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优化研究
1
作者 李平 古愉川 +5 位作者 冯伟 张先锋 周晓晖 丁小兵 贺银春 任桂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106,共8页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s;建立了基于EDEM离散元素法大豆和豆荚的仿真模型,以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筛网尺寸的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最后,以重庆鑫源4LZ-0.9小型联合收获机为基础,按理论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改装,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脱粒滚筒转速为395 r/min、脱粒间隙为30 mm、筛网尺寸为14 mm时,大豆籽粒的破碎率为2.1%,与理论分析结果非常接近,为丘陵山地小型大豆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割机 脱粒装置 优化研究 EDE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滑坡监测设备抛投无人机智能路径规划
2
作者 赵丽华 史康怀 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4,共6页
GNS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监测,但在复杂和高危环境下,监测设备难以安装,而利用无人机抛投有望实现监测设备的无人化部署。针对无人机续航以及复杂环境下地形威胁等问题,抛投无人机的路径规划作为基础任务尤为关键。将复杂山区抛投无人... GNS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监测,但在复杂和高危环境下,监测设备难以安装,而利用无人机抛投有望实现监测设备的无人化部署。针对无人机续航以及复杂环境下地形威胁等问题,抛投无人机的路径规划作为基础任务尤为关键。将复杂山区抛投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分为地质灾害区域三维实景地图构建、代价函数设计、航迹规划算法3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将基于自适应权重和Levy飞行策略的鲸鱼优化算法应用于抛投无人机航迹规划。以四川省汉源县红岩子滑坡为研究区,实现了复杂山区GNSS监测装备抛投无人机的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监测 复杂山区 抛投无人机 路径规划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新疆天山地区多源降水融合数据集
3
作者 卢新玉 伏晓慧 +3 位作者 王秀琴 刘艳 火红 王敏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90-398,共9页
天山山区属于我国典型的高寒山区,被誉为“中亚水塔”,对于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利用卫星反演来估算山区降水量已成为一种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且分布不均,导致了基于卫星反演的降水数据在精... 天山山区属于我国典型的高寒山区,被誉为“中亚水塔”,对于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利用卫星反演来估算山区降水量已成为一种重要方法,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且分布不均,导致了基于卫星反演的降水数据在精度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开展天山山区多源降水融合数据集研制,以GSMaP卫星降水数据为初始场,结合同期区域内1065个台站的实况日降水数据,发展一种基于最优插值的星地降水产品融合方法,最终生成2000–2022年天山山区逐日融合降水产品集。本数据集在研制过程中对实况数据进行了严格质控,对逐日融合降水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相关系数由0.44提高至0.53(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绝对平均误差由6.3mm d^(-1)下降至5.7mm d^(-1)。本产品集有望为复杂地形区域的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多源降水 最优插值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优化多属性决策的山区公路线路优选方法
4
作者 葛巍 彭朝晖 +4 位作者 徐波 刘沐 王亚伟 张亚东 王思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1,共7页
山区公路线路优选存在评价指标复杂、定性指标难量化、主观设定的指标常权权重与工程实际不完全相符等问题。针对此,基于技术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参考霍尔三维结构对山区线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 山区公路线路优选存在评价指标复杂、定性指标难量化、主观设定的指标常权权重与工程实际不完全相符等问题。针对此,基于技术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参考霍尔三维结构对山区线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理论量化定性评价指标,考虑评价指标实际状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变权理论修正评价指标常权权重,实现了对数据的优化,并基于多属性决策模型(TOPSIS)提出了一种山区公路线路优选方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玻利维亚艾尔西亚公路项目四号风险点的线路方案比选中,结果表明:云模型能有效解决定性指标的不确定性导致其难以量化的问题;3个路线方案的贴近度分别为0.833,0.606,0.684,变权理论与传统常权权重相比在评估过程中更突出了极值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更贴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路线优选 云模型 变权理论 多属性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山区铁路设计的“桥梁-环境”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
5
