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time control guidance for moving-target considering velocity variation and field-of-view constraint
1
作者 YANG Hao ZHANG Shifeng +1 位作者 BAI Xibin YANG Chengy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2期552-568,共17页
In the existing impact time control guidance (ITCG) laws for moving-targets, the effects of time-varying velocity caused by aerodynamics and gravity cannot be effectively con-sidered. Therefore, an ITCG with field-of-... In the existing impact time control guidance (ITCG) laws for moving-targets, the effects of time-varying velocity caused by aerodynamics and gravity cannot be effectively con-sidered. Therefore, an ITCG with field-of-view (FOV) constraints based on biased proportional navigation guidance (PNG)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remaining flight time (time-to-go) estimation method is derived considering aerodynamic force and gravit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s reduced and the integration step is increased by changing the integral variable,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obtain time-to-go through integration. An impact time controller with FOV constraints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biased term on time-to-go and FOV constraint. The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ing target time-varying velocity time-to-go esti-mation field-of-view(FOV)constraint flight tim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站未知下多基地外辐射源运动目标两阶段约束加权最小二乘定位算法
2
作者 左燕 陈王蓉 彭冬亮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2-1781,共10页
针对发射站位置与速度未知时的运动目标定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两阶段定位算法。首先,利用直接路径时间迟延和多普勒频移量测构建一个基于约束加权最小二乘(CWLS)模型获得发射站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将发射站位置和速度估计值... 针对发射站位置与速度未知时的运动目标定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两阶段定位算法。首先,利用直接路径时间迟延和多普勒频移量测构建一个基于约束加权最小二乘(CWLS)模型获得发射站的位置和速度。然后,将发射站位置和速度估计值代入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联合模型,建立基于CWLS的目标位置和速度估计模型,利用拟牛顿法求解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定位性能达到克拉美罗下界(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外辐射源定位 运动目标 未知发射站位置和速度 约束加权最小二乘 拟牛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障碍法的船舶动态避碰方法
3
作者 丁世淦 郑茂 +1 位作者 祝添权 初秀民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8,114,共8页
为解决传统速度障碍法在船舶动态避碰中碰撞区域划分不灵活,难以确定避碰时机等问题,在速度障碍法的基础上引入船舶领域、动界,建立满足船舶运动特征的动态领域划分机制和避碰时机确定机制,优化船舶避碰路径,避免船舶因避碰时机不当所... 为解决传统速度障碍法在船舶动态避碰中碰撞区域划分不灵活,难以确定避碰时机等问题,在速度障碍法的基础上引入船舶领域、动界,建立满足船舶运动特征的动态领域划分机制和避碰时机确定机制,优化船舶避碰路径,避免船舶因避碰时机不当所引起的偏航、碰撞问题。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作为路径规划的约束条件,通过仿真和缩比自航船模试验开展路径规划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仿真及缩比模型试验均能实现可靠避碰,验证了该方法在船舶动态避碰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障碍法 船舶领域 动界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中Scholte波的Airy相研究
4
作者 罗夏云 陈新宁 刘宝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7-406,共10页
为研究Scholte波Airy相的形成机理,理清其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浅海半无限弹性海底声场模型,推导求解脉冲声源激发Scholte波的波场表达式。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对脉冲声源激发Scholte波进行数值仿真,得到Airy波幅值与传播距离... 为研究Scholte波Airy相的形成机理,理清其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浅海半无限弹性海底声场模型,推导求解脉冲声源激发Scholte波的波场表达式。利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对脉冲声源激发Scholte波进行数值仿真,得到Airy波幅值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结果表明:Scholte波因频散会使其群速度出现一个极小值,导致脉冲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出现Airy波,其振幅与r^(-5/6)(r为传播距离)呈正比。开展湖上气枪声源激发Scholte波试验,利用滑动窗分析法对试验数据展开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2 Hz以下频段明显存在频散现象,频率高于12 Hz后,随着频率的增加群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同时群速度随频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再现并印证了理论研究中Scholte波群速度的频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lte波 Airy相 频散特性 滑动窗 群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o Explanation of the"Mass-Velocity Relation
5
