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与LSTM技术的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研究
1
作者 吴志杰 刘昌义 +5 位作者 胡夏嵩 唐彬元 李帅飞 邓太国 梁晓娜 雷浩川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3-1098,共16页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难以对高寒冻融环境条件下矿区排土场边坡开展连续性、整体性形变监测,以及难以实现精准预测排土场变形趋势,本文以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1 A影像数据,联合SBAS-InSAR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方法,获取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2019~2022年间2处排土场边坡形变结果,开展排土场边坡形变特征和降雨因素对边坡形变趋势的影响研究,并利用排土场边坡时序形变结果进行LSTM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2号井南、北2处排土场边坡年平均形变速率为-62~21 mm·a^(-1),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为255 mm、214.5 mm;对比日降雨量值表明,降雨后排土场边坡形变表现出呈相对加速沉降的变化趋势;在LSTM模型的预测样本中最大误差为2.42 mm,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均方误差(MAE)分别为1.14 mm、0.97 mm,表明使用SBAS-InSAR技术与构建LSTM模型在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及预测方面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及类似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SBAS-inSAR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为例
2
作者 佘长超 侯星野 +2 位作者 腾天野 蒋楠洋 张建军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 矿区地下管网是保障露天煤矿资源开采与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为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一环。然而,传统矿区地下管网主要以图纸资料和人工管理为主,存在管网数据丢失、管理效率低、事故发生率高、维护抢修难度大等问题,无法满足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因此提出了露天煤矿地下管网三维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系统,详细介绍了其服务体系、功能模块、技术架构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在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在实际矿区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一号露天煤矿 矿区地下管网 三维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技术 智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钻探数字化监测系统
3
作者 张幼振 范强 +3 位作者 陈龙 陈果 税洋 李旺年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78,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钻探存在孔底工程参数测量困难、钻探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钻探数据融合应用不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钻探数字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来源层、虚拟模型层、数据处理层和钻探服务层构成:数据来源层为虚拟模型层... 针对煤矿井下钻探存在孔底工程参数测量困难、钻探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足、钻探数据融合应用不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钻探数字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来源层、虚拟模型层、数据处理层和钻探服务层构成:数据来源层为虚拟模型层提供数据支撑,虚拟模型层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生成新的数据并反馈至数据来源层;数据处理层接收到数据来源层和虚拟模型层提供的数据后,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及合并等处理;钻探服务层通过后台数据管理端的权限设置,为不同层级用户提供数据显示、查询、分析、报警等服务。将钻探数据按时序特征分为事前数据(钻探施工之前根据钻孔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等获取的数据)、实时数据(包括钻探过程设备实时监测的参数和钻场视频等)和延时数据(孔底随钻测量装置采集的参数),针对这3类钻探数据设计了数据处理流程,并建立了由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组成的系统通信网络架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煤矿井下钻探施工数据的采集、传输、显示与动态管理,满足钻探施工过程监测和数据管理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该系统为煤矿井下钻探智能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钻探 数字化监测 钻探数据 数据处理 通信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洋 刘薇 +4 位作者 张娜 李贯杰 刘凯 张成业 李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154,共12页
【背景】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是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政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管要求,分析了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详细论述了“煤-岩-水-土-气-... 【背景】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是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对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立足政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管要求,分析了神东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的难点,详细论述了“煤-岩-水-土-气-植-碳”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制定了神东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要素、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分析了“天-空-塔-地-室”一体化观测的时空协同关系,设计并实现了神东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在神东采煤沉陷区进行了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实践。