和洗油机理。结果表明:减氧空气吞吐以堵水为主,多轮次后水线容易突破而较快失效;前置二氧化碳段塞后续注入减氧空气的复合吞吐,发挥了堵水和驱替剩余油的协同作用;先注入减氧空气后注入天然气的复合吞吐,溶解了近井区域重质原油组分,起到了增能、降黏和疏通孔隙的多重作用。10轮次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明确了3种气体及其复合吞吐的增油机理,得到现场实际井的验证,可供类似稠油油藏气体吞吐提高采收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复合吞吐 多轮次吞吐 二氧化碳 减氧空气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35-2海上稠油油田热采初探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小鸿 张风义 +3 位作者 黄凯 崔大勇 黄颖辉 缪飞飞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Z1期61-63,77,共4页
南堡35-2油田是迄今为止中海油在已开发油田中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稠油油田。该油田常规开发,油井产能低,采油速度小,预测采收率低。根据南堡35-2油田地质特点,结合海上开发及目前热采工艺新的突破,提出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思路,对开发... 南堡35-2油田是迄今为止中海油在已开发油田中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稠油油田。该油田常规开发,油井产能低,采油速度小,预测采收率低。根据南堡35-2油田地质特点,结合海上开发及目前热采工艺新的突破,提出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思路,对开发层系、井型、井距、热采参数等进行优化,提出了推荐方案,并预测实施多元热流体吞吐后较依靠天然能量常规开发采出程度有效提高。矿场先导试验证实单井热采高峰日产油相比冷采邻井产能提高三倍。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海上稠油高效开发的新模式,开创了国内海上稠油热采的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热采 多元热流体 吞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氮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铨峥 杨胜来 +2 位作者 韩伟 孙丽婷 宋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通过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室内岩心氮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吞吐周期、生产压力和渗透率对致密油储层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周期增加,周期采收率降低,吞吐效果变差;经过5个吞吐周期,累积采收率提高6.81%~13.88%,约... 通过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室内岩心氮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吞吐周期、生产压力和渗透率对致密油储层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周期增加,周期采收率降低,吞吐效果变差;经过5个吞吐周期,累积采收率提高6.81%~13.88%,约为弹性衰竭采收率的2.5~3倍,但采收率提高主要在前3个吞吐周期;生产压力越低或渗透率越高,周期采收率和注气利用率越高,吞吐效果越好。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研究区氮气吞吐具有可行性,当储层渗透率较低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压裂、酸化等措施改善储层渗透率,提高吞吐效果,但吞吐周期应控制在3个周期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氮气吞吐 注气周期 生产压力 气油比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阻流环的分布特征及突破开采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姚秀田 徐宏光 +3 位作者 张仲平 谢向东 贾蕾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 随着稠油油藏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黏度较小的组分被优先采出,近井带周围会形成高黏阻流环,储层渗流能力降低,导致周期产油量、周期产液量,周期气油比持续降低。为了弄清阻流环的形成机制及对渗流的影响,利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周期稠油性质、渗流特征以及阻流环影响下的黏度场、温度场、压力场和饱和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吞吐后轻质组分被优先采出,重质组分留下,在近井带40~60 m处形成以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堆积为主的环状高黏阻流环;阻流环的宽度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阻流环会降低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了油藏中流场的分布特征,对远井区稠油的渗流起到遮挡作用,导致井间的原油难以有效动用;为了消除阻流环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基于阻流环分布的“前置降黏+高压搅动”“高效降黏+气体增能”2类释放产能促效引效开采技术。研究成果为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持续高效开发提供实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轮次吞吐 稠油油藏 阻流环模式 四场分布 降黏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吞吐井套管腐蚀规律及极限吞吐轮次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智 宋闯 +2 位作者 窦雪锋 杨昆 丁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5-143,共9页
部分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为提高采收率,在注水开发中陆续配套实施了二氧化碳吞吐工艺,使得采出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井筒管柱造成严重腐蚀,引起管柱强度降低,腐蚀穿孔甚至管柱断裂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基于电化学腐蚀的热、动... 部分老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为提高采收率,在注水开发中陆续配套实施了二氧化碳吞吐工艺,使得采出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对井筒管柱造成严重腐蚀,引起管柱强度降低,腐蚀穿孔甚至管柱断裂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基于电化学腐蚀的热、动力学原理和管柱力学相关理论,结合现场实际工况,考虑温度、压力、含水率、CO2分压、流速、井斜角、pH值等因素的影响,采用腐蚀预测模型计算得到了二氧化碳吞吐井不同阶段的腐蚀速度。建立了腐蚀后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及极限吞吐轮次计算方法,开展了大量模拟计算,得到了在该吞吐井腐蚀条件下注气、焖井、放压和生产4个阶段的套管腐蚀规律、剩余壁厚及该井的极限吞吐轮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CO2吞吐 二氧化碳腐蚀 剩余强度 极限吞吐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蒸汽井筒配汽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同敬 雷占祥 +2 位作者 侯守探 姜汉桥 金显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2,共3页
