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菜型油菜-黑芥单体附加系的创制及遗传研究
1
作者 王顺林 武海燕 +8 位作者 程靖雯 彭梓然 杨芩芩 张密密 谭晨 吴增祥 葛贤宏 李再云 李鹏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8,共8页
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 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个单体附加系进行表型考察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染色体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表型,B7单体附加系雌不育严重,种子种皮颜色表现为淡黄色,叶片表现出亲本黑芥的毛刺表型;B8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亲本黑芥植株高大、一次分枝数多的表型。细胞学分析表明黑芥B7和B8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黑芥B7染色体上存在45S rDNA位点。雌雄配子传递率分析发现B7和B8染色体的传递率均较低,分别为B7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9.14%、雄配子传递率6.58%,B8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20.17%、雄配子传递率9.05%。本研究创制的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单体附加系将有利于深入解析黑芥基因组信息及利用其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黑芥 单体附加系 细胞学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桑丹 刘畅 +5 位作者 王娟 陈雪平 罗双霞 李晓峰 王彦华 申书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7-520,共4页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 为建立成套的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AC,2n=3x=29)与二倍体大白菜(AA,2n=2x=20)回交世代BC1为材料,对其进行细胞学观察并从中筛选单体异附加系。结果表明,BC1群体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范围为2n=20~29,其中以2n=23~24的非整倍体植株居多,占总观察株数的51.44%;对2个2n=21的植株进行核型分析,初步鉴定为大白菜-结球甘蓝5号和8号单体异附加系,分别命名为CO-5-1和CO-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染色体 单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种间杂交途径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傅雪琳 卢永根 +1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9-566,共8页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 利用种间有性杂交向栽培稻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即单体异附加系的培育、渗入系的建立以及有利性状的遗传及基因定位。栽培稻与非AA组野生稻种间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表现在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这是限制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瓶颈"。传统的有性杂交手段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克服种间生殖障碍,提高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育种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非AA组野生稻 种间杂交 单体异附加系 渗入系 基因定位 生殖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索棉异附加单体系的形态学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仲华 何鉴星 陈金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 索马里棉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改善陆地棉品质的重要种植资源. 通过细胞学、形态学观察,从陆地棉×索马里棉异源六倍体的后代中,鉴定出2个异附加单体系. 其中异附加单体系I形态学表现为鸡脚形叶、叶色深绿、叶面有褶皱、叶枝张角小、铃小;异附加单体系II各单株形态学表现为黄花冠、花瓣内有黄色斑块、花器小、叶尖下垂、叶片厚、叶表面凹凸不平;异附加单体系异附加单体系II的分离株均表现为正常陆地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索马里棉 异附加单体系 细胞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嵌合型药用野生稻7号染色体单体附加系及其回交后代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明 金华君 +2 位作者 谭光轩 祝莉莉 何光存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对一个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基因组型CC)异源单体附加系(monosomicalienaddi-tionline,MAAL)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该异源单体附加系所附加的染色体是一条嵌合的7号染色体,药用野生稻贡献了... 对一个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基因组型CC)异源单体附加系(monosomicalienaddi-tionline,MAAL)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确定了该异源单体附加系所附加的染色体是一条嵌合的7号染色体,药用野生稻贡献了其长臂部分,而短臂和着丝粒则来源于栽培稻。将该植株与栽培稻亲本回交,得到109株回交后代,考察了回交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发现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的渗入影响了回交后代的株高、千粒重、结实率、结实密度、叶宽等农艺性状,而且这些性状之间正相关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水稻 单体附加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CC)-栽培稻(AA)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如亮 刘虹 +2 位作者 陈雁 覃瑞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39-10142,101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药用野生稻-栽培稻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进行花药培养及其与栽培稻H1493回交,研究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表型分析研究了后代分离比例,并采用SSR和甲基化分析研究了异源染色体的传递行为。[结果]在145个回交... [目的]通过对药用野生稻-栽培稻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进行花药培养及其与栽培稻H1493回交,研究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表型分析研究了后代分离比例,并采用SSR和甲基化分析研究了异源染色体的传递行为。[结果]在145个回交后代植株中有78株保留了MAAL8的卷叶标记性状,在32株花培植株中有5株为正常卷叶,2株为极端卷叶,其余为平叶植株。用14对SSR标记进行分析显示,在所有卷叶植株中可得到药稻特征带型,而在平叶植株中都没有。用11个多态性RFLP标记进行Methyla-tion-Sensitative Southern分析显示,有8个在AA和CC基因组之间的甲基化变异方式是不同的。[结论]MAAL8的异源染色体可经过减数分裂完整独立地传递给后代,并保持表型特征不变,且药稻的甲基化方式随着单条染色体的附加可在杂种后代中稳定遗传,甲基化的稳定性可能对异源染色体在栽培稻基因组环境中的相对独立遗传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异源单体附加系 花药培养 甲基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紫色大白菜-芥菜附加系的创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双 辛晓云 +8 位作者 赵鸿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李佩荣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2,共5页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绿色大白菜F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绿色大白菜F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色大白菜 异源单体附加系 B基因组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的新型工具——异源单体附加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谭光轩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5,共11页