【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1)提出的“煤-岩-水-土-气-植-碳”要素一体化监测和“天-空-塔-地-室”多观测平台协同的技术体系,统筹考虑了各监管部门的要求和不同观测平台的优势,解决了生态环境多要素耦合协同分析、多部门监测要求协调的问题,满足了多个监管部门对指标覆盖性和监测效率的要求。(2)研发的神东生态环境监测平台集成了多源数据高效组织管理模型、智能决策模型等,解决了多源异构大数据管理与时空协同处理、基于多源监测大数据的生态修复智能决策等问题,助力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与植物日常管护。(3)提出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技术在神东矿区绿色矿山建设中应用,在植物类型与种植密度优化决策、植被长势与土壤墒情研判、修复工程的植株数量与存活率智能监测验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干旱半干旱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监测 地下开采 生态环境 多要素一体化 多平台协同 遥感 神东采煤沉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矿井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辉 张晓光 +1 位作者 高顶 孙正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5,共3页
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中,设计了一种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用Zigbee将传感器收集的各种参数传至坑道上的信息处理接收终端,终端用GPRS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地面上的监测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据分析,对矿井安全... 将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煤矿井下安全监测中,设计了一种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用Zigbee将传感器收集的各种参数传至坑道上的信息处理接收终端,终端用GPRS方式将数据传输至地面上的监测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据分析,对矿井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另外,系统还支持手机查询,并能在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发给相关负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安全监测 ZIGB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伟刚 李政林 +1 位作者 章帆 吴其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监控系统传感器节点分布多、成本高的情况,设计一种由ARM处理器STM32F4,气压温度传感器MS5611和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MQ-2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可燃气体,气压温度信息,并实时处理信息。采用... 针对煤矿井下无线监控系统传感器节点分布多、成本高的情况,设计一种由ARM处理器STM32F4,气压温度传感器MS5611和有害气体检测传感器MQ-2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检测可燃气体,气压温度信息,并实时处理信息。采用ZigBee进行自组网相互传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确保节点安全可靠的在井下使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节点不但成本低、功耗低、覆盖范围较远等,而且符合IEEE 802.15.4协议,还可以与其他符合标准的产品的互联,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节点 自组网 ZIGBEE 煤矿井下无线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董丽华 赵新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60,共3页
 为满足决策、管理和施工的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和方法来高效管理地下各类专业管线,已成为当务之急.地理信息系统(GIS)所提供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为复杂管网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文中介绍了北方某港口保税区综合管网地...  为满足决策、管理和施工的需要,采用高新技术和方法来高效管理地下各类专业管线,已成为当务之急.地理信息系统(GIS)所提供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为复杂管网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文中介绍了北方某港口保税区综合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过程、背景、功能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网 GIS 管线碰撞检测 管段埋深检测 MAPGIS 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站仪在矿区三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井祥 张书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32-36,共5页
针对矿区变形监测的特点,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分析研究了用全站仪进行矿区三维变形监测的特点、使用范围和测量精度.三维变形测量精度比二维的精度高,而且较均匀。
关键词 矿区 变形监测 计算机模拟 全站仪 岩石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敏感区域方法的供水管网漏失区域定位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彤 鞠彩 +1 位作者 尚渝钧 杨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有效降低城市供水漏损率,快速、准确定位漏失位置,基于压力敏感区域方法,以A市为研究区域对供水管网漏失区域定位进行研究,以压力监测设备与节点漏失之间的水力关联特性对供水管网进行区域划分,建立管网漏失敏感区域,当某处发生漏失时... 为有效降低城市供水漏损率,快速、准确定位漏失位置,基于压力敏感区域方法,以A市为研究区域对供水管网漏失区域定位进行研究,以压力监测设备与节点漏失之间的水力关联特性对供水管网进行区域划分,建立管网漏失敏感区域,当某处发生漏失时,可立即定位到漏失区域。结果表明,当漏失响应阈值为97%时,覆盖节点数量最多,敏感区域划分最为准确,且漏失点离压力监测点仅200 m左右,定位效果明显。相较于常规的漏失检测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缩小检漏范围,提高检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管网漏损 压力监测点布置 漏失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基于动态指纹更新的指纹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丽珍 王巧利 +1 位作者 郭倩倩 杨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824,共7页
