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堰塞湖溃决后淤积河段疏浚措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云龙 王明 +2 位作者 侯极 张春泽 周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7,136,共8页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 2018年金沙江上游因强降雨发生大型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泥沙随溃坝洪水向下游输移,导致下游河道形态及水流特性突变。某规划电站尾水河段受该事件影响,床面淤积6~10 m。为保障该电站如期正常建设,针对尾水河段上下游3 km河道,开展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探索尾水河段设计水位恢复方案。河道演变分析表明,堰塞湖溃决后的第1年,工程河段河床单向显著冲刷;至2022年汛前,河道整体表现为上冲下淤,尤其弯道下游石滩显著生长发育。通过模型试验预测了工程河段2027年地形,届时河道床而仍较堰塞湖溃决前高1~6 m,需要采取疏浚措施才能保障规划电站尾水口水位降低至设计水位。为有效减小疏浚范围及疏浚量,详细分析了弯道下游新生石滩段的水沙特性及演变趋势,提出了下游先期局部疏浚,通过自然演变调整床面,再开展整体疏浚的整治方案。试验证明,该方案较直接疏浚方案缩短了疏浚长度,可减少约6.88万m3疏浚量。继续针对新方案开展淤积试验,由于上游电站已陆续建成使用,其拦蓄作用大幅减少了研究河段来沙量,在5个典型年的水沙作用下,研究河段床面整体保持相对稳定,仅尾水出口下游左侧呈现一定程度淤积,建议管理单位定期按需要进行必要的局部疏浚维护,以保障电站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湖 动床模型 河床演变 发电水位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型变化段河工动床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姚文艺 刘海凌 +1 位作者 王卫红 赵业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20,共7页
以模型相似原理为基础,结合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对河型变化段河工动床模型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分段设计、过渡处理”的设计方法,辩证地解决了同一模型具有不同河型河段的河工动床模型设计问题。
关键词 河工动床模型 河型 河道整治 黄河 河段 小浪底 模型试验 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的试验研究——以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达 李连侠 +2 位作者 黄本胜 廖华胜 张延忠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冲沙孔孔前漏斗范围往往随冲沙流量增加而增大,但相应地,冲沙孔与廊道连接过渡段的压力则迅速减小,并出现较大负压,简单的调度运行方式很难使压力特性及冲沙漏斗范围达到均佳,必须进行调度方式的优化研究... 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冲沙孔孔前漏斗范围往往随冲沙流量增加而增大,但相应地,冲沙孔与廊道连接过渡段的压力则迅速减小,并出现较大负压,简单的调度运行方式很难使压力特性及冲沙漏斗范围达到均佳,必须进行调度方式的优化研究才能达到两者均佳的目的。结合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取水口复杂冲沙廊道系统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复杂冲沙系统冲沙孔组合运行方式的优化调度研究,在不改变冲沙孔孔口尺寸及冲沙廊道系统布置方案的基础上,采用4#冲沙孔全开+3#冲沙孔局开1/2的运行方式使孔前冲沙漏斗、输沙管道压力特性达到了均佳的目标。研究成果对类似布置的取水口冲沙系统的运行方式拟定有重要工程价值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学 复杂冲沙廊道 排沙漏斗 动床试验 运行方式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武彩萍 齐璞 +3 位作者 张林忠 郭慧敏 陈俊杰 勾兆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17,共3页
为检验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开展了动床模型试验,分析了该河段双岸整治工程在大、中、小水期间的控导性能以及对排洪能力、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双岸整治工程在小浪底水库泥沙多... 为检验游荡性河道双岸整治方案的可行性,选择了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开展了动床模型试验,分析了该河段双岸整治工程在大、中、小水期间的控导性能以及对排洪能力、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试验表明:双岸整治工程在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运用的条件下,初期(下泄清水期)起到了护滩的作用,阻止了河槽的展宽,使冲刷向纵深方向发展,河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水库利用洪水排沙期,河道具有很强的输沙能力,在以洪水排沙输沙为主、清水冲刷与少量小水挟沙的共同作用下,能维持输沙的基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动床模型 双岸整治 花园口-夹河滩河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东庄水库泥沙模型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红武 张俊华 +3 位作者 王国栋 柴秋峰 张隆荣 姚文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7,共7页
