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in separation of Sn-Zn alloy by vacuum distil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孔令鑫 杨斌 +4 位作者 李一夫 徐宝强 韩龙 刘大春 戴永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372-3378,共7页
The activity of components of Sn-Zn binary alloy system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activitie... The activity of components of Sn-Zn binary alloy system wa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activit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model is of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because the MIVM has a good physical basis. The vapo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of Sn-Zn alloy system in vacuum distillation wa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s 4.2x 10-7 (mass fraction) while in liquid phase it is 90% (mass fraction) at 1 073 K, and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melt temperature and content of Sn in liquid phase. Vacuum distil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Sn-Zn alloy for 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MIVM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73-1 273 K under pressures of 15-200 P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 of Sn in vapor phase is 5x 10 6 (mass fraction) while in liquid phase it is 90% (mass fraction) under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 of 1 073 K, 100 rain and 15 P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MIVM for Zn-Sn binary allo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distillation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 (mivm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VM在真空蒸馏分离锡锌合金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孔令鑫 杨斌 +4 位作者 李一夫 徐宝强 韩龙 李亮 刘大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3-489,共7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首先使用牛顿迭代法结合Sn、Z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n、γ∞Zn计算得出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并利用Bij和Bji计算Sn-Zn二元系的活度aSn、aZn,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计算得到Sn-Zn合...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首先使用牛顿迭代法结合Sn、Z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n、γ∞Zn计算得出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并利用Bij和Bji计算Sn-Zn二元系的活度aSn、aZn,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计算得到Sn-Zn合金真空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组成。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蒸馏温度为1073 K,液相中含锡量为90%时,气相中含锡仅为0.00001%,Sn-Zn合金能够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进一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073K、恒温时间100 min,15 Pa条件下,液相中含锡为90%时,气相中含锡为0.002%,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此研究为真空蒸馏分离Sn-Zn合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真空蒸馏 锡锌合金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VM在真空蒸馏分离铝硅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凯 伍继君 +2 位作者 马文会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4-869,共6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并结合Si、Al二元系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i、γ∞Al,利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Si,Al和BAl,Si,然后再利用BSi,Al和BAl,Si计算Al-Si二元系中Si和Al的活度系数γSi、γAl和活度aSi、aAl,进一步利...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并结合Si、Al二元系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i、γ∞Al,利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Si,Al和BAl,Si,然后再利用BSi,Al和BAl,Si计算Al-Si二元系中Si和Al的活度系数γSi、γAl和活度aSi、aAl,进一步利用γSi、γAl计算出Al的分离系数βAl和蒸馏过程中Al的挥发速率,同时根据γSi、γAl绘制出Al-Si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图。研究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由βAl>>1可预测,通过真空蒸馏能很好地实现Si和Al的分离。此研究为真空蒸馏分离铝硅合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及预测模型,对于研究铝硅合金中铝的分离限度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真空蒸馏 铝硅合金 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VM模型预测冶金级硅真空精炼过程杂质的挥发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强 伍继君 +4 位作者 马文会 刘凯 魏奎先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3-1199,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图。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预测的活度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真空精炼有利于Sb、Zn、Mg从硅熔体中分离,而Mn、Cu、Sn难以分离。硅中的各杂质的蒸发行为受其活度和温度的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冶金硅中杂质挥发性质的研究,为真空提纯冶金级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冶金级硅 真空蒸馏 气液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VM神经网络模型对合金组元活度的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兰花 曾富洪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
为了使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MIVM)准确便捷预测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活度,建立了活度预测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模型的输入层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实验活度系数,输出层为分子对... 为了使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MIVM)准确便捷预测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活度,建立了活度预测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模型的输入层为合金溶液中组元的实验活度系数,输出层为分子对位能相互作用参数,隐含层设定为一层。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各结构参数,在遗传算法中使用合金溶液中组元的无限稀活度系数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偏差作为适应度函数,以偏差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以保证BP神经网络的有效性。最后以Pb-Bi,Sn-Bi,Sn-Pb,Fe-Cu二元合金溶液中组元活度预测为例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组元活度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绝对偏差小于0.78,能满足工程计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电子舌感官分析的罗汉果甜苷单体与甜/苦味受体构效关系研究
6
作者 陈靓 唐国玮 +2 位作者 朱康明 龙斌 田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7-117,共11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罗汉果甜苷单体与人类味觉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TASSER Server建立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hT2R14)的同源模型,依据ERRAT值、拉氏图、C-score等指标评估模型质量,选择最高质量的...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罗汉果甜苷单体与人类味觉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TASSER Server建立甜味受体(hT1R2、hT1R3)和苦味受体(hT2R4、hT2R14)的同源模型,依据ERRAT值、拉氏图、C-score等指标评估模型质量,选择最高质量的模型,通过AutoDock Vina模拟软件与Mogroside III、Mogroside IV、Mogroside V和Siamenoside I四种已知甜度罗汉果甜苷进行分子对接;构建罗汉果甜苷甜/苦味预测模型并对未知甜度罗汉果甜苷的甜/苦味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电子舌智能分析不同罗汉果甜苷单体的甜/苦味特征值,探究不同结构罗汉果甜苷单体与甜/苦味关键属性间的关系。结果:分析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关系发现R1位置葡萄糖基团数目增多可以使罗汉果甜苷苦味降低,R2位置葡萄糖基团数目增多可以增强甜度,减弱苦味。甜味受体结合位点空间较大,有利于罗汉果甜苷进入,而苦味受体结合位点空间较小,限制配体进入。而电子舌所测定的甜/苦味特征值与分子对接得到的结合自由能高度一致,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甜/苦味比例在开发特定口感甜味剂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成功预测了未知风味的罗汉果甜苷甜/苦味。