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固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建纯 李鹏 +3 位作者 黄佳慧 张国军 马文涛 苏利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目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判别标准,探索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方法]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基于2000年、2008年、201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ETM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 [目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判别标准,探索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方法]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基于2000年、2008年、2015年和2019年的Landsat ETM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1)固原市东部主要为草地,西部主要为耕地,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平均综合指数为2.3~2.6;(2)植被覆盖度(NDVI)和建筑-裸土指数(NDBSI)对RSEI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湿度指数(WET)的影响显著增强;(3)2000—2019年固原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大幅改善,但局部地区略有恶化,中等质量区域比例从18.11%上升至91.53%。2015—2019年生态环境极差区域的面积由0.01%增至0.27%;(4)2000—2019年生态环境改善面积与林地净增加面积呈显著正相关,退耕还林政策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结论]城市扩张使得林地减少和农业用地的撂荒,对固原市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建议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恢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RSEI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绣海棠’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引种试栽表现
2
作者 化荣 何燕 杨洋 《北方果树》 2025年第5期66-68,共3页
在宁夏南部山区引入‘锦绣海棠’进行试栽。通过2年栽培观察发现,该品种当年种植成活率达96.3%,次年保存率为91.5%;在越冬性、越夏性、生长势及抗病虫害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适应性综合评价得分为89分,评价良好。该结论可为类似地... 在宁夏南部山区引入‘锦绣海棠’进行试栽。通过2年栽培观察发现,该品种当年种植成活率达96.3%,次年保存率为91.5%;在越冬性、越夏性、生长势及抗病虫害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适应性综合评价得分为89分,评价良好。该结论可为类似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海棠 宁夏南部山区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叶用枸杞宁杞9号不同株行距初步研究
3
作者 曹春婧 李淑玲 +1 位作者 安永平 曹娟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了研究宁南山区叶用枸杞宁杞9号的适宜栽培密度,开展了叶用枸杞宁杞9号不同株行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叶用枸杞宁杞9号的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枸杞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呈逐步降低... 为了研究宁南山区叶用枸杞宁杞9号的适宜栽培密度,开展了叶用枸杞宁杞9号不同株行距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株行距的增加,叶用枸杞宁杞9号的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枸杞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叶用枸杞宁杞9号的最佳株距为15~20 cm,行距为70~7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叶用枸杞 宁杞9号 株行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连作芹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海萍 陈卓 杨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70,共10页
以宁南旱区连作4年芹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研究常规施肥+枯草·哈茨复合菌剂(MF),常规施肥+枯草芽孢杆菌(BS),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TH)3个处理对芹菜连作根际土壤真菌多... 以宁南旱区连作4年芹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研究常规施肥+枯草·哈茨复合菌剂(MF),常规施肥+枯草芽孢杆菌(BS),常规施肥+哈茨木霉菌(TH)3个处理对芹菜连作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枯草·哈茨复合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34.29%和9.98%。施用微生物菌剂增加了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幅分别为43.16%和12.98%,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的β-多样性。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织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赤霉菌属(Gibberell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是各处理优势菌属,施用枯草·哈茨复合菌显著降低了赤霉菌属、链格孢属、镰刀霉属等真菌性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59.88%、51.63%、36.1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H值和全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综合而言,枯草·哈茨复合菌剂的施用不仅降低了连作芹菜根际土壤镰刀菌属、链格孢属、赤霉菌属等病原菌的富集,还通过改变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重塑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连作 微生物菌剂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群落结构 宁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钾水平对宁南山区花椰菜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海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目的】为宁夏冷凉花椰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冷凉主导花椰菜为试验材料,设置0(K_(0))、10(K_(10))、20(K_(20))、30(K_(30))、40 kg/667m^(2)(K_(40))5个施钾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供钾对露地花椰菜产量... 【目的】为宁夏冷凉花椰菜生产中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冷凉主导花椰菜为试验材料,设置0(K_(0))、10(K_(10))、20(K_(20))、30(K_(30))、40 kg/667m^(2)(K_(40))5个施钾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供钾对露地花椰菜产量、钾素吸收分配利用及土壤根层钾素质量与平衡的影响。【结果】供钾显著增加花椰菜产量,增产率在5.32%~16.24%,供钾水平与花球产量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曲线关系,最高产量为3 529.43 kg/667 m^(2),最佳供钾水平为24.28 kg/667 m^(2)。