围绕煤矿井下环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指纹更新的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运用FCM(Fuzzy C-Means Clustering)按信号分布特征划分井下定位区域,在各个子区域建立训练学习模型。在FCM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用户位置的HMM(Hidden Mark... 围绕煤矿井下环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指纹更新的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运用FCM(Fuzzy C-Means Clustering)按信号分布特征划分井下定位区域,在各个子区域建立训练学习模型。在FCM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用户位置的HMM(Hidden Markov Model)运动信息序列模型,通过用户无意识地参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序列的采集,实现指纹数据库的动态更新。运用具有自学习能力的ANFIS(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算法定位未知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井下基于动态指纹更新的指纹定位算法定位精度可达2.6 m,满足煤矿井下巷道的实时定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指纹匹配定位 fuzzy C-Means clustering算法 区域划分 指纹库更新 hidden Markov model运动轨迹模型 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定位模型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11
作者 董立红 鲁翔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7,共5页
针对用于井下矿压监测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呈带状静态分布的特点,以最小跳数路由协议为研究对象,对其路由创建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维护更新阶段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节点能量分级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通过对节点能量分... 针对用于井下矿压监测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呈带状静态分布的特点,以最小跳数路由协议为研究对象,对其路由创建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维护更新阶段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节点能量分级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通过对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方式,减少了控制分组和数据传输路径的冗余量。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的网络生存期、数据分组平均端到端时延以及控制分组百分比较传统的定向扩散协议及最小跳数路由协议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压监测 井下带状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 最小跳数路由协议 节点能量分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潜水位煤矿区开采扰动的长时序过程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武 陈文琦 +2 位作者 何厅厅 赵艳玲 胡振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2-933,共12页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积水,是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煤矿区的主要特征,对矿区开采中沉陷水体变化的长时序检测,有助于定量评估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与社会的综合影响效应。在没有地下采矿信息为先导的情况下,如何识别与区分自然水体、人类地...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积水,是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煤矿区的主要特征,对矿区开采中沉陷水体变化的长时序检测,有助于定量评估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与社会的综合影响效应。在没有地下采矿信息为先导的情况下,如何识别与区分自然水体、人类地面活动导致的挖掘水体,以及沉陷水体,同时量化开采沉陷影响的边界与程度是目前单纯采用遥感手段进行监测的难题。以山东兖州煤田为例,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基于1986年以来可以获取的所有Landsat时序影像数据,结合CCDC(Continue Chang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算法开发了基于轨迹数据检测变化的沉陷积水年份和复垦年份时空动态制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提取的沉陷水体图斑为依据,利用Sentinel-2数据分别反演了积水缓冲区反映土壤含水量的VSDI(Visible and Shortwave Infrared Drought Index),LSWI(Land Surface Water Index),SMMI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dex)3个指数,根据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通过测度离沉陷积水区不同距离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对开采扰动的影响范围与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CDC算法识别1986—2017年地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积水与复垦年度时空数据,精度分别为85%,77%。研究区自1990年出现沉陷水体,至2017年累计沉陷积水面积3 021.08 ha,其中75.80%的沉陷积水发生在2001—2011年;沉陷积水复垦从1993年开始出现,累计面积888.37 ha,占沉陷积水总面积的29.41%,主要集中于2007年之后。沉陷水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沉陷水体外围120 m范围内,该区域出现剧烈的土壤水分变化;120~300 m内存在扰动但是影响强度轻微;300 m之外几乎无影响。通过分析矿区长时序的沉陷积水变化过程,并基于高潜水位矿区土壤水分的遥感反演识别开采扰动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为类似矿区开采沉陷水体的监测识别与影响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煤矿区 开采沉陷积水 Google Earth Engine 云计算 变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穴型地下储气库建库评价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5
