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万古霉素的特异性吸附
1
作者 薛兴颖 齐志文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王志宏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 以Fe_(3)O_(4)纳米颗粒为磁性内核、聚合漆酚(PUs)为外壳、万古霉素(Van)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漆酚磁性印迹聚合物(Fe_(3)O_(4)@PUs 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磁性分析等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模型和在实际水样中应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表面成功包裹PUs层,所得Fe_(3)O_(4)@PUs MIPs呈不规则方形,粒径约为381.2 nm,且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8.83 A·m~2/kg。Fe_(3)O_(4)@PUs MIPs对Van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当pH值为7.0、温度为30.0℃、Van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去除率达到98.8%,平衡吸附量为49.4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Fe_(3)O_(4)@PUs MIPs对Van展现了优异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对Van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四环素(TC)、环丙沙星(CIP)和布洛芬(IBP);经6次循环再生后,对Van的去除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此外,Fe_(3)O_(4)@PUs MIPs对自来水、湖水、养鸡场废水中Van的去除率均大于60%,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酚 纳米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万古霉素 特异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东 赵佳琪 +2 位作者 饶青青 袁炳楠 况燚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响应性、吸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分析。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柚皮素质量浓度、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实验,探寻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佳吸附条件,实现从复杂的天然产物体系中快速有效地分离柚皮素。实验结果表明,Nar/TSMIPs对温度变化响应灵敏,在30℃时吸附量最大,这种在临界温度附近的最大吸附能力体现了温度响应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越性;Nar/TSMIPs在pH为9时对柚皮素的吸附量最高,而pH进一步上升后,吸附量仅出现细微的下降,表明Nar/TSMI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柚皮素质量浓度为450μg/mL,吸附时间为20 min时,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大吸附量为24.62 mg/g,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与多分子层吸附兼备的化学吸附模式;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印迹因子为2.01,远高于香叶木素(1.08)、白杨素(0.86)和茜素(0.9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经过8次吸附⁃解吸循环后,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吸附量仍达17.95 mg/g,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加标回收率为88.53%~95.88%。本研究中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成功合成,为柚皮素的高效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柚皮素 选择性吸附 磁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3
作者 黄辰浩 程格格 +3 位作者 黄金福 韩丹妙 刘秀宇 黄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3.8 mg/g,印迹因子为2.37,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MIP还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以MIP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高效分离纯化木蝴蝶中的白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木蝴蝶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硝基酚的双模板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伊雯 梁建军 高小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为高效去除4-硝基酚(4-NP)和2,4-二硝基酚(2,4-DNP),本实验采用4-NP和2,4-DNP作为模板分子,以衣通酸(IA)为功能单体,磁性纳米氧化铁(Fe3O4@SiO2)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表面分子... 为高效去除4-硝基酚(4-NP)和2,4-二硝基酚(2,4-DNP),本实验采用4-NP和2,4-DNP作为模板分子,以衣通酸(IA)为功能单体,磁性纳米氧化铁(Fe3O4@SiO2)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双模板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D-MIPs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D-MIPs的吸附性能、可再生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D-MIPs成功地包覆在Fe3O4@SiO2载体表面,聚合效果良好,且具有特异的识别位点和良好的印迹性能,其直径为90 nm,形状均匀。4-NP-MIPs、2,4-DNP-MIPs和D-MIPs对目标分子的理论吸附量分别为103.97,73.14和123.99 mg/g,存在许多不同吸附能的吸附位点。D-MIPs在30 min内达到最佳吸附平衡状态,其最佳拟合模型为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拟二阶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吸附是通过化学吸附过程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样中,MIPs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能力。经过8次再生循环后,D-MIPs的吸附能力仅下降7.51%,证实了MIPs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苯酚 2 4-二硝基酚 双模板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的选择性富集
5
作者 商健 马林智 +4 位作者 雷超 苏新科 刘宇 王悦 高瑞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7-1125,共9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单位质量吸附容量是评价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受红细胞双凹圆碟形貌比表面积大和优异稳定性的启发,合成了对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大吸附容量、较快传质速率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RBC-SMIPs)。本工... 分子印迹聚合物单位质量吸附容量是评价印迹材料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受红细胞双凹圆碟形貌比表面积大和优异稳定性的启发,合成了对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大吸附容量、较快传质速率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RBC-SMIPs)。本工作首先以SiO_(2)作为初始载体,广谱抗生素四环素作为模板分子,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将廉价易得的多巴胺功能单体包覆在SiO_(2)载体表面,然后通过牺牲载体刻蚀技术将SiO_(2)初始载体刻蚀去除,并调节多巴胺印迹层用量和包覆时间,调控所制备印迹材料的形貌,最终制备出大比表面积和优异选择性吸附性能的RBC-SMIPs。