在论证几何变率影响和对模型沙特性比选基础上 ,运用黄河动床模型相似律和异重流运动相似条件的最新研究成果 ,完成了泾河东庄水库高含沙模型的设计 ;利用位于东庄水库上游水沙条件与之相近的巴家嘴水库进行了率定试验。结果表明 ,模型... 在论证几何变率影响和对模型沙特性比选基础上 ,运用黄河动床模型相似律和异重流运动相似条件的最新研究成果 ,完成了泾河东庄水库高含沙模型的设计 ;利用位于东庄水库上游水沙条件与之相近的巴家嘴水库进行了率定试验。结果表明 ,模型可较好地复演原型库区泥沙运动及其排沙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 东庄水库 泥沙模型 高含沙水流 相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潮流动床泥沙模型在工程泥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华 吴以喜 +2 位作者 陈炳安 闫勇 赵会民 《水道港口》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分析工程海域的自然条件 ,采用波浪潮流动床泥沙模型研究方法 ,研究工程海域泥沙输移规律 ,预报工程方案下引水渠的泥沙淤积。
关键词 波浪潮流动床泥沙模型 工程海域 泥沙输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细沙河流动床泥沙模型试验的模型相似律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昌华 吴道文 夏云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在平原细沙河流的动床模型设计中 ,只考虑推移质运动的相似是不正确的 ,主要应考虑悬移质运动的相似 ,并且可以只考虑悬移质中床沙质运动的相似 .以相似函数形式表达的分段起动流速 (8)~ (11)式 ,可用以计算确定模型沙的粒径 ,使泥沙... 在平原细沙河流的动床模型设计中 ,只考虑推移质运动的相似是不正确的 ,主要应考虑悬移质运动的相似 ,并且可以只考虑悬移质中床沙质运动的相似 .以相似函数形式表达的分段起动流速 (8)~ (11)式 ,可用以计算确定模型沙的粒径 ,使泥沙粒径的模拟符合相似理论的基本要求 ,从而提高其可靠性 .应用文中提出的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要点 ,进行了长江八卦洲宝塔水道挖槽淤积动床模型的设计及试验 ,取得了地形冲淤验证试验的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模型 泥沙模型 悬移质 粒径 相似律 模型设计 平原细沙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福州段防洪整治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安中 常福田 +2 位作者 蔡辉 周晶晏 丁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35,共7页
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床试验 ,验证优化防洪规划岸线在特大洪水作用下的河床演变规律 。
关键词 定床模型 动床模型 防洪规划岸线 福州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缓流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庆庆 李玉建 +1 位作者 孙启冀 任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58,共5页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流速降低了约46%,水力插板实体丁坝及井柱桩透水丁坝坝后流速分别降低了约16%和30%;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未出现明显的回流区,使其坝后淤积高度大于另外两种型式丁坝;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比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与井柱桩透水丁坝在维持自身稳定性上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 缓流促淤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江通道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英标 柳崇敏 +1 位作者 曹颖 杨元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8,共8页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沉积学 极端水动力 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河口泥沙物理模型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绍隆 曾剑 韩海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64,共6页
探讨了不同类型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相似准则、模型沙选择、时间变态的处理、冲淤验证资料的选取、局部动床的范围、动床模型试验的重复性等问题,并以杭州湾大桥动床模型试验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 泥沙物理模型 相似准则 模型沙 时间变态 冲淤验证 局部动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迁西县城段河工模型试验的模型沙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健梅 程伍群 +4 位作者 严磊 绳丽莉 吴现兵 孟霄 王金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滦河迁西县城段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原型床沙较粗(中值粒径d50=25mm),且组成范围较大,不适合用平均沉降相似法进行模型沙级配设计。因此采用新的模型沙级配方法,在同时满足起动相似和河床变形相似的两个条件下,根据糙率模拟要求,通过... 在滦河迁西县城段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原型床沙较粗(中值粒径d50=25mm),且组成范围较大,不适合用平均沉降相似法进行模型沙级配设计。因此采用新的模型沙级配方法,在同时满足起动相似和河床变形相似的两个条件下,根据糙率模拟要求,通过冲洗研磨制备天然样沙,再通过数学方法进行编程优化计算样沙的配比得到模型沙。通过水槽起动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模型沙选择满足要求,模型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沙 动床试验 粒径比尺 泥沙级配 起动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石窑坝下河段冲淤演变动床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志辉 王明会 +2 位作者 易静 张绪进 杜宗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9,共6页