13
作者 完颜祺琪 丁国生 +3 位作者 赵岩 李康 邓金根 郑雅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为了解决层状盐岩盐层展布不均、造腔机理复杂、造腔过程控制难、盐腔运行安全稳定性差、老腔改造利用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从盐穴地下储气库盐层利用最大化、提高造腔效率、缩短建库周期、保证腔体安全的设计目标出发,依托江苏金坛盐穴储... 为了解决层状盐岩盐层展布不均、造腔机理复杂、造腔过程控制难、盐腔运行安全稳定性差、老腔改造利用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从盐穴地下储气库盐层利用最大化、提高造腔效率、缩短建库周期、保证腔体安全的设计目标出发,依托江苏金坛盐穴储气库的设计经验与现场实践,全面更新设计理念,提出了选址评价、造腔设计与控制、稳定性评价与库容参数设计、老腔筛选及利用、气库运行及监测等5项关键技术序列,丰富和完善了盐穴储气库建库评价技术体系。上述5项关键技术在金坛盐穴储气库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1)地质方案实钻符合率高;(2)造腔形态符合设计预期;(3)腔体变形收缩率符合稳定性评价结果预期;(4)老腔改造利用成功;(5)部署监测网络保障了盐穴储气库的运行安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指导了盐穴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为同类储气库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地下储气库 建库技术 选址评价 水溶造腔 造腔控制 稳定性评价 老腔利用 监测网络 江苏金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SCORS的矿区变形监测基准站选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忠伟 陈西斌 +1 位作者 邱川 张书毕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4-48,共5页
基于JSCORS网数据信息,结合某矿区实测变形监测GPS网中的6个站点解算,讨论了CORS基准站数量及其分布对矿区变形监测GPS网数据解算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区域GPS网时,最好选取CORS基准站提供的参考框架,且CORS基准站空间分布要... 基于JSCORS网数据信息,结合某矿区实测变形监测GPS网中的6个站点解算,讨论了CORS基准站数量及其分布对矿区变形监测GPS网数据解算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区域GPS网时,最好选取CORS基准站提供的参考框架,且CORS基准站空间分布要尽量均匀,个数为4个即可,但是不必选择位于区域同一侧的CORS基准站。这一结论可为选取合适的CORS基准站处理区域GPS网数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变形监测 CORS基准站 区域GPS网 GAMIT解算 参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矿山塌陷区范围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俊晖 李夕兵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249-256,共8页
地下开采所引发的地表变形对矿山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准确预测矿山塌陷区范围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将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山塌陷区范围预测中,以相空间重构理论为基础,采用小数据量算法计算得到时间序列的... 地下开采所引发的地表变形对矿山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准确预测矿山塌陷区范围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将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山塌陷区范围预测中,以相空间重构理论为基础,采用小数据量算法计算得到时间序列的关键指标——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了塌陷区在相空间相点距离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塌陷区范围边界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红岭铅锌矿塌陷区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矿山塌陷区范围变化具有混沌特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塌陷区范围的内在规律,通过计算得出红岭铅锌矿塌陷区范围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大于0,该矿山塌陷区范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误差大小不超过0.1%,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矿山塌陷区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 矿山监测 混沌时间序列 相空间重构 LYAPUNOV指数 地表变形规律 塌陷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EE 802.11ah的井下安全监测传感网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倩玉 陈岩 +2 位作者 杨俊秋 李松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6,共6页
针对煤矿井下特殊通信环境对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的需求及现有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存在接入设备数量和传输距离受限等不足,提出了将IEEE 802.11ah应用于煤矿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并利用NS-3仿真平台对其传输距离、吞吐量、时延、能耗等性... 针对煤矿井下特殊通信环境对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的需求及现有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存在接入设备数量和传输距离受限等不足,提出了将IEEE 802.11ah应用于煤矿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并利用NS-3仿真平台对其传输距离、吞吐量、时延、能耗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EEE 802.11ah的传输距离远大于传统WiFi通信技术,其传输距离为600m时丢包率仍为0;当节点数较少、网络未饱和时,节点竞争信道冲突和碰撞情况并不严重,IEEE 802.11ah在吞吐量、时延、能耗等方面的性能优势并不明显,但在接入节点数众多时,IEEE 802.11ah能很好保证网络的吞吐量、时延、能耗等性能,网络饱和后随着接入节点数的增加,相比传统WiFi通信技术网络性能的持续大幅下降,其网络性能下降幅度更小且渐趋稳定;IEEE 802.11ah网络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性能与受限访问窗口参数选取有关,准确选取受限访问窗口参数可以更好地发挥基于IEEE 802.11ah的煤矿安全监测无线传感网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监测 井下无线传感网 RAW机制 网络性能 时延 吞吐量 IEEE 802.11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CBD建筑群处大型地下铁路客运车站深基坑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岗 李拉普 《隧道建设》 2012年第5期675-681,共7页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地下车站(建设中)基坑施工为例,重点介绍城市CBD区大型地下车站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设备选型及施工技术特点、方法,大跨度、大截面型钢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控所采用的仿真检测和动态...