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解吸附等表征手段以及动力学、热力学、选择性、重复利用性等吸附实验证明该材料成功包覆聚多巴胺印迹层,所制备材料粒径均一、比表面积大、传质速率快(15 min)、重复利用性好、单位质量吸附容量和印迹因子分别高达76.16 mg/g和3.62。此外,将RBC-SMIPs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该方法在0.01~200μg/mL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5),在3个加标水平下(0.01、0.05和0.1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2.1%~95.3%,实现了对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的高效吸附、富集和检测。本工作所开发的类红细胞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红细胞状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印迹 四环素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操江飞 黄燊维 +2 位作者 谢春生 张宝杰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4-2823,共10页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MGO)为载体基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MGO@β-CDMIP)。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MGO)为载体基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MGO@β-CDMIP)。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MGO@β-CDMIP的结构和性能,考察了MGO@β-CDMIP对双氟沙星(DFLX)、恩诺沙星(ENR)、沙拉沙星(SRAX)、环丙沙星(CIP)、吡哌酸(PIP)、恶喹酸(OXO)等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吸附性能。由表征结果可知,成功制备了MGO@β-CDMIP,相比磁性石墨烯非印迹聚合物(MGO@NIP),MGO@β-CDMIP分散性更好、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对6种QNs的吸附量远高于MGO@NIP。由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结果可知,MGO@β-CDMIP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GO@β-CDMIP具有多种吸附位点,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Β-环糊精 吸附 喹诺酮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石榴皮中白藜芦醇的选择性富集 被引量:1
7
作者 热阳古·阿布拉 热萨莱提·伊敏 吴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39,共7页
本实验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四氧化三铁颗粒为磁芯、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Fe_(3)O_(4)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_(3)O_(4)@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mer,Fe_(3)O_(4)@MIP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 本实验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四氧化三铁颗粒为磁芯、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Fe_(3)O_(4)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_(3)O_(4)@molecularly imprinting polymer,Fe_(3)O_(4)@MIP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基团、颗粒形状、骨架结构及磁化强度进行表征,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Fe_(3)O_(4)@MIPs对白藜芦醇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MIPs具有较高的磁化强度和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当吸附时间为150 min、白藜芦醇初始质量浓度为40μg/mL时,最高吸附量达35.101μg/mg,说明该材料对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综上,以Fe_(3)O_(4)@MIPs为吸附剂,固相萃取石榴皮中白藜芦醇时,能够达到选择性识别及富集目标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白藜芦醇 吸附性能 石榴皮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对5α胆甾烷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原陇苗 马荣 +2 位作者 陈建珍 邵媛媛 吴应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8-1109,共12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为虚拟模板,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N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为虚拟模板,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N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表征聚合物形貌和结构,并考察其对甾烷类物质的吸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尺寸均一、分散性好,是表面密布孔穴的球形纳米颗粒。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IPs对5α-胆甾烷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NIP,且三种MIPs相比,去氧胆酸、β-谷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对5α-胆甾烷的吸附强于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MIPs对5α-胆甾烷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MIPs和NIP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Scatchard模型,表明MIPs对5α-胆甾烷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能力,且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0.735 mg/g。表明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三种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均对5α-胆甾烷具有较高的分子识别能力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烷类化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车礼 马芬 +2 位作者 郑海燕 王文昌 杨毅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9-732,736,共5页
