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被引量:
31
1
作者
樊廷录
王勇
崔明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原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节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干旱年份不施肥、...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原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节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干旱年份不施肥、中肥、高肥、超高肥条件下,地膜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2.9%、62.5%、99.9%、105.5%。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中肥、高肥、超高肥较不施肥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3.1%、52.6%55.4%,并且地膜覆盖有助于小麦根系向土壤深层延伸吸收水分。随着生育期内集雨灌溉量的增加,地膜冬小麦产量提高,拔节期灌溉效果最明显,增产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集雨灌汉
增产
地膜覆盖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2
作者
聂安全
赵海祯
+2 位作者
齐宏立
籍增顺
刘建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8,共7页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均衡协调 ,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 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均衡协调 ,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 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5%以上。覆盖补水后 ,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以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 14 3% ;越冬追肥增产 9 0 %。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不同施氮和钾水平中 ,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旱地麦田应采用底施 +拔节期追肥技术 ,且应增加肥料投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
补水
施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籍增顺
聂安全
+3 位作者
赵海祯
齐宏立
刘建华
韩迎高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 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 ,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 1 4.3% ;越冬追肥增产 9.0 %。不同化肥施用量 ,N30 0 P30 0K2 4 0 产量较 CK增产 2 0 .0 % ;次为 N150 P30 0 K12 0 和 N150 P2 2 5K12 0 ,再次为 N2 2 5P2 2 5K180 和 N150 P150K12 0 。在不同施氮水平 (纯 N75kg/hm2 ~ 30 0 kg/hm2 )和不同施 K2 O水平 ( K2 O60 kg/hm2 ~2 4 0 kg/hm2 )中 ,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 ( P2 O575kg/hm2 ~ 30 0 kg/hm2 )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盖
补水
追肥时期
施肥量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5
4
作者
姚宇卿
吕军杰
+7 位作者
张洁
李俊红
丁志强
吴剑锋
杨妮娜
蔡典雄
吴会军
于新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1999-2009年在洛阳孟津试验场内,设置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对照)2个处理,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及气象观测设备,研究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西地区干旱程度正在加剧,年平均降雨量546.7mm,与常年平均相比...
1999-2009年在洛阳孟津试验场内,设置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对照)2个处理,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及气象观测设备,研究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西地区干旱程度正在加剧,年平均降雨量546.7mm,与常年平均相比减少了7.95%。(2)深松覆盖在所有年份均表现增产,10a间平均增产8.67%,增产幅度为4.9%~20.87%,干旱年份增产幅度更大。(3)深松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贮蓄率,10a间深松覆盖降水贮蓄率在37.5%~75.0%,平均54.9%,传统耕作降水贮藏率在22.9%~64.8%,平均46.2%,深松覆盖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22.13%。(4)深松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提高的幅度更大,10a间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覆盖
旱地冬小麦
产量
降水贮蓄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1 位作者
刘新月
郑王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
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 ,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 1 60 1 .2 kg/ hm2 ,增产率达38.0 %。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 969.6元 / hm2 ,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则提高 1 362 .0元 / 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 ,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膜上穴播
露地条播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集雨节灌对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6
6
作者
邓国凯
张源沛
+2 位作者
王平武
李生祥
周会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的试验结果表明 ,集蓄雨水进行有限补充灌溉 ,可以显著提高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满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最大时所需的补充灌水量为 90 mm,满足灌水效率最高时所需补充灌水量为 60 mm。
关键词
滴灌
地膜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集雨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4 位作者
徐建兵
梁维治
马爱萍
池宝亮
陈奇恩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洪洞两地就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从补灌时期看,以拔节期补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扬花期,再次为冬前。从补灌量看,在同一...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洪洞两地就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从补灌时期看,以拔节期补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扬花期,再次为冬前。从补灌量看,在同一补灌时期,补灌量高者产量高,每公顷每次应不低于150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小麦
集水补灌
旱地
小麦
补灌时期
补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灌量和覆盖量变化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磊
