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料对PTFE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 黄娇娇 王鸿鼎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9,45,共7页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 分别以二氧化硅(SiO_(2))、二硫化钼(MoS_(2))、氧化铜(Cu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4种不同类型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改性,对比研究了相同工况下,性能差异较大的不同填料对PTFE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磨痕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填料改性PTFE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4种填料均可降低PTFE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证明了填料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其中,100 N载荷下,质量分数为7%的SiO_(2)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损率降低了3个数量级;而300 N载荷下,10%CuO改性PTFE的减摩擦效果更显著,但耐磨性较差;MoS_(2)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改善效果最显著,5%MoS_(2)/PTFE比纯PTFE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0.2%;MWCNTs对PTFE复合材料拉伸模量的改善效果最显著,与纯PTFE的拉伸模量相比,15%MWCNTs/PTFE的拉伸模量提高了71.9%。通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7%SiO_(2)/PTF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二硫化钼 氧化铜 多壁碳纳米管 摩擦学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
2
作者 杨晓武 李宏涛 +2 位作者 张康 李培枝 王晨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5,I0003,共9页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例为10∶5,该比例下的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ORR性能;当CNTs比例过高时会掩蔽反应活性位点;而CNTs比例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电子传递效率.在最优比例下,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高达−7.57 mA·cm^(−2),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4.67 mA·cm^(−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为考察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潜力,还深入评估了其在燃料交叉反应(甲醇)中的稳定性.与商用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电流波动较小,证明其对燃料交叉反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电催化 多壁碳纳米管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金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电化学传感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4
作者 李小蓉 龙旭 +2 位作者 闫浩 李佳佳 任艳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2,178,共7页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 设计了基于纳米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金丝桃苷含量的创新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金丝桃苷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对金丝桃苷响应的线性范围为30~100.0nmol·L^(-1),检出限达到1.6nmol·L^(-1)。该传感器导电性好、灵敏度高、制作简单,将其用于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3%~103.9%,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该实验集纳米材料和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创新型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研素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镍 多壁碳纳米管 金丝桃苷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织构/混合纳米流体协同微量润滑对车削Inconel 718的影响
5
作者 裴宏杰 张晨阳 +1 位作者 霍宇航 郭二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 为了揭示刀具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的协同微量润滑机理,开展了MoS_(2)、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和刀具前/后刀面的微坑/微槽织构微量润滑车削Inconel 718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采用皮秒激光技术在陶瓷刀片的前/后刀面加工出微坑/微槽织构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制备了MoS_(2)、MWCNTs和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测定了其黏度和表面张力。对纳米流体和微织构的协同影响润湿性进行了测试。