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UHVDC Hierarchical Connection Mode to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被引量:81
1
作者 LIU Zhenya QIN Xiaohui +1 位作者 ZHAO Liang ZHAO Qingb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I0001-I0026,25,共26页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从电网结构上有效解决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研究分层接入方式直流多馈入... 随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从电网结构上有效解决多馈入直流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研究分层接入方式直流多馈入短路比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从理论上对比特高压直流不同接入方式下多馈入直流电网的系统特性,证明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引导潮流在1000kV与500kV层级间合理分布。结合国家电网规划,仿真验证了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特高压直流输电 连接模式 应用 输电技术 电网发展 负荷中心 电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馈入短路比约束的含VSC-MTDC交直流电力系统机组组合方法
2
作者 韩蓉蓉 谭益 +1 位作者 曹一家 李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通过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接入交流电网,不仅导致交流系统强度下降,还使得交流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建立线性形式的多馈入短路比约束,采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框架,提出多馈入短路比约束的交直流电力系统不确定性...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通过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接入交流电网,不仅导致交流系统强度下降,还使得交流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建立线性形式的多馈入短路比约束,采用信息间隙决策理论框架,提出多馈入短路比约束的交直流电力系统不确定性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通过风电出力允许范围的下界和上界构建机组组合目标函数,因而可以区分对待实际风电出力低于预测值和高于预测值这2种不同情况。通过修改的IEEE 30节点系统和修改的PEGASE 8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短路比 机组组合 交直流电力系统 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DC-DC变换器大信号致稳策略设计
3
作者 陈林爽 雷勇 +2 位作者 姜文涛 张梦超 刘嘉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具有负阻抗特性的恒功率负载大量接入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对其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威胁。为保证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必须克服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中源侧Buck-Boost接口变... 具有负阻抗特性的恒功率负载大量接入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对其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威胁。为保证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必须克服恒功率负载负阻抗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直流供电系统中源侧Buck-Boost接口变换器系统,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反步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平均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布鲁诺夫斯基标准形式;利用观测器对系统存在的干扰和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并将观测器估计作为前馈信号设计反步控制律,保证了系统母线电压的大信号稳定;通过仿真和实验等手段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飞机 直流供电系统 反步控制 恒功率负载 BUCK-BOOST变换器 大信号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FACTS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的多目标优化调度
4
作者 田年杰 苏祥瑞 +3 位作者 李腾木 赵倩 程兰芬 张嘉宸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增加了电网调度和运行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罚函数的多目标竞争粒子群算法,用于解决包含随机性可再生能源和多种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构建完整的交流潮流...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增加了电网调度和运行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罚函数的多目标竞争粒子群算法,用于解决包含随机性可再生能源和多种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构建完整的交流潮流模型与多样化连续/离散控制变量约束,以降低燃料成本、电压偏差、输电损耗和排放量为优化目标;然后,探讨不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配置下这些目标的平衡;最后,通过修改的IEEE 30节点系统分析结果得出,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和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的优化配置,可以显著降低排放和燃料成本,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输电效率。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上表现出更高的解质量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最优潮流 可再生能源 多目标优化 约束处理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分代数模型的AC/DC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3
5
作者 徐光虎 王杰 +1 位作者 陈陈 曹国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7,103,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实际负荷以及直流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在微分代数模型的基础上,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运用到交直流并联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在系统的M关系度小于系统阶数及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得到微... 针对电力系统实际负荷以及直流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在微分代数模型的基础上,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运用到交直流并联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在系统的M关系度小于系统阶数及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得到微分代数系统模型的Bronovsky标准形式,并对交直流混合(AC/DC)系统中发电机励磁控制和直流系统整流侧定电流控制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一个含有AC/D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SMIBs)进行实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多机交直流并联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性 ac/dc系统 非线性控制器 微分代数模型 设计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C混合输电系统分散协调控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国栋 毛承雄 +1 位作者 陆继明 胡兆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37-42,共6页