作者 Xu Shaozhi and Xu Xiangqun (Beijing Contro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P.O. Box 3913, Beijing 100854, P.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2期68-71,共4页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well-known formula of the 'mass-velocity relation' is exactlyderived from a new viewpoint with new concepts, such as the finiteness of the transmitting velocityof force (TVF), effecti...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well-known formula of the 'mass-velocity relation' is exactlyderived from a new viewpoint with new concepts, such as the finiteness of the transmitting velocityof force (TVF), effective action, and the coupled effect of the TVF for two EM fields, etc. Then, atrue meaning hidden in the Lorentz factor is exploited : i.e., when a charged particle is moving at aspeed v under an EM field, the effective action exerted on it by the field varies inversely with thespeed ratio β= v / U, where U is the TVF, which probably is equal to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EM field. The actual reduction of the effective action gives a false impression of mass gain.Accordingly, it is a major mistake in orientation to ascribe the (genuin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bodies to any observation, or to any motion of an observer, while disregarding the facts of mutual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ITY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Mass-velocity relation Lorentz factor Transmitting velocity of force Effective action Coupled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顿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运动模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5
6
作者 董长银 栾万里 +1 位作者 周生田 张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9,63,共6页
从更普遍的情况出发,重新推导了任意流体流速及固液密度条件下的牛顿流体中的固体砂粒运动(沉降或上升)末速计算模型。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过渡区和层流区各种阻力系数模型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各流型之间过渡时的基本变化特征... 从更普遍的情况出发,重新推导了任意流体流速及固液密度条件下的牛顿流体中的固体砂粒运动(沉降或上升)末速计算模型。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了过渡区和层流区各种阻力系数模型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各流型之间过渡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层流区各阻力系数模型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过渡区阻力系数计算模型中,窦国仁、董长银、Кляико、S.H.A llen、冈恰洛夫5种公式准确性依次变差;层流区向过渡区的计算结果转变比较平滑,而过渡区向紊流区的转变明显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流体 颗粒沉降 运动末速 阻力系数 沉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力场下初生富铁相在Al-Si熔体中的运动速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振明 李天晓 +1 位作者 张雪萍 周尧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8-671,共4页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确定了 Re=1~ 1 0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 .经理论分析建立了在电磁力场作用下 Al- Si熔体中初生富铁相的运动方程 ,得出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随着电磁力 (f )和初生富铁相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 .在电磁力场下 ,初生富铁相...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确定了 Re=1~ 1 0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 .经理论分析建立了在电磁力场作用下 Al- Si熔体中初生富铁相的运动方程 ,得出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随着电磁力 (f )和初生富铁相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 .在电磁力场下 ,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比 (ζ)随 f增加而增加 ,当 f=0 .2 MN/m3时 ,ζ=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场 初生富铁相 运动速度 铝-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边界同心环状缝隙流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永业 孙西欢 +1 位作者 李飞 张靖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为完善同心环状缝隙流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圆柱体从静止到起动再到运行过程中同心环状缝隙流速的分布特点。得出圆柱体的速度、缝隙宽度以及流量对环状缝隙流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环状缝隙流速随缝隙宽度的... 为完善同心环状缝隙流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圆柱体从静止到起动再到运行过程中同心环状缝隙流速的分布特点。得出圆柱体的速度、缝隙宽度以及流量对环状缝隙流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环状缝隙流速随缝隙宽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缝隙宽度约在2 cm附近时,缝隙流速最大;流量越大,环状缝隙流速就越大;圆柱体的速度越大,缝隙流速也越大;环状缝隙流速在与管内水流速度和圆柱体速度相交之前最大,相交之后最小。同时建立了动边界条件下的同心环状缝隙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8.5%,说明该数学模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缝隙流 同心 动边界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B.C.Burchfiel R.W.King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57-59,83,共4页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 ,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 ,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 :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 1.5 4mm/a ,中段为 2 .77mm/a ,南段为 5 .2 3mm/a。现代构造活...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 ,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 ,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 :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 1.5 4mm/a ,中段为 2 .77mm/a ,南段为 5 .2 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 ;同时 ,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 ,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带 GPS 构造运动 运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个宽带脉冲的空间目标测距和测速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冯德军 王雪松 +1 位作者 肖顺平 王国玉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根据运动目标在宽带线性调频脉冲照射下的回波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宽带单个脉冲对运动目标测速和测距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回波信号进行STRETCH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回波进行快速解线性调频,并用ESPRIT方法取代传统的FFT方法,从而大大提... 