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合成及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金华 樊桢 +3 位作者 周海晖 崔玉敬 陈四海 旷亚非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共5页
在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后,我们采用固相合成法来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对其提出了改进.通过在固相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出了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的氧化锌.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产物的结构... 在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后,我们采用固相合成法来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对其提出了改进.通过在固相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备出了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的氧化锌.用X 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用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分散性.结果表明,改性后产物的分散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较之未改性样品,其吸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随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固相合成 表面活性剂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镍的固相合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立群 杨念华 +1 位作者 周丽荣 孙聚堂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2-684,共3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粒径为10 nm的前驱物N iCO3,经过固相热分解反应成功地制备出N iO纳米粒子。借助TG-DTA、XRD、TEM、BET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及其性能。结果表明,纳米N iCO3在300℃灼烧2 h条件下获得N iO最小...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粒径为10 nm的前驱物N iCO3,经过固相热分解反应成功地制备出N iO纳米粒子。借助TG-DTA、XRD、TEM、BET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及其性能。结果表明,纳米N iCO3在300℃灼烧2 h条件下获得N iO最小粒径为5.8 nm,最大比表面积为116.6 m2/g。探讨了N iO纳米粒子团聚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纳米N iO的固相合成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纳米粒子 固相反应 合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纳米颗粒的合成、表面修饰及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可群 刘艳丽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共3页
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dS纳米颗粒,并以氨催化水解法对其表面进行了修饰,得到了具有CdS/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射光谱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反... 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CdS纳米颗粒,并以氨催化水解法对其表面进行了修饰,得到了具有CdS/SiO2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射光谱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固相反应完全,产物为纯相CdS,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避免了传统湿法存在的团聚现象的缺点,具有产率高、无污染、节能等优点;而且CdS纳米颗粒表面经SiO2修饰后,其带边发射显著增强,缺陷发射减弱,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iO2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SIO2 纳米颗粒 核/壳结构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钨磷混配杂多酸铵纳米微粒的固相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晓波 王国平 +1 位作者 李春根 汪德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钼钨磷混配杂多酸铵(NH4)3PW6Mo6O40·8H2O产物,用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组成,其结构、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形状分别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钼钨磷混配杂多酸铵(NH4)3PW6Mo6O40·8H2O产物,用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组成,其结构、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形状分别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热分析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物为Keggin结构的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2nm,比表面积为134.2m2·g-1,形成纳米微粒后,杂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钨磷混配杂多酸铵 纳米微粒 室温固相合成 杂多阴离子 Keggin结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_2O_3 被引量:12
5
作者 景苏 鲁新宇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52-55,共4页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 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nm左右,而...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以FeCl3·6H2O和KOH为原料合成纳米FeOOH,将FeOOH分别在400、600、800℃焙烧2h,即可得到纳米Fe2O3。通过对产物进行TGA DTA、XRD、IR、TEM和BET表征,结果表明,FeOOH及无定形Fe2O3粒径均在10nm左右,而α Fe2O3的粒径为5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FeOOH及Fe2O3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制备的产物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比表面较大等优点。对此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合成 FEOOH FE2O3 三氧化二铁 铁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wson结构钼钒磷酸盐纳米粒子的固相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立群 柳士忠 余国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 (NH4) 8P2 Mo16V2 O62 ·7H2 O纳米粒子 ,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元素分析、IR、XRD、TEM、TG DTA、BET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纳米粒子仍然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 ,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 (NH4) 8P2 Mo16V2 O62 ·7H2 O纳米粒子 ,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元素分析、IR、XRD、TEM、TG DTA、BET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 ,纳米粒子仍然保留着杂多阴离子的Dawson结构 ,具有Dawson结构的特征衍射峰 ,平均粒径为 2 2nm ;TEM与XRD二者测得粒径大小相一致 ;比表面积为 1 67m2 /g;在低于 441℃时 ,Dawson结构热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DAWSON结构 钼钒磷酸盐 固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镉纳米粒子的固相合成及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研究
7
作者 郭洪菊 刘劲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161,183,共4页
采用CdCl2(2.5H2O和Na2CO3之间的室温固相研磨反应获得纳米粒子前驱体CdCO3,再将其于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煅烧,快速获得了不同尺寸的CdO纳米粒子。利用TEM表征了产物形貌,利用XRD技术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 采用CdCl2(2.5H2O和Na2CO3之间的室温固相研磨反应获得纳米粒子前驱体CdCO3,再将其于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煅烧,快速获得了不同尺寸的CdO纳米粒子。利用TEM表征了产物形貌,利用XRD技术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利用FT-IR光谱探测了前驱体的热处理反应过程。理论分析表明,CdO纳米粒子的获得归因于反应系统的形核速率大于生长速率。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氧化镉体相的特征吸收峰相比,产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蓝移,这种光学现象归因于其量子限制效应的影响比库仑项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 前驱体 氧化镉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纳米级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 被引量:6
8
作者 吐尔逊.阿布都热依木 张校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首次使用固相法制备出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纳米粒子。利用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的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粒子直径为30nm~40nm,大小均匀,聚合物... 首次使用固相法制备出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纳米粒子。利用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的聚对苯二胺和聚邻苯二胺粒子直径为30nm~40nm,大小均匀,聚合物分子链排列有序,晶化率较好。且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聚邻苯二胺电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邻苯二胺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导电聚合物 纳米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的室温固相合成 微结构表征及SERS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寇春合 公国栋 胡鹏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6,40,共4页
以次亚磷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晶相、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大粒径纳米颗粒存在层状孪晶及表面突起结构... 以次亚磷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对其进行了晶相、结构、形貌及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大粒径纳米颗粒存在层状孪晶及表面突起结构,而小粒径粒子多为热力学稳定多面体结构;纳米粒子制备的拉曼基底的扫描电镜表征显示,相邻纳米粒子间距较小(<10 nm),纳米颗粒表面粗糙。拉曼测试显示,银纳米粒子基底能显著提高罗丹明6G的拉曼散射信号。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粗糙,裸露较多的高自由能晶面,粒子间距较小对材料的高SERS活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化学合成 银纳米粒子 表面微结构 表面等离子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Fe_3O_4促进的固相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
10
作者 刘建平 冯翠兰 +1 位作者 桂建舟 刘澜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393-1395,共3页
研究了磁性纳米Fe3O4促进的2-萘酚氧化偶联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BINOL)的反应,反应以空气中的O2为氧化剂,无溶剂的固相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5 h,n(2-萘酚)∶n(Fe3O4)=1.7∶1,BINOL的收... 研究了磁性纳米Fe3O4促进的2-萘酚氧化偶联合成2,2’-二羟基-1,1’-联萘(BINOL)的反应,反应以空气中的O2为氧化剂,无溶剂的固相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5 h,n(2-萘酚)∶n(Fe3O4)=1.7∶1,BINOL的收率达到99.0%,且磁性纳米Fe3O4连续循环使用5次,BINOL的收率无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Fe3O4 2 2’-二羟基-1 1’-联萘 氧化偶联 固相合成 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