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缺陷工程的rGO/MoS_(2-x)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文凯宁 许云华 王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9-45,共7页
锂硫电池(LSBs)的商业应用受到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及其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的严重阻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了rGO/MoS_(2)复合材料,并且基于缺陷工程策略,在400、500℃下退火3 h将丰富的硫空位引入复合材料,以提高LSB... 锂硫电池(LSBs)的商业应用受到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及其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的严重阻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水热法制备了rGO/MoS_(2)复合材料,并且基于缺陷工程策略,在400、500℃下退火3 h将丰富的硫空位引入复合材料,以提高LSBs的性能。结果表明:LiPSs的吸附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可以通过优化硫空位到更高的浓度来调节。此外,复合材料中丰富的硫缺陷空位能够加快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易于降低反应过程活化能垒;同时,有利于LiPSs的吸附和电子传递,促进催化反应的发生。得益于这些原因,基于rGO/MoS_(2-x)-500修饰隔膜的LSBs在1 C时显示出令人满意的1016 mAh/g的放电比容量,并且在900次循环中具有0.0618%的低容量衰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缺陷工程 二硫化钼 氧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α-MoO_(3)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尚晨伟 +3 位作者 董国涛 葛烨 李育飞 徐立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α-MoO_(3)纳米棒前驱体,再通过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长α-MoO_(3)纳米棒(10μm),采用超声法将α-MoO_(3)纳米棒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网之间,制备三明治结构的GO@MoO_(3)纳米材料,对其进行物相形貌分析和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恒电流充放电曲线,GO@MoO_(3)电极在1A/g时显示出高达370F/g的高比容量,远高于原始MoO_(3)电极214F/g的比容量;根据循环伏安曲线,与原始的MoO_(3)电极相比,GO@MoO_(3)电极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比电容,在5、10、20、30、40和50mV/s下,比电容可分别高达805、594、479、430、394和35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水热法制备MoO3纳米带/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星 罗成 梁桂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8-395,402,共9页
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三氧化钼(MoO_(3))的储能性能,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MoO3纳米带/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法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 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三氧化钼(MoO_(3))的储能性能,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MoO3纳米带/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水热法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形貌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循环伏安曲线、恒流充放电曲线等方法对材料的物相、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得MoO_(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复合前MoO_(3)比电容为228 F∙g^(‒1),复合后比电容提高了17.5%。复合材料中MoO_(3)纳米带被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裹或者附着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并使其结构更稳定,从而提升了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水热合成 氧化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添加量对MoSe_(2)复合rGO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郑栋浩 贺格平 +4 位作者 弥元梅 皇甫慧君 张慧敏 李彦霞 袁蝴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19,共8页
开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上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采用简单一步水热法合成超级电容器用MoSe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电极材料(MoSe_(2)-rGO)。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影响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 开发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上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采用简单一步水热法合成超级电容器用MoSe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电极材料(MoSe_(2)-rGO)。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GO)添加量影响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着GO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比电容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GO添加量为30 mg的复合材料MoSe_(2)-rGO-30在1 A·g^(-1)条件下具有最佳比电容(558.2 F·g^(-1)),在功率密度为990 W·kg^(-1)时能量密度高达84.4 Wh·kg^(-1)。反应动力学揭示出扩散电容主导MoSe_(2)-rGO的电化学储能过程。Randles-Sevcik方程计算的MoSe_(2)-rGO-30离子扩散系数是纯MoSe_(2)离子扩散系数的6.2倍。MoSe_(2)与高导电性rGO的协同作用赋予MoSe_(2)-rGO复合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表明MoSe_(2)-rGO复合材料具有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硒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MoS_2纳米片/氧化石墨烯三元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阎鑫 卢锦花 +3 位作者 惠小艳 闫从祥 高强 孙国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520,共6页