1HNMR实验表明,在弱极性溶剂中,水杨酸与丙烯酰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大于水杨酸与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据此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电镜和静态吸附实验表明,选用乙腈做... 1HNMR实验表明,在弱极性溶剂中,水杨酸与丙烯酰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大于水杨酸与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据此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电镜和静态吸附实验表明,选用乙腈做溶剂合成的印迹聚合物疏松多孔、吸附性能较好,而用氯仿做溶剂合成的印迹聚合物致密、吸附性能较差。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的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因子α=7.2,印迹效率因子β=5.1;而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的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因子α=1.7,印迹效率因子β=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丙烯酰胺 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色谱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西志 杨华 +2 位作者 孙爱丽 李德祥 陈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5-98,共4页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氨基乙酯(DEAEM)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球,采用两步溶胀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粒径均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结果表明:扫描电镜...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氨基乙酯(DEAEM)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种球,采用两步溶胀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粒径均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表面为多孔结构;通过孔容和孔径研究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微球(NIPMs)相比,MIPMs具有更大的孔径和孔体积;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对其选择性能进行评价,可知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在MeCN/Water/H3PO4(30:70:0.1,V/V)流动相条件下,3种物质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获得的MIPMs对3种物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分子印迹微球 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功能单体选择与分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车礼 赵兴丽 +3 位作者 方磊 张琪 钟璟 李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38-1943,共6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为模板分子,从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p-HB与功能单体4-VP、AM和MAA的结合能,其强度...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为模板分子,从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p-HB与功能单体4-VP、AM和MAA的结合能,其强度顺序为:4-VP>AM>MAA。采用紫外光谱法分析了p-HB与各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发现其相互作用强弱顺序同样为:4-VP>AM>MAA。然后测定了由各功能单体合成的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静态饱和吸附量。结果显示,以4-VP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最大,AM次之,MAA最小。这一结果与分子力学计算及紫外光谱分析相吻合,表明4-VP为3种单体中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同时表明分子力学计算及紫外光谱分析可用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功能单体的选择。最后,考察了以4-VP为功能单体合成的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选择性,发现其对模板分子p-HB的静态吸附分配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p-HB与同分异构体邻羟基苯甲酸(SA,o-HB)之间的吸附分离因子达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分子力学计算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绍玲 杨迎花 +1 位作者 梁峰杰 魏树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101-3105,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Ala和Phe为模板分子,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为共聚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Fe3O4为磁性载体,制备了对两种氨基酸有特异性识别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Ala-MMIPs和Phe-MMIPs。研究了两种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Ala和Phe为模板分子,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为共聚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Fe3O4为磁性载体,制备了对两种氨基酸有特异性识别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Ala-MMIPs和Phe-MMIPs。研究了两种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e在其印迹聚合物上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231.62μmol/g和0.21L/mmol;而Ala在它的印迹微球上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179.16μmol/g和0.12L/mmol。说明Phe与Phe-MMIPs有3个作用位点,Ala与Ala-MMIPs之间有2个作用位点,因此吸附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分子印迹聚合物 氨基酸 模板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小玉 孙复钱 +2 位作者 曾国屏 刘昕昕 喻继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762,共5页
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在MWCNTs表面包覆硅层,得到MWCNTs@SiO2,再以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模板,无水乙醇为溶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为双功能单体,四乙... 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在MWCNTs表面包覆硅层,得到MWCNTs@SiO2,再以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模板,无水乙醇为溶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为双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CAP分子印迹聚合物包覆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IR)光谱和热重(TG)分析技术对CAP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快,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印迹因子达到4.2,并且可循环使用。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应用于实际样品鸡蛋中CAP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可达72.3%~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 碳纳米管 鸡蛋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考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英 张澜 +2 位作者 赵尔成 贾春虹 朱晓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烟嘧磺隆(NS)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NS-MIPMs).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在60℃下加热引发聚合.对分子印迹微...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烟嘧磺隆(NS)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NS-MIPMs).