在苗期和莲座期茎叶是花椰菜钾元素的累积中心,不同处理茎叶分配比例在49.67%~90.49%,进入成熟期花球是花椰菜钾元素的累积中心,不同处理花球累积分配比例在42.25%~53.73%,整株花椰菜钾素累积量苗期以K_(30)处理最高,莲座期和成熟期均以K_(20)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69.40%、79.38%。钾肥利用效率为21.77%~40.31%,以K20处理的钾肥利用率、贡献率及农学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5.28%,21.31%、38.670 kg/kg。供钾水平低于20 kg/667 m^(2)时,土壤钾素平衡表现为亏缺,供钾水平超过30 kg/667 m^(2)钾素盈余由负转正,再继续投入钾肥,钾素盈余。【结论】综合考虑花椰菜钾素吸收利用分配与产量和土壤钾素有效性与菜田钾素收支平衡等因素,建议宁夏南部山区花椰菜适宜的供钾水平为21.82~29.24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宁夏南部山区 供钾水平 产量 钾肥利用率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蓟马空间动态与作物布局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猛蒙 孙玉荣 +2 位作者 陈林 陈彦虎 马俊贵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明确宁夏南部山区苜蓿蓟马空间种群动态与作物环境布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高空遥感无人机获取宁夏南部山区4个研究区域的遥感图片,经处理后计算其景观格局指数,明确景观与蓟马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离散核心区数量... 【目的】明确宁夏南部山区苜蓿蓟马空间种群动态与作物环境布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高空遥感无人机获取宁夏南部山区4个研究区域的遥感图片,经处理后计算其景观格局指数,明确景观与蓟马种群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离散核心区数量(NDCA)、总边界长(TE)、总面积比(CA/TA)、核心区面积均值(Core_MN)、斑块丰度密度(PRD)与蓟马发生量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97。【结论】南部山区在梯田、台塬上种植苜蓿,对于蓟马控制具有地形优势;蓟马在跨越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气象条件才能顺利转移;但生境破碎化,容易造成蓟马爆发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苜蓿蓟马 空间动态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储量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鑫丽 马振华 +2 位作者 赵慧雪 康龙 曹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73,共10页
[目的]为了阐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固碳能力差异。[方法]以宁夏南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纯林(山杏林和刺槐林)、乔木混交林(刺槐+山杏)、乔灌混交林(山桃+柠条)、灌木林(沙棘)、草地共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 [目的]为了阐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与固碳能力差异。[方法]以宁夏南部山区具有代表性的乔木纯林(山杏林和刺槐林)、乔木混交林(刺槐+山杏)、乔灌混交林(山桃+柠条)、灌木林(沙棘)、草地共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各植被类型0—100cm土层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储量。[结果]研究区土壤C、N、P变化分别为19.74~35.11,1.74~3.19,1.60~1.69g/kg,C、N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中刺槐+山杏林地的C、N在0—80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在各类型和土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C∶N在0—40cm土层刺槐林显著较低,40—100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C∶P和N∶P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大,表现为刺槐+山杏林地最高。各植被类型的C∶N在不同土层间没有明显差异,C∶P和N∶P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土壤0—100cm土层碳储量为5.98~38.21t/hm^(2),各植被类型间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刺槐+山杏>刺槐>山杏>沙棘>山桃+柠条>草地,刺槐+山杏林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结论]宁南山区乔灌林地养分循环模式与固碳能力优于草地,且刺槐+山杏混交林造林模式最佳,营造混交林是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植被类型 生态化学计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杏树开花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怡彤 李维倩 +3 位作者 陈刚 白阳阳 吴艳 蔡进军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2期43-47,共5页
杏树是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当地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花期冻害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这导致杏树减产甚至绝产。本文通过调查宁南山区8个不同杏树品种花期、育性及抗冻性,并对不同地形... 杏树是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当地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花期冻害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这导致杏树减产甚至绝产。本文通过调查宁南山区8个不同杏树品种花期、育性及抗冻性,并对不同地形下杏树开花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不同海拔、坡向、坡位环境因子变化对杏树开花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南山区8个杏树品种中本地乡土树种“山杏”初花期最早,“围选1号”初花期最晚;“一窝蜂”有效花比例最高(48.8%),“山杏”最低(37.0%);“龙王帽”坐果率最高(19.9%),“山杏”最低(11.4%);“金太阳”冻害指数最高(74.25%),“山杏”最低(61.88%)。宁南山区杏树花期随着纬度南低北高的趋势,呈现南早北晚的规律性;海拔成为限制杏树开花坐果的首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宁南山区杏树防冻措施探索及筛选抗冻晚花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杏树花期 杏树育性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黑垆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参数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幼奇 包维斌 +4 位作者 白一茹 陆学娥 夏子书 杨帆 钟艳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为了了解生物炭施加对宁南山区黑垆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参数影响,以宁南山区典型土壤黑垆土为研究对象,按0%,1%,2%和3%的比例将土壤改良剂生物炭施加到垂直和水平土柱中,探讨不同施加比例下入渗速率、饱和体积含水量、饱和导水率、饱和... 