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伦理学中的原则伦理 被引量:6
1
作者 甘绍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5,共16页
在应用伦理学中原则主义展现了如何将伦理应用到具体实践的一条进路。不同于诉诸一种基于某一最高原理并拥有普遍适用性的道德系统的演绎论,也不同于依赖以感知判断为基础的类比性评价的决疑论,原则伦理者寻求处于抽象的道德理论与具体... 在应用伦理学中原则主义展现了如何将伦理应用到具体实践的一条进路。不同于诉诸一种基于某一最高原理并拥有普遍适用性的道德系统的演绎论,也不同于依赖以感知判断为基础的类比性评价的决疑论,原则伦理者寻求处于抽象的道德理论与具体的道德实践之间的所谓中位原则,为人们应对伦理冲突提供价值基准与论证依据的规范性导向框架。如果说不伤害、有利、公正、自主性属于比较经典的伦理原则的话,那么人权、尊严、隐私、责任则属于新近出现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伦理原则。应用伦理学中的中位原则具有不证自明的品格,其实质根基便是人类的道德直觉。这些原则之间处于协调的融贯关系,其内容在实践中需得到具体化的解释和依情境的灵活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原则伦理 演绎论 决疑论 道德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良知观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滨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4,共11页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 在康德伦理学中,良知是一个充满着诸多争议的问题。对康德而言,良知属于理性还是情感?与此相关,它属于理性慎思还是直觉性反应?就此,学界大体上可以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立场。其实,良知应该属于一种道德直觉,其中蕴含着理性与情感的交融。就产生根源而言,良知在康德那里是一种判断力,也属于一般性的实践理性,但仍然主要呈现为一种道德情感,包含了理性与情感两种心灵状态。作为道德直觉的良知最好从一种自然主义的角度加以理解,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它既有敏锐性、瞬时性的优势,但也由于各种原因而会导致模糊的、歧义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道德情感 道德直觉 判断力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学红 杨群 +1 位作者 张德玄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6-1433,共8页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断。据此,本文就如何深入揭示道德直觉的加工机制提出了研究构想,研究将首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探索当认知功能受抑制后人们的道德加工的特点,初步探索道德直觉存在的可能性;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从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探讨道德直觉的时程加工机制;最后采用侧向化运动准备电位指标,进一步探索道德直觉和基本厌恶情绪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 情绪直觉 认知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直觉决策及其机制探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江伟 路红 +1 位作者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30-1842,共13页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决策 道德直觉 加工机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鹏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3-579,共7页
以往对道德直觉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提出道德决策中存在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情绪两种加工过程,二者之间不能够完全分离与孤立。针对这种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经典电车和人行桥困境中的道德判断差异等问题... 以往对道德直觉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提出道德决策中存在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情绪两种加工过程,二者之间不能够完全分离与孤立。针对这种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经典电车和人行桥困境中的道德判断差异等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对道德行为者和道德判断者自身原因、道德情境等主客观因素的深入考察,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揭示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的合理性及道德决策差异背后的其他原因,形成了道德直觉背景下相关领域诸多新的关注点。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道德决策研究的方法学、情境的扩展及认知—情感系统内部交互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 决策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6
作者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其伴随着的直觉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境的背景与特征,个体的角色卷入、道德图式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道德含意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道德行为产生过程中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道德敏感性与个体对情境的自动化加工及其伴随着的直觉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境的背景与特征,个体的角色卷入、道德图式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的道德敏感性。道德敏感性研究已在儿童早期发展、职业伦理以及测验方法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其理论构建仍需进一步完善、深化,与教育干预密切相关的发展研究有待加强,研究方法也需拓展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敏感性 道德直觉 道德含意 角色卷入 非结构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 被引量:31
7
