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流体-粒子相互作用模型:Flowing Regime模型的局部解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琳 王术 李林锐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3-1192,共20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三维流体-粒子相互作用模型:Flowing Regime模型在全空间中的Cauchy问题.证明了局部强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推导强解的光滑性得到了一个局部经典解.
关键词 flowingregime模型 局部解 Sobolev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n Impact of Gezhouba Hydroproject on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被引量:6
2
作者 TANG Cong-sheng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SONG Shi-jie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WANG Wei-guo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HU Chun-ping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6-49,共4页
Gezhouba hydroproject was impound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in 1981.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impact on the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 Gezhouba hydroproject was impound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in 1981.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impact on the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as conducted prototype observation on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iver stretch. On ba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the change in river regime and scour-sedimentation evolution and water surface profile below the dam are analys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uring of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mainly stretches from Yichang to Ouchikou, mainly occurring in 1980~1987; the scourring mainly takes place in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water surface profile drops significantly in dry season,but not quite in high flood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STREAM RIVER channe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RIVER regime evolution scour-sediment computation variation of water surface Gezhouba hydro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通道热流法的胸式核心体温传感器设计及研究
3
作者 于闯 熊凌浩 +2 位作者 余新明 张煜 宋晋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共4页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 人体核心体温连续监测对于一些特殊工作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测量的常规方法,存在测量位置有限,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舒适等问题。通过体表温度进行估算,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单通道热流法核心体温测量传感器及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非侵入式、可持续测量人体核心体温的小型体温传感器,并开展了人体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口腔温度传感器相比,单通道热流法体温传感器可精确测量核心体温,动态跟踪一致性好,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3℃,为穿戴式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热流法 核心体温传感器 生命体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时步求解格式的感知边界外流场重构方法
4
作者 张海丽 张耀东 +3 位作者 邱海云 陈千寻 许宇阳 周领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2-1285,共14页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 在涉及深埋长隧洞段的长距离输水工程中,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传感器难以实现全线部署,导致输水隧洞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盲段”,使得水力安全监测的范围受限且难度增大.文章基于特征线法,提出一种利用传感数据重构全局流场的跨时步求解格式.该求解格式利用前一时步与后一时步的已知数据重构待求时步的水力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证实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性,证明跨时步求解格式能够从传感数据中提取关键的物理信息,例如管道的摩擦阻力和水力特性,并据此重构出实际管道的流场分布.考虑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噪声影响,并根据对3种滤波方法的比较给出一种推荐方法.此外,还探讨了网格尺寸对流场重构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变管径的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管径变化系统中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对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干扰进行分析,评估了该方法的抗干扰性能.敏感性分析结果揭示,该求解格式对于初始流量和恒定摩阻系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特征线法 跨时步积分 流场重构 水力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震时空流图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方法
5
作者 曹安业 刘亚鹏 +2 位作者 汪子琨 杨旭 牛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2,共8页
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煤矿冲击地压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机器学习的微震数据预测方法及可视化呈现是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存在无法有效预测危险区域移动轨迹、微震数据时空协同可视化困难、数据堆叠难以显示... 微震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煤矿冲击地压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基于机器学习的微震数据预测方法及可视化呈现是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存在无法有效预测危险区域移动轨迹、微震数据时空协同可视化困难、数据堆叠难以显示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震时空流图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方法。在该方法的数据预处理模块,采用二维核密度估计法将离散的微震数据进行连续表示,并构建核密度热力图反映微震数据空间聚集程度;在时空流图构建模块,改进引力模型以提取微震数据时空特征,采用箭头对时空流移动方向进行可视化效果呈现;在危险区域预测模块,利用K-means聚类算法优化可视化结果。采用内蒙古某矿2215工作面和陕西某矿4106工作面微震数据,分别针对断层和采空区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准确预测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转移方向,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后微震时空流图中箭头数量优化率分别为77.27%,87.5%,可视化效果更加简洁、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危险区域预测 时空协同可视化 时空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从机分流的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数据流调度方法