进行了切削速度、前刀面微织构、后刀面微织构和纳米流体种类的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切削实验,评价指标为切削力、三维表面粗糙度和切屑变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小切削力和切屑变形方面,MoS_(2)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的协同作用最优;在降低表面粗糙度方面,MoS_(2)/MWCNTs混合纳米流体、前刀面平行槽微织构和后刀面圆坑微织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润滑 微织构刀具 纳米流体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的防/除冰性能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华 宋文卓 +6 位作者 李文宗 詹海洋 王世许 肖炳忠 魏全茂 张珂柯 卢晨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 目的开发具有优异防/除冰性能和耐用性的光热超疏水涂层。方法将聚硅氮烷(PSZ)和环氧树脂(EP)混合后作为成膜树脂,掺入疏水纳米SiO_(2)颗粒以及多壁碳纳米管(MWCNT),通过喷涂法制备光热超疏水涂层。综合考虑涂层的润湿性、光热能力以及基底黏附性优化其配方。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对涂层表面的润湿性进行表征;通过光热除冰/霜实验来测定涂层的除冰/霜性能,通过静态结冰/霜实验、低温表面液滴碰撞实验等测试涂层的防冰与防霜性能;通过线性摩擦实验、胶带剥离实验和热失重实验等测定涂层的机械稳定性。结果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6±2)°,滚动角为(7±1)°,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在光热除冰实验中,对于表面上冻结的水滴仅需43 s的模拟太阳光照射即可脱落;对于覆盖在表面的冰层,经历12 min的光照后完全从表面脱落;在光热除霜实验中,全覆盖的表面积霜在2min的光照后完全融化;在静态结冰实验中,涂层表面液滴的冻结时间延迟了6倍;在-10℃的低温碰撞实验中,液滴撞击过冷表面后能完全弹起脱离表面;在防霜实验中,涂层表面能够大幅延迟结霜并减少其覆盖。此外,线性摩擦实验和胶带剥离实验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以及较高的基底附着力;热重曲线和高温加热实验表明,聚硅氮烷赋予了涂层良好的热稳定性,使涂层在300℃环境下烘烤1h后仍可保持超疏水性。结论制备的耐用光热超疏水涂层具有极佳的光热防/除冰性能以及机械稳定性,涂层在经历摩擦磨损后仍具有出色的抗结冰和光热转换能力,为实现节能环保的防/除冰应用提供了富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光热除冰/霜 抗结冰 耐磨性 聚硅氮烷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碳纳米管构筑活性保鲜膜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祖晶莹 李宛凝 +6 位作者 乔晶 姜晋 孙健 赵艳 潘鹏远 朴振铭 刘秀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HPMC/AO-MWCNTs)复合体系,实现纳米材料在食品级高分子基体(derivative ternary tissue, DTT)表面的可控负载。制备出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基活性保鲜膜(hydroxypropyl hethylcellulose-carbon nanotube-based selfassembled layer-active packaging film, HM-CSA-AP),在3层组装时展现出最优性能:拉伸强度达68.44 MPa,较DTT层提升27.85%;阻氧率提高62%,水蒸气透过率下降64%,形成致密“迷宫效应”阻隔层。HM-CSA-AP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菌落数与DTT相比,分别下降61.44%、64.37%,源于HPMC/AO-MWCNTs释放与物理穿刺的协同作用。在蓝莓保鲜试验中,HM-CSA-AP展现出卓越的货架品质维持能力:25℃储藏12 d后,果实硬度保持在3.86 N,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左右;丙二醛含量(20.46 mmol/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1.34 mmol/g)(P<0.05);维生素C含量(47.47 mg/100 g)为空白对照组的3倍左右。其保鲜机制包括:高阻氧特性抑制呼吸代谢,低透湿性延缓果胶酶活性,以及纳米管负载抗氧化剂的协同抑菌作用。该研究所构建的HM-CSA-AP体系在阻氧性和透湿特性方面协同优化,为环境友好型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浆果类生鲜储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保鲜膜 蓝莓 保鲜 货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盐冻损伤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续 田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NTs的混凝土经历200次耦合循环后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4.5%,此掺量下MWCNTs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盐冻环境下MWCNTs混凝土的损伤劣化情况,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 冻融损伤 硫酸盐侵蚀 WEIBULL分布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武玉瑄 刘儒平 +4 位作者 侯兰兰 辛智青 孙志成 李长林 曹梅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从实例分析了修饰对电极产生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进行神经递质检测的原理和应用。本文将为开发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探索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电活性 电化学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辅助作用下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导电分离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李康 邵会菊 +3 位作者 高伟 伍明蜜 杨曼 刘玉飞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为提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及增强聚砜导电分离膜的渗透分离性能和导电性能,本研究采用了将不同比例的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FMWCNT)与聚砜(PSF)共混的方法,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辅以外场处理,制备出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聚砜(FMWCNT/SMANa/PSF)导电分离膜。成功制备了具有指状孔和网状支撑体的理想结构。导电粒子FMWCNT在膜表面呈现偏析现象,而在膜内部则实现了均匀分散。