作者 叶红燕 张凤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0-1488,共9页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概念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3个角度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探讨。考虑到身体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道德判断,今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判断应与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进行整合,同时对其与道德直觉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并需进一步考察具身效应发生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问题,探讨道德判断具身效应的调节变量及个体差异,同时要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跨文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具身认知 道德 概念隐喻 道德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相对主义和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耿晓伟 房津如 +3 位作者 韩彦芳 李中权 赵蜜 杨烨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道德绝对主义比道德相对主义条件下,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认知推理影响。(2)厌恶情绪比中立情绪启动条件下,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情绪影响。因此,道德直觉判断会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判断 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 厌恶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被引量:46
9
作者 谢熹瑶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0-1256,共7页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道德判断中的异常表现以及道德两难任务所对应的大脑激活模式,着重探讨了情绪因素影响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和道德判断中情绪加工与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揭示了情绪是道德判断的必要因素,道德判断是情绪加工和认知加工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情绪直觉 认知推理 情绪与认知的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敏感性:概念理解与辨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道德敏感性是新科尔伯格取向的重要概念,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心理初始成分,是对情境的道德领悟与解释,典型地反映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对这个概念的性质和内涵理解存在能力观和经验观等不同观点;该概念也常操作化地... 道德敏感性是新科尔伯格取向的重要概念,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逻辑上的心理初始成分,是对情境的道德领悟与解释,典型地反映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对这个概念的性质和内涵理解存在能力观和经验观等不同观点;该概念也常操作化地为道德觉察、道德意识、后果意识、确认道德问题等;它与伦理敏感性、道德直觉等相近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敏感性 道德意识 确认道德问题 道德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析论——兼及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儒道墨法之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建华 颜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2,共10页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 冯友兰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具理论价值的是其人生境界说。冯友兰以有无"觉解"为标准划分人兽之别,以"觉解"程度的高低划分人生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种类型、四个层次,但是,其"觉解"与"觉""解"甚至"知"是大体相同的。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侧重于宣扬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强调人性的觉醒、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从思想资源上看,对于儒道墨法诸家思想均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觉解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致良知”道德哲学及其精神维度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方国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68,308,共18页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家,提出"讲自己"的"致良知"说,昭示着阳明学术思想的突破与创新精神。本文将王阳明置于宋明理学思潮的大视域,通过对阳明"良知"与"...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家,提出"讲自己"的"致良知"说,昭示着阳明学术思想的突破与创新精神。本文将王阳明置于宋明理学思潮的大视域,通过对阳明"良知"与"致良知"道德哲学的基本内涵的考察、梳理,揭示其理论最大特色是强调"正心"、"诚意"、"知行合一",即本体即工夫,本体工夫一贯,凸显主体道德自觉与道德践履的内在统一,从而表明其具有使命担当、道德主体、大胆怀疑、革新创造、尊师重教和务实力行的六种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致良知 道德哲学 知行合一 精神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生命伦理学中的民主自由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晓山 欧阳冬生 周宏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前的生命伦理学正处于一种"缺乏最终根据"的危机之中,道德直觉的缺失实际上源于最高的伦理原则——如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等绝对的普遍价值的缺位和忽略;从灵魂深处启发、唤醒国民的自由民主意识和愿望,构建尊人和自尊... 目前的生命伦理学正处于一种"缺乏最终根据"的危机之中,道德直觉的缺失实际上源于最高的伦理原则——如自由、人权、民主和正义等绝对的普遍价值的缺位和忽略;从灵魂深处启发、唤醒国民的自由民主意识和愿望,构建尊人和自尊的人文环境,乃是生命伦理学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民主自由 道德直觉 伦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直觉的可靠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奇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道德直觉主义是20世纪元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观点。随着道德知识论和实验哲学的发展,道德直觉主义再次进入哲学视野。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道德直觉能否为道德判断提供可靠的确证。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道德直觉是一种以情感系统... 道德直觉主义是20世纪元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观点。随着道德知识论和实验哲学的发展,道德直觉主义再次进入哲学视野。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道德直觉能否为道德判断提供可靠的确证。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道德直觉是一种以情感系统为基础的学习系统,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变迁,符合道德法则因而是可靠的道德直觉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包含了概念性、命题性的因素,这一部分道德直觉能为道德行为提供规范性确证。但是,并非所有的道德直觉都是可靠的,正如实验哲学研究所显示的,人们在某些语境和某些情境中会偏向情绪化。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于道德直觉,对直觉的依赖应该置于更为广阔的反思的平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直觉 可靠性 道德知识论 实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还是推理,道德判断如何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良 李路云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0-307,共8页
