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oving baffle on average velocity and mixing of binary particles in rotating drums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Li-dong MA Jie +3 位作者 WANG Zhi-chao QIN Hong BAI Jing-ru WANG 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78-489,共12页
Adding a moving baffle to the drum is a new way to enhance the motion and mixing of particles in rotating drums.To obtain its influence on binary particles,horizontal rotating drum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baffle were ... Adding a moving baffle to the drum is a new way to enhance the motion and mixing of particles in rotating drums.To obtain its influence on binary particles,horizontal rotating drum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baffle were investigated by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AtΩ=15 r/min,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moving baffle can increase the fluctuation amplitude of average particle velocity.AtΩ=60 r/min,the influence of the moving baffle on the average velocity fluctuation tends to be more random.At both rotational speeds,the moving baffle causes the average particle velocity to fluctuate more sharply.The moving baffle can enhance particle mixing.AtΩ=15 r/min,the moving baffle with length ofδ=1/3 can best enhance particle mixing.However,atΩ=60 r/min,only the moving baffle with a specific length(δ=1/4)can enhance mixing.This basic research has a positiv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ving baffle in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rotating drum moving baffle binary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法在钠冷快堆熔融物水力学破碎行为中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文鹏 张斌 +2 位作者 曹胜 任前永 单建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8,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钠冷快堆堆芯熔融物水力学射流破碎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熔融物射流破碎形态、穿透深度和破碎机理,基于改进最小二乘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对熔融物射流在冷却剂钠中的破碎行为进行了模拟。首先,通过将模拟结果与... 为了进一步研究钠冷快堆堆芯熔融物水力学射流破碎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熔融物射流破碎形态、穿透深度和破碎机理,基于改进最小二乘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对熔融物射流在冷却剂钠中的破碎行为进行了模拟。首先,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其次,将该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熔融物与冷却剂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熔融物射流的破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大量数值实验结果;最后,基于模拟实验结果,发现在低Weber数下,射流前端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主导破碎,在高低Weber数下,射流破碎主要是由射流侧表面上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引发的波状剥离机制驱动,分析了射流直径和射流初始速度等参数对射流破碎长度的影响,拟合出针对冷却剂钠的破碎长度关联式,并与实验值和其他模型结果进行了验证,误差控制在±30%以内,从而建立了新的射流破碎模型。研究工作可为钠冷快堆压力容器改进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对于评价钠冷快堆堆芯熔融物射流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射流破碎长度 最小二乘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波生成问题的MPS数值模拟
3
作者 李梦诗 王国玉 李春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85,共8页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提出了一种求解流体与刚体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等效动量传递法,并以水位差法和箱体落水法为例对孤立波生成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方法将结构物离散为刚体粒子群,它们由相应的“流体”粒子群替代,在完成全域...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提出了一种求解流体与刚体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等效动量传递法,并以水位差法和箱体落水法为例对孤立波生成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方法将结构物离散为刚体粒子群,它们由相应的“流体”粒子群替代,在完成全域内单一密度流体动量方程的求解后,将这部分“流体”粒子群所获得的动量传递给相应的刚体粒子群,并恢复刚体的初始几何构型,从而实现流体与结构物的动力学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得到的孤立波生成过程中结构物附近流场变化、波面传播以及结构物运动等信息均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箱体落水法相比,水位差法生成的孤立波的波高较大,波速较快,但生成稳定孤立波所需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等效动量传递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非充满折流板双螺杆流道内混合
4