聂志刚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变化对叶片生长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时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模拟,并采用方差分析、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分析...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变化对叶片生长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时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模拟,并采用方差分析、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补灌量和覆盖量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着补灌量变化在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补灌量在252.09 mm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1.83,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随着秸秆覆盖量变化,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分蘖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试验设计范围内秸秆覆盖量为2397.09 kg/hm^(2)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0.59,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相同阶段下,补灌量每增加50 mm,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13.95%;秸秆覆盖量每增加1000 kg/h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3.7%。补灌量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秸秆覆盖量的影响。免耕覆盖中,合理的进行秸秆覆盖和补灌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旱地春小麦叶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补灌量
秸秆覆盖量
APSIM
旱地春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被引量:
31
1
作者
樊廷录
王勇
崔明九
机构
甘肃省农科院旱农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摘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原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节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干旱年份不施肥、中肥、高肥、超高肥条件下,地膜冬小麦较露地冬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2.9%、62.5%、99.9%、105.5%。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中肥、高肥、超高肥较不施肥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23.1%、52.6%55.4%,并且地膜覆盖有助于小麦根系向土壤深层延伸吸收水分。随着生育期内集雨灌溉量的增加,地膜冬小麦产量提高,拔节期灌溉效果最明显,增产57.1%。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集雨灌汉
增产
地膜覆盖
栽培
Keywords
mulching wheat
,
dryland
,
rainfall irrigation
,
extention
分类号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5
2
作者
聂安全
赵海祯
齐宏立
籍增顺
刘建华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8,共7页
基金
山西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 96 3136 )
文摘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均衡协调 ,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 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5%以上。覆盖补水后 ,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以拔节期追肥的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 14 3% ;越冬追肥增产 9 0 %。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不同施氮和钾水平中 ,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旱地麦田应采用底施 +拔节期追肥技术 ,且应增加肥料投入 。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盖
补水
施肥
产量
Keywords
dryland
wheat
mulching
irrigation
分类号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籍增顺
聂安全
赵海祯
齐宏立
刘建华
韩迎高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基金
山西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963 1 3 6)
文摘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 ,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产量较高 ,较对照增产 41 .3% ,比膜侧条播增产 2 1 .1 %。在覆盖基础上 ,底墒较差时 ,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 30 .5% ;底墒较好时 ,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 1 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 ,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 3个时期追肥 ,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 1 4.3% ;越冬追肥增产 9.0 %。不同化肥施用量 ,N30 0 P30 0K2 4 0 产量较 CK增产 2 0 .0 % ;次为 N150 P30 0 K12 0 和 N150 P2 2 5K12 0 ,再次为 N2 2 5P2 2 5K180 和 N150 P150K12 0 。在不同施氮水平 (纯 N75kg/hm2 ~ 30 0 kg/hm2 )和不同施 K2 O水平 ( K2 O60 kg/hm2 ~2 4 0 kg/hm2 )中 ,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 ( P2 O575kg/hm2 ~ 30 0 kg/hm2 )而增加。
关键词
小麦
覆盖
补水
追肥时期
施肥量
旱地
Keywords
wheat
mulching
subsurface
irrigation
fertilization
dryland
分类号
S512.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
15
4
作者
姚宇卿
吕军杰
张洁
李俊红
丁志强
吴剑锋
杨妮娜
蔡典雄
吴会军
于新峰
机构
洛阳农林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
洛阳市饲料兽药(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基金
中国与比利时国际合作项目(13v33498)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4BA520-6)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8B02)
文摘
1999-2009年在洛阳孟津试验场内,设置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对照)2个处理,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及气象观测设备,研究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西地区干旱程度正在加剧,年平均降雨量546.7mm,与常年平均相比减少了7.95%。(2)深松覆盖在所有年份均表现增产,10a间平均增产8.67%,增产幅度为4.9%~20.87%,干旱年份增产幅度更大。(3)深松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贮蓄率,10a间深松覆盖降水贮蓄率在37.5%~75.0%,平均54.9%,传统耕作降水贮藏率在22.9%~64.8%,平均46.2%,深松覆盖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22.13%。(4)深松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提高的幅度更大,10a间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73%。