针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注汽阶段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流体相变和油层吸汽不均匀等因素,应用井筒多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配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测资料对建立的配汽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 针对注蒸汽热力采油注汽阶段的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流体相变和油层吸汽不均匀等因素,应用井筒多相流原理,建立了井筒配汽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实测资料对建立的配汽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井筒配汽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注汽井的吸汽状况,从而反映井筒-油藏动态耦合规律。对目前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注汽动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多相流 配汽模型 吸汽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多轮次吞吐周期注入强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祥 宫汝祥 李敬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1期64-67,84,共5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一种海上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发中进行了多轮次吞吐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合理表征了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机理,引入变异系数概念,得出影响多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注入强度、转周...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一种海上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发中进行了多轮次吞吐试验。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合理表征了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机理,引入变异系数概念,得出影响多轮次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注入强度、转周时机、注入温度、周期递增率。基于典型油田的油藏特征,以周期产出投入比为评价指标,形成不同累产油和存气率条件的计算样本,回归得到多元热流体吞吐井多周期最佳注入强度,用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优化进行校正,绘制成优化图版,准确高效地得到合理注入参数,提高多轮次吞吐热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 多轮次吞吐 影响因素 参数优化 开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超稠油高周期吞吐效果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轮阶段后,存在着吞吐效果变差,周期产油量下降、吨油成本上升等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影响高轮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采取了组合式吞吐、间歇蒸汽吞吐、多元式吞吐等多种技术对策,打...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轮阶段后,存在着吞吐效果变差,周期产油量下降、吨油成本上升等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影响高轮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采取了组合式吞吐、间歇蒸汽吞吐、多元式吞吐等多种技术对策,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吞吐模式,提高了热利用率,改善了高轮井吞吐效果。这些技术措施对其它超稠油和稠油油藏开发是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组合式吞吐 间歇蒸汽吞吐 多元式吞吐 高轮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CO_2吞吐潜力评价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慧梅 谭学群 何应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207-210,共4页
CO2吞吐是一种改善复杂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针对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的应用还不多见,其影响因素还不明确,潜力评价方法也不成熟。本文针对加拿大B油田实际情况,从转吞吐时机、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四个方面对CO2吞吐... CO2吞吐是一种改善复杂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针对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的应用还不多见,其影响因素还不明确,潜力评价方法也不成熟。本文针对加拿大B油田实际情况,从转吞吐时机、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四个方面对CO2吞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方法建立了CO2吞吐潜力评价模型,提出了CO2吞吐潜力预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多级压裂水平井 CO2吞吐 数值模拟 换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井智能转周分析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耀忠 赵洪涛 +3 位作者 马承杰 岳龙 赵峰 张继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9,共8页
