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矮败小麦在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赵丽娟 宋维富 +5 位作者 杨雪峰 刘东军 仇林 宋庆杰 张春利 辛文利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矮败小麦是显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D1c)紧密连锁、具有表型遗传标记的特异种质,是群体改良和相关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利用其构建的育种技术体系在小麦育种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该技术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 矮败小麦是显性核不育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D1c)紧密连锁、具有表型遗传标记的特异种质,是群体改良和相关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利用其构建的育种技术体系在小麦育种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该技术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可快速培育具有目标性状的导入系,实现多个目标基因在优良遗传背景下的聚合和定向构建轮回选择群体,加快小麦重要性状的改良速度,对选育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及创制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育种材料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育种技术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李俊华 姬汉轩 +9 位作者 关世丽 桑世飞 朱红彩 王思维 王棋文 丰柳春 袁金红 郑阳阳 王书玉 姬生栋 《种业导刊》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稻518等4个新品种,为解决水稻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理诱变 生物诱变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在斑鳢全雄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慧荣 张淑瓶 +5 位作者 曾芳 李水生 刘云 杨菁 黄晓声 叶树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引物M12、P2鉴定筛选出决定型为XY型斑鳢,将XY型正常雄鱼与XY型伪雌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分为两组,一组为投喂正常饲料,另一组进行雌激素投喂,利用MX1和MX3引物筛选出YY超雄鱼,最后将YY超雄鱼和正常雌鱼作为亲本交配生产出全雄斑鳢子代。结果显示,600 mg/kg激素浓度组的性逆转率最高,达75%,从508尾经雌激素E2投喂的家系中筛选获得235尾具有XY基因型斑鳢。XY伪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在2月龄时检测到22尾YY超雄鱼,7月龄时检测到14尾YY超雄鱼,筛选获得YY超雄鱼个体用于生产全雄子代。本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全雄化斑鳢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其他鱼类开展性别特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借鉴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生长二态性 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 全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PS标记的PARMS转换及其应用
4
作者 陈金金 赵威 +4 位作者 徐小万 衡周 王恒明 吴智明 徐晓美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1,共7页
Co1Mod1-CAPS是一个可广泛应用于筛选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的CAPS分子标记。为了将其转化为可高通量检测的分子标记以提高选择效率,本研究以Co1Mod1-CAPS标记扩增1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三系材料,分析其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Co1Mod1-CAPS是一个可广泛应用于筛选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源的CAPS分子标记。为了将其转化为可高通量检测的分子标记以提高选择效率,本研究以Co1Mod1-CAPS标记扩增10份不同类型的辣椒三系材料,分析其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间的序列差异,从而基于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PARMS高通量检测标记并对321份辣椒种质材料进行恢复源筛选。结果表明,在Co1Mod1-CAPS标记扩增产物第601个碱基处存在一个T→C碱基的变异,即不育系和保持系材料在该处的碱基均为T,而恢复系材料在该处的碱基为C,后基于该碱基变异成功将Co1Mod1-CAPS转化为高通量标记Co1Mod1-PARMS,并在321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146份资源携带纯合恢复基因RfRf,其中小果形且辣味重的辣椒类型携带RfRf基因型的个体占比高,指形椒的占比最高,为59.5%,樱桃椒占比次之,为56.5%,甜椒类型辣椒(灯笼椒)携带RfRf基因型的个体占比最低,为8.3%。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较为一致,表明该标记有效。因此,Co1Mod1-PARMS高通量检测标记可应用于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从而促使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高通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被引量:7
5
作者 聂京涛 李晓丹 +4 位作者 姚永康 潘俊松 何欢乐 刘士辉 蔡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0,共5页
根据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QTL的插入/缺失突变,将其设计成共显性的In Del分子标记。通过群体连锁分析,发现In Del-MLO1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共分离。应用该标记对24份来自世界各地且白粉病抗性已知的黄瓜材料进行抗性验证,2... 根据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QTL的插入/缺失突变,将其设计成共显性的In Del分子标记。通过群体连锁分析,发现In Del-MLO1标记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共分离。应用该标记对24份来自世界各地且白粉病抗性已知的黄瓜材料进行抗性验证,21份材料的抗性表型与标记的带型一致,说明在黄瓜进化和驯化过程中,造成抗病表型的该插入/缺失突变发生普遍。因此,该In Del标记适合于大多数黄瓜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从而加快黄瓜白粉病抗病育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 inDEL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Ml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2和Xa23基因改良广恢1002抗病性
6