关键词
深松覆盖
旱地冬小麦
产量
降水贮蓄率
水分利用效率
Keywords
subsoiling and mulch tillage
winter
wheat
on
dryland
yield
rainfall
storage
water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刘新月
郑王义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不同类型区旱地农业生态工程体系及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编号 :963136)
文摘
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 ,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 1 60 1 .2 kg/ hm2 ,增产率达38.0 %。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 969.6元 / hm2 ,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则提高 1 362 .0元 / 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 ,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 。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膜上穴播
露地条播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
Keywords
dryland
wheat
underground
irrigation
film punched seeding and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S512.1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集雨节灌对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
6
6
作者
邓国凯
张源沛
王平武
李生祥
周会成
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 - 0 1- 0 2
文摘
在宁夏南部干旱山区的试验结果表明 ,集蓄雨水进行有限补充灌溉 ,可以显著提高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满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和籽粒产量最大时所需的补充灌水量为 90 mm,满足灌水效率最高时所需补充灌水量为 60 mm。
关键词
滴灌
地膜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集雨灌溉
Keywords
drip
irrigation
with catchment of
rainfall
spring
wheat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water use efficiency
limited
irrigation
dryland
分类号
S512.1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275.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徐建兵
梁维治
马爱萍
池宝亮
陈奇恩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基金
"九五"山西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971010)
文摘
1997~1998 年,在山西临汾、洪洞两地就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补灌量处理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从补灌时期看,以拔节期补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扬花期,再次为冬前。从补灌量看,在同一补灌时期,补灌量高者产量高,每公顷每次应不低于150m3 。
关键词
地膜小麦
集水补灌
旱地
小麦
补灌时期
补灌量
Keywords
wheat
mulched with film
Catchmental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dryland
分类号
S512.107.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灌量和覆盖量变化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
2
8
作者
张磊
聂志刚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旱地小麦产量形成协同模型的参数调优及适应性研究”(32160416)
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河西青贮玉米高产的智能化水肥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21CYZC-15)。
文摘
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变化对叶片生长有较大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时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模拟,并采用方差分析、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补灌量和覆盖量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着补灌量变化在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补灌量在252.09 mm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1.83,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随着秸秆覆盖量变化,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分蘖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先增后减变化,试验设计范围内秸秆覆盖量为2397.09 kg/hm^(2)时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出现最大值为0.59,分蘖—拔节期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其他各个时期均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递增变化。相同阶段下,补灌量每增加50 mm,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13.95%;秸秆覆盖量每增加1000 kg/h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最大增幅3.7%。补灌量对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程度远大于秸秆覆盖量的影响。免耕覆盖中,合理的进行秸秆覆盖和补灌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旱地春小麦叶片生长。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补灌量
秸秆覆盖量
APSIM
旱地春小麦
Keywords
leaf area index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volume
straw
mulching
APSIM
dryland
spring
wheat
分类号
S512.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樊廷录
王勇
崔明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聂安全
赵海祯
齐宏立
籍增顺
刘建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籍增顺
聂安全
赵海祯
齐宏立
刘建华
韩迎高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松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姚宇卿
吕军杰
张洁
李俊红
丁志强
吴剑锋
杨妮娜
蔡典雄
吴会军
于新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张松令
刘玲玲
刘新月
郑王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集雨节灌对地膜春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邓国凯
张源沛
王平武
李生祥
周会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地膜小麦集水有限补灌技术研究
崔欢虎
张鸿杰
徐建兵
梁维治
马爱萍
池宝亮
陈奇恩
《山西农业科学》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补灌量和覆盖量变化对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张磊
聂志刚
《农学学报》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