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在60℃下加热引发聚合.对分子印迹微球的聚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当NS/MAA/TRIM/AIBN的物质的量比为1∶4∶4∶1、致孔剂体积为90 mL时,制备的NS-MIPMs的吸附能力最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预聚合阶段,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问的主要作用形式是一个模板分子与一个功能单体发生作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吸附研究考察了NS-MIPMs的吸附性能,并结合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到聚合物的最大结合量为11 370.5 μg/g.将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应用于固相萃取技术中,制备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NS-MIPMs SPE)小柱,并对小柱进行淋洗条件的优化.同时建立了NS-MISPE-HPLC快速检测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农药经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经NS-MIPMs SPE小柱净化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0.01~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6;添加水平为0.02~1 mg/kg时的回收率为82.2%~ 86.3%,相对标准偏差为1.9% ~ 4.3%.该方法简单、高效、重现性好,可用于土壤中烟嘧磺隆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嘧磺隆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组胺的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赫 童爱军 李隆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以组胺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 ,锌原卟啉为荧光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合成了一种新的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振荡吸附后检测悬浊液荧光和柱吸附后检测流出液中组胺紫外光谱的变化 ,对印迹和非... 以组胺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 ,锌原卟啉为荧光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合成了一种新的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振荡吸附后检测悬浊液荧光和柱吸附后检测流出液中组胺紫外光谱的变化 ,对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与组胺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对比 .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 合成 识别性能 锌原卟啉 组胺 振荡吸附法 柱吸附法 分子识别 Α-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选择性吸附的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葛昊 黄海龙 徐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51-1558,共8页
以纤维素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得磁性纤维素微球,在纤维素微球表面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以纤维素和纳米Fe_3O_4为原料制得磁性纤维素微球,在纤维素微球表面选择合适的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以罗丹明B(Rh B)为模板分子,通过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实验研究了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对Rh 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对罗丹明B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饱和吸附量达到0.542 mg/mg,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左右.表面分子印迹磁性纤维素微球大大降低了对吸附环境的依赖,并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球 四氧化三铁 分子印迹聚合物 罗丹明B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微球及其固相萃取葛根粉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苗苗 王素素 +3 位作者 李辉 黄宇琳 逯翠梅 蒋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5,共5页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 以葛根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沉淀聚合法制备葛根素印迹聚合物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静态吸附法测试聚合物的吸附行为。探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葛根粗提液中葛根素的吸附、解吸附及固相萃取效能。结果表明,优化的葛根素MIP3对纯模板的静态吸附量达37.9 mg/g;对粗提液中目标化合物的吸附率为(96.3±1.81)%,以水、甲醇-醋酸(9∶1,v/v)及50%甲醇溶液为洗脱剂的单次解吸率为27%~34%,用水从MIP3上解吸出的总溶液经脱除溶剂后,所获粗品葛根素含量最高,达(37.4±2.87)%。在优化条件下,通过MIP3固相萃取葛根粗提液,葛根素回收率达71.6%,产品纯度高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葛根素 沉淀聚合法 吸附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卫英 李晓 朱兰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3,共4页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相应产品的性能,并指出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材料 聚合物微球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云裳 常玉枝 +1 位作者 张应鹏 王利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1,125,共4页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志平 李辉 +1 位作者 刘芬 逯翠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5-921,共7页
以硅胶为牺牲载体,石杉碱甲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首次制备了石杉碱甲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构特征,用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 以硅胶为牺牲载体,石杉碱甲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首次制备了石杉碱甲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构特征,用静态吸附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效能和表面位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石杉碱甲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选择系数为1.399。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基体中主要存有两类吸附位点,对高亲和位点:平衡离解常数Kd1=0.776 g/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0.213 mg/g;对低亲和位点:平衡离解常数Kd2=0.169 g/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2=0.832 mg/g。当该聚合物用于微固相萃取蛇足石杉粗提液中的石杉碱甲时,石杉碱甲回收率为93.5%,显示了较好的富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聚合 石杉碱甲 硅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