6
作者 张伟 张业成 +1 位作者 张充 赵挺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5-2183,共9页
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是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技术手段,而监测数据是安全管控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现有的安全监测组网架构中,传感器节点多、数据量大,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信道负载较重,容易出现数据时延、丢失等问题,影响安全管控... 流程生产安全监测是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技术手段,而监测数据是安全管控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现有的安全监测组网架构中,传感器节点多、数据量大,使得无线传感网络的信道负载较重,容易出现数据时延、丢失等问题,影响安全管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此,针对典型流程生产场景的安全风险因素,明确其传感器部署方案及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架构,提出基于主从机分流的安全监测数据流调度机制和方法,采用数据的拥堵指数与频率异常指数作为数据流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以化工聚合反应釜为工程场景,检验了当反应釜数量和安全监测数据量增加时启动从机为主机分担数据流量后的性能改进,有利于保障安全监测数据有序传输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生产 无线传感网络 安全监测 信道负载 数据流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研制与试验
7
作者 陆红军 李大建 +2 位作者 杨义兴 陈春坤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水、温度、压力参数自动采集、存储,通过地面数据回读分析,能判识不同产层段产出类型及产出特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达到了设计工艺技术指标。现场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低液量水平井流量、含水、温度、压力数据的完整采集与存储,通过数据曲线分析明确了实施井不同产层段产出情况,准确定位了主要出水层段。所得结论可为低渗透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后续措施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 分段生产 产层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立木茎干蓄水能力与液流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赵燕东 刘小锋 +2 位作者 聂立杨 李继龙 朱琳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2-500,共9页
茎干水分与液流动态关系对于理解植物水分运输机制和蒸腾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植物水分监测方法由于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难以捕捉植物水分变化的细微过程。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i.MX6ULL芯片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结合先进... 茎干水分与液流动态关系对于理解植物水分运输机制和蒸腾调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植物水分监测方法由于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限制,难以捕捉植物水分变化的细微过程。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i.MX6ULL芯片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实现了对茎干水分、液流速率、蒸腾量、土壤含水率以及空气温湿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在银杏树上的长期实地监测验证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统计结果表明,银杏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液流和茎干水分变化趋势显著,液流速率为0.82~20.52 cm/h,而生长季中茎干水分导数与液流数据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不低于-0.7)。生长季期间,液流增加伴随着茎干水分减少,且茎干水分变化速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液流变化趋势。此外,空气温度每上升1℃,液流速率平均增加8.6%,而空气相对湿度每上升10个百分点,则导致液流速率下降27.3%。研究结果为活立木水分运输关系提供了实验证据,并为植物生理学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立木茎干蓄水能力 智能监测系统 液流 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HFM:基于WiFi信道特征的人流量监测方法
9
作者 杨志勇 卢超 王俊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32,共13页
随着人们对人数统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人流量监测技术因其易于部署、保护隐私和适用性强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在现有的人流量监测工作中,人数识别的准确率容易受到人群密集程度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人数统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人流量监测技术因其易于部署、保护隐私和适用性强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在现有的人流量监测工作中,人数识别的准确率容易受到人群密集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监测精度,通常只能在人群稀疏的情况下进行监测,这导致了基于CSI的人流量监测技术缺乏实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连续性人流的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解卷绕和线性相位校正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相位补偿并消除随机相位偏移;然后通过标准差和方差提取连续性人流数据中的有效数据包;最后将时域上的相位差信息作为特征信号输入到深度学习的CLDNN(convolutional,long short-term memory,deep neural network)中进行人数识别.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法在前后排行人距离不小于1 m的情况下,分别实现了室外96.7%和室内94.1%的准确率,优于现有的人流量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状态信息 人流量监测 连续性人流 相位校正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和无线通信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浩 朱景宝 +1 位作者 宋晋东 李山有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余震作为地震后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和受灾区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信息,针对缺乏公共网络支持、需要高度机动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监测背景,构建了一种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 余震作为地震后的主要次生灾害,对救援人员和受灾区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并为救援行动提供及时信息,针对缺乏公共网络支持、需要高度机动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监测背景,构建了一种基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临时部署可移动的余震流动监测单元,实时采集和分析地震数据,增强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硬件设计方面,系统采用了高精度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地震数据采集端,通过24位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利用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本地存储和终端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地震波形数据传输到余震监测中心。