作者 孔乐 徐琳 +7 位作者 姜文静 于咏梅 符恭震 李金华 霍兴 刘迪林 王丰 柳武革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一次性导入广恢1002,对筛选出的5个抗性改良系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测定和稻米品质考察,并将其与吉丰A进行组配,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根据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综合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从BC4F4代群体筛选出5个纯合抗性改良系(R1002-1、R1002-2、R1002-3、R1002-4和R1002-5)。经考察发现,5个抗性改良系与广恢1002遗传相似性达97.62%以上,在主要农艺性状(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方面与广恢100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稻瘟病抗性频率从61.5%增至79.5%~94.9%。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对Ⅲ、Ⅳ、Ⅴ和Ⅸ型白叶枯菌均表现为高抗,其中R1002-1和R1002-3米质较好,达部优二等。5个抗性改良系与吉丰A组配杂种F1代与吉丰优1002在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米质等级均为普通。【结论】5个广恢1002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回复达到预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各改良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且部分改良系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实现了改良目的。后续可代替现有广恢1002组配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 弱感光恢复系 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b1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中的效应研究
7
作者 朱雪成 刘静 +3 位作者 王静 张娜 马红勃 刘东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106-109,115,共5页
以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品种徐麦DH9为Fhb1供体,分别与农艺性状突出但高感赤霉病的徐麦19002、矮抗58Pm21和徐麦35进行杂交,并采用系谱选择法对后代进行田间选育获得了54个高代品系。利用共显性诊断标记对其进行了Fhb1基因检测,同时进行赤... 以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品种徐麦DH9为Fhb1供体,分别与农艺性状突出但高感赤霉病的徐麦19002、矮抗58Pm21和徐麦35进行杂交,并采用系谱选择法对后代进行田间选育获得了54个高代品系。利用共显性诊断标记对其进行了Fhb1基因检测,同时进行赤霉病表型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携带Fhb1基因品系的单花滴注病小穗率(SFI)和土表接种病情指数(DI)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系(P_(SFI)=0.002、P_(DSR)=0.001)。2种基因型的品系在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数和产量方面差异并不显著。徐23261等6个中抗赤霉病的品系在产量、株高等方面优于对照品种济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黄淮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育种中的分子标记技术探究
8
作者 郭洋 丁军莉 +1 位作者 苏洋 李旭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6期77-79,共3页
家禽养殖业发展中,家禽育种是提高家禽品质的关键。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辅助育种技术,具备快速、精准、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家禽育种领域,能够起到基因定位、辅助选择、辅助导入的效果,提高受体群目标性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 家禽养殖业发展中,家禽育种是提高家禽品质的关键。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辅助育种技术,具备快速、精准、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家禽育种领域,能够起到基因定位、辅助选择、辅助导入的效果,提高受体群目标性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遗传背景,搭配转基因技术的情况下,还可以依照市场需求,创造出全新的家禽品种。该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的内涵,探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原理,并对家禽育种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育种 分子标记技术 标记辅助育种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富 唐梅 +2 位作者 卢宏琮 何聪 廖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杂交后代和回交群体的Pi1、Pi2和Pigm基因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已成功导入到桂R1703中,筛选获得7个携带有抗稻瘟病基因且抗性和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导入株系,表现出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导入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排序为为Pigm>Pi2>Pi1;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的稻瘟病抗性均强于单基因导入系,尤其以三基因导入系抗性最强,不同基因聚合的抗性效应排序为Pi1+Pi2+Pigm>Pi2+Pigm>Pi1+Pigm>Pi1+Pi2。7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株系与桂R1703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株高显著高于桂R1703(P<0.05,下同);有1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显著高于桂R1703;有3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穗总粒数显著高于桂R1703;有5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结实率显著低于桂R1703;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桂R1703;有4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桂R1703。【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Pi2和Pigm基因),使恢复系桂R1703的稻瘟病抗性得到明显提升,获得一系列抗稻瘟病且与亲本其他性状相近的遗传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龙眼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卿昊炜 黎明 +4 位作者 易晨歆 张树伟 郭慧勤 彭宏祥 丁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5,共7页
我国是荔枝、龙眼原产国,荔枝、龙眼栽培历史悠久,野生荔枝、龙眼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荔枝、龙眼品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是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综述了不同育种方法,即常规实生育种... 我国是荔枝、龙眼原产国,荔枝、龙眼栽培历史悠久,野生荔枝、龙眼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荔枝、龙眼品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是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综述了不同育种方法,即常规实生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运用于荔枝、龙眼的情况,并对今后荔枝、龙眼的育种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常规育种 杂交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生物技术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家乐 余文 +5 位作者 程崖芝 巫升鑫 石好琪 李彩月 丁安明 王卫锋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优质的烟草品种是促进烟草经济发展的基础。2010年以来,烟草基因组学迅速发展,推动了烟草遗传进化、功能遗传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进步,为烟草育种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本文总结了烟草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烟草遗传连... 