根据运动目标在宽带线性调频脉冲照射下的回波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宽带单个脉冲对运动目标测速和测距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回波信号进行STRETCH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回波进行快速解线性调频,并用ESPRIT方法取代传统的FFT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参数估计精度,实现了采用宽带单个脉冲对运动目标的同时测距与测速。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脉冲 运动目标 宽带 测距和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间隙静电放电中两种放电模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阮方鸣 董墨 +4 位作者 吴亮 王义 周峰 石丹 高攸纲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0-1034,1042,共6页
设计实验讨论了被普遍认为是空气放电的带电体与受电体有相对运动速度的静电放电的参数变化性质。由于电极最终要碰触到放电靶上,所以,同时考虑接触放电模式的影响。在不同放电间隙情况下用静电放电发生器进行了实验,证实真实静电放电... 设计实验讨论了被普遍认为是空气放电的带电体与受电体有相对运动速度的静电放电的参数变化性质。由于电极最终要碰触到放电靶上,所以,同时考虑接触放电模式的影响。在不同放电间隙情况下用静电放电发生器进行了实验,证实真实静电放电过程中存在两种放电模式。实验测量了在不同放电间隙状态下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向靶运动放电的参数,分析了空气放电和接触放电对整个放电过程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有电极移动速度的静电放电应认为是接触放电与空气放电共同作用的综合放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静电放电 移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湿位涡场的悬空波导预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玉生 韩杰 +3 位作者 郭相明 郝晓静 康士峰 赵振维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14,共5页
基于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的再分析数据(FNL)和探空数据,利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第5代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分析了悬空波导出现时的湿位涡场特征,分析表明湿位涡场负中心剧烈变化区域分布与... 基于美国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CEP)的再分析数据(FNL)和探空数据,利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第5代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分析了悬空波导出现时的湿位涡场特征,分析表明湿位涡场负中心剧烈变化区域分布与悬空波导的区域分布一致。湿位涡是动力和热力相结合的参数,在研究中便于机理和预报分析,由于湿位涡的不可渗透性,因此,湿位涡的发展变化只能沿着等熵面移动,其负中心区和梯度剧烈增大区也只能沿着等相当位温面移动,由于其移动速度和方向是可知的,因此,悬空波导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也是可知和可预报的,从而为悬空波导的预报开辟了一种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MM5模式 悬空波导 移动速度 移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VSAR及其一种优化的阵列配置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戴喜增 许稼 +1 位作者 彭应宁 王永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94-2399,共6页
由于阵元数目有限,传统的速度合成孔径雷达(VSAR)存在方位定位模糊的问题,难以准确地定位地面高速运动目标.本文将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与VSAR相结合,提出了新体制MIMO-VSAR雷达及其一种实用的优化阵列配置.与传统VSAR相比,MIMO-VSAR... 由于阵元数目有限,传统的速度合成孔径雷达(VSAR)存在方位定位模糊的问题,难以准确地定位地面高速运动目标.本文将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与VSAR相结合,提出了新体制MIMO-VSAR雷达及其一种实用的优化阵列配置.与传统VSAR相比,MIMO-VSAR利用同时发送的正交信号,获得了远多于阵元数目的等效密集空间采样,有效地提高了动目标的无模糊定位范围.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证明了MIMO-VSAR及其优化配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VSAR(基于MIMO雷达的速度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检测 动目标无模糊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孔缺陷与I型运动裂纹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仁树 许鹏 +1 位作者 岳中文 陈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7-1602,共6页
为了研究运动裂纹与圆形孔缺陷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方法进行了含圆形孔缺陷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下,I型运动裂纹在与圆形孔贯通前,断裂面光滑,扩展路径平直;运动裂纹从圆形孔上端起裂后,断裂面凹凸不平,... 为了研究运动裂纹与圆形孔缺陷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方法进行了含圆形孔缺陷的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下,I型运动裂纹在与圆形孔贯通前,断裂面光滑,扩展路径平直;运动裂纹从圆形孔上端起裂后,断裂面凹凸不平,扩展路径也更为弯曲。当运动裂纹朝向邻近的圆形孔扩展时,圆形孔对运动裂纹的扩展速度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圆形孔直径的增大,这种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当运动裂纹与圆形孔缺陷汇聚后,圆形孔阻碍了裂纹的继续扩展,裂纹尖端被钝化,钝裂纹的起裂韧度较尖裂纹提高9.58%~13.87%,裂纹再次起裂时的扩展速度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存在明显的跳跃,表明钝裂纹更难起裂,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散线 运动裂纹 圆形孔缺陷 裂纹扩展速度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0
15
作者 郭洪艳 陈虹 +1 位作者 赵海艳 杨斯琦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1-672,共12页
