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山区侵蚀性降雨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哲 方政 +4 位作者 董智 吴其聪 潘嘉琛 刘超 安淳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 为研究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降雨因素及典型作物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泰安市东周小流域2014-2020年77次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不同作物产流产沙特征及对各降雨指标的响应.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Ⅰ型(小雨量、短历时、大雨强)、Ⅱ型(大雨量、长历时、小雨强)、Ⅲ型(中雨量、中历时、小雨强)3类.各降雨频率为67.53%,3.9%,28.57%,占研究期内总降雨量的44.2%,14.02%,41.78%.②各径流小区产流和土壤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豆、裸地、地瓜、花生,花生和地瓜对径流和泥沙的削减效果相对较好.在Ⅱ型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量最大,Ⅲ型次之,Ⅰ型最小;但当Ⅰ型和Ⅲ型雨频率较高时,产流产沙量也较大.③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降雨量,当作物种类不同时,影响次之的因素有所差别.径流对降雨因素的响应程度高于土壤流失量,控制产流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典型作物 产流 产沙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济南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洪涛 赵龙 +3 位作者 李丹 张健先 王延明 李成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和卧虎山站(玉符河)的径流量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径流突变点;结合IHA-RVA法,研究济南南部山区河流径流变异特征和生态需水;通过分析河流生态需水满足度,研究区域生态水文和生态需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济南南部山区生态需水的保障措施。[结果]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径流量突变点为1996年,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72.75%和69.42%,均属高度改变;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年生态需水分别为1.47×10^(6),1.81×10^(6) m^(3)。总体上,北大沙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32.35%,玉符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60.42%。[结论]济南南部山区在突变前后水文变异较大,总体的生态需水满足度整体偏低,可从河流生态调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加强河流生态需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IHA-RVA法 生态水文变异度 生态需水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菜用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成马丽 黄文林 +2 位作者 樊艳 杨云 葛刚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0期46-51,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早熟、早上市菜用马铃薯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密度,本课题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开展组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可用威芋5号生产菜用早上市马铃薯... 为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早熟、早上市菜用马铃薯品种及各品种的种植密度,本课题采用二裂式裂区设计,开展组合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黔西北山区950 m中低海拔区域可用威芋5号生产菜用早上市马铃薯,推广种植的最佳密度为3500~4500窝/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密度 黔西北山区 中低海拔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数据模型库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姜建成 罗军伟 +3 位作者 孔雨光 姜宏良 解希涛 王爱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树种DBH(胸径)和树高相关性。研究区域18个优势树种总株数为23910株,其中欧美杨(Populus nig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银杏(Ginkgo biloba L.)、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10个优势树种株数较多,每个树种的株数均大于300株,总株数共计23089株,约占优势树种总株数的96.57%。18个优势树种的平均每公顷蓄积在51.0~140.6 m 3之间,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欧美杨、银杏、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5,麻栎的相关性最强,为0.5391,欧美杨、油松和银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5、0.5230和0.5215,其他1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均较低。该工作能够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该区域科学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标准地 矢量标准木 数据库模型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不同人工林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夏江宝 曲志远 +3 位作者 朱玮 张光灿 王贵霞 杨吉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解不同林分土壤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为北方石质山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圣泉寺林场内,以5种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渗透... 为了解不同林分土壤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为北方石质山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圣泉寺林场内,以5种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渗透速率等表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指标,明显好于无林地,其中混交林好于纯林,刺楸纯林好于黄连木、栾树纯林。2)在旱季和雨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部分林分土壤含水量呈现递减趋势,其变动幅度小于无林地。3)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森林类型土壤饱和持水量逐渐减小;混交林表层土壤蓄水功能最好,其他林分各层次差异较小;在涵养水源和水分有效性方面,混交林优于纯林,纯林中以刺楸较好,栾树较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首先考虑营造混交林分,树种组成以刺楸+黄连木较好,若营造纯林,应选择营造刺楸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人工林 土壤水分特征 土壤容重 孔隙度 渗透速率 森林经营 刺楸 黄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志才 石荣会 +4 位作者 晁洪太 陶九庆 韩延宏 逄锦亮 张春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5-102,共8页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 根据野外调查 ,并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 ,对鲁中南地区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 ,鲁中南隆起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 ,主要表现为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强度变化和断裂活动的群集性以及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段分布的局限性上。