为了了解生物炭施加对宁南山区黑垆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参数影响,以宁南山区典型土壤黑垆土为研究对象,按0%,1%,2%和3%的比例将土壤改良剂生物炭施加到垂直和水平土柱中,探讨不同施加比例下入渗速率、饱和体积含水量、饱和导水率、饱和扩散率等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比例1%,2%和3%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0%增加了2.98%,6.45%和7.94%,生物炭施加减缓了土壤入渗速率,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Philip模型比Kostiakov模型更加能反映出不同比例生物炭施加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生物炭施加比例1%,2%和3%的饱和体积含水量分别较0%增加了5.05%,8.33%和9.85%,饱和导水率分别减少了45.71%,62.86%和74.28%,生物炭施加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Van Genuchten中1%,2%,3%的参数a较0%分别减少了31.90%,29.25%,19.23%;n分别减少了0.28%,0.16%,0.66%;生物炭施加比例1%,2%和3%的饱和扩散率分别较0%减少了58.46%,77.96%和89.28%.生物炭施加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体积含水量,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入渗 水动力学参数 宁南山区 黑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董立国 袁汉民 +2 位作者 李生宝 袁海燕 潘占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446,共3页
为了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项试验运用Biolog-ECO检测手段,对连续2年的玉米(Zea mays L.)保护性耕作试验全部秸秆覆盖免耕和常规耕作2种耕作处理的土样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试验表明:(1)免耕土壤微生物... 为了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项试验运用Biolog-ECO检测手段,对连续2年的玉米(Zea mays L.)保护性耕作试验全部秸秆覆盖免耕和常规耕作2种耕作处理的土样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试验表明:(1)免耕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以及不同碳源利用率高于常规耕作,免耕对总体碳源利用率平均值比常规耕作高53.1%;(2)免耕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免耕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22.33±0.57,多样性指数3.02±0.04,常规耕作微生物群路丰富度指数14.33±1.15,多样性指数2.56±0.12。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玉米秸秆 土壤微生物 Biolog—ECO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5
11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及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贵 韩新宁 +3 位作者 赵文霞 曹江平 刘婷 杨宏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7-1224,共8页
【目的】研究施加马铃薯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水分运移和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生物炭添加量(0、1%、2%、3%、5%、6%)对宁南山区典型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目的】研究施加马铃薯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水分运移和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生物炭添加量(0、1%、2%、3%、5%、6%)对宁南山区典型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结果】山地草甸土的入渗湿润峰进程和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黑垆土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Philip入渗模型适合山地草甸土的水分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适合黑垆土的水分入渗过程;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土壤的累积蒸发量,土壤蒸发量和蒸发时间复合幂函数关系;2种土壤硝态氮(NO-3-N)淋溶损失质量减少幅度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后加强的趋势,且均在1%添加量时减幅最小,6%时减幅最大。【结论】施加马铃薯生物炭能提高宁南山区土壤持水能力,减小土壤硝态氮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物炭 土壤 水分 入渗 宁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晓一 汤青 +1 位作者 徐勇 党丽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311,共5页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特色农业 模式 效益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庭园生态农业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韶山 李壁成 黄懿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退耕还林还草后如何实现农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宁夏南部退化山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试区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4种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各种生态... 退耕还林还草后如何实现农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宁夏南部退化山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试区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4种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分析了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其推广前景,为半干旱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模式 宁南 退化 半干旱 效益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 山区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旱地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产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杜世平 王留芳 龙明秀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5,17,共5页
对宁南山区旱地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苜蓿草龄的延长,土壤深层水分亏缺严重;草地底层与中层对表层水分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伏秋降水对冬前土壤蓄水亦有重要作用;产量随草龄延长呈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 对宁南山区旱地紫花苜蓿土壤水分及产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苜蓿草龄的延长,土壤深层水分亏缺严重;草地底层与中层对表层水分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伏秋降水对冬前土壤蓄水亦有重要作用;产量随草龄延长呈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6~8年以后草地须及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紫花苜蓿 土壤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张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18-225,共8页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为理解这一过程,该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决策机制和线性规划理论,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为理解这一过程,该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农户决策机制和线性规划理论,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分析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对案例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粮食和劳动力市场健全的条件下,随着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为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关键因素,即农户依据其成员的比较优势,让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留守劳动力倾向从市场购进所需粮食,选择种植马铃薯、西瓜等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农作物;农户选择撂荒部分耕地,特别是贫瘠耕地。