采用球磨法制备g-C_3N_4/MoS_2纳米片/氧化石墨烯(GO)三元复合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激发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_2... 采用球磨法制备g-C_3N_4/MoS_2纳米片/氧化石墨烯(GO)三元复合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光致激发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_2纳米片和g-C_3N_4形成异质结结构,均匀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上。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三元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特性。结果显示:三元复合催化剂在120 min内对Rh B的降解率达到96%,其降解动力学常数分别是g-C_3N_4、g-C_3N_4/MoS_2、g-C_3N_4/GO复合催化剂的3、2.1和2.8倍。根据实验结果及能带结构提出了三元复合催化剂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二硫化钼纳米片 氧化石墨烯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四环素和Cr(Ⅵ) 被引量:8
6
作者 徐一鑫 王爽 +3 位作者 全静 高婉婷 宋天群 杨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8,共10页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 以钼酸钠、L-半胱氨酸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锅溶剂热还原法制备了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QDs/rGO)复合材料,分别以罗丹明B、亚甲基蓝、四环素和Cr(Ⅵ)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MoS_(2)QDs/rGO对两种染料和Cr(Ⅵ)的光催化降解率均可达97%以上,对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率为69%;循环使用10次,对目标染料的降解率均保持在90%以上。说明MoS_(2)QDs/rGO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降解体系中分别加入异丙醇、对苯醌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捕获剂,结果显示,超氧自由基(·O_(2))是MoS_(2)QDs/rGO光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量子点/还原氧化石墨烯 光催化降解 有机染料 四环素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RGO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水处理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璇 李明阳 +1 位作者 余翔 黄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3,158,共10页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膜不稳定性和低水通量的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通过真空抽滤法在聚醚砜支撑膜上制备出MoS_(2)/RGO复合膜.结果表明,当MoS_(2)与RGO的质量比为9∶10时,所制备的... 为了解决氧化石墨烯(GO)膜不稳定性和低水通量的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通过真空抽滤法在聚醚砜支撑膜上制备出MoS_(2)/RGO复合膜.结果表明,当MoS_(2)与RGO的质量比为9∶10时,所制备的复合膜表现出高达35 L/(m^(2)·h·MPa)的水渗透率,为纯氧化石墨烯膜的10.6倍,对硫酸钠的截留率达到86.7%,并且对甲基蓝以及刚果红的截留率分别为97.8%、98.6%,同时,对不同pH和不同浓度刚果红溶液的截留率均达到95%以上.此外,经测试该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水处理分离复合膜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硫化钼 复合膜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对NOx气敏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西建 胡明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6,21,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汽车尾气中的NOx气体浓度,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MoS2/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利用掩膜法将制备的MoS2/石墨烯镀膜于氧化铝基体表面形成敏感薄膜,制作了一种薄膜型NOx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汽车尾气中的NOx气体浓度,采用低温水热法制备了MoS2/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利用掩膜法将制备的MoS2/石墨烯镀膜于氧化铝基体表面形成敏感薄膜,制作了一种薄膜型NOx传感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表征了MoS2/石墨烯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化学特性,分析了MoS2/石墨烯复合材料对NOx的气敏机理。在气体传感器静态测试系统上,测试了NOx传感器灵敏度、温度、响应-恢复、抗干扰和长期稳定等特性。结果表明,MoS2/石墨烯传感器灵敏度是MoS2传感器2.1倍,响应时间为3.6 s,恢复时间为9.9 s,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表明该传感器可实现汽车尾气中NOx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硫化钼 石墨烯 传感器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型钼硫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辐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朋飞 胡杨 +2 位作者 张有为 彭静 翟茂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42-2549,共8页
钼硫化物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其合成方法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以四硫代钼酸铵和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利用γ射线对其辐照还原,一步法制备了钼硫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Mo S_x/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光... 钼硫化物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电催化析氢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其合成方法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以四硫代钼酸铵和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利用γ射线对其辐照还原,一步法制备了钼硫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Mo S_x/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等表征手段确认复合材料中的Mo Sx为无定型结构,且氧化石墨烯得到了有效的还原。同时系统研究了吸收剂量、前驱体配比对复合材料作为析氢反应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Mo Sx/RGO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其催化起始电压为110 m V,在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过电势仅为160 m V,Tafel斜率为46 m V·dec^(-1),说明该催化剂催化析氢机理为Volmer-Heyrovesy机理。此外,Mo Sx/RGO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硫化物 还原氧化石墨烯 辐射还原 电催化析氢 Volmer-Heyrovesy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oS_2及MoS_2-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捷 曾晓飞 +2 位作者 李克训 马江将 王东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94-5198,共5页