根据稠油井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基于胜利油田胜科采油管理区草4沙四区块稠油井生产和经营等历史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稠油注汽转周预测模型,预测稠油注汽转周井的产量和完全成本,与稠油注汽转周井近、远期产量和完全成本的历史数... 根据稠油井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基于胜利油田胜科采油管理区草4沙四区块稠油井生产和经营等历史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稠油注汽转周预测模型,预测稠油注汽转周井的产量和完全成本,与稠油注汽转周井近、远期产量和完全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持续对稠油注汽转周模型进行优化,实现稠油注汽转周多维度智能预测,提高稠油井产量预测准确率、稠油注汽转周最佳时机预测准确率和最佳稠油注汽转周措施方案编制效率,提升稠油井智能决策分析管理能力,提高采油管理区的效益开发水平。该项技术自2021年在胜科采油管理区稠油区块推广应用以来,为采油管理区有效注汽转周165口井次,稠油注汽转周井措施增油量为7×10^(4) t,与2020年同期相比,措施增油量增加了1×10^(4) t,措施有效增油率提升约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神经网络 稠油注汽转周 完全成本预测 油藏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热流体吞吐气体波及半径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宫汝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2,157,共4页
针对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存在产出气量较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多元热流体中气体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根据其分布特征提出气体波及半径的概念,定量表征气体在地层中的波及体积,并分析了不同油藏条件和注采参数对气体... 针对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存在产出气量较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多元热流体中气体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根据其分布特征提出气体波及半径的概念,定量表征气体在地层中的波及体积,并分析了不同油藏条件和注采参数对气体波及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强度和大孔道渗透率的增加,气体波及半径增大;随着油藏厚度增加,气体波及半径减小。在此基础上,回归建立了气体波及半径与注入强度、油层厚度和渗透率参数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对多元热流体吞吐过程中气窜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热流体吞吐 数值模拟 气体波及半径 回归模型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渗透率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赵明国 贾慧敏 +1 位作者 杨洪羽 察兴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针对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依靠单纯的提液和常规堵水调剖等技术挖潜难度大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来提高采收率。文中结合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复合热载体吞吐... 针对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复杂,注水开发含水上升、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依靠单纯的提液和常规堵水调剖等技术挖潜难度大的情况,提出了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来提高采收率。文中结合萨北过渡带地层条件,进行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实验,分析了岩石渗透率对复合热载体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萨北过渡带采用复合热载体吞吐是可行的,但其效果与岩石渗透率有关。在相同吞吐条件下,岩石渗透率越高,复合热载体吞吐采收率、含水率越高,气油比越低。随着复合热载体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含水率、气油比增加,直到第3周期,采收率、含水率开始降低。对比不同周期的吞吐效果认为,复合热载体吞吐应选择3个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复合热载体 吞吐周期 室内实验 萨北过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CO_2吞吐室内评价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丽丽 李治平 +3 位作者 窦宏恩 郝希宁 张运军 姜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8-272,共5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和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超低渗透油藏特征及国外CO_2驱的成功案例,提出了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换油率和驱油效率来综合评价CO_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和原油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超低渗透油藏特征及国外CO_2驱的成功案例,提出了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结合换油率和驱油效率来综合评价CO_2吞吐在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并进行了CO_2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20.78 MPa)时CO_2吞吐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当CO_2吞吐段塞大小为0.1 PV、焖井时间为24 h,吞吐3轮次时的CO_2吞吐的开发效果最佳,驱油效率为56.39%,平均换油率为0.4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CO2吞吐 焖井时间 换油率 吞吐轮次 段塞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洼油田中—深层特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政 李辉 +2 位作者 丁楠 杜梅 张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油藏已有较大范围应用,但在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中还缺乏经验,应用较少。以辽河小洼稠油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地质模型,对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多元热流体吞... 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油藏已有较大范围应用,但在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中还缺乏经验,应用较少。以辽河小洼稠油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典型地质模型,对陆上中-深层特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多元热流体吞吐选井依据,对措施注入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注入温度控制在355℃以下,干度控制为0. 4,提高气体组分中CO2含量,控制注入速度为5 t/h,周期累计注入量为1 000 t,气汽比为600 m3/t,焖井时间为3~5 d时,对油藏有显著的提温增压效果。