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增压熄火机理
1
作者 陈泽昕 刘林林 +3 位作者 杨玉新 李波标 程材 胡松启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8-906,共9页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 为研究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并揭示增压熄火机理,使用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作为熄火控制剂制备了HTPB/AOT/AP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并对推进剂燃速、燃烧波结构、火焰形态和熄火燃面形貌等进行了实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OT使推进剂在10 MPa以下的压强指数由0.37降低至-1.36,其中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燃速由5.9 mm·s^(-1)降低至2.9 mm·s^(-1),推进剂在压强增大至10 MPa时自熄火,压强更高时仍无法自持燃烧;压强接近临界熄火压强时,推进剂燃面上覆盖了厚度约230μm的熔融层,降低了推进剂燃面温度和气相温度梯度,与不含AOT的推进剂相比,自熄火固体推进剂燃面温度由865 K降低至420 K,气相温度梯度由74.9 K·μm^(-1)降低至0.19 K·μm^(-1);揭示了自熄火固体推进剂增压熄火机理,即AOT使推进剂表面覆盖较厚的熔融层,阻碍气相火焰对燃面的热反馈,降低燃面温度和凝聚相反应速率,最终导致推进剂无法自持燃烧而熄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熄火固体推进剂 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AOT) 燃烧性能 增压熄火机理 熔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的甲烷热解制备少层石墨烯与氢气联产研究
2
作者 杨茗凯 黄泽皑 +7 位作者 周芸霄 刘彤 张魁魁 谭浩 刘梦颖 詹俊杰 陈国星 周莹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80,I0001,I0002,共10页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提出了通过金属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催化甲烷热解制备石墨烯的创新方案。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Al_(2)O_(3)、TiO_(2)、ZrO_(2)、MgO、SiO_(2))作为分散剂,增强了Cu球活性位点的分散性,特别是Cu球体积分数为50%的Cu/ZrO_(2)和Cu球体积分数为75%的Cu/MgO催化剂,可有效制备少层石墨烯。前者表现出最佳活性,其甲烷转化率为22%,氢气产率为21.5 mmol/h,而且能产生大面积、平整的少层石墨烯。本研究为甲烷热解联产石墨烯与氢气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实现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热解 熔融介质 少层石墨烯 氢气 铜/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B_(2)涂层熔盐电沉积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王世兴 郭不拘 +3 位作者 舒勤专 贺振坤 刘爱民 石忠宁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以石墨为基体,采用电沉积法,在摩尔比为45∶35∶5∶15的KF-KCl-K2ZrF6-KBF4熔盐体系中制备了ZrB_(2)涂层;采用差热分析法、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与阿基米德法分别测定了该熔盐体系的初晶温度、电导率和密度,并获得了电导率和密度随温度... 以石墨为基体,采用电沉积法,在摩尔比为45∶35∶5∶15的KF-KCl-K2ZrF6-KBF4熔盐体系中制备了ZrB_(2)涂层;采用差热分析法、连续变化电导池常数法与阿基米德法分别测定了该熔盐体系的初晶温度、电导率和密度,并获得了电导率和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和镀层结合强度测试仪,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0.2~0.5 A/cm^(2))和熔盐温度(620~720℃)对ZrB_(2)涂层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熔盐体系的初晶温度为600.9℃,电导率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分别呈增大及减小趋势;增大电流密度、降低熔盐温度均可细化涂层晶粒,提高涂层致密性;在0.3 A/cm^(2)和670℃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ZrB_(2)涂层的厚度约为190μm,择优取向为(110),表面粗糙度为5.97μm,涂层与石墨基体的结合强度为4.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电沉积 ZrB_(2) 涂层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发电用熔盐储热材料金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金龙 鹿院卫 +1 位作者 吴玉庭 张灿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0-545,共6页
为分析第三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熔盐与低温罐选材的相容性,该文以一种低熔点(142℃)、高分解温度(>700℃)的混合熔盐为腐蚀环境,通过静态腐蚀实验研究碳钢(A515Gr70)和两种低合金钢(Q345R、15CrMoR)在450℃混合熔盐中的腐蚀行为。采... 为分析第三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熔盐与低温罐选材的相容性,该文以一种低熔点(142℃)、高分解温度(>700℃)的混合熔盐为腐蚀环境,通过静态腐蚀实验研究碳钢(A515Gr70)和两种低合金钢(Q345R、15CrMoR)在450℃混合熔盐中的腐蚀行为。采用失重法测量不同金属的腐蚀速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EDS)对金属腐蚀表面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和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钢不含有耐腐蚀元素Cr、Ni和Mo,腐蚀速率最大。15CrMoR表面氧化层以疏松多孔的Fe_(2)O_(3)为主,不能阻止熔盐浸入金属基体内部,导致氧化程度加重,耐腐蚀性较差。Q345R表面氧化层由致密性好的FeCr2O_(4)、NiO和TiO_(2)组成,对金属基体具有保护性,耐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腐蚀 腐蚀速率 合金钢 熔盐 氧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双陆内俯冲构造与部分熔融层特征──INDEPTH项目结果的初步综合 被引量:23