作者 董沛洲 喻慧文 +2 位作者 谈灵操 徐百平 杨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为提升传统双螺杆的混合能力,提出一种新型折流板双螺杆,独特的折流板结构可作用于物料的混合,但非充满状态下的流动和混合特性尚不明确。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求解了黏性流体非充满输送状态下的两相界面,基于自主研制的全程可... 为提升传统双螺杆的混合能力,提出一种新型折流板双螺杆,独特的折流板结构可作用于物料的混合,但非充满状态下的流动和混合特性尚不明确。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求解了黏性流体非充满输送状态下的两相界面,基于自主研制的全程可视化折流板挤出装备进行非充满输送实验。求解了黏性流体在非充满状态下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结合自编程序计算了粒子欧氏距离及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表征折流板双螺杆的分布混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自由界面与实验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半隐式方法求解的有效性。粒子示踪结果显示传统双螺杆远离啮合区存在明显的粒子聚并区域及较小平均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而相对传统双螺杆,折流板双螺杆内欧氏距离和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的平均值较大,分布混合能力优于传统双螺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双螺杆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非牛顿流体 欧氏距离 混合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对流粒子域插值物质点法的隧道大变形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曼灵 李树忱 +3 位作者 周慧颖 王修伟 彭科峰 袁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2-1643,共12页
物质点法(MPM)在模拟大变形问题时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传统的MPM在粒子穿越网格边界时存在单元穿越误差,导致精度降低。为克服传统MPM的单元穿越误差,基于对流粒子域插值物质点法(CPDI)理论框架,采用自适应正交改进插值移动最小二乘法(A... 物质点法(MPM)在模拟大变形问题时具有很好的效果,然而传统的MPM在粒子穿越网格边界时存在单元穿越误差,导致精度降低。为克服传统MPM的单元穿越误差,基于对流粒子域插值物质点法(CPDI)理论框架,采用自适应正交改进插值移动最小二乘法(AOIIMLS),提出了改进CPDI方法。AOIIMLS通过构造加权正交基函数,并且忽略了新对角矩阵中的零元素或极小元素的贡献,以避免求解逆矩阵,增强了鲁棒性。改进CPDI采用速度梯度计算粒子域的速度场,粒子速度和粒子域角点速度用于重构背景网格速度函数。通过一维柱在自重作用下的压缩、砂柱坍塌和隧道坍塌离心机试验验证了改进CPDI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CPDI降低了单元穿越误差,得到了更高的精度。最后,采用改进CPDI方法模拟了青岛地铁4号线静沙区间地面塌陷全过程,验证了改进CPDI方法在岩土工程大变形领域的适用性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对流粒子域插值 自适应正交改进移动最小二乘法 隧道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液环境中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切换特性
6
作者 毛国新 汪可 +4 位作者 李戈琦 张进华 洪军 方斌 庄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09-2319,共11页
利用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Particleworks,分析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中的切换特性.介绍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机械结构,给出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下的动力学计算基础.建立该有载分接开... 利用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Particleworks,分析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中的切换特性.介绍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机械结构,给出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下的动力学计算基础.建立该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中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照了该快速机构在有无变压器油液环境中的切换特性差异,得到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要求大于40 N·m.分析油液黏度和储能弹簧刚度对该快速机构切换特性的影响,得到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下切换过程中飞轮受到的油液阻力矩的变化规律,通过流场分析揭示了飞轮受到的阻力矩变化和波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快速机构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油液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撞击弹性悬臂梁行为的全拉格朗日数值方法
7
作者 蒋璇 孙中国 +2 位作者 孙一颉 刘启新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110,共12页
针对以往研究容易忽略弹性壁面变形对液滴撞击壁面的影响,以及传统网格方法在模拟自由表面大变形、弹性体耦合上易出现网格畸变等问题,提出了耦合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全拉格朗日液滴-弹性体相互作用数值方法。基... 针对以往研究容易忽略弹性壁面变形对液滴撞击壁面的影响,以及传统网格方法在模拟自由表面大变形、弹性体耦合上易出现网格畸变等问题,提出了耦合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与离散单元法(DEM)的全拉格朗日液滴-弹性体相互作用数值方法。基于该方法,模拟了跳板效应、液滴反弹和铺展、板变形和振动等非线性现象,并通过与实验或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究了液滴撞击悬臂薄板的动态过程,分析了撞击速度和角度对液滴与薄板相互作用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悬臂梁末端最大偏移量随法向撞击速度呈线性增加,当液滴撞击角度θ≥90°时,接触时间随撞击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然后再减小的趋势,当撞击角度θ<90°时,接触时间随撞击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液滴重心投影点的位置是影响液滴铺展系数与悬臂梁最大偏移量的主要因素,法向韦伯数相同的情况下,θ≥90°时的液滴铺展系数始终大于θ<90°的,而θ<90°时的悬臂梁最大偏移量始终大于θ≥90°的。该研究加深了对液滴撞击动力学的理解,可为涂层工艺和液滴传感技术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离散单元法 液滴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用于熔池内流动与换热行为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8
