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降低,相较而言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WMFT)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升高,相较而言联合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cy,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缩短,且组间比较联合组更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产生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16.13%(5/31)vs 9.38%(3/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与其调节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安全性良好。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其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常规针刺)6...目的观察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其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常规针刺)60例,试验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神经元核抗原(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全血黏度(Blood viscosity,BV)、全血还原黏度(Blood reduction viscosity,BRV)、血浆黏度(Plasma visocosity,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评分、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常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1例针刺部位红肿,未干预即好转。结论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联合组31例。对照组予以脑机接口治疗,联合组采用脑机接口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功能、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降低,相较而言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WMFT)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升高,相较而言联合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cy,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缩短,且组间比较联合组更短(P<0.05)。治疗期间,两组产生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的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16.13%(5/31)vs 9.38%(3/32),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脑机接口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与其调节电生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安全性良好。
文摘目的观察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对其营养状态、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常规针刺)60例,试验组(常规治疗+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神经元核抗原(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全血黏度(Blood viscosity,BV)、全血还原黏度(Blood reduction viscosity,BRV)、血浆黏度(Plasma visocosity,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评分、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及总有效率均较常规组升高(P<0.05)。常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1例针刺部位红肿,未干预即好转。结论老年气虚血瘀型脑梗死衰弱患者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合老十针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营养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文摘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