在高等植物中,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 在高等植物中,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通过回交形成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渗入系重叠群,用于建立以受体物种基因组为载体的外源物种基因组文库。另外,一套完整的异源单体附加系也可看作是一个拥有分散供体基因组成为单个染色体单位的文库,便于精确高通量地将标记分配到单个供体染色体上,从而可以比较供体染色体和各自的直向同源受体染色体之间的标记位置和同线性关系。同时,也便于研究同源染色体的渗入机制和配对状态。文中介绍了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培育和特性,并着重阐明了它在遗传育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杂交 异源单体附加系 基因组研究 有益基因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菘蓝的遗传及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邵玉娇 康雷 李再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7-1533,共7页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植物,其叶和根分别是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原料。本文总结了菘蓝的基因组结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远缘杂交及新材料创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菘蓝(2n=2x=14)的基因组大小为300 Mb,为tPCK核型,3... 十字花科菘蓝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植物,其叶和根分别是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原料。本文总结了菘蓝的基因组结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远缘杂交及新材料创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菘蓝(2n=2x=14)的基因组大小为300 Mb,为tPCK核型,3万余蛋白编码基因。高质量的基因组测序解析了菘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吲哚生物碱、苯丙烷类、萜类的合成途径及其候选基因。由于染色体消除,菘蓝(父本)与白菜及甘蓝型油菜的族间有性杂交只产生了具有少数菘蓝遗传成分的非预期杂种。菘蓝与萝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双亲染色体,但自交及回交均未产生后代。菘蓝与白菜的体细胞杂种具有加倍的菘蓝染色体组,花粉部分可育而雌性不育。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体细胞杂种与甘蓝型油菜连续回交后创建了全套的7个甘蓝型油菜-菘蓝附加系,一些附加系具有比菘蓝更强的广谱抗病毒效果;体细胞杂交中发生的双亲线粒体基因组重组导致甘蓝型油菜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菘蓝特定染色体上的育性基因导入培育了恢复系。最后讨论了这些附加系对菘蓝遗传研究的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芸薹属 药用植物 附加系 病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甘蓝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能力的研究
10
作者 张巍巍 李晓峰 +2 位作者 罗双霞 赵玉靖 王彦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系列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AA+C1、AA+C2、AA+C3、AA+C4、AA+C5和AA+C6的试管苗...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系列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AA+C1、AA+C2、AA+C3、AA+C4、AA+C5和AA+C6的试管苗生根较好,移栽成活率高,AA+C7、AA+C8和AA+C9的试管苗不易生根,移栽成活率低;1/2MS培养基附加1.5mg.mL-1NAA能有效诱导试管苗生根,提高试管苗生根质量和移栽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单体异附加系 试管苗 诱导生根 细胞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CO-9-1的选育与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宝智 申书兴 +5 位作者 王彦华 陈雪平 张成合 轩淑欣 罗双霞 李晓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甘蓝的优良基因改良大白菜品种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BC1、BC2植株为基础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花粉特征与细胞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选育研究。结果表...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甘蓝的优良基因改良大白菜品种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BC1、BC2植株为基础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花粉特征与细胞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源染色体的影响,植株性状表现多样性;花粉量、花粉整齐度和花粉生活力低于二倍体大白菜;从18株BC1和11株BC2中鉴定出21和22条染色体的比率分别各占16.67%、16.67%和27.27%、9.09%。进一步结合核型分析比较,从BC1、BC2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了附加甘蓝9号染色体的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植株。该研究对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定向地向大白菜导入甘蓝优良基因,拓宽大白菜遗传背景,增加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单体异附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抗旱耐盐性评价及关键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上官艺馨 曹静 +5 位作者 季为 陈祥龙 徐鹏 郭琪 沈新莲 徐珍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9-382,共14页
【目的】筛选具有抗旱或耐盐潜力的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并明确体现其抗旱耐盐性的关键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棉花抗旱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与材料基础。【方法】利用异常棉每条染色体特异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 【目的】筛选具有抗旱或耐盐潜力的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并明确体现其抗旱耐盐性的关键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棉花抗旱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与材料基础。【方法】利用异常棉每条染色体特异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鉴定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的基因型;通过表型观察和相关指标测定,筛选出具有抗旱或耐盐潜力的异附加系,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包括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脯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果】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的传递率为34.66%~51.50%;MAAL_1B、MAAL_5B、MAAL_7B、MAAL_8B、MAAL_11B和MAAL_12B具有抗旱潜力,MAAL_4B、MAAL_6B、MAAL_8B、MAAL_9B和MAAL_10B具有耐盐潜力。干旱或盐胁迫下轮回亲本陆地棉苏棉8289和具有抗旱或耐盐潜力的异附加系叶片中的MDA、H_(2)O_(2)和PRO的含量与干旱前或清水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且轮回亲本的MDA和H_(2)O_(2)含量更高。干旱处理后10 d,与轮回亲本相比,MAAL_1B中CAT和SOD的活性、MAAL_5B中CAT和SOD的活性及PRO含量、MAAL_7B中SOD的活性、MAAL_8B中POD、CAT和SOD的活性及SPAD值、MAAL_11B中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AAL_12B中CAT活性及SPAD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350 mmol·L^(-1) NaCl处理后3 d,与轮回亲本相比,MAAL_6B中POD和SOD的活性及SPAD值、MAAL_8B中CAT活性、MAAL_9B中POD和SOD的活性以及MAAL_10B中SOD活性和SPAD值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结论】部分陆地棉-异常棉异附加系具有抗旱或耐盐潜力,且可能通过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应答干旱或高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异常棉 异附加系 抗旱性 耐盐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鉴定方法研究
13
作者 马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是利用外源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和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综合阐明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技术在鉴定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中的作用,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
关键词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 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