多元热流体技术在辽河小洼稠油油藏应用后单井增油明显,可为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洼油田 中—深层稠油 特稠油 多元热流体吞吐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压裂水平井周期性注气吞吐提高页岩油气藏采收率——以北美Eagle Ford非常规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勇 汤勇 +1 位作者 李士伦 刘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在溶解气驱开发方式下,采用多级水力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发页岩油气藏一次采油的采收率预测仅为5%~10%,因而如何提高采收率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对多级压裂水平井通过周期性注气吞吐来提高页岩油气藏采收率在北美Eagle F... 在溶解气驱开发方式下,采用多级水力压裂水平井衰竭式开发页岩油气藏一次采油的采收率预测仅为5%~10%,因而如何提高采收率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对多级压裂水平井通过周期性注气吞吐来提高页岩油气藏采收率在北美Eagle Ford非常规油气藏的先导试验和大规模现场应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在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北美已有的成功经验,从作用机理、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多个方面对注气吞吐提高页岩油气藏采收率技术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大规模周期性注气吞吐作业能有效延长油井生命周期,提高页岩油气藏的采收程度,提高幅度是衰竭式的30%~70%;②对于溶解气油比低的油藏,注气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是注入的气体扩散到压裂油藏中与剩余原油接触且溶解,使其体积膨胀,降低了原油黏度和表面张力,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对于初始溶解气油比高的挥发油藏和凝析气藏,油相组分蒸发到注入的气体中是更重要的增油机理,而对于凝析气藏,在井筒附近的凝析油气化提高产量则是主要的增油机理;③上述增油机理决定了只有注入大量气体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注入的天然气为甲烷含量90%的干气,北美注气吞吐大规模应用得益于比CO_(2)还便宜的低价天然气;(4)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较高,可以考虑采用CO_(2)吞吐,使用CO_(2)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其捕捉、存储和管输等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注CO_(2)吞吐应是国内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藏 注气吞吐 多级压裂水平井 提高采收率 北美地区 Eagle Ford非常规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多因素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祁成祥 李敬松 +2 位作者 姜杰 朱卫星 郝海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9,155,共4页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目前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中提高稠油产能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而注采参数对吞吐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必须对吞吐注采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对于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优化,在单因素分析... 多元热流体吞吐是目前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中提高稠油产能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而注采参数对吞吐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必须对吞吐注采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对于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优化,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了多因素正交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极差分析显示,影响多元热流体吞吐效果的显著因素是周期注入量,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周期注入量、注入温度、注入干度、注入速度、闷井时间,并优化出合理注采参数,从而为现场多元热流体吞吐注采参数的操作指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多元热流体 吞吐 注入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水平井注CO_(2)多周期吞吐原油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松林 夏阳 +3 位作者 崔轶男 刘方志 曹胜江 汤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84-793,共10页
水平井压裂后注CO_(2)吞吐技术能有效改善原油性质,提高超低渗油藏采收率。结合典型超低渗透储层油藏H区地质及流体特征,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超低渗油藏水平井注CO_(2)多周期吞吐机理及原油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 水平井压裂后注CO_(2)吞吐技术能有效改善原油性质,提高超低渗油藏采收率。结合典型超低渗透储层油藏H区地质及流体特征,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超低渗油藏水平井注CO_(2)多周期吞吐机理及原油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入CO_(2)使得原油饱和压力升高、体积膨胀、黏度降低、体系变轻质;注CO_(2)吞吐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机理不同,注入阶段补充地层能量、溶于原油、降低原油黏度,焖井及开井生产初期降低原油黏度,扩大CO_(2)波及范围,开井生产中后期萃取轻质烃和少量中间组分烃;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分析油藏中不同距离的油相中CO_(2)含量,推测出H区块注入CO_(2)沿裂缝的横向波及半径介于24~40 m,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多,油相中CO_(2)摩尔含量的增幅由第一周期的增加451倍,降到第三吞吐周期的0.44倍,注入的CO_(2)溶于原油的量相对减小,对原油性质的影响逐渐减小。该研究对CO_(2)吞吐机理的认识提供了新的分析方式,为进一步推广超低渗油藏水平井CO_(2)多周期吞吐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CO_(2)多周期吞吐 原油性质 组分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