作者 王子健 隋丹婷 +3 位作者 张珺 陆道纲 王莺旭 余金源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6-1238,共13页
将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部是严重事故重要的缓解措施之一,但是保证该措施有效的前提是准确计算熔池内含有内热源的熔融物的分布和流动,并基于该结果评价压力容器结构的完整性。本文对传统的MPS方法进行改进,增加了粒子间的传热计... 将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部是严重事故重要的缓解措施之一,但是保证该措施有效的前提是准确计算熔池内含有内热源的熔融物的分布和流动,并基于该结果评价压力容器结构的完整性。本文对传统的MPS方法进行改进,增加了粒子间的传热计算部分,探究了定温壁面处粒子在权函数中的权重。基于方腔导热基准题和方腔对流换热基准题,验证了MPS对于导热现象的最大误差为1.5%,确定了定温壁面处粒子在权函数中的权重因子是流体域内部粒子的4倍。针对COPRA实验进行模拟,MPS计算平均误差为3%,验证了带内热源的熔池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为MPS方法在反应堆熔池中与熔融物相关的流动及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严重事故 自然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在流体机械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孙中国 李帝辰 +2 位作者 陈啸 梁杨杨 席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7,共7页
针对传统基于网格剖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流体机械动静干涉时,常因在动静交界面附近采用混合平面法以及网格间信息传递而带来的计算误差问题,介绍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无网格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并将其应用于流体机械的数值... 针对传统基于网格剖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处理流体机械动静干涉时,常因在动静交界面附近采用混合平面法以及网格间信息传递而带来的计算误差问题,介绍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无网格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并将其应用于流体机械的数值模拟.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网格法而言不需要进行网格剖分,从而对计算区域存在大变形的非定常流动问题可实现整场求解.以不可压缩流体为研究对象,从简单旋转流体机械算例入手,综合分析了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模拟流体机械流场所需的运动边界模型、复杂几何边界离散方法、进出口边界模型和计算效率优化等基本条件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案.此外,对算法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三维复杂情况的适用性、计算效率以及数据后处理等进行了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对无网格法在流体机械模拟中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机械 数值模拟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无网格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筒发射过程燃气射流冲击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艳丽 姜毅 +2 位作者 王伟臣 郝继光 赵刚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表明文中所用计算模型是可靠的。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后盖的冲刷和烧蚀较为严重,燃气主要从内外筒之间排出。内外筒间距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先降低后增大,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发动机喷管出口与后盖的距离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变化较小,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 燃气射流 冲击效应 离散颗粒模型 域动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祥龙 唐辉明 +1 位作者 熊承仁 罗红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岩石高速远程崩滑是一种特殊的、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崩滑后期形成的高速岩石碎屑流具有很高的运移能力,破坏力极强。以岩石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重点模拟岩石碎屑流形成后,碎屑流的运移堆积过程和最大运移堆积距离。利用二维颗粒离散元... 岩石高速远程崩滑是一种特殊的、危害性很大的地质灾害,崩滑后期形成的高速岩石碎屑流具有很高的运移能力,破坏力极强。以岩石碎屑流为研究对象,重点模拟岩石碎屑流形成后,碎屑流的运移堆积过程和最大运移堆积距离。利用二维颗粒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碎屑流二维运动堆积模型,分析了岩石碎屑流初始高度、体积、加速斜面坡度、堆积底面摩擦系数以及堆积底面地表起伏程度对于岩石碎屑流最大运移堆积距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体现出了碎屑流物质的离散性和流动性;碎屑流最大堆积距离随高度、体积、斜面坡度增大而增大;随堆积底面摩擦系数、堆积底面地表起伏程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碎屑流 二维颗粒离散元方法 运移堆积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内单个气泡上升行为的MPS法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左娟莉 田文喜 +2 位作者 秋穗正 陈荣华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9-1455,共7页
