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石蜡熔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淑杰 王刚 +2 位作者 李奕睿 张立军 马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1,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点的适宜条件,考察了DSC法与标准方法(GB/T 2539—2008)的偏倚。结果表明,采用DSC法测定石蜡熔点时的升温速率宜为10℃/min,降温速率宜为5℃/min,试样在高于预估熔点20~30℃下熔融时间不应超过1 h。通过采用6台不同型号的DSC仪器对14个牌号石蜡样品进行测试,计算出DSC法与标准方法的偏倚为-1.14℃。DSC法操作简单、试样用量少、检测速率快、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分析手段,快速准确地测定石蜡的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熔点 石蜡 偏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与流变学法在测定HTPB基PBX代料固化动力学参数中的应用对比
2
作者 王泓 王天翔 尹艳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96-3607,共12页
为优化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PBX)制备工艺并深入理解其性能,探寻适用于研究PBX炸药固化动力学的最佳方法,分别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法、流变学等温法及流变学非等温法对H... 为优化高聚物黏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PBX)制备工艺并深入理解其性能,探寻适用于研究PBX炸药固化动力学的最佳方法,分别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法、流变学等温法及流变学非等温法对HTPB/TDI/Na_(2)SO_(4)/Al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在这3种测试条件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同时,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流变学非等温法进行合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HTPB与TDI间的固化反应遵循自催化模型;使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获得的固化反应活化能相近,二者相差不超过3%;PBX代料体系的恒温固化表现为起始温度423.29 K,峰值温度440.23 K,终止温度444.49 K;流变学研究固化动力学过程中,需考虑温度对储能模量的影响,不能仅用测量值表征固化度,需要对数据进行修正;DSC法与流变学法各有优劣,若仅需获得固化动力学参数,DSC法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欲了解固化过程中药浆内部结构变化,必须借助流变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黏结炸药 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 流变学法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反应自催化性质快速鉴别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庭 陈利平 +4 位作者 陈网桦 张彩星 高海素 路贵斌 周奕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5-1222,共8页
许多物质的分解都具有自催化特性,常用的自催化鉴别方法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微量量热仪(C80)等进行等温实验判定(简称"等温法").但等温法的温度选择较为困难,因此很有必要从实验角度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自催化鉴定方法... 许多物质的分解都具有自催化特性,常用的自催化鉴别方法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微量量热仪(C80)等进行等温实验判定(简称"等温法").但等温法的温度选择较为困难,因此很有必要从实验角度找到一种简便有效的自催化鉴定方法.本文基于Roduit理论模拟的结果,从实验角度提出了分解反应自催化特性的判定方法(简称"中断回扫法"),并利用该法以及等温法对4种样品(硝酸异辛酯(EHN)、2,4-二硝基甲苯(2,4-DNT)、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以及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的分解特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EHN以及DCP的分解符合n级分解规律,而2,4-DNT以及CHP的分解符合自催化分解规律;中断回扫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用于鉴别物质分解是否具有自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反应 自催化 快速鉴别 差示扫描量热 等温量热 中断回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比热容测定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德鹏 钱春香 +1 位作者 王辉 刘加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比热容是研究水泥基材料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形的必要参数.将用以推定混凝土比热容的加权平均方法应用于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组成及结构,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未水化水泥、硬化水泥浆体的比热容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用差示扫描量... 比热容是研究水泥基材料温度分布及温度变形的必要参数.将用以推定混凝土比热容的加权平均方法应用于混凝土凝结硬化后的组成及结构,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未水化水泥、硬化水泥浆体的比热容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来测定水泥基材料的比热容简捷、准确、精确度高;所提出的混凝土比热容计算方法理论合理,计算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热容 差示扫描量热法 硬化水泥浆体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碱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值 被引量:18
5
作者 马康 赵敏 +2 位作者 王海峰 邢金京 黄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4,共7页