针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在应用中带来的AC/DC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AC/DC数学模型,并对AC/DC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最优协调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中,逆系统线性化理论被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文中为了与交流... 针对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在应用中带来的AC/DC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AC/DC数学模型,并对AC/DC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散最优协调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中,逆系统线性化理论被应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文中为了与交流电网相配合,将标幺制引入了直流输电系统,并以Lyapunov间接法证明了该闭环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AC/DC混合输电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交直流混合输电: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 分散协调控制 逆系统理论 李亚普诺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流器运行方式转换的AC/MT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志勇 胡林献 于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5-10,共6页
在AC/MT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为充分考虑直流换流器不同控制方式之间的转换,分析了多端并联直流输电系统各种控制模式,提出了不同控制方式之间转换的整套策略。在考虑发电机功率限制以及直流参数越限导致控制方式转变的基础上用连... 在AC/MTDC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为充分考虑直流换流器不同控制方式之间的转换,分析了多端并联直流输电系统各种控制模式,提出了不同控制方式之间转换的整套策略。在考虑发电机功率限制以及直流参数越限导致控制方式转变的基础上用连续潮流法分析电压稳定。该方法用加入3端直流输电线路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算例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很好地处理电压稳定计算中由于运行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换流器运行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交直流 多端并联 运行方式 电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C系统潮流计算的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庄慧敏 肖建 黄彦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为克服AC/DC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变量消除法的不足,提出了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该方法的模型中将换流器等效为依赖于换流器端交流电压和控制角的PQ负荷.计算时,只需规定换流器直流侧的无功功率,而且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发生变化后不需... 为克服AC/DC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中的变量消除法的不足,提出了部分直流变量消除法.该方法的模型中将换流器等效为依赖于换流器端交流电压和控制角的PQ负荷.计算时,只需规定换流器直流侧的无功功率,而且当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发生变化后不需重新推导Jacobian矩阵中的偏导公式.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变量消除法相比计算效率可提高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系统 潮流计算 变量消除法 Jacobian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大规模AC/DC最优潮流的连续递推内点算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晓慧 阳育德 韦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178,23,共8页
提出连续递推的内点算法框架,以期解决原始–对偶内点法求解大规模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收敛难的问题。基于牛顿法的连续递推思想,将一阶KKT(Karush-Kuhn-Tucker)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自治常微分方程组,可采用多种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进而获... 提出连续递推的内点算法框架,以期解决原始–对偶内点法求解大规模交直流系统最优潮流收敛难的问题。基于牛顿法的连续递推思想,将一阶KKT(Karush-Kuhn-Tucker)非线性方程组转化为自治常微分方程组,可采用多种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进而获得不同于传统牛顿法的新方向,改善了原始–对偶内点法的收敛性。多达11585条线路的5个大规模实际系统的计算表明,该算法步长大、收敛性好、鲁棒性强,特别适合求解大规模交直流系统在苛刻运行条件下的最优潮流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递推法 现代内点法 交直流系统 最优潮流 自治常微分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流变压器和无功补偿协调控制计算AC/DC系统有功-电压曲线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崇茹 张伯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绘制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有功-电压曲线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直流的调整控制作用。如果将直流系统简单视为定功率负荷,通过仿真发现,计算得到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偏保守,并不能反映直流系统的控制作用。在采用连续潮流法求解交直流混合系统... 在绘制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有功-电压曲线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直流的调整控制作用。如果将直流系统简单视为定功率负荷,通过仿真发现,计算得到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偏保守,并不能反映直流系统的控制作用。在采用连续潮流法求解交直流混合系统有功-电压曲线的过程中,根据换流器的阀组控制方式和直流系统运行特征(无功功率控制方式),调整换流变压器分接头,并根据无功控制需求投入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求得的有功-电压曲线及电压稳定临界点能够反映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交直流系统 换流变压器 无功补偿 有功-电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仿射非线性模型的AC/DC系统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洪海 李春文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9-713,共5页