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采用气泡泵的概念设计来提升堆芯自然循环能力。液态金属内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将直接影响核反应系统一回路的自然循环能力及堆芯安全。本研究通过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对液态金属中单个上升气泡的气泡动力学... 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采用气泡泵的概念设计来提升堆芯自然循环能力。液态金属内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将直接影响核反应系统一回路的自然循环能力及堆芯安全。本研究通过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对液态金属中单个上升气泡的气泡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铅铋合金中3种初始直径不同的单个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气泡形状和速度的变化趋势;对比了初始直径相同的单个氮气泡在液钾、液钠、铅铋合金、钾钠合金和锂铅合金5种液态金属中的上升行为;同时将模拟得到的气泡形状与Grace经验关系图进行了对比,验证了MPS方法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气泡上升 Grace经验关系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S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翔 张友林 万德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5-972,共18页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是基于Lagrangian观点来描述流体的运动,具有能够灵活处理自由面的大幅度变形及物体的运动变形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MPS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从计算精度方面,介绍了研究人员为提高压力场的光滑性及稳定性,对粒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做出的多种改进。从计算效率方面,介绍了提高MPS方法计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从扩展MPS方法在实际水动力学问题中应用范围的角度,介绍了研究人员在数值边界条件和多相流方面做出的贡献。本文回顾了MPS方法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典型水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成果,对该方法在数值格式改进、与其他方法耦合及三维复杂实际工程应用方面的发展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粒子法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并行加速技术 重叠粒子技术 多分辨率粒子技术 多相流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的齿轮搅油损失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晏 皮彪 +2 位作者 王叶枫 刘林晶 陈辛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2,400,共6页
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应用于齿轮搅油损失分析,以研究齿轮传动中搅油损失的内在特性.以单齿斜齿轮为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浸油深度、齿轮转速和齿轮宽度条件下的搅油损失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转速对搅油损失的影响最大;浸油深度对搅油损失... 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应用于齿轮搅油损失分析,以研究齿轮传动中搅油损失的内在特性.以单齿斜齿轮为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浸油深度、齿轮转速和齿轮宽度条件下的搅油损失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齿轮转速对搅油损失的影响最大;浸油深度对搅油损失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齿轮宽度对搅油损失的影响则不太明显.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了单齿斜齿轮搅油损失数学模型.搭建试验台架,通过试验与仿真数据的比较,验证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在计算搅油损失方面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从而为齿轮传动搅油损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斜齿轮 搅油损失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中流动的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陶贺 钟文琪 金保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19,137,共7页
为了研究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通过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活性焦即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元颗粒模型来描述圆柱形颗粒,即圆柱形颗粒通过几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建立了圆柱形颗粒的碰... 为了研究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通过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活性焦即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元颗粒模型来描述圆柱形颗粒,即圆柱形颗粒通过几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建立了圆柱形颗粒的碰撞机制,分析了圆柱形颗粒在流动时的受力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多元颗粒模型的可靠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比较圆柱形颗粒2种构建方式(2球元和3球元)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2球元和3球元构建的圆柱形颗粒在动能、转动动能、变形量、碰撞力、碰撞次数等微观方面的差别较大。且通过比较颗粒位置图和下料率可以看出,3球元圆柱形颗粒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更加相符,因此,选择3球元作为圆柱形颗粒的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颗粒 多元颗粒模型 构建方法 移动床 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的进口流动速度边界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中国 李帝辰 +2 位作者 陈啸 梁杨杨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7-91,共5页