利用白石窑坝下河段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等资料,结合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条件,模型采用大尺度、小变率且以推移质运动为主,建立并验证了动床试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石窑坝下整治工程实施后的3个河段冲淤特性和形态演变... 利用白石窑坝下河段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等资料,结合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条件,模型采用大尺度、小变率且以推移质运动为主,建立并验证了动床试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石窑坝下整治工程实施后的3个河段冲淤特性和形态演变。试验结果表明:坝下河道回水不衔接段回淤量最少、变动回水区段次之、常年回水区段最多;疏浚与筑坝相结合的整治措施在白石窑坝下航道整治中效果较好,回淤量得到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河床演变 泥沙冲淤 动床模型 河道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冲积扇河流变态动床模型与比降变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立 崔承章 谢葆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山前冲积扇河流通常宽浅、比降大 ,且河床粗糙 ,阻力大。其动床模型中根据起动相似选定的模型沙往往难以满足糙率相似的要求 ,此时应该采用比降变缓的比降变态方法使阻力达到相似。即根据起动相似和模型糙率相似确定比降的比尺 ,模型比... 山前冲积扇河流通常宽浅、比降大 ,且河床粗糙 ,阻力大。其动床模型中根据起动相似选定的模型沙往往难以满足糙率相似的要求 ,此时应该采用比降变缓的比降变态方法使阻力达到相似。即根据起动相似和模型糙率相似确定比降的比尺 ,模型比降变态的变率系数与几何变率、起动流速系数比尺、沙粒糙率系数比尺和有效重力比尺有关。将比降变态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穿沙河段的动床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变率 冲积扇 动床模型 阻力相似 比降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设计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胜发 胡江 金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0,共8页
结合新疆宽浅变迁河流特性,分析了变态率和轻质沙对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的影响,认为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最好采用平面比尺小于20、模型沙为天然沙的"自相似"正态动床模型。以代表性河流为例,说明标准的&qu... 结合新疆宽浅变迁河流特性,分析了变态率和轻质沙对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的影响,认为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渡动床模型最好采用平面比尺小于20、模型沙为天然沙的"自相似"正态动床模型。以代表性河流为例,说明标准的"自相似"动床模型将遇到模型场地及进出口边界控制等困难,提出采用局部模型设计思路。通过分析新疆宽浅变迁河流的地形特点、局部模型中桥位断面不同宽度和沿程单宽流量偏差对代表性河流的水流及地形变化的影响,认为局部模型方法能模拟代表性河流建桥后桥位断面地形和水位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宽浅变迁河流 桥波动床模型 “自相似”模型 局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工程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陆永军 陈国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8-14,共7页
针对航道工程的特点,建立了一、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维非均匀全沙模型的基本方程、辅助方程和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针对河道长宽相差悬殊的特点,提出了平面二维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紊流全沙模型的控制方程,采用控制体积法及... 针对航道工程的特点,建立了一、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给出了一维非均匀全沙模型的基本方程、辅助方程和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针对河道长宽相差悬殊的特点,提出了平面二维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紊流全沙模型的控制方程,采用控制体积法及相应的动边界技术数值求解了水流泥沙运动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悬移质 数学模型 航道工程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八塘尾潮汐河段动床模型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福田 王志良 +4 位作者 徐锡荣 肖洋 周汝盛 徐和兴 唐洪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根据八塘尾碍航浅滩位于潮汐河口段以及河床淤积既有推移质又有悬移质泥沙的特点 ,模型设计从不稳定流的水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悬沙和底沙运动方程以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 ,考虑河床泥沙的起动、沉降和含沙量的相似条件 ,导出了潮汐河... 