对于鲁中南地区而言 ,活动断层可以分为中更新世中期 (5 0 0 ka BP)至晚更新世初期 (90 ka BP)活断层和晚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活断层两类 ;其中前一类 (主要是中更新世断裂 )断裂数量较多 ,分布较为广泛 ,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断裂段的数量较少 ,分布较局限。它们对地震的控制能力不同 ,前者可控制 5 .5级左右的地震 ,而后一类可控制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控震能力 第四纪 山东 断裂活动 活动时代 新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4 位作者 袁利 牛勇 张光灿 张荣华 常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27-31,36,共6页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杜振宇 葛忠强 +3 位作者 王清华 梁燕 李宗泰 刘桂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了解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山地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长... 为了解鲁中山地长期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鲁中山地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长期侧柏林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质量,并探讨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侧柏林地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与土壤硬度、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水解氮含量、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比之下,黑峪林场侧柏林土壤整体质量优于燕子山林场和原山林场,后两者相差不大。随林分密度增加,侧柏林土壤化学、生物和综合质量均表现出显著下降;林分密度增加会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降低林内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利于人工林系统内的养分再循环,从而导致林地土壤质量的下降。在林分密度较低(<2500株/hm^2)时,土壤质量平均得分分别是2500~3500株/hm^2,3500~4500株/hm^2和>4500株/hm^2密度组的2.11,2.02,2.27倍。鲁中山地侧柏林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在林分密度低于2500株/hm^2时具有较高的土壤化学、生物和综合质量。建议对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采取合理间伐措施,降低林分密度,提高林地土壤质量,以利于侧柏林可持续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地 侧柏人工林 土壤质量 林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地区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广涛 韩宗珠 +2 位作者 栾光忠 邢光福 陈佐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35-443,共9页
晚白垩世 (95Ma)、白垩纪末 (6 9Ma)和古新世 (6 76 5Ma)玄武质岩石 ,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花岗岩体中 ,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玄岩和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 ,(La/Yb) N=2 5 .5~ 4 6 .... 晚白垩世 (95Ma)、白垩纪末 (6 9Ma)和古新世 (6 76 5Ma)玄武质岩石 ,呈脉状零星露头产于燕山期崂山花岗岩体中 ,岩性分别为碱性玄武岩、碧玄岩和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碧玄岩以高度富集LILE和LREE为特征 ,(La/Yb) N=2 5 .5~ 4 6 .6 ,两者表现为程度不等的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 ,与我国华北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相比 ,Ba、Rb、Th更为富集 ,Sr、Nd同位素比值 (碧玄岩 )为87Sr/ 86Sr =0 .70 5 5 17,14 3 Nd/ 14 4 Nd =0 .5 12 777,它们很可能均起源于早中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而形成的古老岩石圈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拉斑玄武岩则与华北早第三纪拉斑玄武岩类似 ,微量元素总量及LILE和LREE含量均较低 ,(La/Yb) N=4 .7~ 6 .4 ,其典型的微量元素比值 (如Zr/Nb、Rb/Nb、Nb/Ta等 )与EM1型OIB类似 ,87Sr/ 86Sr =0 .70 6 0 5 4~ 0 .70 6 146 ;14 3Nd/ 14 4 Nd =0 .5 72 387~ 0 .5 12 392 ,它可能起源于受上涌软流圈交代的大陆岩石圈 (软流圈顶部的“metasome”)的部分熔融 ,是软流圈流体与大陆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上述不同类型玄武岩的顺序侵位 ,可能反映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期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质岩石 岩石地球化学 崂山 山东 微量元素 锶同位素 大陆岩石圈 钕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振宇 梁燕 +4 位作者 葛忠强 李宗泰 李永涛 吕雷昌 王清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112,123,共10页
【目的】土壤质量是森林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森林土壤质量研究,对于诊断林地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山地22块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 【目的】土壤质量是森林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森林土壤质量研究,对于诊断林地土壤质量优劣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中山地22块不同密度(1300~6400株·hm^-2)侧柏人工林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取样测定17个土壤指标,研究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1)供试的侧柏林地有40.90%的土壤容重处于“适中”等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供试样地的土壤粘粒含量也普遍较低。由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较高,林地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较好。2)林地土壤电导率普遍很低,72.72%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处于“很高”或“较高”等级。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低,分别只有13.64%和36.36%的样地达到“适中”等级,而有效钾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3)林分密度与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CEC、碱解氮、有效钾、过氧化氢酶、脲酶之间的关系均为显著负相关(P<0.05);在林分密度较低(<2500株·hm^-2)时,土壤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密度组。