作者 鲍学英 曹娅利 +1 位作者 贺振霞 李亚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 为实现对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的协调优化控制,提出一种基于绿色设计要素简化网络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通过分析并识别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要素间的耦合关系,建立要素双层耦合网络,依托节点综合重要度和关联度对耦合网络“瘦身”。以耦合协调度最大化、“桥梁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水平”分别作为简化网络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构建山区铁路“桥梁-环境”简化网络优化调控模型,并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一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山区铁路某特大桥为例,对其绿色设计要素构建耦合简化网络并进行优化调控,结果验证了本文构建的耦合协调度优化调控方法的合理性,可为桥梁绿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桥梁 区域环境 绿色设计要素 耦合网络 耦合协调度 PS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评估和预测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润阳 陈佳 +3 位作者 杨新军 尹莎 徐俐 白玉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1-2297,共17页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型,将SESV分解为暴露风险、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48个指标,定量评估了2000—202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比三种算法优化后的模型精度选取最优模型并预测2020—205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陕南秦巴山区的SESV整体处于中低脆弱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性最优,且选取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能进一步改善预测性能。③预测结果显示,陕南秦巴山区SESV得到了显著降低,社会⁃生态系朝着良好态势发展。其中,暴露风险与SESV具有趋同性且地区间的差异变小,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维度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并未缓解。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山区典型案例分析为SESV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支持向量机模型 优化算法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混合山地瞪羚优化器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煦 莫愿斌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3-821,共19页
针对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寻优路径中存在局部最优和过早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山地瞪羚优化器(mountain gazelle optimizer,MGO)的多策略混合山地瞪羚优化器(multi-strategy hybridMGO,HMGO)改进算法。利用准反向学习策略优化种群初始... 针对机器人导航系统设计寻优路径中存在局部最优和过早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山地瞪羚优化器(mountain gazelle optimizer,MGO)的多策略混合山地瞪羚优化器(multi-strategy hybridMGO,HMGO)改进算法。利用准反向学习策略优化种群初始化以确保其广泛性,引入动态自适应密度因子调整优化机制参数,结合算术优化策略和正余弦思想进行随机扰动。通过消融实验、13个基准测试函数以及对二维和三维空间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求解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HMGO在效率和稳定性上有优势且该算法求解此问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山地瞪羚优化器 准反向学习 动态自适应密度因子 算术优化 正余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绿色效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虎 林皓鋆 +2 位作者 张珍 丁庆军 张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2,162,共6页
我国基础建设的规模与速度与日俱增,泵送混凝土传统的原材料产地有限且资源日益枯竭。相对丘陵和平原区域,因交通闭塞、地形崎岖、地质复杂,山地区域原材料资源匮乏问题更为明显。为提升山地原材料资源利用率,基于绿色施工的理念,分析... 我国基础建设的规模与速度与日俱增,泵送混凝土传统的原材料产地有限且资源日益枯竭。相对丘陵和平原区域,因交通闭塞、地形崎岖、地质复杂,山地区域原材料资源匮乏问题更为明显。为提升山地原材料资源利用率,基于绿色施工的理念,分析山地区域的施工环境,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在施工点周边区域就地取材,提出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改进了混凝土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所提优化配合比,在新拌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硬化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最终提高了绿色施工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泵送混凝土 混凝土传统原材料 就地取材 配合比优化 绿色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9
作者 朱维娜 巫昊燕 +2 位作者 韩贵锋 叶林 蒋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114,共11页
社区绿色空间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良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表征。从主观意识—客观物象交互视角切入,基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见性和服务吸引力3个维度,构建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模型,可视化其空间分布,识别影响可用性的... 社区绿色空间对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良好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表征。从主观意识—客观物象交互视角切入,基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见性和服务吸引力3个维度,构建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评估模型,可视化其空间分布,识别影响可用性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对重庆市渝中区两上片区(两路口街道和上清寺街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绿色空间可用性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沿大规模高密度的绿色空间向外逐层衰减,局部位置交错分布;(2)吸引力是影响绿色空间可用性的主导维度,可达性和可见性具有强化绿色空间可用性的作用;3个维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性;(3)绿色空间可用性不仅受到绿色空间规模、类型和位置的协同作用,还受到地形、视野、可进入性等多重因子的影响。最后形成多维度联合—多因子协同—多类型统筹的“菜单式”的社区绿色空间可用性优化路径,以期促进绿色空间的实际获得感,提升居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社区绿色空间 可用性 障碍因子 “菜单式”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与空间耦合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优化路径——以重庆万州高笋塘片区为例