根据八塘尾碍航浅滩位于潮汐河口段以及河床淤积既有推移质又有悬移质泥沙的特点 ,模型设计从不稳定流的水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悬沙和底沙运动方程以及河床变形方程出发 ,考虑河床泥沙的起动、沉降和含沙量的相似条件 ,导出了潮汐河口悬沙和底沙冲淤模型试验相似律 .试验中 ,潮汐放水过程按冲淤时间比尺控制 ,单潮周期按水流时间比尺控制 ,以保证水流运动相似 .验证试验表明 ,模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潮汐河段 动床模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华庆 陆永军 《水道港口》 1993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非均匀沙的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悬移质不饱和输移、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及床沙级配的调整,利用ADI法对水流泥沙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利用该模型... 为了研究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及由此而引起的对防洪、航运等造成的影响,本文给出了非均匀沙的平面二维动床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悬移质不饱和输移、非均匀沙推移质输移及床沙级配的调整,利用ADI法对水流泥沙方程进行数值离散。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葛洲坝下游枝城至枝江河段涨水期淤积和落水期冲刷过程,冲淤量及冲淤部位跟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非均匀沙 平面 二维泥沙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干容重对动床模型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昆鹏 陈书奎 +2 位作者 马怀宝 王婷 王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2,16,共3页
为了保证模型冲淤相似并使动床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郑州热电厂粉煤灰作为模型沙,从起动流速、冲刷率及坍落高度等方面分析了干容重对动床模型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值粒径为0.021 mm的细颗粒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 为了保证模型冲淤相似并使动床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郑州热电厂粉煤灰作为模型沙,从起动流速、冲刷率及坍落高度等方面分析了干容重对动床模型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值粒径为0.021 mm的细颗粒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有较大影响;中值粒径为0.056 mm的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影响很小;中值粒径0.106 mm的粗颗粒粉煤灰,起动流速已与水下固结时间无关。②粉煤灰冲刷率随冲刷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同一进口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粉煤灰的冲刷率随干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随干容重的增大而有所变缓;粉煤灰冲刷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随流量的增大而有所变缓。③粉煤灰的沉积历时越长,临界坍落高度越大,而临界坍落高度增加的速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临界坍落高度最终趋于一最大值;坍落稳定坡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逐渐趋于一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落高度 冲刷率 起动流速 干容重 模型沙 动床试验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流黏滞性的模型沙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炳乾 龚秀秀 +3 位作者 严培 王非 庞洁 胡红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1,共5页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全沙动床模型试验,模型沙的设计是整个模型试验的关键。当原型泥沙粒径过小,不考虑模型与原型的温度差异时,按比尺计算得到的天然模型沙粒径太小,通常不易获得。因此在满足悬移相似条件下,通过控制试验水温,根据不同... 对于研究泥沙问题的全沙动床模型试验,模型沙的设计是整个模型试验的关键。当原型泥沙粒径过小,不考虑模型与原型的温度差异时,按比尺计算得到的天然模型沙粒径太小,通常不易获得。因此在满足悬移相似条件下,通过控制试验水温,根据不同温度及不同水黏滞系数ν,得到合理的颗粒粒径从而优化模型选沙。在原温和变温两种条件下分别计算所选泥沙的沉速和沉速比尺,表明改变温度所选的模型沙粒径是合理的,用较大粒径天然沙模拟原型较细沙,既满足沉速相似也满足悬移相似要求。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沙选择满足设计要求,模型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黏滞性 动床试验 模型沙 粒径 悬移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