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地下车站(建设中)基坑施工为例,重点介绍城市CBD区大型地下车站超深、超厚地下连续墙的设备选型及施工技术特点、方法,大跨度、大截面型钢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柱的关键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控所采用的仿真检测和动态监控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周边高层建筑群稳定性畸变,保障了城市CBD区超宽、超深特大型地下空间工程实施的安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铁路 大型客运车站 深基坑 城市CBD区 盖挖逆作法 大截面钢管柱精确定位 水下爆破+冲击钻孔 双轮铣成槽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区建(构)筑物保护的井下爆破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令峰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17,共7页
为了明确某地下矿山采场爆破振动对运输大巷和地表民房等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控制,应用现场工业试验的方式获取实测数据资料。试验首先采用Blast-NET型爆破监测仪对爆破引起的径、切、垂向振动速度和频率进行监测,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 为了明确某地下矿山采场爆破振动对运输大巷和地表民房等的影响程度,并对其进行控制,应用现场工业试验的方式获取实测数据资料。试验首先采用Blast-NET型爆破监测仪对爆破引起的径、切、垂向振动速度和频率进行监测,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与地质条件相关的K、α值,从而获得了现场实际爆破振动速度计算公式。随后通过持续开展振动监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并分别对逐排起爆、分段起爆、逐孔起爆三种不同起爆网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若考虑保护地表民房,在逐排起爆、分段起爆、逐孔起爆条件下,爆源与保护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50 m、200 m、125 m;若考虑保护井下运输巷道,在逐排起爆、分段起爆、逐孔起爆条件下,爆源与保护建筑物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0 m、25 m、25 m。最终认为:当预测振动速度满足逐排或逐排分段起爆条件时,矿山可采用导爆管雷管起爆;若仅满足逐孔起爆网路时,则只能采用数码电子雷管或高精度导爆管起爆网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爆破振动监测 爆区建(构)筑物 微差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综合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付坤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8期104-106,共3页
提出了一种适合冀中能源集团公司的矿井综合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综合信息集成的实现目标,介绍了系统集成平台技术和系统集成方式的设计。该系统软件采用组态软件+定制信息发布方式,硬件采用H3C核心交换机双机热备+城域数据骨... 提出了一种适合冀中能源集团公司的矿井综合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综合信息集成的实现目标,介绍了系统集成平台技术和系统集成方式的设计。该系统软件采用组态软件+定制信息发布方式,硬件采用H3C核心交换机双机热备+城域数据骨干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与集成。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主要生产过程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达到了在生产调度中心实现信息远程监测、统一管理分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信息传输 数据集成 实时监控 城域数据骨干网 组态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复杂环境人员重识别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力 云霄 +1 位作者 程小舟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0,共8页
对煤矿井下视频监控中的人员身份进行智能识别,对提高人员监管效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受井下环境复杂、视频监控设备性能局限性影响,井下视频监控图像存在分辨率低、遮挡、背景干扰等问题,导致井下人员间差异性较小,人员... 对煤矿井下视频监控中的人员身份进行智能识别,对提高人员监管效率、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受井下环境复杂、视频监控设备性能局限性影响,井下视频监控图像存在分辨率低、遮挡、背景干扰等问题,导致井下人员间差异性较小,人员重识别准确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道注意力和距离度量的网络结构,并将其用于井下复杂环境人员重识别。针对监控图像中人员与背景不易区分的问题,在骨干网络中引入通道注意力模块,使其更加关注人员的前景特征而抑制背景信息,并将骨干网络最后一层输出的特征图大小扩大1倍,以获得更多的细粒度特征,丰富人员的特征信息,增强网络对特征的学习能力;在实现不同身份人员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人员图像间的绝对距离信息,通过距离度量模块对难以识别的人员图像进行采样和加权处理,增加难样本在反向传播时的权重,使网络更加关注具有判别力的人员特征;联合使用身份损失和距离度量损失优化特征层,使网络提取出更具判别力的人员特征,从而提高重识别准确度。采用Miner-CUMT数据集对提出的井下复杂环境人员重识别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充分利用井下不同身份人员的关键信息,使识别网络具有更强的判别能力,提高了井下作业人员身份识别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监控 井下视频监控 人员智能识别 人员重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特征度量 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