软件设计方面,系统嵌入支持向量机现地地震动峰值预测模型,以实现对现地地震动峰值的预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余震流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地震加速度数据,并准确预测地震动峰值,发出可靠警报。通过测试,系统显示出在余震监测预警中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可靠性,对于指导救援行动和保证救援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监测 流动监测 MEMS传感器 无线通信技术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洋 刘扬扬 +1 位作者 王中敏 王孟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 为识别引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通过设置3种不同预测情景,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引调水工程实施和汉江中下游7个梯级枢纽联合运行下的流量、流速演变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汉济渭、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汉等工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径流过程减水和坦化明显,流速减小,典型平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分别减少38%、28%、18%,年均流速分别降低9%、9%、3%,典型枯水年年均流量分别减少27%、22%、1%,年均流速分别降低13%、8%、1%。叠加引江补汉工程影响后,引调水工程的不利累积影响微弱,典型平水年黄家港、黄庄、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减幅基本不变,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断面年均流量降幅变为16%、12%,年均流速降幅变为4%、3%,仙桃断面年均流量和流速则由减少状态变为增加4%和2%;典型枯水年黄家港、皇庄、仙桃断面枯水期流量最大增幅分别由139%、97%、160%增加至201%、146%、173%,改善了枯水期水动力条件,使黄家港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满足程度由情景一的75%逐步提升至情景二的94%和情景三的98%;汉江中下游仍面临水量减少带来的部分时段最小下泄流量和敏感期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华现象仍可能发生等生态环境风险,建议统筹考虑引调水工程对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研究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流量调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调水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 水文情势 生态流量 水量调度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研究现状与展望
12
作者 周逸涵 方鹏 +3 位作者 刘木华 王晓 陈雄飞 余佳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目前我国果园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稻麦类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为此主要从果园施肥农艺、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结构组成及技术特点、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监测调控技术3个方面对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结合我国果业种植主产区的环... 目前我国果园机械化程度远低于稻麦类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为此主要从果园施肥农艺、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结构组成及技术特点、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监测调控技术3个方面对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结合我国果业种植主产区的环境特点对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化的意义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现有机械装备存在环境适应性差、可靠性低等问题,并提出要深入开展果园开沟施肥一体机和自适应调控技术的相关研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扶持力度等解决方案。为我国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开沟施肥 深度调节 流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网上sFlow网络流量监控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伟强 林南晖 孟克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57-61,108,共6页
采用sFlow流量采集技术在高速校园网内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减少了流量收集的数据量,同时又保证了数据可准确地用以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分析流量采集点在网络各层次的设置,并准确地对网络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实际需求采用2种sFlow系统组织... 采用sFlow流量采集技术在高速校园网内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减少了流量收集的数据量,同时又保证了数据可准确地用以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分析流量采集点在网络各层次的设置,并准确地对网络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实际需求采用2种sFlow系统组织方案,以实际应用细诉具体sFlow的设置,提出基于sFlow技术的全网流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监控 流量分析 S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区河流水文情势分析及其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武彬 李小梅 +1 位作者 孙璟 夏继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简述了不同的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认为河流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不同区域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应具备区域适应性。为提出更加适应区域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以江西省乐安河为例,在分析南方山... 简述了不同的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认为河流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驱动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不同区域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应具备区域适应性。为提出更加适应区域水文情势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以江西省乐安河为例,在分析南方山区河流水文情势的基础上,采用6种常用的基于水文情势确定生态流量的水文学方法计算逐月生态流量。对比分析6种方法的优劣,并采用保障程度和偏差系数分析核定河流的适宜生态流量,研究提出南方山区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在3-7月采用7Q10法,其他月份采用Texas法,其计算结果更符合南方山区河流的水文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区河流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水文情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呼吸监测的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设计
15
作者 任帅 胡慧 +2 位作者 张昂 黄祎淼 王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1-628,共8页
为了优化呼吸监测气体流量传感器的体积与精度,基于国产化热式流量测量芯片,设计了一种融合热分布和恒温差模式的高精度、宽量程和快速响应气体流量传感器.首先设计了热式流量测量芯片的驱动放大电路,进行了PCB绘制及加工,使得传感器能... 为了优化呼吸监测气体流量传感器的体积与精度,基于国产化热式流量测量芯片,设计了一种融合热分布和恒温差模式的高精度、宽量程和快速响应气体流量传感器.首先设计了热式流量测量芯片的驱动放大电路,进行了PCB绘制及加工,使得传感器能够在呼吸流量监测范围-200~200 L/min的情况下实现模拟量0.5~4.5 V输出;其次设计了带有支路的气体流道结构及具有良好防水性的封装结构,使得传感器满足医用呼吸监测高湿环境需求;最后完成了整体传感器的装配测试,并对传感器进行了参数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整机功率为20 mW,流量测量误差低于±1%F.S.,响应时间低于15 ms,线性度低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流量传感器 微机电系统 热式流量测量 呼吸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的城市洪涝区水深及流速监测方法