优质的烟草品种是促进烟草经济发展的基础。2010年以来,烟草基因组学迅速发展,推动了烟草遗传进化、功能遗传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进步,为烟草育种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本文总结了烟草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烟草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以及QTL定位和GWAS联合分析4个方面阐述了烟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的发展现状,并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GS)和基因编辑(GE)的技术理论以及它们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进展。针对目前烟草基因组辅助育种(GAB)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要充分利用烟草基因组信息,加快分子标记的开发,推进基因芯片的应用和加强高通量表型监测平台的建设,进而推进GAB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基因组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基因组选择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pol CMS恢复系621R硼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收 洪登峰 杨光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3,共7页
油菜是需硼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需要额外增施硼肥,否则易出现大幅度减产。为了提高油菜对硼元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携带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硼高效利用材料2016-XFSB为供体亲本,以621R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与MAS相结合的... 油菜是需硼量最大的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需要额外增施硼肥,否则易出现大幅度减产。为了提高油菜对硼元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携带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硼高效利用材料2016-XFSB为供体亲本,以621R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与MAS相结合的方法,将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导入621R中,选育出拥有621R遗传背景并携带有Bna.A03NIP5;1优良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材料621R^(NIP5;1A3),并在此基础上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G430A配制了杂交种。利用水培和不同土质土壤栽培试验对621R和621R^(NIP5;1A3)及其杂种进行相关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621R^(NIP5;1A3)及其杂交种对硼的利用效率有明显提升。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621R^(NIP5;1A3)及其改良杂交种在生物量、株高、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上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对油菜硼高效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硼高效利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回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葡萄新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栋 岳妙琦 +2 位作者 包敏 王琦俐 王西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5-1715,共11页
【目的】以无核葡萄为母本进行无核葡萄新材料创制,探明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等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胚培养的幼果最佳采样时间,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杂种植株的无核性状进行早期鉴定,筛选杂交F1代无核材料,提高无核葡萄育种... 【目的】以无核葡萄为母本进行无核葡萄新材料创制,探明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等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胚培养的幼果最佳采样时间,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杂种植株的无核性状进行早期鉴定,筛选杂交F1代无核材料,提高无核葡萄育种效率。【方法】通过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葡萄新材料,并利用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等对杂种植株无核性状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杂种植株1059株,其中以红宝石无核为母本进行胚挽救的成苗率在12.48%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母本的组合;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为杂交母本时,分别在第一次授粉后38、48、55 d采集幼果的胚挽救效率最高;利用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对杂种植株无核性状进行鉴定,所有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无核率均在58%以上。【结论】红宝石无核更适合作为胚挽救育种的母本材料,火焰无核、克伦生、红宝石无核为杂交母本时,分别在第一次授粉后38、48、55 d进行幼果采集效果较好,无核分子标记p3-VvAGL11、GLSP1-569、SCF27-2000、SCC8-1018可以准确对杂种植株的无核性状进行鉴定,缩短无核葡萄育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胚挽救 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 新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龙稻5号/中优早8号RIL群体定位粒形QTL
14
作者 侯本福 杨传铭 +5 位作者 张喜娟 杨贤莉 王立志 王嘉宇 李红宇 姜树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 【目的】粒形是决定稻米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本研究旨在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鉴定控制粒形的QTL,为水稻粒形基因的挖掘和长粒形粳稻育种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短圆粒形的粳型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LD5)为母本和细长粒形的早熟籼稻品种中优早8号(ZYZ8)为父本构建包含17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测定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等粒形性状,分析粒形性状间的关系并进行QTL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利用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8个粒形QTL,分布在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4.69%~18.89%,LOD值范围为2.52~8.74。这8个QTL包括3个粒长QTL qGL3、qGL7和qGL11,2个粒宽QTL qGW3和qGW5,2个粒厚QTL qGT3和qGT6,1个长宽比QTL qLWR3。其中,qGL3、qGL7、qGW3、qGW5和qLWR3可以在3个年份稳定检测到。利用多环境联合分析共检测到14个粒形QTL,包括qGL2、qGL3、qGL7和qGL11共4个粒长QTL;qGW3和qGW5共2个粒宽QTL;qGT3、qGT5和qGT6共3个粒厚QTL;qLWR3a、qLWR3b、qLWR5、qLWR7和qLWR11共5个长宽比QTL,分布在2、3、5、6、7和11号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范围为2.28%~15.78%,LOD值范围为4.20~20.90。与已克隆的粒形基因进行染色体位置比较发现,qGL3/qLWR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L3.1;qGW5区间包含已克隆的GW5;qLWR3b/qGT3区间包含已克隆的TGW3。【结论】利用区间作图法和多环境联合分析的方法从龙稻5号和中优早8号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共鉴定了14个粒形QTL,其中8个QTL是两种方法重复检测到的。这些QTL定位区间内包含已克隆的GL3.1、TGW3和GW5等粒形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抗霜霉病KASP分子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15