准确而实时地获得汽车的行驶状态参数信息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的关键问题,也是车载故障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估计理论的发展,利用车辆上已装备的传感器获得汽车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首... 准确而实时地获得汽车的行驶状态参数信息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的关键问题,也是车载故障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估计理论的发展,利用车辆上已装备的传感器获得汽车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给出汽车系统中需要进行估计的状态参数的分类及现有估计方案:然后对现有的各种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方法加以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在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方面的优缺点;最后对汽车行驶状态参数估计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参数估计 车速估计 扩展卡尔曼滤波 估计方案 滚动时域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自主测速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德璋 张合 李豪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97-2702,共6页
针对水下高速运动体自主测速困难的问题,基于涡轮转速与运动载体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线性关系,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型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自主测速方法。建立了基于力矩平衡的涡轮转动黏性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计算并获得了理论曲线。... 针对水下高速运动体自主测速困难的问题,基于涡轮转速与运动载体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线性关系,提出一种适用于小型水下高速运动体的自主测速方法。建立了基于力矩平衡的涡轮转动黏性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计算并获得了理论曲线。设计制作了原理样机,在高速水洞中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段测速线性度误差为3.89%,初生空化数约为1.02,在水下1 m以下环境,测量30节(55.56 km/h)以内的速度不会发生明显空化。该方法经初步验证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 运动体 测速方法 涡轮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运动目标的光电精密测速系统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战华 刘淼 +2 位作者 张伊馨 蔡怀宇 张以谟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1,共4页
在利用光电精密测速技术时,涉及复杂的空间光交汇计算,通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困难。在目标与光束垂直度适当的情况下,目标运动方向的偏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属于二阶小量。系统整体误差的主要来源为距离测量误差、时间测量误差以及光束不... 在利用光电精密测速技术时,涉及复杂的空间光交汇计算,通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困难。在目标与光束垂直度适当的情况下,目标运动方向的偏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属于二阶小量。系统整体误差的主要来源为距离测量误差、时间测量误差以及光束不平行度产生的误差。分析得出,本系统在两光束间的不平行度α=100″,探测器对准精度为0.1mm的情况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分析 光电精密测速 高速运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直管段不同宽度动边界环隙流场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雪兰 孙西欢 李永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57,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动边界环隙流场水力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隙宽度条件分别为25,20,15,10 mm的动边界环隙流场水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管道车模型在管路系统平直段部分完成,流量条...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动边界环隙流场水力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隙宽度条件分别为25,20,15,10 mm的动边界环隙流场水力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管道车模型在管路系统平直段部分完成,流量条件为60 m3/h,管道车模型质量为750 g.研究结果表明:平直管段动边界环隙内部水流为紊流形态;环隙断面内各测点压力值随环隙宽度增大趋于集中,且同一断面内动边界管道车壁附近压力值较小,固定管道边壁处压力值较大;同一宽度条件下,轴向速度在车中断面内分布较车前、车后断面更为均匀,且呈现动边界附近速度值较大,固定边界附近值较小的环绕车体层状分布;环隙宽度为20 mm时,断面内轴向速度分布均匀性最好;各环隙宽度条件下,车身沿程各测试断面内周向速度均呈现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隙流场 动边界 宽度 压力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移动训练 被引量:4
19
作者 殷学锋 杨书林 李子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现代篮球运动具有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高对抗、快速灵活的特点 ,进攻向移动进攻方向发展 ,防守日趋综合多变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移动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代篮球移动训练进行分析 。
关键词 篮球 移动 素质练习 快速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轮组车辆荷载下公路地基的附加动应力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星 王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4-1930,共7页
基于移动集中点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动应力的理论解,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移动圆形均布荷载下地基的附加动应力。将交通荷载简化为移动的均布圆形荷载,对比分析了荷载作用半径、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附加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 基于移动集中点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动应力的理论解,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移动圆形均布荷载下地基的附加动应力。将交通荷载简化为移动的均布圆形荷载,对比分析了荷载作用半径、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附加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基和深层地基中的附加动应力分布规律有所差异;荷载移动速度对地基中各应力分量的影响规律与地基深度密切相关;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曲线具有良好的归一化规律。在单个轮轴荷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叠加法对多轮组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动应力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应力的叠加效应和荷载移动速度效应对深层地基的影响较浅层地基更为显著;多轮组车辆荷载作用下,应力路径形式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车辆荷载 循环心形路径 移动速度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