10
作者 王慧颖 吴晓 +1 位作者 王佳妮 杨博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在山地城市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居民公共活动的核心载体,面临着活动与空间不匹配的挑战。为此,将公共活动和公共空间进行耦合,提出“耦合关系匹配—多样模式优化—网络结构搭建”的公共空间优化路径:首先,以公... 在山地城市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居民公共活动的核心载体,面临着活动与空间不匹配的挑战。为此,将公共活动和公共空间进行耦合,提出“耦合关系匹配—多样模式优化—网络结构搭建”的公共空间优化路径:首先,以公共活动和公共空间耦合为基本原则,系统性归纳活动与空间的匹配关系,并提出3类活动空间;其次,归纳优化工具,针对3类活动空间所对应的8种空间模式进行微观形态优化;最后,通过3类活动空间的网络化构建,形成宏观的空间结构,同时将该优化路径应用于重庆万州高笋塘片区的实践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活动 公共空间 活动与空间耦合 山地城市 空间优化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山地环境的多无人机协同搜索攻击算法
11
作者 姚明辉 师聪 +2 位作者 牛燕 吴启亮 王聪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针对多无人机在不规则山地环境下协同搜索攻击未知目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ACO)与向量直方图法(VFH)的无人机群智能自组织协同搜索攻击(IACO-VFH)算法。首先,以最大化搜索效率和攻击数量为目标建立了协同搜索攻击优化模... 针对多无人机在不规则山地环境下协同搜索攻击未知目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ACO)与向量直方图法(VFH)的无人机群智能自组织协同搜索攻击(IACO-VFH)算法。首先,以最大化搜索效率和攻击数量为目标建立了协同搜索攻击优化模型。其次,在协同搜索过程中先通过VFH方法计算无人机当前位置的代价函数,再利用代价函数改进ACO算法中的启发式函数,以提高无人机的避障性能。然后,使用信息素扩散更新与动态化递增因子来改进ACO算法中的信息素更新机制,在提升局部避障性能的同时有效兼顾搜索覆盖率。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在简单圆形障碍物环境中,IACO-VFH算法的平均覆盖率与平均摧毁目标数量分别比粒子群优化方法高出11.79%与2.46个,同时,在不规则山体环境中,IACO-VFH算法在保证无人机自身安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搜索战场环境中的未知静态和动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 山地环境 协同搜索攻击 蚁群优化 向量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桥梁桩基地层参数优化反演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李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96-801,共6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下穿桥梁桩基施工时,地层关键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已有方法存在环境扰动大、现场参数难以获取以及测定效率低、精度不足等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东湖岛—二沙桥段区间双线盾构隧...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下穿桥梁桩基施工时,地层关键参数的准确测定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已有方法存在环境扰动大、现场参数难以获取以及测定效率低、精度不足等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东湖岛—二沙桥段区间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桥梁桩基实际工程,提出了一种基于登山队优化算法(MTBO)的无损反演地层参数的智能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盾构下穿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得到的地表沉降数据进行对比,以对比误差构建MTBO算法中的目标函数。通过将地层参数设为优化变量,利用MTBO算法的高效全局计算能力,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优化,直至找到使误差最小化的地层参数值,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该智能优化方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上都有较大优势,能为复杂的岩体优化反演问题提供帮助;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广州轨道交通12号线,在盾构隧道下穿桥梁桩基后,该方法反演出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值等关键地层参数与真实值较为接近,相对误差均小于14%,说明了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该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计算耗时为22 197 s,极大缩减了工作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桥梁桩基 参数反演 登山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丘陵山区农业作业需求的减速器结构设计
13
作者 吕晓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8-10,共3页