道德判断形成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诸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有助于理清不同因素的作用,但却难以构建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道德判断形成的五个经典理论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并结... 道德判断形成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诸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有助于理清不同因素的作用,但却难以构建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道德判断形成的五个经典理论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梳理了道德判断形成中理性、情绪、认知、直觉和推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以直觉和推理为基本路径,基于规则的认知和情绪为调节因素的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在该框架下均可以的得到较好的解释。同时,根据该框架,建议未来的实证研究中应当注重对影响因素的分类以及对实验情景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形成机制 直觉 推理 道德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证明的“良能说”——以利玛窦对孟子思想和奥古斯丁神学的运用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建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对天主(上帝)的存在提出了一系列证明,他以阿奎那的自然神学证明为骨架,借奥古斯丁普遍认可的论证与本体论证明来与孟子的良知良能说互相诠释,是汉语神学的滥觞。
关键词 利玛窦 良能说 孟子 奥古斯丁 道德论证 本体论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超验本质——基于对经验主义道德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晓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道德的经验不能以"自身"为本质,因而也不能作为道德教育的本质。人只有摆脱了"经验"才能真正接受道德。希望哲学对"将在"的向往,实质在于对"此在"的否定。是要用理性统治直观,用精神统治实在,... 道德的经验不能以"自身"为本质,因而也不能作为道德教育的本质。人只有摆脱了"经验"才能真正接受道德。希望哲学对"将在"的向往,实质在于对"此在"的否定。是要用理性统治直观,用精神统治实在,用思想统治情感。超验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经验只是道德教育的途径。经验只能作为道德学习的方法,而不能作为道德学习的目的。道德教育对"将在"的向往,本质是对应然性及其可能性的向往。希望哲学对终极和应然的追求,无意于将"此在经验"排除在道德教育之外,而在于强调超验学习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希望哲学对"将在"的终极想象,正是要让超验的生活对经验的生活发挥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哲学 经验直观 道德教育 超验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宗三的善美学与康德的审美共通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迎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92-97,共6页
牟宗三善美学的突出标志,便是否定康德的审美共通感。因而,这种善美学并不足以批判康德美学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反而在真善美的"合一说"中极成了一种智的直觉的形式主义,让美与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完全融离。... 牟宗三善美学的突出标志,便是否定康德的审美共通感。因而,这种善美学并不足以批判康德美学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反而在真善美的"合一说"中极成了一种智的直觉的形式主义,让美与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完全融离。这样,这种善美学也就成为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的路标,为我们标明:牟宗三式的"内圣"不但不足以开出"新外王",反而可能造就一种反政治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善美学 智的直觉 审美共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识成智与理性直觉——冯契智慧学说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卫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金岳霖对知识论的态度与元学的态度、名言之域与非名言之域的区分,把知识与智慧割裂开来,为了避免金岳霖在理论上的弊端,冯契提出了以"转识成智"为核心的智慧学说。他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与德性的自证,从理论上实现...  金岳霖对知识论的态度与元学的态度、名言之域与非名言之域的区分,把知识与智慧割裂开来,为了避免金岳霖在理论上的弊端,冯契提出了以"转识成智"为核心的智慧学说。他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与德性的自证,从理论上实现了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但由于其立足于实证主义的立场,从经验角度来处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从而也导致了诸多理论上的弊端,使其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缺乏必然性与普遍性的理论保证,未能真正打通由知识通往智慧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智慧学说 述评 知识论 理性直觉 德性 “转识成智” 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观心”是“二心”吗?——关于朱、陆之辨中意识自觉问题的辨正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116-121,共6页
道德意识能否自觉、自知问题在朱、陆之辨中占据重要地位。朱子将象山的道德直觉视为"以心观心"的"二心",并误会其与佛教等同而加以批判。事实上,意向性活动中的意识与对其进行反思的意识是不存在共时性的,道德直... 道德意识能否自觉、自知问题在朱、陆之辨中占据重要地位。朱子将象山的道德直觉视为"以心观心"的"二心",并误会其与佛教等同而加以批判。事实上,意向性活动中的意识与对其进行反思的意识是不存在共时性的,道德直觉不是以此察彼地对意识进行对象性反思,而是在无思无虑中依靠道德直觉使本心自我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观心 主客对待 自证自知 道德直觉 无思无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