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料对PTFE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 黄娇娇 王鸿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45,共7页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填料改性PTFE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4种填料均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证明了填料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其中,100 N载荷下,质量分数为7%的SiO_(2)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而300 N载荷下,10%CuO改性PTFE的减摩擦效果更显著,但耐磨性较差;MoS_(2)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5%MoS_(2)/PTFE比纯PTF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2%;MWCNTs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TFE的拉伸模量相比,15%MWCNTs/PTFE的拉伸模量提高了71.9%。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7%SiO_(2)/PTF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二硫化钼 氧化铜 多壁碳纳米管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金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
3
作者 杨晓武 李宏涛 +2 位作者 张康 李培枝 王晨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5,I0003,共9页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例为10∶5,该比例下的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ORR性能;当CNTs比例过高时会掩蔽反应活性位点;而CNTs比例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电子传递效率.在最优比例下,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高达−7.57 mA·cm^(−2),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4.67 mA·cm^(−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为考察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潜力,还深入评估了其在燃料交叉反应(甲醇)中的稳定性.与商用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电流波动较小,证明其对燃料交叉反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电催化 多壁碳纳米管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电化学传感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4
作者 李小蓉 龙旭 +2 位作者 闫浩 李佳佳 任艳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2,178,共7页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对金丝桃苷响应的线性范围为30~100.0nmol·L^(-1),检出限达到1.6nmol·L^(-1)。该传感器导电性好、灵敏度高、制作简单,将其用于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3%~103.9%,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该实验集纳米材料和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创新型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研素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镍 多壁碳纳米管 金丝桃苷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混合纳米流体协同微量润滑对车削Inconel 718的影响
5
作者 裴宏杰 张晨阳 +1 位作者 霍宇航 郭二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皮秒激光技术在陶瓷刀片的前/后刀面加工出微坑/微槽织构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制备了MoS_(2)、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测定了其黏度和表面张力。对纳米流体和微织构的协同影响润湿性进行了测试。进行了切削速度、前刀面微织构、后刀面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种类的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切削实验,评价指标为切削力、三维表面粗糙度和切屑变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小切削力和切屑变形方面,MoS_(2)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的协同作用最优;在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微织构刀具 纳米流体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的防/除冰性能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华 宋文卓 +6 位作者 李文宗 詹海洋 王世许 肖炳忠 魏全茂 张珂柯 卢晨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基底黏附性优化其配方。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涂层表面的润湿性进行表征;通过光热除冰/霜实验来测定涂层的除冰/霜性能,通过静态结冰/霜实验、低温表面液滴碰撞实验等测试涂层的防冰与防霜性能;通过线性摩擦实验、胶带剥离实验和热失重实验等测定涂层的机械稳定性。结果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6±2)°,滚动角为(7±1)°,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在光热除冰实验中,对于表面上冻结的水滴仅需43 s的模拟太阳光照射即可脱落;对于覆盖在表面的冰层,经历12 min的光照后完全从表面脱落;在光热除霜实验中,全覆盖的表面积霜在2min的光照后完全融化;在静态结冰实验中,涂层表面液滴的冻结时间延迟了6倍;在-10℃的低温碰撞实验中,液滴撞击过冷表面后能完全弹起脱离表面;在防霜实验中,涂层表面能够大幅延迟结霜并减少其覆盖。此外,线性摩擦实验和胶带剥离实验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以及较高的基底附着力;热重曲线和高温加热实验表明,聚硅氮烷赋予了涂层良好的热稳定性,使涂层在300℃环境下烘烤1h后仍可保持超疏水性。结论制备的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具有极佳的光热防/除冰性能以及机械稳定性,涂层在经历摩擦磨损后仍具有出色的抗结冰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实现节能环保的防/除冰应用提供了富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光热除冰/霜 抗结冰 耐磨性 聚硅氮烷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碳纳米管构筑活性保鲜膜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祖晶莹 李宛凝 +6 位作者 乔晶 姜晋 孙健 赵艳 潘鹏远 朴振铭 刘秀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HPMC/AO-MWCNTs)复合体系,实现纳米材料在食品级高分子基体(derivative ternary tissue, DTT)表面的可控负载。制备出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基活性保鲜膜(hydroxypropyl hethylcellulose-carbon nanotube-based selfassembled layer-active packaging film, HM-CSA-AP),在3层组装时展现出最优性能:拉伸强度达68.44 MPa,较DTT层提升27.85%;阻氧率提高62%,水蒸气透过率下降64%,形成致密“迷宫效应”阻隔层。HM-CSA-AP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菌落数与DTT相比,分别下降61.44%、64.37%,源于HPMC/AO-MWCNTs释放与物理穿刺的协同作用。在蓝莓保鲜试验中,HM-CSA-AP展现出卓越的货架品质维持能力:25℃储藏12 d后,果实硬度保持在3.86 N,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左右;丙二醛含量(20.46 mmol/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1.34 mmol/g)(P<0.05);维生素C含量(47.47 mg/100 g)为空白对照组的3倍左右。其保鲜机制包括:高阻氧特性抑制呼吸代谢,低透湿性延缓果胶酶活性,以及纳米管负载抗氧化剂的协同抑菌作用。该研究所构建的HM-CSA-AP体系在阻氧性和透湿特性方面协同优化,为环境友好型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浆果类生鲜储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保鲜膜 蓝莓 保鲜 货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盐冻损伤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续 田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NTs的混凝土经历200次耦合循环后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4.5%,此掺量下MWCNTs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盐冻环境下MWCNTs混凝土的损伤劣化情况,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 冻融损伤 硫酸盐侵蚀 WEIBULL分布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彩云 刘恋 +4 位作者 李创 江婷婷 陈伟佳 王丽红 张小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79-2186,共8页