对该导电分离膜的黏度、电导率、结构形貌、渗透分离性能以及抗污染能力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精细调控FMWCNT添加量和外场辅助技术改良了膜的内部结构,促进了膜内FMWCNT的分布和排列,优化了膜内导电网络,使得该导电分离膜具备了优异的渗透通量和导电性能。在添加质量分数2.5%的FMWCNT及1 min的外场辅助处理下,导电分离膜展现出优良的电导率(1362μs/cm)、纯水渗透通量[3512.16 L/(m^(2)·h·bar)],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98.13%)及抗污染性能(通量恢复率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外场辅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改进QuEChERS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四唑虫酰胺残留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列江 张可欣 +9 位作者 李政 朱礼 邓航 吴海智 陈瑶 薛敏敏 上官佳 王秀 李格 孙逸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8,共10页
该文建立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改进QuEChERS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四唑虫酰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钠4 g,无水硫酸镁4 g分离水相和有机相,MWCNTs改进QuE... 该文建立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改进QuEChERS净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四唑虫酰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钠4 g,无水硫酸镁4 g分离水相和有机相,MWCNTs改进QuEChERS(每毫升提取液加入3 mg MWCNTs,60 mg C18,50 mg PSA)净化包净化,在Agilent Venusil MP C18(100 mm×2.1 mm,3μm)上分离,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四唑虫酰胺在不同水产品基质下0.1~20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定量限(S/N≥10)为0.80μg/kg。以草鱼、带鱼、小龙虾、基围虾、大闸蟹、梭子蟹、花甲为基质,四唑虫酰胺在2.0、4.0、20μg/kg 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2%~97%,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n=6)为0.66%~4.02%,批间RSD(n=6)为0.88%~2.95%。本方法便捷高效,可满足水产品中四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 QUECHERS 四唑虫酰胺 多壁碳纳米管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免疫检测新方法
13
作者 吴玉娟 李姝亭 +3 位作者 翟荣云 张玮莹 郭向东 贲亚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7,245,共8页
通过构建一种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免疫检测新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ctDNA)的PIK3CA基因E542k甲基化的表达量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制备线性阵列结构的微芯片,在其表面孵育功能化的肽核酸金纳米探针(PNA-AuNPs)复... 通过构建一种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免疫检测新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ctDNA)的PIK3CA基因E542k甲基化的表达量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制备线性阵列结构的微芯片,在其表面孵育功能化的肽核酸金纳米探针(PNA-AuNPs)复合物、ctDNA及5'-甲基胞嘧啶单克隆抗体-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制备出ctDNA纳米生物传感器,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检测并通过回收实验验证其对临床血浆中ctDNA浓度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生物传感器能够特异性检测PIK3CA基因E542k甲基化水平,检测范围为50~10~4 fmol/L,最低检测限为10 fmol/L,回收率为89.11%~102.64%;分别对正常人与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构建的传感器进行电化学检测,发现电流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线性方程可以计算出患者血浆中的PIK3CA基因E542k甲基化水平;采用共聚焦显微镜验证,发现正常人与结直肠癌患者构建的传感器中ctDNA荧光染色表达量具有明显不同,证明其可以用于临床血样检测ctDN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循环肿瘤DNA 结直肠癌 液态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碳纳米管协同增强聚酯材料
14
作者 甘贞洁 张智恒 +2 位作者 崔晨 陈增 王玉周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氧化石墨烯(G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O/MWCNTs/PET复合材料,利用微型注射机制备复合材料的哑铃型样条,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 为研究不同比例氧化石墨烯(GO)/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O/MWCNTs/PET复合材料,利用微型注射机制备复合材料的哑铃型样条,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试验机对GO/PET、MWCNTs/PET、GO/MWCNTs/PE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纯PET相比,GO和MWCNTs与PET共混后,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显著提高,当MWCNTs的比例为0.1%时,结晶度达到最大值,其值为33.1%,与纯PET相比,提高了11.3%;当GO的添加量为0.1%时,PET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达到最高,其值为60.3 MPa,与纯PET相比,提高了10.03%;当GO/MWCNTs/PET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达到最大时,氧化石墨烯与MWCNTs的质量比为2:3,其值为65.9 MPa,与纯PET相比,提高了20.2%。与仅加入GO或者MWCNTs相比,同时加入GO和MWCNTs复合填料对PET性能的提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熔融注塑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碳纳米管聚砜微胶囊自修复涂层耐蚀机理研究