讨论了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H_∞鲁棒控制问题.首先对交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一种五阶非仿射非线性不确定控制模型,该模型能综合反映交直流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该模型采用分层控制思想设计了系统的H_∞鲁棒控制器,通过对直流系统换流器触... 讨论了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H_∞鲁棒控制问题.首先对交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一种五阶非仿射非线性不确定控制模型,该模型能综合反映交直流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该模型采用分层控制思想设计了系统的H_∞鲁棒控制器,通过对直流系统换流器触发角的控制实现系统内部稳定和鲁棒性能的提高.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输电系统 非仿射非线性系统 反馈线性化 H∞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培强 董彦婷 +1 位作者 段克会 伍文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3-50,共8页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 为了便于扩展直流微电网的容量与增强系统可靠性,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来实现直流微电网与大电网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出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低电压偏移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通过反馈直流线路的平均电流作为全局变量,并引入积分环节,实现了各变换器的功率精确分配而不受线路参数的影响。通过引入平均输出电压比例积分控制,减小了直流母线电压的偏移。探讨了二次纹波电流对并联系统功率控制的影响,引入带阻滤波器,抑制二次纹波电流和电压对并网电流畸变率的影响。分析了变换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合适的控制参数。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双向ac/dc变换器并联系统 功率均分 低母线电压偏移 二次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非线性负荷的AC/DC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光虎 陈陈 王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详细研究了带非线性负荷的交直流并联系统发电机励磁控制和直流系统控制,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应用到交直流并联多机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提出了具有微分代数形式的零动态设计。通过合理选择输出量作为... 详细研究了带非线性负荷的交直流并联系统发电机励磁控制和直流系统控制,将M导数、M括号以及MIMO微分代数系统反馈线性化技术应用到交直流并联多机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中,提出了具有微分代数形式的零动态设计。通过合理选择输出量作为坐标变换量,得到微分代数系统模型的Bronovsky标准形式。针对一个含有AC/DC的多机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线性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具有较好的阻尼特性,该控制器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并联系统 微分代数系统 非线性负荷 Bronovsky标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C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中的HVDC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陈 李立浧 +1 位作者 杨帆 沈梁 《南方电网技术》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在一个交、直流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部分一般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线性化模型来描述。基于系统增广状态方程(ASSE),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不同,结果显示,使用恒定功率模型时,换流站注入或吸取交流系统的有功几乎是不变的,而从交流... 在一个交、直流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部分一般用恒定功率模型或准稳态线性化模型来描述。基于系统增广状态方程(ASSE),分析了这两种模型的不同,结果显示,使用恒定功率模型时,换流站注入或吸取交流系统的有功几乎是不变的,而从交流系统抽取的无功是变化的。对南方电网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全网进行的低频振荡分析结果表明,用恒定功率模型来描述直流线路部分是可行的。这种分析使用了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软件包(S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 低频振荡 恒定功率模型 准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出力状态转移和直流线路功率调整的AC/UHVDC系统静态可靠性及其灵敏度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生虎 张楠 张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42-2351,共10页
对于风电和特高压直流(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可靠性建模,已有很多独立研究。但针对含风电AC/UHVDC电力系统,同时考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结构、风电状态转移模型、交直流设备... 对于风电和特高压直流(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UHVDC)可靠性建模,已有很多独立研究。但针对含风电AC/UHVDC电力系统,同时考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结构、风电状态转移模型、交直流设备随机故障的研究不多,且往往基于简化DFIG结构和简化UHVDC可靠性模型。考虑上述因素,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和灵敏度分析。对DFIG多状态转移模型,从2种视角考虑风电出力与出力转移特性。引入直流功率调整以确定换流站控制方式。采用解析枚举、概率加权法,计算可靠性指标。提出可靠性指标对直流功率、DFIG有功出力灵敏度的解析表达。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特高压直流(ac/UHVdc)系统 双馈感应电机(DFIG) 可靠性 灵敏度 状态转移 直流功率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级联型HVDC系统的后续换相失败预判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鹤 邱腾飞 +2 位作者 潘禹含 边竞 李石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53-3066,I0116-I0117,共16页