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廉价的凹凸棒土(APT)进行了接枝改性,并通过XRD、FT-IR和FE-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APT反应复合可成功合成出MWCNTs/APT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水中Cr(Ⅵ)的等温吸附... 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廉价的凹凸棒土(APT)进行了接枝改性,并通过XRD、FT-IR和FE-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APT反应复合可成功合成出MWCNTs/APT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水中Cr(Ⅵ)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5K,pH=2,t=12h时,其最大吸附量为14.9mg/g.Cr(Ⅵ)在MWCNTs/APT复合材料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ΔG^o为负值、ΔS^o和ΔH^o为正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熵增加的吸热过程.与纯的APT和MWCNTs相比,APT经过MWCNTs改性可有效地提高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CR(VI)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加工制备的MWCNTs/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席利欢 徐卫平 +2 位作者 柯黎明 李蒙江 李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63-2168,共6页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法制备不同含量多壁碳纳米管镁基复合材料(MWCNTs/Mg),并对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WCNTs/Mg复合材料的高温阻尼性能较基体的高温阻尼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MWCNTs的添加量越大,MWCNTs/Mg...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法制备不同含量多壁碳纳米管镁基复合材料(MWCNTs/Mg),并对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WCNTs/Mg复合材料的高温阻尼性能较基体的高温阻尼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MWCNTs的添加量越大,MWCNTs/Mg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增加越大;MWCNTs/Mg复合材料的阻尼—温度曲线出现了两个内耗峰。MWCNTs/Mg复合材料阻尼性能受频率影响随温度区间的变化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MG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搅拌摩擦加工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x/MWCNTs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硫中毒机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红成 黄碧纯 +2 位作者 付名利 吴军良 叶代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75-2182,共8页
以经过浓硝酸和等离子体放电预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锰氧化物(MnOx)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Ox/MWCNTs催化剂.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 以经过浓硝酸和等离子体放电预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锰氧化物(MnOx)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MnOx/MWCNTs催化剂.利用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脱附(TPR/TPD)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探讨SO2对催化剂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x活性的影响及SO2中毒机理.结果表明,低温下SO2对MnOx/MWCNTs催化剂活性有明显毒化作用.反应温度越高,SO2浓度越大,催化剂SCR活性下降越快.活性中心Mn原子硫酸化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另外,催化剂表面生成硫酸铵盐以及SO2对NO吸附的抑制作用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催化剂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选择性催化还原 二氧化硫 中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改性MnO_x/MWCNTs催化剂的结构特征与低温SCR活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超 刘小青 +1 位作者 黄碧纯 吴友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5-1902,共8页
以ZrO(NO3)2·2H2O为前驱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并负载MnOx制备了MnOx/ZrO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Zr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的添加对... 以ZrO(NO3)2·2H2O为前驱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并负载MnOx制备了MnOx/ZrO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Zr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的添加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Zr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的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适量的Zr改性促进了MnOx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金属氧化物与MWCNTs之间的作用,也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的分析结果则显示,Zr能提高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浓度,促进Mn3+转化为Mn4+,从而使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多,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了NH3的吸附,是MnOx/ZrO2/MWCNTs催化剂低温SCR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锰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纳米金与MWCNTs/L-Cys复合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左旋多巴 被引量:8
14
作者 岳伟超 蔡卓 +1 位作者 蒋翠文 叶丹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利用荷叶萃取液生物合成纳米金,并与多壁碳纳米管/L-半胱氨酸复合成修饰电极材料,研究了左旋多巴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2 mol/L乙酸-乙酸钠体系(pH=2.6)中,氧化峰电流与左旋多巴浓度在0.6~40μmol/L及60~120μmol/L范围内呈... 利用荷叶萃取液生物合成纳米金,并与多壁碳纳米管/L-半胱氨酸复合成修饰电极材料,研究了左旋多巴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2 mol/L乙酸-乙酸钠体系(pH=2.6)中,氧化峰电流与左旋多巴浓度在0.6~40μmol/L及60~12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5.2×10-8mol/L.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合成纳米金复合多壁碳纳米管/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灵敏度,对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在91.2%~10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荷叶 多壁碳纳米管 左旋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合成的MWCNTs-WO3复合材料的室温气敏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柴丽雅 李卉 +4 位作者 张国 阚侃 柳枝叶 史克英 李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2,共6页