15
作者 陈宏 亢淑梅 +4 位作者 曹启栋 孙东鹏 鲁宸硕 李景灏 杨子涵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0-4192,共13页
为延缓金属腐蚀的速度,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聚砜树脂包覆亚麻籽油微胶囊。并成功地将碳纳米管嵌入到壁材聚砜树脂之中,从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PSF@LO@HMWCNTs复合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物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在环氧树... 为延缓金属腐蚀的速度,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聚砜树脂包覆亚麻籽油微胶囊。并成功地将碳纳米管嵌入到壁材聚砜树脂之中,从而研发出一种新型的PSF@LO@HMWCNTs复合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物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在环氧树脂的涂层结构中,分别负载两种不同的微胶囊,构建出PSF@LO/EP、PSF@LO@HMWCNTs/EP复合涂层,并探究了碳纳米管的掺杂对自修复涂层的疏水性、耐蚀性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芯壁比为2∶1的PSF@LO微胶囊包封率最高,为11.76%;制备的PSF@LO微胶囊和PSF@LO@HMWCNTs微胶囊分散效果较好、形貌规则、成球性好;碳纳米管的掺杂提高了PSF@LO微胶囊热分解温度及疏水性,测得PSF@LO、PSF@LO@HMWCNTs微胶囊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40℃、170℃,水接触角分别为85°、124°。电化学实验表明,搭载10%PSF@LO微胶囊和5%PSF@LO@HMWCNTs微胶囊的环氧涂层耐蚀的阻抗模值分别达到了8.9×10^(4)和2.30×10^(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自修复涂层 聚砜树脂 羟基多壁碳纳米管 溶剂蒸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配体有机骨架同时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双酚A、双酚S的迁移量
16
作者 林谦 林根龄 +2 位作者 代莉莉 黄迪惠 黄小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1-259,共9页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Cu-BTC-HHTP/MWCNT/GCE,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具有最佳检测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条件,并优化了电解质的选择、检测体系pH、累积电位、累积时间等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作条件下,在双酚A(BPA)、双酚S(BPS)浓度为5~400μmol/L区间,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7、0.998,检出限分别为76.4、18.5 nmol/L。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中,BPA、BPS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3%~103.69%、98.29%~101.18%。表明新构建的Cu-BTC-HHTP/MWCNT/GCE电化学传感器可为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BPA、BPS等污染物迁移量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双酚S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Fe_(3)O_(4)增强漆酶铜杂化纳米花活性的酶传感器快速测定食品中的多酚
17
作者 郭蒙蒙 鲁航 +2 位作者 常丁鑫 蔚凡 李书国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95-204,共10页
以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COOH,MWCNTsCOOH)和漆酶铜杂化纳米花(laccase-Cu,Lac-Cu)为新型复合修饰材料,固定于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为表面,制备Lac-Cu/Fe_(... 以磁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COOH,MWCNTsCOOH)和漆酶铜杂化纳米花(laccase-Cu,Lac-Cu)为新型复合修饰材料,固定于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为表面,制备Lac-Cu/Fe_(3)O_(4)/MWCNTs-COOH/GCE生物传感器,并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测定食品中多酚的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修饰材料的微观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该纳米酶传感器进行表征,循环伏安图表明没食子酸在GCE、Lac-Cu/GCE、Lac-Cu/MWCNTs-COOH/GCE、Lac-Cu/Fe_(3)O_(4)/MWCNTs-COOH/GCE的氧化峰电流(Ip)分别为19.38、38.87、46.61μA和59.95μA,Fe_(3)O_(4)/MWCNTs-COOH和LacCu对没食子酸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相比裸电极增加了2.10倍。利用线性伏安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在0.1 mol/L的柠檬酸作为电解质溶液(pH值为3)、复合修饰材料MWCNTs-COOH与Fe_(3)O_(4)复合比例为4:1、复合液体积为5μL、Lac-Cu酶修饰量为4 U、富集时间12 min时,多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方程为Ip=0.6797Cpp+38.978(R2=0.9993),线性范围为7~118μmol/L,检测限(RSN=3)为1.5×10^(9)mol/L,该方法用于燕麦多酚的快速检测,其检测精度优于福林酚法,加标回收率为94.45%~103.5%,具有快捷方便、精度高、检测限低和抗干扰性好的优势,因此该法可用于食品中多酚类物质的快速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多酚 漆酶铜杂化纳米花 磁性四氧化三铁 多壁碳纳米管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析氢反应