建立了茶碱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方法。将市售茶碱原料纯化、干燥、混匀后,分装成500瓶样品。随机抽取其中11瓶做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95%置信范围内样品的均匀性良好;稳定性检验按短期稳定性(1月)和长期稳定性(12月)... 建立了茶碱标准物质的制备和定值方法。将市售茶碱原料纯化、干燥、混匀后,分装成500瓶样品。随机抽取其中11瓶做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95%置信范围内样品的均匀性良好;稳定性检验按短期稳定性(1月)和长期稳定性(12月)分别进行,长期稳定性结果通过了T检验,表明在20℃条件下茶碱的稳定期不少于12个月。采用质量平衡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对茶碱标准物质定值,用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LC-IT TOF)确认了茶碱标准物质中的2个杂质,分别为3-甲基黄嘌呤和三甲基黄嘌呤,并用液相色谱仪对上述杂质进行了准确定量。分别评价了两种定值方法的不确定度,茶碱定值结果为99.80%,扩展不确定度为0.14%(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碱 标准物质 质量平衡法 LC-IT Tof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SC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抗氧化能力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友云 李剑群 +2 位作者 徐美娟 李进 张大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8-132,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PDSC(高压差示扫描量热)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的性能评定及筛选方法。利用PDSC程序升温法,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添加不同抗氧剂的基础油的氧化峰峰顶温度,采用Ozawa-Flynn-wall法与Kissinger法计算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对几种... 提出一种基于PDSC(高压差示扫描量热)程序升温法的抗氧剂的性能评定及筛选方法。利用PDSC程序升温法,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添加不同抗氧剂的基础油的氧化峰峰顶温度,采用Ozawa-Flynn-wall法与Kissinger法计算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对几种胺型和酚型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DSC程序升温法可以用于评价抗氧剂的抗氧化能力;胺型抗氧剂可以降低油品活化能,适合做高温抗氧剂,酚型抗氧剂可以提高油品的活化能,适合做低温抗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 动力学 抗氧剂 程序升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紫胶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冀浩博 张弘 +2 位作者 郑华 孙彦琳 李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04,121,共8页
基于紫胶树脂的聚合物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否存在及其测定方法是紫胶树脂热性质中被长期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精细操作及直接测定,在所测得的DSC曲线上成功地观测到了碱提紫胶树脂与其他聚合物相同的比热容阶跃... 基于紫胶树脂的聚合物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否存在及其测定方法是紫胶树脂热性质中被长期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精细操作及直接测定,在所测得的DSC曲线上成功地观测到了碱提紫胶树脂与其他聚合物相同的比热容阶跃,并计算了此DSC曲线上比热容阶跃变化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温度(Tg),而聚合物的此阶跃均由玻璃化转变引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升温速率为(7±0.5)℃/min,试样量为(7.0±0.1) mg,吹扫气流量为(15±1)mL/min,试样粒径为125~250 μm,消除热历史温度为(35士0.5)℃时,测得的DSC曲线符合规则的玻璃化转变线型;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云南紫胶虫紫胶、普萨紫胶虫紫胶、仰光紫胶虫紫胶、紫胶蚧紫胶、碱提紫胶树脂、紫胶颗粒胶、紫胶片胶、NaClO漂白胶、H2 O2漂白胶的Tg值分别为22.7℃、29.8℃、30.8℃、32.9℃、34.3℃、33.9℃、28.6℃、23.3℃、16.4℃,对评价各类紫胶原胶及其树脂产品的热稳定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紫胶树脂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β钛合金相变点的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庆娟 高颀 +2 位作者 王鼎春 李献民 杨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52,共3页
针对新型β钛合金,研究了计算法、连续升温金相法和差热分析法测定(α+β)/β相变点温度。根据计算法推算出公式,得出该合金的相变点约为782.3℃,连续升温金相法和差热分析法测定相变点分别约为790、783.5℃。结果表明,3种测试方法测定... 针对新型β钛合金,研究了计算法、连续升温金相法和差热分析法测定(α+β)/β相变点温度。根据计算法推算出公式,得出该合金的相变点约为782.3℃,连续升温金相法和差热分析法测定相变点分别约为790、783.5℃。结果表明,3种测试方法测定钛合金的相变点较一致,通过3种相变点测试结果,可确定该合金相变温度为(7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钛合金 相变温度 计算法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在苯酚-丙酮-水中溶解度测定与关联 被引量:7
9
作者 魏东炜 李复生 张敏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升温扫描速率2K.min-1,测定了双酚A分别在溶剂苯酚及二元混合溶剂苯酚-丙酮、苯酚-水和三元混合溶剂苯酚-丙酮-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溶质及各溶剂的浓度范围分别为:双酚A 7%~30%(wt);苯酚70%~93%(wt);丙酮0%~5%(w...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升温扫描速率2K.min-1,测定了双酚A分别在溶剂苯酚及二元混合溶剂苯酚-丙酮、苯酚-水和三元混合溶剂苯酚-丙酮-水中的溶解度数据,溶质及各溶剂的浓度范围分别为:双酚A 7%~30%(wt);苯酚70%~93%(wt);丙酮0%~5%(wt);水0%~5%(wt).为每一物系,提出了关联实验数据温度与溶解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方程式参数不超过4个,并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对每一物系进行关联,关于温度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36K,0.68K,0.68K和0.78K,关联结果十分成功.实验结果可用于双酚A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双酚A 关联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胍自催化热分解特性及绝热安全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凯 刘大斌 +3 位作者 徐森 蔡高文 史良煜 卜令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初步研究了硝基胍的热分解特性,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了其热分解活化能。运用中断回归实验研究了热履历对硝基胍热分解安全性的影响,并用等温DSC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绝热量热仪(ARC)研究了硝基胍...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初步研究了硝基胍的热分解特性,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计算了其热分解活化能。运用中断回归实验研究了热履历对硝基胍热分解安全性的影响,并用等温DSC实验进行了验证。利用绝热量热仪(ARC)研究了硝基胍的绝热安全性,得到了其初始分解温度,温升速率。结果表明,硝基胍是熔融分解型含能材料,其热分解为自催化反应。热履历显著影响了硝基胍的热分解安全性,降低了其起始分解温度和峰温,使其在固态时就达到较高的热分解速率。在动态DSC实验中,其起始反应温度213.8~249.9℃,峰温215.0~255.2℃,表观活化能为111.6 k J·mol^(-1)和114.2 k J·mol^(-1)。在绝热实验中,其起始反应温度为170.6℃,最大温升速率为1.414℃·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胍(NQ) 自催化 中断回归实验 差示扫描量热(DSC) 绝热量热仪(ARC)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冷凝法制备纳米Al粉及其热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胜 王朝阳 +3 位作者 黄勇 吴卫东 唐永建 韦建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金属纳米Al粉 ,采用悬浮蒸发技术得到了粒径分布较窄的纳米颗粒。