【结论】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较为稳定,各指标在不同样地间的变异均为中、低强度。林地土壤质量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密度较低时有利于林地土壤质量的提升。对密度过高的侧柏人工林应采取间伐抚育措施,控制在2500株·hm^-2左右,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人工林 林分密度 土壤质量 鲁中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二等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赖鸿斌 马德英 +1 位作者 梅熙 武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9,23,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标准的提高,无砟轨道铁路及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而我国山区铁路多,地形困难,高差起伏大,用传统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不仅测量速度慢,而且精度不高。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山区二等水准...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标准的提高,无砟轨道铁路及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而我国山区铁路多,地形困难,高差起伏大,用传统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不仅测量速度慢,而且精度不高。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山区二等水准测量具有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传递高程迅速,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且能保证山区二等三角高程测量的准确性。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有效地消除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以及地球曲率、大气折光对三角高差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精度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而且该作业方法操作简单,能提高作业效率,可以推广应用。另外,在观测过程中,部分测量限差(如测回间垂直角指标差、指标差互差)有待今后多做试验来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等水准测量 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 山区 误差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格根敖包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渝金 吴新伟 +8 位作者 江斌 郭威 杨雅军 刘世伟 崔天日 李伟 李林川 司秋亮 张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16,共13页
格根敖包组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为一套偏中性的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及细-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笔者对格根敖包组中细碎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结... 格根敖包组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为一套偏中性的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及细-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笔者对格根敖包组中细碎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格根敖包组细碎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48.9,385.8,428.0和507.3 Ma 4个峰值;粉砂岩中存在Artisiasp.,Eusigillaris sp.等化石。格根敖包组碎屑岩主要以细粒杂砂岩和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主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w(SiO2)=69.04%,w(Al2O3)=14.76%,w(MgO)=1.05%,w(CaO)=0.66%,w(Na2O)=2.34%,w(K2O)=2.65%;镁铝比值M为3.05~9.98,平均值7.18;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184.46×10-6((124.06~261.96)×10-6),δEu平均值0.71,δCe平均值0.99,LREE富集,HREE亏损。上述结果表明,格根敖包组地层形成于大陆岛弧-活动陆缘附近,古地理显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根敖包组 碎屑锆石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扎兰屯地区 大兴安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及水分入渗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萍 刘霞 +3 位作者 张光灿 单桂梅 张松松 方立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89-95,共7页
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入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 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入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与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与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与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的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的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与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结构 土壤入渗 分形维数 坡耕地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流纹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杰 吕新彪 +5 位作者 陈超 衮民汕 杨永胜 徐益群 王琳 张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6-918,共13页
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中段,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32±2Ma(MSW... 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中段,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32±2Ma(MSWD=1.5,2σ),属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流纹岩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岩石,具有高硅(71.6%~77%)、富碱(Na_2O+K_2O=7.94%~9.64%)且富钾(K_2O=4.5%~5.46%)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中等Eu负异常(δEu=0.22~0.7),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富Th、U、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相对贫Ba、Sr,显示A型流纹岩特征。岩浆源区与硬质砂岩相似,具有较高的锆饱和温度,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塔尔气地区 锆石U-PB年龄 A型流纹岩 后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8