5
作者 赵文津 K.D.Nelson +5 位作者 徐中信 L.D.Brown J.T.Kuo R.Meissner 熊嘉育 INDEPTH项目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5-336,共12页
根据中、美两国合作开展的西藏深反射地震结果,提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的"双陆内俯冲"构造模式和缝合带南、北分别存在着不同特征的、规模不一的部分熔融层;提出YZS处断裂向深部延深有限,认为YZS处地壳增厚有4种机制:... 根据中、美两国合作开展的西藏深反射地震结果,提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ZS)的"双陆内俯冲"构造模式和缝合带南、北分别存在着不同特征的、规模不一的部分熔融层;提出YZS处断裂向深部延深有限,认为YZS处地壳增厚有4种机制:①地壳规模的大的俯冲增厚;②上部地壳内的俯冲和背冲增厚;③下地壳内的底部垫托增厚和挤压增厚;④深部熔融体的向上挤入而引起的地壳增厚.提出可能存在两条大的伸展性断裂,造成江孜南、北地块间出现了大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双陆内俯冲 熔融层 俯冲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包内钢水液位精确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达 谢植 刘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8,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连铸中间包内钢水层液位高度的方法。从中间包内空气层中穿过保护渣层向钢水层中插入一个铝碳质的测量棒,通过安装于测量棒侧上方的摄像机采集测量棒图像,进而确定保护渣层的实时液位。待测量棒与...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连铸中间包内钢水层液位高度的方法。从中间包内空气层中穿过保护渣层向钢水层中插入一个铝碳质的测量棒,通过安装于测量棒侧上方的摄像机采集测量棒图像,进而确定保护渣层的实时液位。待测量棒与周围介质达到热平衡后,升起测量棒,并通过摄像机采集测量棒外壁的温场分布,根据保护渣层和钢水层分界面处存在局部温度梯度峰值的特征识别分界面位置及保护渣层厚度,从而确定中间包内钢水层液位。同时,本文对于液位测量系统的构成以及降温、防尘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保护渣层影响,实现中间包内钢水层液位的可靠测量,测量偏差小于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保护渣层 钢水层 测量棒 液位测量 分界面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岩层形貌氧化镁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浩 王玺堂 胡庆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1,共4页
以MgCl2.6H2O、CaCO3和LiCl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岩层形貌MgO粉体。借助热重-差示扫描热量计(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反应过程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430℃保温3h热处理,产物中有... 以MgCl2.6H2O、CaCO3和LiCl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岩层形貌MgO粉体。借助热重-差示扫描热量计(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反应过程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430℃保温3h热处理,产物中有MgO生成,600℃保温3h热处理,产物经无水乙醇洗涤后,全部为MgO晶体;原料在650℃下保温3h热处理,用水浸泡得到的氢氧化镁为不规整的片状形貌,分解为氧化镁后变成颗粒状形貌,粒径介于0.1~0.6μm之间;EDTA-PEG溶液浸泡得到的氢氧化镁为四面体形貌,分解为氧化镁后为岩层形貌,大部分在顶角处有缺损,最大边长可达1.5μm,表层粘附着少量颗粒状氧化镁,表面不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岩层形貌 氧化镁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渗处理对预渗碳20钢盐浴钒铬共渗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进 吴思博 +3 位作者 王浩宇 李承洋 向俊 孙才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对20钢基体进行预渗碳和钒铬盐浴渗入复合处理,盐浴渗入处理温度950℃,时间4 h。分析了单一渗钒、铬层和钒铬共渗层的组成。采用球-盘结构测定室温干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钒铬共渗层表面致密,厚度12μm,主要由Cr_7C_3、Cr_(23)C_... 对20钢基体进行预渗碳和钒铬盐浴渗入复合处理,盐浴渗入处理温度950℃,时间4 h。分析了单一渗钒、铬层和钒铬共渗层的组成。采用球-盘结构测定室温干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钒铬共渗层表面致密,厚度12μm,主要由Cr_7C_3、Cr_(23)C_6及V_4C_(2.67)等物相组成。单一渗铬、钒层和共渗层的显微硬度分别为1740、2004、1885 HV0.03;钒铬共渗层的摩擦系数最小,约0.3066,其减摩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铬共渗层 盐浴法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硅含量对碳钢锌腐蚀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德元 王赫莹 马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8年第1期77-80,111,共5页
