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世超 卫崇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3,共19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家争鸣运动 诸子时代 自由精神 创新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建勇 陈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89-4189,4269,共2页
基于MATLAB平台,应用有限差分法,对以土壤含水率(θ)为应变量的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进行了离散,得到了该模型的有限差分方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形式简单,计算简便,符合应用要求。
关键词 含水量 非饱和土壤 水分运动 有限差分法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它为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丰厚的文化积累、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是黄金时代形成的原因。随着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帝国的建立,黄金时代宣告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与同 文化生态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辩证思维方法的主体间性向度 被引量:4
4
作者 晋荣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1,共6页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内在地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思维方法都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间性向度;后者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诸...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运用及其有效性的认可均内在地关联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致而百虑是思维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无论作为规律和范畴的运用,还是作为规则的体系,辩证思维方法都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间性向度;后者在辩证思维方法的诸基本环节上均有所体现;在把辩证思维方法运用于辩证逻辑自身时,主体间性向度要求通过百家争鸣来推动辩证逻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逻辑 思维矛盾运动 辩证思维方法 主体间性 百家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学堂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列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7,共6页
回顾了洋务学堂研究的历史,对国内外学者在洋务学堂研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洋务学堂研究中存在并亟需进一步讨论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洋务学堂研究 历史回顾 观点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百家纷呈与思维差异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永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6,共5页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 中国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学说蜂起的局面,酿就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自由、教育勃兴、学术繁荣的文化景观。追慕其时学界士人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治学之风,借鉴古代文明“求异趋同”思维模式的文化资源,自觉倡扬当今时代的思维差异创新,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百家 思维差异 求异趋同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永贵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基准站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解算得出的32颗GPS卫星差分码偏差(DCB)的偏差在0.4 ns内,PRN-1号卫星的DCB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公... 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基准站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解算得出的32颗GPS卫星差分码偏差(DCB)的偏差在0.4 ns内,PRN-1号卫星的DCB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公布的偏差在0.3 ns内,新建模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值与CODE公布的VTEC值残差在[-2 2]内,对比分析了COMONOC测站数量对建模结果的影响,提高测站的数量可以提高建立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球谐函数 总电子含量 硬件延迟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