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是推广新型储能器件的核心所在。二硫化钼(MoS_2)呈现类石墨烯结构,其二维层间具备良好的电荷储存能力。然而MoS_2本身导电性能较差,用于电极材料时需要与其它材料复合以提升导电性能。采用水热法,并分别选用抗坏... 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开发是推广新型储能器件的核心所在。二硫化钼(MoS_2)呈现类石墨烯结构,其二维层间具备良好的电荷储存能力。然而MoS_2本身导电性能较差,用于电极材料时需要与其它材料复合以提升导电性能。采用水热法,并分别选用抗坏血酸和硫脲作还原剂,制备得到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钼。以石墨烯为模板,采用水热法在石墨烯表面生长纳米结构MoS_2,制备得到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测试(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P)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oS_2-RGO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平面双电层电容性能,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值达136.2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MoS2-RGO 纳米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rGO负载的MoS_(2)催化剂及其催化蒽加氢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安达 杨成功 +1 位作者 王冬娥 田志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4-252,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负载的MoS_(2)催化剂(MoS_(2)/rGO)。通过SEM、XRD、EDX、拉曼光谱、HRTEM等手段表征了不同钼源制备的MoS_(2)/rGO催化剂中MoS_(2)的堆积层数、片层尺寸、分散性等纳米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负载的MoS_(2)催化剂(MoS_(2)/rGO)。通过SEM、XRD、EDX、拉曼光谱、HRTEM等手段表征了不同钼源制备的MoS_(2)/rGO催化剂中MoS_(2)的堆积层数、片层尺寸、分散性等纳米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法可以成功地将MoS_(2)高分散、均匀地负载在rGO表面,且可以通过调控钼源种类调变MoS_(2)/rGO催化剂中MoS_(2)催化加氢活性位。采用蒽作为重质油模型化合物评价了MoS_(2)/rGO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表明以四硫代钼酸铵为钼源水热法制备的MoS_(2)/rGO-ATTM催化剂蒽加氢率和八氢蒽选择性分别是浸渍法制备IM-MoS_(2)/rGO催化剂的2.0倍和4.2倍。MoS_(2)/rGO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活性与比表面积无关,主要取决于其上MoS_(2)纳米片的堆积层数和片层长度。MoS_(2)/rGO-ATTM催化剂的高催化加氢活性可以归结于其上MoS_(2)纳米片的高催化加氢活性位暴露量、催化剂的高分散性和高悬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水热 催化剂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对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江宇 郭小凤 +3 位作者 石磊 陈立全 王旭 刘立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金属腐蚀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防止金属腐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molybdenum disulfide-graphene oxide,MoS_(2)-GO),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waterborne polyurethane ... 金属腐蚀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损失,防止金属腐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molybdenum disulfide-graphene oxide,MoS_(2)-GO),将其作为纳米填料加入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crylic,WPUA)涂层,解决金属腐蚀的问题.首先,利用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对二硫化钼进行改性合成硅烷偶联剂改性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A-MoS_(2));然后,将A-MoS_(2)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N,N-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 formamide,DMF)中进行反应得到MoS_(2)-GO纳米粒子;最后,按照不同添加量(0%、0.2%、0.4%、0.6%、0.8%和1.0%)将其加入WPUA涂层.结果显示:MoS_(2)-GO纳米粒子成功合成,对比发现其中0.4%MoS_(2)-GO/WPUA涂层的表面平整致密,接触角为99.67°;在3.5%NaCl溶液中浸泡28 d Bode图中|Z|_(0.01Hz)为3.19×10^(7)Ω·cm^(2),Nyquist图为1个半圈,相角图表现为90°的单峰,表明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 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Ag@MoS_(2)-GO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甜 年佩 +3 位作者 李亚男 徐楠 孙浩楠 魏逸彬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1,47,共10页
采用平均孔径为100 nm的聚醚砜(PES)微滤膜为载体,经多巴胺改性后,使用真空抽滤法制备了一种新型Ag@MoS_(2)-GO复合纳滤膜。通过调节MoS_(2)的负载量得到MoS_(2)和GO的最优质量比,进一步将AgNP生长在MoS_(2)纳米上并插层在GO纳米片层,... 采用平均孔径为100 nm的聚醚砜(PES)微滤膜为载体,经多巴胺改性后,使用真空抽滤法制备了一种新型Ag@MoS_(2)-GO复合纳滤膜。通过调节MoS_(2)的负载量得到MoS_(2)和GO的最优质量比,进一步将AgNP生长在MoS_(2)纳米上并插层在GO纳米片层,实现了Ag@MoS_(2)-GO纳滤膜性能的调控。结果表明,当MoS_(2)和GO质量比为6∶1时,MoS_(2)-GO膜的纳滤性能最优,对4种染料的截留率均在95%以上,水渗透率约为11.3L/(m^(2)·h·MPa),相较于纯GO膜提升了近2倍;Ag@MoS_(2)-GO膜在保持与MoS_(2)-GO膜同等优异的染料截留性能的同时,水渗透率达到18.9 L/(m^(2)·h·MPa),相较于MoS_(2)-GO膜又提升了0.7倍;对4种盐的截留规律满足R(Na_(2)SO_(4))>R(MgSO_(4))>R(NaCl)>R(MgCl_(2)),截留率分别为78%、67%、51%和41%,较MoS_(2)-GO纳滤膜有显著提高,且该膜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纳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