为了研究熔锌对钢铁的腐蚀机制,以及钢铁中硅、碳含量对锌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对不同碳、硅含量的钢在熔锌中形成的腐蚀层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腐蚀层中Г相消失,δ相变薄... 为了研究熔锌对钢铁的腐蚀机制,以及钢铁中硅、碳含量对锌蚀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对不同碳、硅含量的钢在熔锌中形成的腐蚀层进行组织形貌观察及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腐蚀层中Г相消失,δ相变薄,在δ/ζ相之间出现FeSi、ζ和液锌的混合相区.钢中硅的存在导致ζ相分解、破碎,形成FeSi、ζ和液锌的混合相区,使铁锌反应速度加快,腐蚀层组织出现异常.钢中碳的存在也对锌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锌 腐蚀 混合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201不锈钢与铝镀层界面组织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岩 凌国平 +2 位作者 刘柯钊 陈长安 张桂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2-336,共5页
本研究以201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在酸性的AlCl3-EMIC(2∶1)室温熔盐中电沉积均匀致密的铝镀层,然后在570℃~680℃下对试样进行2min~100h的热处理,用SEM、EDS及XRD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界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201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铝... 本研究以201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在酸性的AlCl3-EMIC(2∶1)室温熔盐中电沉积均匀致密的铝镀层,然后在570℃~680℃下对试样进行2min~100h的热处理,用SEM、EDS及XRD对热处理后的试样界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201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铝镀层在570℃热处理时,界面未形成合金层;经过630℃~680℃不同时间的低温热处理,可以获得含Cr、Ni、Mn合金元素的Fe-Al合金层;670℃下,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表面逐渐由Al向低铝含量的FeAl、FeAl转变,并在界面上形成FeAl合金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熔盐 热处理 相转变 合金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分层法处理隔焰炉底铅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顺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3,共2页
熔盐分层法处理隔焰炉底铅的试生产表明:底铅中的有价金属锗绝大部分进渣,铟和铅大部分进粗铅,然后可用常规流程分别回收铟、锗、铅;该工艺独创,设备投资少,有价金属分离效果好、操作容易、生产成本低、铟锗铅回收率高、环境污染... 熔盐分层法处理隔焰炉底铅的试生产表明:底铅中的有价金属锗绝大部分进渣,铟和铅大部分进粗铅,然后可用常规流程分别回收铟、锗、铅;该工艺独创,设备投资少,有价金属分离效果好、操作容易、生产成本低、铟锗铅回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分层 隔焰炉底铅 锗精矿 铅铟多元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连铸中间包钢水液位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军 胡振伟 +1 位作者 雷剑斌 谢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96-1200,共5页
连铸中间包的钢水的液位测量环境恶劣和钢水上层覆盖保护渣层而导致钢水液位测量困难、测量准确度不高.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场信息,利用计算机视觉测量实现的钢水液位测量方法.此方法通过对中间包内的空气层、保护渣、钢水... 连铸中间包的钢水的液位测量环境恶劣和钢水上层覆盖保护渣层而导致钢水液位测量困难、测量准确度不高.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场信息,利用计算机视觉测量实现的钢水液位测量方法.此方法通过对中间包内的空气层、保护渣、钢水层温场分析和获取,确定空气层-保护渣层和保护渣层-钢水层的温度梯度分界面位置,从而得到中间包内钢水液位.测量方法应用到现场,统计得到测量平均绝对误差为3.2mm,最大误差为5.2mm,最小达到0.3mm,本文液位测量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中间包 钢水 液位测量 保护渣层 温场信息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体系中石墨电极表面生成抗氧化合金层的动力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星 刘洪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熔融体系中采用表面合金化方法可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一结构致密且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抗氧化碳化物合金保护层,在电弧炉炼钢生产中能有效地降低电极消耗。本文研究了这一过程中表面合金层的形成和生长机制,提出碳原子在合金层中的非稳态固... 熔融体系中采用表面合金化方法可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一结构致密且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抗氧化碳化物合金保护层,在电弧炉炼钢生产中能有效地降低电极消耗。本文研究了这一过程中表面合金层的形成和生长机制,提出碳原子在合金层中的非稳态固相扩散为该过程的控制步骤,并由此导出合金层的生长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能很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电极 抗氧化 合金层 熔融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熔盐电沉积渗硅层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杨海丽 张玉柱 +2 位作者 李运刚 唐国章 何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5-917,共3页