15
作者 盛昌繁 王洪妮 解毅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学生的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而家庭支持因素和社区协助因素的协调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解析——以卧云铺七大院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波 霍拥军 董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5期708-711,共4页
本文在对卧云铺传统古村测绘调研的基础上,以卧云铺七大院为对象进行院落空间处理、建筑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当地居民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传统礼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多变的院落空间和丰富的建筑形态,并进一步对院落空间的营建技巧和... 本文在对卧云铺传统古村测绘调研的基础上,以卧云铺七大院为对象进行院落空间处理、建筑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当地居民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传统礼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多变的院落空间和丰富的建筑形态,并进一步对院落空间的营建技巧和居住建筑物地域特征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认为卧云铺传统民居的营建理念对鲁中山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山区 卧云铺 传统民居 院落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鹏 刘刚 +1 位作者 柳京安 刘作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流域总需水量中生态需水的比重最大,占总需水量的68.11%,农业生产需水量其次,占31.37%,人畜生活需水量最少,仅为0.52%。以小流域降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评估基础,当降雨设计频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典型小流域的需水量占可供水量比重分别达到63.1%,75.2%和101.7%,研究区域典型小流域基本上都处于用水高度紧张状态,同时,提出了该地区未来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小流域 雨水资源潜力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蕾 王丽 +3 位作者 郭静 袁利 刘霞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国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17.28%、4.90%和0.998%,其中单种科和极小科(含2-9种)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91.6%,单种属和含2-4种的属有161个,占总属数的96.18%,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内植物科和属的分布是比较均匀和丰富的;2)该区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具有明显优势,热带性质属在该区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渊源,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一热带区系的过渡性;3)该区植物区系的特有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种子植物区系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磊 康志宏 +2 位作者 童雪飞 王成 杨耀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63,共10页
柴西阿尔金山前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拗陷和晚期隆升的多期改造叠合,其中早、侏罗世断陷期发育陆相湖盆泥页岩。地堑-半地堑同沉积断裂控制沉积格局,断陷湖盆长轴为北东向,在小梁山凹陷、七个泉断鼻带和铁木里克凸起构造带沉积半深湖-... 柴西阿尔金山前经历了早期断陷、中期拗陷和晚期隆升的多期改造叠合,其中早、侏罗世断陷期发育陆相湖盆泥页岩。地堑-半地堑同沉积断裂控制沉积格局,断陷湖盆长轴为北东向,在小梁山凹陷、七个泉断鼻带和铁木里克凸起构造带沉积半深湖-深湖相的泥页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泥页岩空间展布受沉积相控制,因此呈北东向带状连续稳定分布,由阿尔金山前七个泉—红沟子—小梁山构造带向盆地内部厚度逐渐减薄,累积厚度超过300m,有效厚度在50~70m,是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工业性页岩气聚集成藏必备的物质保障。研究证实,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泥页岩干酪根显微组分腐泥组、镜质组、惰性组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0.7%、33.1%和6.2%,依据Tissot和Welte分类标准,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对25个野外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测试,TOC含量稳定分布在1%~4%,Ro在0.8%~2.5%,泥页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条件优越。与北美和四川盆地海相页岩相比,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陆相泥页岩的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含量为52.51%;含硅质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为37.42%。泥页岩中发育大量裂缝、微裂缝、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质孔,有利于页岩气富集和吸附。泥页岩比表面积在9.13~18.14m2/g,平均值为13.43m2/g;孔体积在0.026 6~0.088 7cm3/g,平均值0.065 41cm3/g,平均孔径在25.76~72.48nm,平均值为47.87nm。比表面积和孔径呈负相关,孔体积和孔径呈正相关;孔径越小,泥页岩的比表面积越大。TOC含量和Ro与泥页岩表面积呈正相关,表明随着有机质成熟生烃形成的有机质孔对比表面有重大影响,比表面越大为页岩气吸附提供的吸附位越多,储集性能优越。上覆灰泥岩、泥灰岩和膏盐岩盖层区域广泛分布,早期浅埋—中期深埋、多次排烃—晚期抬升有利于页岩气藏的保存。综合页岩气成藏实际地质参数,优选出小梁山凹陷、七个泉断鼻带、洪水沟断鼻带和铁木里克凸起4个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侏罗统 页岩气 地质条件 阿尔金山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2000年与2007年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圣海 胡庆华 +2 位作者 李鹏 李继国 刘学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5,62,共6页
根据2000--2007年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大多... 根据2000--2007年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年间,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大多数年龄组学生的生理机能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片区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研究提示,全面把握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契机,在不断发展武陵山区经济的同时,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改,完善教学,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少数民族 中学生 小学生 体质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