为提高WO3的气敏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Na2WO4.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三氧化钨(MWCNTs—W03)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形貌、尺寸进行控制合成,并在常温下对NO... 为提高WO3的气敏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以钨酸钠(Na2WO4.2H2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原料,合成多壁碳纳米管与三氧化钨(MWCNTs—W03)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溶液的pH,对合成复合材料的形貌、尺寸进行控制合成,并在常温下对NO的气敏性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均为六方相W03和MWCNTs,复合材料的尺寸随着pH(pH=2~5)的增大而增加,形貌也由棒状转化为立方体状。当pH=3时,W03与MWCNTs相互结合形成网状复合材料,对NO表现出良好的气敏性能,室温条件下对体积分数为9.7×10^-5的NO灵敏度可达16.8%,具有响应时间快,选择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三氧化钨(WO3) NO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
16
作者 武玉瑄 刘儒平 +4 位作者 侯兰兰 辛智青 孙志成 李长林 曹梅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从实例分析了修饰对电极产生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进行神经递质检测的原理和应用。本文将为开发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探索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电活性 电化学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MWCNTs/氟碳漆防腐蚀导电涂层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拉俊 李娟 +1 位作者 李光照 罗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4,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石油化工企业防腐蚀导电涂料存在的防腐蚀性能低、耐磨性差、涂层易溶胀溶解的问题,选取耐蚀性好、耐磨性优良的氟碳涂料为基料,添加碳纳米管为填料制备了新型防腐蚀导电材料。通过表面粗糙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电化学阻... 为了解决现有石油化工企业防腐蚀导电涂料存在的防腐蚀性能低、耐磨性差、涂层易溶胀溶解的问题,选取耐蚀性好、耐磨性优良的氟碳涂料为基料,添加碳纳米管为填料制备了新型防腐蚀导电材料。通过表面粗糙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加入对氟碳漆涂层表面粗糙度、力学性能、紫外老化以及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氟碳漆防腐蚀导电涂层跟纯氟碳漆涂层相比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大了150%和133%,紫外加速老化24,72,144,216h后的耐蚀性也有所增强,MWCNTs不影响氟碳漆的化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氟碳漆 复合涂层 导电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MnO_2/MWCNTs催化剂及其低温SCR活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健 郑玉婴 +2 位作者 张延兵 邹海强 卢秀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7-1354,共8页
先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得一系列的Mn0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80—180℃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并通过BET、XRD、FESEM、TEM、XPS和H2-TPR等表... 先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得一系列的Mn0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80—180℃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并通过BET、XRD、FESEM、TEM、XPS和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n02/MWCNTs催化剂在空速210L/(gcat·h)和温度140-180℃条件下,脱硝效率达到85%~100%,这明显优于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低温SCR催化活性,且10%MnO2/MWCNTs催化剂的活性最优。分析结果表明,MnO2/MWCNTs催化剂中MnO2以纳米片状均匀分散在多壁碳纳米管载体表面;弱结晶性的结构和高价锰,较高的表面吸附含氧量及较强的低温区氧化还原能力是10%Mn02/MWCNTs催化剂具有优异低温SCR活性的原因。另外,和MnOx/MWCNTs催化剂相比,10%MnO2/MWCNTs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抗水和抗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管 锰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CPs-MWCNTs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华 徐霞红 +3 位作者 郭玉娜 肖英平 唐标 王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8-333,共6页
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高效固定抗体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NaAuCl_4与1,4-苯二硫醇(BDT)反应生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同时在BDT... 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高效固定抗体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NaAuCl_4与1,4-苯二硫醇(BDT)反应生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同时在BDT的还原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金,并包埋大量吸附在MWCNTs表面的大肠杆菌抗体,最终将抗体高效包埋在MOCPs-MWCNTs中,基于MOCPs-MWCNTs固定抗体研制修饰电极,在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下,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的抗体(HRP-Ab)随后特异性捕获于电极表面形成典型夹心结构,通过HRP催化底物产生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MOCPs-MWCNTs特有的高比表面积高效固定了大量抗体,增加了传感器结合抗体的效率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7~6.7×10~6cfu/mL,最低检出限为40 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基于LbL的(PPy/MWCNTs-CS)n增效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加栋 居莉莉 +3 位作者 陈敬敬 李思埏 周忠焱 怀红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113,115,共4页
实验层层累积(Lb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修饰聚吡咯(PPy),结合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7×10-4~1.123×10-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 实验层层累积(LbL)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壳聚糖(CS),修饰聚吡咯(PPy),结合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7×10-4~1.123×10-2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2.4×10-5mol/L。达到1.05×10-6A的稳态电流所用的时间〈5 s,于4℃环境保存7 d后峰电流约为原来的95%。传感器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累积 聚吡咯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