选取无硼(NaCl-KCl-NaF-SiO2)和含硼(NaCl-KCl-NaF-SiO2-Na2B4O7)两种熔盐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纯铁表面制备了渗硅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渗硅层渗入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检... 选取无硼(NaCl-KCl-NaF-SiO2)和含硼(NaCl-KCl-NaF-SiO2-Na2B4O7)两种熔盐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纯铁表面制备了渗硅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渗硅层渗入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硼的加入起到了明显的催渗作用,含硼试样渗层较厚,硅分布均匀;表面平整、致密,晶粒细小;含硼试样由Fe2B及Fe3Si组成,无硼试样由Fe3Si及Si在α-Fe中的固溶体α-Fe(Si)组成,硼的加入降低了FeSi的有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硅层 电沉积 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硅钼共渗层的耐锌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欣 刘汇玲 +1 位作者 李秀峰 毛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5-290,共6页
为提高铁基金属在熔融锌中的耐蚀性能,通过固体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渗硅、渗钼和硅钼共渗,并对渗层的形貌、致密度、显微硬度、组分及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合金于470℃的熔融锌液中浸泡26h,并测定其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层... 为提高铁基金属在熔融锌中的耐蚀性能,通过固体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渗硅、渗钼和硅钼共渗,并对渗层的形貌、致密度、显微硬度、组分及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合金于470℃的熔融锌液中浸泡26h,并测定其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层中形成了良好耐蚀性的金属间化合物(Fe_3Si,Fe_3Mo,MoSi_2和Mo_5Si_3),Mo元素的加入可促进渗剂中Si元素的渗入,从而提高渗层的致密度,比较结果显示硅钼共渗层更加致密,尤其是m(Si)∶m(Mo)=2∶1时,与基体相比,试样的腐蚀速率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但由于渗层中孔洞等缺陷的存在,导致其致密度降低,耐锌液腐蚀性能也受到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固体渗层致密性的改善,以进一步提高渗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与保护 硅钼共渗 渗层结构 耐蚀性 熔融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填充床储热器储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金波 李明佳 +1 位作者 徐阳 马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0-86,共7页
为提高相变储热球填充床储热器的储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沿流动方向减小相变球球径的双层填充床储热器结构,并开展了储热器储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储热器内的空气及储热球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换热流体流动方向的空气温度逐渐降... 为提高相变储热球填充床储热器的储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沿流动方向减小相变球球径的双层填充床储热器结构,并开展了储热器储热性能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储热器内的空气及储热球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换热流体流动方向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采用双层变球径相变球填充床储热器结构后,填充床下层的储热球能够较快熔化,提高了填充床下层的换热效果,改善了储热器的换热温度不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储热性能。其次,研究了不同空气进口温度和质量流量对该储热器储热速率及储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空气进口温度从425℃增加到465℃时,储热速率提高了60.5%,储热效率从84.8%提高到了91.1%;当质量流量从180kg·h-1增加到260kg·h-1时,储热速率提高了23.5%,储热效率略有下降。最后,对比了双层储热器与单层储热器的储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进口温度和质量流量下,双层储热器的储热速率优于单层储热器,储热速率最大可比单层储热器提高12.4%。该研究可为高温熔盐相变球填充床储热器的设计及性能优化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填充床储热器 高温熔盐 储热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水为球磨介质钛酸锶铋的熔盐法合成研究
17
作者 赵戈 江向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6,共3页