作者 沈悦 凌悦铭 +5 位作者 段晓宇 杨文莉 李寐华 王懿柔 王惠林 张学军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26-2634,共9页
【目的】开发及验证与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抗霜霉病甜瓜品种“PI 438685”与高感霜霉病甜瓜品种“黄旦子”为亲本,构建F 2代分离群体。利用BSA-seq技术... 【目的】开发及验证与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为甜瓜抗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抗霜霉病甜瓜品种“PI 438685”与高感霜霉病甜瓜品种“黄旦子”为亲本,构建F 2代分离群体。利用BSA-seq技术,对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根据SNP分布位置在定位区间内开发66对与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并使用F 2代分离群体进行筛选验证。【结果】霜霉病抗性基因定位到9号染色体末端区域,筛选出9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KASP分子标记。获得1对与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KASP_24832572),其基因分型准确率为79%,准确度较高。【结论】在9号染色体上定位到1个与甜瓜霜霉病抗性相关的区间,在此区间内开发并筛选出1对与甜瓜霜霉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该标记有助于甜瓜抗霜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霜霉病 BSA-seq KASP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_(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严成其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84(W_(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84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98.7%;与宁84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17%降低到10%左右,胶稠度由70 mm增加到最高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84(W_(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W_(x)^(mp)基因 稻米品质 宁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在反刍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秀蔚 韩永胜 +6 位作者 王洪宝 丁得利 刘文 姚美玲 李青莹 王艳菲 朱元芳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7期74-77,共4页
动物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在动物育种中应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成果的技术手段,区别于传统育种方法通过对动物的遗传信息进行精确解读和编辑,从而快速高效的实现繁殖目标。反刍动物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改良品种、提高养... 动物分子育种技术是一种在动物育种中应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成果的技术手段,区别于传统育种方法通过对动物的遗传信息进行精确解读和编辑,从而快速高效的实现繁殖目标。反刍动物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在反刍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在反刍动物育种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育种 草食性 家畜 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技术在大豆种质资源创制中的应用综述
18
作者 王雨凤 张明 +3 位作者 李秀丽 李扬眉 王小雷 王传之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63-167,共5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具有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干扰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大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技术利用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即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存在,达到选择目标性状的目的,具有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干扰的优点。本文在总结大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MAS技术在大豆种质创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大豆MAS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105
19
作者 黎裕 王建康 +3 位作者 邱丽娟 马有志 李新海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5-1430,共6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技术实现突破,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多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得到迅猛发展,作物育种理论和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为代表的现代作物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了全世界作物育种的主流,在我国也正在成为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分子育种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未来我国作物分子育种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分子标记育种 转基因育种 分子设计育种 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1
20
作者 邓其明 王世全 +2 位作者 郑爱萍 张红宇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2072、R207—3和R207~4。采用与目标抗性基凼相应的菲律宾菌系P1、P6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对4个姊妹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姊妹系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抗病性强、抗谱广,其中杂交组合G46A/R207—2具有良好的产量潜力,将R2072定名为蜀恢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性 基因聚合 杂交水稻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