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TG DSC)联用仪 ,对纳米Al粉及块状Al在不同载气环境 (N2 或Ar)下进行热力分析 ,在高纯氮环境中 ,实验温度范围 (约 14 0 0℃ ...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金属纳米Al粉 ,采用悬浮蒸发技术得到了粒径分布较窄的纳米颗粒。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TG DSC)联用仪 ,对纳米Al粉及块状Al在不同载气环境 (N2 或Ar)下进行热力分析 ,在高纯氮环境中 ,实验温度范围 (约 14 0 0℃ )内的块状Al和纳米Al粉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此外 ,实验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对纳米Al粉与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应特性 蒸发冷凝法 纳米Al粉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反应活性 钠米铝粉 材料 惯性约束聚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和油料比热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亿青 张来林 +1 位作者 李兴军 姜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4,共6页
比热是粮食干燥和储藏通风中热传递计算的重要工程参数。介绍了比热概念、经验计算公式及近年的主要测定方法。总结了谷物和油料比热测定值及其与含水率、温度及品种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比热 谷物 油料 豆类 混合法 差示扫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和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蒲舸 谭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8-114,共7页
对生物质和煤混烧特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对生物质与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的熔融特性进行研究,测量了灰熔点,并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方法对灰的熔融过程进行... 对生物质和煤混烧特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对生物质与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的熔融特性进行研究,测量了灰熔点,并利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方法对灰的熔融过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烧生物质能降低灰熔点,生物质混烧比例越高,灰熔点下降幅度越大。由于生物质中灰分含量远小于高硫劣质煤,混烧灰的灰熔点温度主要受煤灰的影响。由于灰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煤灰、生物质灰在实验温度范围,TG-DSC曲线有较大差异。在低混烧比时,混烧灰的TG-DSC曲线基本体现煤灰的熔融特性。随着混烧比例的提高,TG-DSC曲线上生物质的影响变得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高硫劣质煤 混烧 熔融特性 热重-差 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热物性参数非稳态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敏 张雷杰 +1 位作者 杨乐 钟志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非稳态测试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测试范围可覆盖几乎所有食品材料和较宽的热参数区间。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热物性研究的背景,阐明了进行相关研究的意义,例举了一些目前国际上主要的非稳态测量方法及特点。
关键词 热物性 热探针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等热流脉冲衰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is-BNT和G_2·trans-BNT与几种含能材料相互作用的热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湘 张聪 +2 位作者 严彪 裴江峰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结合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研究了双(3-(5-硝基-1,2,4-三唑))的钠盐(Na_2·cis-BNT)和胍盐(G_2·trans-BNT)与黑索金(RDX)、奥克托今(HMX)及3,3-双叠氮甲基氧丁环-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共聚物(BAMO-GAP...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结合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研究了双(3-(5-硝基-1,2,4-三唑))的钠盐(Na_2·cis-BNT)和胍盐(G_2·trans-BNT)与黑索金(RDX)、奥克托今(HMX)及3,3-双叠氮甲基氧丁环-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共聚物(BAMO-GAP)的相容性,及混合物体系的热行为。初步探索了样品制备方法 (研磨法与溶剂法)对混合物体系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Na_2·cis-BNT、G_2·trans-BNT采用干法和湿法制备得到的混合体系相容性结果有一定差异。用干法制备二元体系时,Na_2·cis-BNT/RDX体系相容,Na_2·cis-BNT/HMX体系为轻度敏感,适合短期使用;而G_2·trans-BNT/RDX体系为敏感,不适合使用,G_2·trans-BNT/HMX体系为不相容;用湿法制备二元体系时,Na_2·cis-BNT与RDX、HMX、BAMO-GAP的混合物及G_2·trans-BNT与BAMO-GAP的混合物为相容,而混合物G_2·trans-BNT/RDX、G_2·trans-BNT/HMX为敏感,不适合使用。非均相过程分解的HMX混合体系相容性会受混合方式的影响,因此,由DSC法测定相容性时,制样的混合方法需要明确说明,并应当结合其他方法作最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相容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双(3-(5-硝基-1 2 4-三唑)) BNT 研磨法 溶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修补材料固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波 李敬玮 鲁一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7-310,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自行研制的环氧胶黏剂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采用Kissinger微分法对DSC曲线进行处理,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通过Crane方程得到反应级数为0.891,表明体系的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另外促进剂的加入...