采用熔盐法合成SrBi4Ti4O15铋层状粉体,放弃传统的以挥发性分散剂(丙酮、乙醇等)作为球磨介质的工艺,采用蒸馏水作为球磨分散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原料和蒸馏水、熔盐及润湿助剂木质磺酸素钠用量对球磨分散效率和SrBi4Ti4O15的结构... 采用熔盐法合成SrBi4Ti4O15铋层状粉体,放弃传统的以挥发性分散剂(丙酮、乙醇等)作为球磨介质的工艺,采用蒸馏水作为球磨分散剂。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原料和蒸馏水、熔盐及润湿助剂木质磺酸素钠用量对球磨分散效率和SrBi4Ti4O15的结构、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和蒸馏水、熔盐及木质磺酸素钠的质量比=100∶80∶70∶0.8时,球磨分散效率较高。烧成温度在900℃时可制得片状结构明显的SrBi4Ti4O15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铋层状 SRBI4TI4O15 各向异性 润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熔渣对水煤浆加压气化炉用高铬砖的侵蚀 被引量:10
18
作者 柯昌明 李有奇 +2 位作者 赵继增 李楠 韩兵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为研究不同煤熔渣对高铬砖的侵蚀机制,选取4种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的典型气化炉用后煤熔渣,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及EDS等研究了不同煤熔渣的性能及其对w(Cr2O3)≥90%的高铬砖的侵蚀、渗透情况。结果表明:气化炉中煤熔渣主要由SiO2、... 为研究不同煤熔渣对高铬砖的侵蚀机制,选取4种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的典型气化炉用后煤熔渣,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及EDS等研究了不同煤熔渣的性能及其对w(Cr2O3)≥90%的高铬砖的侵蚀、渗透情况。结果表明:气化炉中煤熔渣主要由SiO2、CaO、Al2O3、Fe2O3、MgO组成,但不同煤熔渣的化学组成差异较大,矿物组成及熔融特性温度也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高铬砖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熔渣的化学组成,随温度升高,煤熔渣对高铬砖的侵蚀急速加剧;煤渣中的熔融指数较低时,煤熔渣对高铬砖的侵蚀渗透较为严重;煤熔渣中低熔点相向材料内部渗透、渣中SiO2等对材料中ZrO2等的反应溶解是造成高铬砖失效的直接原因;高铬砖表面形成镁铝铬铁复合尖晶石致密层可以有效降低高铬砖的侵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加压气化炉 煤熔渣 熔融指数 抗渣侵蚀性 尖晶石致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4-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温度场及黏流层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核 田志杰 +3 位作者 熊林玉 颜旭 曹学敏 张彦华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8期55-61,共7页
针对2A1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基于CEL数值模拟方法,采用Pressure Independ Multiyield Material模型,进行了不同搅拌头旋转速度与焊接速度条件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根据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搅拌头前端黏流层厚度变化... 针对2A1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基于CEL数值模拟方法,采用Pressure Independ Multiyield Material模型,进行了不同搅拌头旋转速度与焊接速度条件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根据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搅拌头前端黏流层厚度变化规律。依据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流变层工艺要求与黏流层模拟厚度,预测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焊接质量,进而提出了2A1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控制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温度场 Pressure Independ Multiyield Material模型 黏流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保护渣导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文珍 王振林 +1 位作者 胡军宏 于景坤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58-260,共3页
分析了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导电机理,研究了保护渣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能,并且利用电路原理计算出了液渣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渣的熔化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导电性能,利用导电性能可以推断出保护渣的熔化状态;液渣在1350℃时的电阻率... 分析了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导电机理,研究了保护渣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能,并且利用电路原理计算出了液渣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渣的熔化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导电性能,利用导电性能可以推断出保护渣的熔化状态;液渣在1350℃时的电阻率约为0 22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渣层 烧结层 粉渣层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