白鹤滩—江苏±8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2年7月1日在中国投运,在世界上首次创造性地研发应用了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新技术方案。基于此系统背景对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进行具有一定时间裕... 白鹤滩—江苏±800k 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2年7月1日在中国投运,在世界上首次创造性地研发应用了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新技术方案。基于此系统背景对逆变侧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进行具有一定时间裕度的后续换相失败预判。分析了LCC控制器对电气量的控制作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MMC)对LCC的电压支撑作用,明确了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LCC发生后续换相失败的机理。推导了逆变侧LCC在首次换相失败后恢复过程末期关断角与故障后线路传输功率最小值的关系,定义了阈值功率的概念。然后建立了关断角与阈值功率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故障后直流传输功率最小值与功率阈值相比较的后续换相失败预判方法。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和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 后续换相失败预判 交流故障 阈值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新能源外送混合多馈入系统差动保护新方案
17
作者 高淑萍 李晓芳 +2 位作者 宋国兵 郑瀚 段云青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为保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进一步适应远距离输送、多落点集中的场景,搭建包含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和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的新型混合直流多馈入电力系统,针对由新能源直流多馈入引起的故障分量... 为保证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进一步适应远距离输送、多落点集中的场景,搭建包含电网换相换流器-电压源换流器(LCC-VSC)和电网换相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LCC-MMC)的新型混合直流多馈入电力系统,针对由新能源直流多馈入引起的故障分量判据区内高阻拒动和全电流判据灵敏度下降问题,基于不同的交流线路故障,提出消除直流馈入分量和负载电流的交流系统电流差动保护优化方案。在PSCAD/EMTDC上进行仿真输出故障数据,利用Matlab对故障数据进行处理和验证保护算法,仿真结果证明:与传统保护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案能区分区内外故障并正确动作,在区内高阻接地时也能可靠动作,具有灵敏度高、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和不受分布电容影响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多馈入系统 可再生能源 交流线路 电流差动保护 直流输电技术 故障分量判据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设备外特性影响的多馈入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18
作者 王冲 庞榕泽 +2 位作者 杨晓雷 韩中杰 鞠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813-3825,I0018,共14页
针对现有短路比指标难以考虑不同设备灵活多变的外特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刻画多馈入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通用指标,混合等值短路比指标。首先,推导网络侧、设备侧雅可比矩阵,分析传统多馈入短路比与系统雅可比矩阵的联系,揭... 针对现有短路比指标难以考虑不同设备灵活多变的外特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刻画多馈入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通用指标,混合等值短路比指标。首先,推导网络侧、设备侧雅可比矩阵,分析传统多馈入短路比与系统雅可比矩阵的联系,揭示传统多馈入短路比临界值难以统一的本质。其次,基于系统雅可比矩阵奇异边界,将多馈入短路比推广至多种设备应用场景,提出一种能够考虑不同设备外特性影响的混合等值短路比指标。最后,考虑设备控制模式、线路阻抗角等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仿真算例说明,所提指标能够准确评估多馈入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等值短路比 静态电压稳定 多馈入电力系统 系统雅可比矩阵 设备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送受端电网连锁反应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控制方法
19
作者 欧阳金鑫 陶睿 +2 位作者 庞茗予 潘馨钰 肖超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之间耦合紧密,首次换相失败后若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后续换相失败、送端过电压和相邻直流相继换相失败等连锁反应。为此,提出了基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的送受端连锁反应抑制方法。分析了换相失败及控制系...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之间耦合紧密,首次换相失败后若控制不当可能引发后续换相失败、送端过电压和相邻直流相继换相失败等连锁反应。为此,提出了基于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的送受端连锁反应抑制方法。分析了换相失败及控制系统作用下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送受端连锁反应的过程;通过对避免后续换相失败和整流站过电压的直流电流的解析,建立了单回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进一步推导了避免相继换相失败的直流电流范围,建立了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安全域,进而提出了抑制送受端连锁反应的自适应电流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多馈入直流系统的相继换相失败和后续换相失败,并缓解送端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 换相失败 暂态过电压 连锁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的多形态振荡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彭茂兰 许诘翊 +4 位作者 严喜林 谢小荣 冯雷 刘航 黄炟超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7-934,共8页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 风、光、火多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双馈风电机组-串联补偿电网、直驱风电机组-弱交流电网、光伏机组-弱交流电网等多种振荡形态。为全面、高效地评估振荡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多形态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首先,在运行方式中选取合理的评估方式集,评估方式集涵盖多种典型运行方式与边界运行方式;其次,在评估方式集下建立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分析振荡稳定性并辨识振荡形态;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方法能有效评估多能源电力系统在大范围运行方式下的宽频振荡稳定性,辨识不同的振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电力系统 串联补偿 弱交流电网 振荡 阻抗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