该模型能够解释研究区农户的土地利用决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 模型 决策行为 农户模型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半干旱草原典型植物立枯物的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向茹 程曼 +1 位作者 祝飞华 安韶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探究宁南山区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28℃下培养61 d),对5种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立枯物后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2个阶段,前期(0~11 d)速率较... 为探究宁南山区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28℃下培养61 d),对5种典型植物立枯物添加到土壤后的碳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立枯物后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2个阶段,前期(0~11 d)速率较大且迅速降低,后期速率较小且保持平稳,到培养结束时速率仅为初始速率的5.37%~13.98%.并且受矿化速率的影响,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前期增加很快,之后逐渐减慢.前期(0~11 d)各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占到总矿化量的30.43%~50.51%.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立枯物自身释放的CO2-C量进行模拟,得到的矿化速率常数k以及立枯物的分解率均与立枯物木质素含量成显著负相关,说明立枯物的木质素含量及其碳矿化速率与分解率有密切关系,木质素含量越高,越不利于立枯物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立枯物 碳矿化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1 位作者 常庆瑞 刘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3,共3页
目前关于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很多,综合了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和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各种方法的优点,也融入了本地区的土壤特性研究,制定了有区域特色的层次分析法;确立了隶属函数及其中的参数,因而实现了原始数据的... 目前关于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很多,综合了多变量指标克立格法、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和土壤相对质量评价法各种方法的优点,也融入了本地区的土壤特性研究,制定了有区域特色的层次分析法;确立了隶属函数及其中的参数,因而实现了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同时也解决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如何决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土壤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隶属函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土壤耦合关系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一茹 阮晓晗 +3 位作者 包维斌 王幼奇 夏子书 杨帆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1-258,共8页
为实现宁南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土壤干化及植被退化现象,以彭阳县王洼水保试验站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以11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为主的2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各植... 为实现宁南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土壤干化及植被退化现象,以彭阳县王洼水保试验站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以11个植被因子和14个土壤因子为主的2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各植被、土壤因子的权重,以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二者间的协调程度,并用典型相关分析(CCA)确定了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林地、灌木地、弃耕地、草地和农地的协调度(D c)值分别为0.4460,0.4515,0.5059,0.5312,0.6046,植被—土壤耦合协调程度S(x)/P(y)的值分别为0.4908,0.5934,0.8212,0.8743,1.1874,即林地和灌木、弃耕地和草地、农地分别属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状态;濒临失调发展模式主要分布于坡面东北和西南部,勉强协调发展模式分布于坡面中西部,初级协调发展模式零碎状分布;CCA分析表明土壤系统中干燥化指数、水分亏缺指数、平均含水量、黏粒、容重等对植被系统的影响较大。综上,宁南山区农地、草地的耦合协调度优于林地、灌木地,合理的林草植被选取和搭配可确保区域植被—土壤系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土壤干燥化 植被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1 位作者 常庆瑞 俞文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37,59,共4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科学的评价依据隶属函数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实现了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同时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问题。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壤质量的评价,充分表明...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科学的评价依据隶属函数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实现了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同时也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问题。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壤质量的评价,充分表明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对于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明显差别灌木林地>天然草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土壤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方式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