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峭、土壤质地多样且作业空间有限,对减速器的紧凑性、高效性、易维护性、强适应性和耐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概述丘陵山区农业作业的具体特点与需求,设计了满足这些特殊需求的微耕机及减速器总体结构,... 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峭、土壤质地多样且作业空间有限,对减速器的紧凑性、高效性、易维护性、强适应性和耐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概述丘陵山区农业作业的具体特点与需求,设计了满足这些特殊需求的微耕机及减速器总体结构,包括动力传输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减速器的内部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选取关键设计变量并建立目标函数,对减速器进行多目标设计。所设计的传动方案与箱体结构不仅减轻了减速器的质量和复杂度,还提高了传动平稳性和结构强度。数值模拟评估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的减速器箱体在应力、刚度和固有频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满足实际作业需求,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作业 微耕机 减速器 多目标优化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山区铁路工程物流基地选址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浩 甘蜜 +3 位作者 魏力飞 何庆 王平 彭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同时考虑未来社会需求分布的不确定性的工程选址模型。以工程地质条件、建设施工成本、道路情况等多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预测未来社会需求并引入波动变量构建非精确机会约束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永临结合模式设施选址的“多面体-DRO”二阶段分布鲁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水平是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海拔施工点,选择附近的高海拔设施更加可靠;为尽可能服务高海拔地区,永久设施点更倾向于在高海拔地区修建。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抵抗不确定性带来的代价,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在山区铁路工程永临结合设施修建方面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设施选址 永临结合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协调测度及优化调控
15
作者 鲍学英 曹娅利 +2 位作者 李引红 李亚娟 贺振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山区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桥梁占比高。为科学评估及优化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协调状况,促进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高质量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种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协调优化调控模型。在分析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作用的基础... 山区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桥梁占比高。为科学评估及优化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协调状况,促进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高质量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种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协调优化调控模型。在分析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作用的基础上,从设计视角构建山区铁路桥梁绿色设计要素及特征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法提取绿色设计关键要素;结合时间累积效应,以绿色设计关键要素为着手点,通过分析山区铁路桥梁可持续能力和环境承载水平,构建了山区铁路“桥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以耦合协调指数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反映“桥梁-环境”复合系统动态反馈机制的优化调控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并提出了使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向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管控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桥梁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水平”且获得偏离度最小的前提下,绿色设计关键要素优化比例分布于2%~40%,“桥梁-环境”耦合协调指数达到最大值622.4。该研究提高了桥梁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为山区铁路桥梁与区域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评估及桥梁绿色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桥梁 区域环境 耦合协调 关键要素 优化调控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铁路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均衡优化
16
作者 鲍学英 肖岚月 +2 位作者 万炳彤 李亚娟 贺振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6-1155,共10页
为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提升山区铁路的节材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NSGA-Ⅱ的关键节材要素双目标均衡优化方法。首先,以断面超挖、喷射混凝土类型选择、围岩变形预留、桩基扩孔、桩头超封5个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为决策变量,以CO_(2)减排量... 为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提升山区铁路的节材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NSGA-Ⅱ的关键节材要素双目标均衡优化方法。首先,以断面超挖、喷射混凝土类型选择、围岩变形预留、桩基扩孔、桩头超封5个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为决策变量,以CO_(2)减排量最大、建造成本增加值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山区铁路桥隧工程关键节材要素均衡优化模型;其次,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出Pareto均衡解集;再次,耦合主客观元素组合的综合赋权法与TOPSIS法对Pareto均衡解集进行科学决策,得到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关键节材要素最佳组合,并分析决策者偏好对最佳组合的影响;最后,以某山区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系统地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最佳组合能实现CO_(2)减排12.622万t,对应建造成本增加了24.833万元,优化效率达到50.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桥隧工程 关键节材要素 均衡优化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及交叉重叠关系研究