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自行研制的环氧胶黏剂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采用Kissinger微分法对DSC曲线进行处理,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通过Crane方程得到反应级数为0.891,表明体系的固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另外促进剂的加入加速固化反应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通过动力学数据的分析可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提高约1倍。另外水工室外应用条件复杂,气温变化大,通过胶黏剂动力学参数与适用期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施工中材料适用期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热法 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动力学 Kissinge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比热容法测量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铜锁 朱庆福 +5 位作者 史永谦 辛督强 张建祥 王璠 王永仓 鲁谨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9-2295,共7页
热分析仪器和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通过测量受辐照材料热性质的变化测量中子注量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MDSC)法测量反应堆辐照的含硼材料可逆比热容的变化,进而得到反应堆的中子注量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讨论了... 热分析仪器和测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通过测量受辐照材料热性质的变化测量中子注量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MDSC)法测量反应堆辐照的含硼材料可逆比热容的变化,进而得到反应堆的中子注量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讨论了利用该方法测量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可行性。介绍了可逆比热容法测量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展望了这种测量方法在测量高注量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热分析 中子注量率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 可逆比热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级铈锆复合氧化物固溶体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育英 黄慧民 +2 位作者 邓淑华 李大光 余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8-1040,共3页
以碳酸铈、碳酸锆、草酸为原料,用中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级铈锆复合氧化物(CexZr1-xO2)。通过XRD、TEM、BET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单一的立方晶系固溶体,平均粒径<40nm,比表面积达98.94m2/g。采用中... 以碳酸铈、碳酸锆、草酸为原料,用中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级铈锆复合氧化物(CexZr1-xO2)。通过XRD、TEM、BET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单一的立方晶系固溶体,平均粒径<40nm,比表面积达98.94m2/g。采用中低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纳米级铈锆复合氧化物无需溶剂、无废液、节能,是一种绿色化学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锆 固溶体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的氢氧化镁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福松 徐玲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6-26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镁(Mg(OH)2)的方法-DSC增量法,在DSC增量法基础上提出采用一次增量测定水泥浆体中Mg(OH)2,并用回收率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SC增量法测定水泥浆...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氢氧化镁(Mg(OH)2)的方法-DSC增量法,在DSC增量法基础上提出采用一次增量测定水泥浆体中Mg(OH)2,并用回收率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SC增量法测定水泥浆体中Mg(OH)2的回收率大于98.5%,此法准确度较高,测定外掺氧化镁水泥浆体中Mg(OH)2是可行的;一次增量法测定Mg(OH)2的回收率为97.5%以上,准确度较DSC增量法略低,但此法操作简单,也可对水泥浆体中Mg(OH)2进行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增量法 MG(OH)2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强 吴能友 +3 位作者 李彦龙 刘昌岭 孙建业 孟庆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148,共8页
与冷泉相关的块状甲烷水合物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了解其分解动力学特征以便于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测试了块状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将分解的吸热效应与分解速度相关联,分析不... 与冷泉相关的块状甲烷水合物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了解其分解动力学特征以便于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测试了块状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将分解的吸热效应与分解速度相关联,分析不同环境下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实验结果采用经典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压力下甲烷水合物分解活化能,进而评价分解表面积、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等因素对甲烷水合物分解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压力升高,甲烷水合物分解活化能逐渐增大,在此次实验测试条件下其数值介于27.5~28.5 kJ/mol;②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分解早中期其累计分解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指数函数形式增长,后期则呈缓慢线性增长;③在孔隙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较之于去离子水溶液,孔隙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晚,孔隙水溶液矿化度对水合物分解速度的促进作用弱于温度的影响;④对影响去离子水溶液中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速度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结果依次为分解表面积、温度、压力。结论认为,在储层改造的基础上,热激法是块状甲烷水合物开采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甲烷水合物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分解动力学 分解速度 分解活化能 储层改造 热激法 合理开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