针对有限空间、半无限大空间和无限大空间3种开放式流动系统的进口类型,采用无网格移动粒子半隐式法,依据进口附近新增流体变形程度不同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进口速度边界模型。通过控制进口流速和添加固体边界来避免模型可能产生的流动... 针对有限空间、半无限大空间和无限大空间3种开放式流动系统的进口类型,采用无网格移动粒子半隐式法,依据进口附近新增流体变形程度不同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进口速度边界模型。通过控制进口流速和添加固体边界来避免模型可能产生的流动不连续和自由面形状不光滑、不规则等问题。基于该模型,在三维情况下模拟实现了两个圆柱形喷嘴的液柱喷射及互击碰撞过程。液柱碰撞在系统的对称面上产生了一层液膜,该液膜在一定碰撞参数下的形状、厚度、鞍部的高度和流场速度分布等信息及其非定常变化过程均可以从计算结果中进行提取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物理原理,模型的建立扩展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的应用范围,规范了进口模型的科学使用,使计算更加便捷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进口流动 液体喷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自由能模型的改进及液滴浸润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啸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121,共7页
通过优化极值点位置,对表面自由能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解决了原模型中表面粒子聚集和液滴形状畸变的问题.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结合改进后的表面自由能模型,对受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面运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 通过优化极值点位置,对表面自由能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改进后的模型解决了原模型中表面粒子聚集和液滴形状畸变的问题.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结合改进后的表面自由能模型,对受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面运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了包括气液、固液和不互溶液液界面在内的表面张力收缩和液滴浸润过程,并提取了接触角及浸润面积等特征量进行分析.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较好,从结果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固液浸润过程的3个发展阶段,浸润速度随时间递减且与浸润接触角成反比.研究结果验证了MPS方法结合改进后的表面自由能模型可以更加有效、准确地模拟多界面张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表面张力 液滴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模拟液舱横摇晃荡现象 被引量:18
18
作者 潘徐杰 张怀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4-1907,共4页
应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了半满粘性液舱的横摇晃荡运动.模拟中每个时间步分为显示和隐式两步,控制方程中利用粒子与周围粒子之间的关系取代了传统方法中的差分项,利用粒子数密度的变化来判别自由表面.MPS法作为一种Lagrange数值... 应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了半满粘性液舱的横摇晃荡运动.模拟中每个时间步分为显示和隐式两步,控制方程中利用粒子与周围粒子之间的关系取代了传统方法中的差分项,利用粒子数密度的变化来判别自由表面.MPS法作为一种Lagrange数值方法,存在着粒子穿透现象.文中使用了一种防穿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果表明,MPS法在复杂曲面的布点及自由表面的表现上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晃荡 横摇 粘性流体 不可压缩流体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松散式代理模型管理框架的亚音速机翼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俊强 王波 +1 位作者 孙智伟 李静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基于N-S方程的三维气动外形的优化设计一直以来都因为存在众多的设计变量和庞大的计算量问题而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中发展了一套机翼气动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松散式代理模型以及动网格和改进的Hic... 基于N-S方程的三维气动外形的优化设计一直以来都因为存在众多的设计变量和庞大的计算量问题而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中发展了一套机翼气动优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松散式代理模型以及动网格和改进的HicksHenne函数变形技术,选取翼根、翼梢各18个设计变量进行参数化。按某型飞机设计要求,在给定设计指标下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基于松散式代理模型管理框架下,训练样本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对Kriging代理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以及应用该代理模型框架进行了亚音速机翼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结果显示,优化后机翼的气动特性有着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方法 动网格 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粒径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的运动混合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立栋 李连好 +1 位作者 秦宏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1-456,共6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5种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对滚筒内颗粒体系分区及区域变化、大颗粒速度变化和多粒径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偏心滚筒内处于滚落运动模式的颗粒体系分为3个区域:平流层...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5种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对滚筒内颗粒体系分区及区域变化、大颗粒速度变化和多粒径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偏心滚筒内处于滚落运动模式的颗粒体系分为3个区域:平流层、活动层和涡心;偏心滚筒内不存在实际的涡心,随着滚筒转动,"移动涡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都在周期性变化。在不同颗粒运动周期中,非偏心滚筒内的大颗粒在平流层中的匀速度基本相等;而在偏心滚筒内,大颗粒在相邻两次平流层中的两次匀速度基本都不相等,且偏心距越大的滚筒内,颗粒匀速度的变化越明显。偏心距基本不影响滚筒内多粒径颗粒的接触效果,多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混合过程中,接触数的变化类似阻尼振动曲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偏心滚筒 多粒径颗粒 移动涡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