17
作者 栾春凤 时兆慧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 以南太行地区5种类型99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并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南太行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交叉重叠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太行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的数量最多,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长治市内的保护地分布数量最多,整体呈集聚的空间分布类型;其保护地按照密度值可分为3档,大多为点状分布,高密度区主要呈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在南太行东部地带及部分南部地区;99处保护地中存在27处交叉重叠,风景名胜区交地质公园是最多的重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交叉重叠 整合优化 南太行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山地民居夏季热环境分析及被动式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田孟雨 +3 位作者 桑国臣 崔晓玲 朱轶韵 韩玮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50,共8页
对关中山地典型民居开展夏季热环境测试,探究传统民居对山地气候的适应性原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热工设计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获得关中山地民居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传统民居的生土墙具有良好的热惰性,能够抵御室外... 对关中山地典型民居开展夏季热环境测试,探究传统民居对山地气候的适应性原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热工设计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获得关中山地民居的优化设计参数。结果表明,传统民居的生土墙具有良好的热惰性,能够抵御室外温度波动;阁楼开敞的格栅窗能够在夜间时段引入室外低温空气,起到隔热降温效果。此外,提高墙体热惰性、采用通风屋面、南向外窗设置遮阳构件、采用夜间通风技术对夏季室内热环境提升显著,当外墙热惰性指标为27.18、南向外窗遮阳投影系数为0.5、夜间通风时段为18:00—次日09:00并采用通风屋面时,关中山地民居室内空气温度平均值和最高值分别降低2.9℃和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热舒适 降温 设计优化 关中山地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机器人最优越野构型神经网络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党婉莹 周乐来 +1 位作者 李贻斌 张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74-3685,共12页
轮式模块化机器人在满足人类对于无人自主任务需求时具有很多优势,机器人组合体构型在搬运物资、山地越障等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多模块机器人构型优化规划方法。构建数字化地形表达,建立参数化地形辨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构... 轮式模块化机器人在满足人类对于无人自主任务需求时具有很多优势,机器人组合体构型在搬运物资、山地越障等方面更具有独特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多模块机器人构型优化规划方法。构建数字化地形表达,建立参数化地形辨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构建能耗与时间加权组合的最优构型,改变约束条件在不同地形下进行大量平行运行得到大量地形-最优构型参数结果对,将地形集合构建为输入集,将最优构型集合构建为输出集,训练借助神经网络技术快速得到面向任意地形的最佳组合体构型,使得组合体在面对三维复杂地形时实现高成功率、高可靠性越障运动,同时将能耗成本和时间成本降至最低。通过物理引擎平台仿真搭建仿真野外地形,对规划得到的构型进行通过性验证和性能测试,各构型均能完成地形跨越,同时验证规划算法的优化能力;搭建模块化机器人样机实物进行实验,以6×1刚性连接构型完成了2倍轴距宽沟壑的跨越。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地规划各类地形下满足通过性要求和时间能耗最优的组合体越障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机器人 山地越障 构型优化 A^(*)算法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山地型高效生态养牛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新明 符世雄 +1 位作者 金睿 叶方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养牛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农民创收增收的一个重要路径。伴随新时期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各地积极开展牛养殖业,并取得了较高效益。贵州安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地坡度大、土地贫瘠,不适于放牧养牛,种草养牛载畜能力有... 养牛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农民创收增收的一个重要路径。伴随新时期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各地积极开展牛养殖业,并取得了较高效益。贵州安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地坡度大、土地贫瘠,不适于放牧养牛,种草养牛载畜能力有限,这些情况对安顺养牛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安顺山地养牛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化途径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生态养牛 优化途径 安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