18
作者 刘兆镇 姚燕芳 +3 位作者 房坤 吕昀叡 叶勇 刘海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139,共9页
制备了过渡金属(Co,Cu,Mn,Ni,Fe)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并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制得了金属卟啉/多壁碳纳米管(MTPP/MWCNTs)电催化析氢反应(HER)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金属卟啉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CoTPP/MWCNT... 制备了过渡金属(Co,Cu,Mn,Ni,Fe)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并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制得了金属卟啉/多壁碳纳米管(MTPP/MWCNTs)电催化析氢反应(HER)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金属卟啉的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CoTPP/MWCNTs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最佳.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金属卟啉与多壁碳纳米管之间存在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MTPP/MWCNTs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o>Cu>Mn>Ni>Fe.其中,CoTPP/MWCNTs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631 mV,并且具有最小的Tafel斜率(161.3 mV/dec)和电荷转移电阻(10.3Ω).本文研究表明金属卟啉与多壁碳纳米管的非共价结合是构建复合材料电催化剂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卟啉 多壁碳纳米管 非共价结合 电催化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尹召颖 吴德敏 +1 位作者 蔡党润 张胜文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1,共5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CNT)在环氧树脂(EP)基体中分散性差及界面结合弱等问题,本文采用聚苯胺(PANI)对CNT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环氧树脂/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EP/CNT-PANI)复合膜。系统探究了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CNT/PANI)含量对复合膜结构与...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CNT)在环氧树脂(EP)基体中分散性差及界面结合弱等问题,本文采用聚苯胺(PANI)对CNT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环氧树脂/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EP/CNT-PANI)复合膜。系统探究了聚苯胺改性碳纳米管(CNT/PANI)含量对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与拉曼分析证实PANI通过芳香环与CNT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稳定包覆层,有效抑制CNT团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CNT/PANI在EP基体中呈现解缠结且均匀分散的微观形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CNT/PANI对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当CNT/PANI添加量为0.5%时,复合膜拉伸强度较纯EP提升了60%,断裂伸长率较纯EP增加了8个百分点,表面电阻率降至10^(6)Ω,实现力学强化与抗静电性能的协同优化。该研究为开发兼具优异力学性能、抗静电特性及加工适应性的多功能环氧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抗静电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测定土壤中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
20
作者 张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7-1413,共7页
本实验开发了加压液体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监测土壤中的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随机取土壤样品500g风干后粉碎,过80目筛网,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20g,置加速溶剂萃取池中提取;取提取液静置,吸取上清液置... 本实验开发了加压液体提取-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联合UPLC-MS/MS监测土壤中的吡氟酰草胺等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随机取土壤样品500g风干后粉碎,过80目筛网,准确称取过筛网后的样品20g,置加速溶剂萃取池中提取;取提取液静置,吸取上清液置离心管中,再加入无水硫酸镁和多壁碳纳米管,涡旋混匀后冷冻离心,上清液滤过,续滤液作为样品溶液,上UPLC-MS/MS仪定性、定量检测。吡氟酰草胺、二甲吩草胺、乙氧呋草黄、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唑嘧磺草胺6种目标物在0.005~0.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测限分别为0.26μg/kg、0.15μg/kg、0.23μg/kg、0.18μg/kg、0.20μg/kg和0.14μg/kg;三水平加标回收率均在80.0~120.0%之间。此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土壤中吡氟酰草胺、二甲吩草胺、乙氧呋草黄、噁唑禾草灵、吡氟禾草灵、唑嘧磺草胺等除草剂残留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液体提取 多壁碳纳米管 UPLC-MSMS 土壤 吡氟酰草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