16
作者 张欣茹 王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7,共7页
详细精准的水深及流速监测信息对城市洪涝救灾抢险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城市洪涝监测方法已难以满足区域化、实时化的监测需求。针对目前城市洪涝仍缺乏整合水深流速为一体的区域... 详细精准的水深及流速监测信息对城市洪涝救灾抢险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城市洪涝监测方法已难以满足区域化、实时化的监测需求。针对目前城市洪涝仍缺乏整合水深流速为一体的区域监测方法的问题,研究构建了基于双目视觉的城市洪涝区水深及流速监测系统,通过覆盖同一视野的两台监控摄像头进行洪涝区域影像数据采集,实现水深及流速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了基于特征点提取匹配的洪涝区水深重建方法,利用双目视觉的视差原理,通过提取匹配洪涝区域特征点计算三维坐标,重建水深分布;提出了基于漂浮物识别并耦合水深分布的表面流场测量方法,通过识别洪涝表面的漂浮物(如树叶、垃圾等)计算洪水表面流速,耦合水深分布,实现水深流速一体化监测。为验证监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验室内搭建了水槽模拟洪涝环境,并利用监控摄像头拍摄洪涝影像进行水深及流速计算。结果表明:与波高仪相比,水深测量误差约为2.7 mm,与粒子测速技术相比,流速测量误差在5%左右。相较于传统监测方法,本方法具有非接触、无风险、区域监测、就地取材、无需额外增添设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 监控摄像头 城市洪涝 水深 流速 监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的油水两相流超声衰减特性规律分析
17
作者 苏茜 王金咯 刘振兴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流动过程复杂多样,流体结构复杂多变,流态转化机理尚不明确。为实现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可视化检测,本文建立了研究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复杂相间界面效应及相间相对运动的多相流超声测试仿真平台,利用有限体积法(FVM)... 油水两相流在水平管道中流动过程复杂多样,流体结构复杂多变,流态转化机理尚不明确。为实现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可视化检测,本文建立了研究油水两相流动过程复杂相间界面效应及相间相对运动的多相流超声测试仿真平台,利用有限体积法(FVM)的三维流体仿真软件,构建油水混合输入的动态流动过程模型。通过提取多相界面横截面坐标,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中基于有限元法(FEM)构建被测场二维几何剖分模型,建立FVM-FEM耦合的多相流可视化仿真平台。在超声波激励作用下研究油水两相流与超声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道动态水包油与油包水流型中,离散相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但由于聚拢作用离散相数量会有所减少,超声衰减系数与离散油泡或水泡数量为正相关。最后,对水包油向油包水流型反相的过渡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究,油水两相均以非离散形式存在,超声衰减系数随分层数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反相过程 过渡流型 相含率 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 超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体系内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的颗粒流动特性
18
作者 马可颖 邵媛媛 祝京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9,共9页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观察与压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的流动特性,包括床层的流型、流型转折速度、床层膨胀高度和固含率等.结果表明: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加,颗粒床层经历了固定床区、过渡流化区、完全流化区和循环流化区4种流型,流型之间通过初始流化气速、最小完全流化气速、最小循环流化气速进行划分;相比于PE2.0颗粒,直径较大的PE4.0颗粒更难以流化;PE2.0和PE4.0颗粒的初始流化气速和最小完全流化气速皆随盐水浓度和颗粒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PE2.0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气速同样随盐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颗粒装载量的增加,PE2.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增加的趋势,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先下降后轻微上升的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液固间密度差逐渐加大,颗粒流化越发困难,床层的膨胀高度随之下降,床层的平均固含率随之增加.以上所得的结果可为此类反应器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化床 流型 最小完全流化气速 最小循环流化气速 床层膨胀高度 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嵌套式同化在水量监测精度提升中的应用
19
作者 蒋飞卿 牛智星 +3 位作者 朱易青 王蓓 周安辉 嵇海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7,124,共8页
数据融合同化可以实现多源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的优势互补,提升监测精度与可靠性。澜沧江下游的水量变化对沿岸国家影响重大,但其水量监测面临着流域复杂、水利工程影响等诸多挑战。为提高水量监测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耦合水动力模拟... 数据融合同化可以实现多源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的优势互补,提升监测精度与可靠性。澜沧江下游的水量变化对沿岸国家影响重大,但其水量监测面临着流域复杂、水利工程影响等诸多挑战。为提高水量监测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耦合水动力模拟的多源数据嵌套式融合同化方法。首先利用人工实测数据构建基于机器学习LASSO模型的侧扫雷达精度提升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河道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并利用提升后的侧扫雷达监测流速优化水动力模型参数,形成多层级多源数据的嵌套式融合同化,提高水量模拟精度的同时,将点观测数据扩展到全河道,扩展水量要素的获取范围,最后在澜沧江允景洪站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LASSO模型的精度提升方案,使侧扫雷达在线监测系统的精度较常规方法提升22.93%;多层级多源数据的嵌套式融合同化模式有效提升了断面流量的模拟精度,验证期相关系数为0.935,并获取了建模河道内任意点的水位、流量、流速等水文要素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澜沧江水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数据同化 水量监测 机器学习LASSO模型 水动力模型 侧扫雷达在线测流系统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对射阵列下谷物收获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0
作者 刘成林 郑世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由于谷物的性质不同及收获机械的工作状态不同,谷物的流量往往会出现波动或过大过小的情况,直接影响谷物的收获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导致收获机械的故障。因此,对谷物的流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 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由于谷物的性质不同及收获机械的工作状态不同,谷物的流量往往会出现波动或过大过小的情况,直接影响谷物的收获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导致收获机械的故障。因此,对谷物的流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对射阵列的谷物收获流量控制系统,可通过使用光电对射阵列检测收获机的运动状态和收获物料的流量,进而控制收获机的速度和工作状态,以实现谷物的准确收获和控制流量。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谷物的流量,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收获 流量控制 光电对射阵列 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