结论:罗汉果甜苷的甜度与其葡萄糖基团的数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仅为罗汉果天然甜味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新型天然甜味剂的筛选和开发提供了科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甜/苦味受体 交互作用 电子舌 罗汉果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Pb-Sb、Pb-Ag和Sb-Cu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刘大春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542,共8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气液相平衡组成计算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Pb-Ag和Sb-Cu体系中的组元均能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而Pb-Sb体系中的组元不能通过一次真空蒸馏实现完全分离。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用于预测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及真空蒸馏分离效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真空蒸馏分离二元合金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活度 真空蒸馏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白藜芦醇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国艳 孙贺 +4 位作者 樊金玲 牛晓莉 郭金英 吴影 崔国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体内,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研究表明多酚在生物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消化酶(如胃蛋白酶...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存在于葡萄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体内,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研究表明多酚在生物体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与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相互作用,使多酚类物质和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多酚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RES与胃蛋白酶(Pepsin, PEP)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未见报道。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模拟等技术研究不同温度下RES与PEP相互作用的结合特性,为阐明RES和PEP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为RES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PEP的荧光强度随着RES浓度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降低,表明RES对PEP有荧光猝灭作用。加入RES前后, PEP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初步判断RES与PEP的相互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类型;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最小猝灭速率常数K_q值远大于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碰撞常数2.0×10^(10) L·mol^(-1)·s^(-1),且猝灭常数(K_(SV))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RES与PEP静态荧光猝灭类型结论。化学计量结合的值数目大约等于1,表明一个RES分子只能结合一个PEP分子。根据Van’t Hoff方程以及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结果显示,ΔG<0,说明RES与PEP的结合过程可以自发进行;ΔH<0和ΔS<0,表明RES与PEP之间结合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RES与PEP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图表明,在RES的作用下, PEP的构象和微环境发生变化,色氨酸或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蛋白构象变得疏松。红外光谱显示RES能使PEP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会影响PEP的活性。分子对接模拟实验结果显示RES与PEP中的残基Asp-32, Gly-34, Ser-35, Asn-37, Tyr-75, Gly-76, Thr-77, Ile-128, Ala-130及Gly-217有范德华力作用,与残基Ile-128及Asp-215产生超共轭效应,与残基Ser-36, Asn-37, Ile-128及Thr-218形成氢键,各种作用力使RES与PEP形成较稳定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分子对接 白藜芦醇 胃蛋白酶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彩红 李玉琴 +2 位作者 贾宝秀 齐永秀 李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2-536,共5页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荧光光谱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黄芩苷与HSA结合后未改变HSA的二级结构。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与HSA作用后使色氨酸残基所处的环境极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人血清白蛋白 光谱法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考马斯亮蓝G-250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永刚 杨光瑞 +3 位作者 马雪青 冷非凡 马建忠 王晓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4-2479,共6页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CBBG-250)相互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与CBBG-250结合形式是静态猝灭,随CBBG-250浓度增加,其形成常数随温度逐渐减小,结合比为...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CBBG-250)相互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与CBBG-250结合形式是静态猝灭,随CBBG-250浓度增加,其形成常数随温度逐渐减小,结合比为1∶1,根据Stern-Volmer曲线计算焓变值(ΔH)和熵变值(ΔS)分别为-4.38kJ·mol^(-1)和-6.16J·mol^(-1)·K^(-1),均小于零,证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BBG-250的加入引起BSA结构的变化,随着CBBG-250溶液浓度的增加,BSA中色氨酸微环境极性被改变,在1 600~1 700cm^(-1)(酰胺带Ⅰ)和1 600~1 500cm^(-1)(酰胺带Ⅱ)处的特征吸收带蓝移。其中1 650cm^(-1)移动至1 710cm^(-1),1 544cm^(-1)移动到1 573cm^(-1),显示BSAα-螺旋(1 650~1 658cm^(-1))和β-折叠(1 620~1 640cm^(-1),1 675cm^(-1))结构发生变化,且α-螺旋含量比结合前有所降低。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作用力使得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由42.15%下降至1.27%,该结果进一步被分子建模对接技术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分子模拟 考马斯亮蓝G-250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及分子模拟研究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彩红 李玉琴 齐永秀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8-922,共5页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主要作用为疏...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这与荧光光谱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均显示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没有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丽春红2R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陶慧林 徐铭泽 +3 位作者 黎舒怀 周素莲 易忠胜 韦兴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6,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丽春红2R(P2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2R-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机制为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原因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丽春红2R(P2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2R-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机制为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原因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体系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作用力类型;求出室温下荧光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同步荧光法证实丽春红2R对BSA构象未产生影响;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丽春红2R 牛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丽君 霍彩霞 +3 位作者 李生英 姚小军 杨彩玲 徐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5-1199,共5页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 用荧光、紫外光谱、分子对接研究了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柚皮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柚皮苷与HSA在293、298和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472×105、2.210×105和1.392×104L·mol-1,结合位点数约为1。由实验计算出热力学参数焓变ΔH为-16.8 kJ·mol-1,ΔS为46.0 J·mol-1·K-1,推断出柚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结合,与分子模拟的结果相同。同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柚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铅锡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杨红卫 贾国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9-1135,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结合Pb、S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Pb、γ∞Sn,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参数Bij和Bji,利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n合金中Pb、Sn的活度系数γPb,γSn。并利用γPb,γSn进一步计算出Pb-Sn合金中Pb的分离系数βPb...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结合Pb、S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Pb、γ∞Sn,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参数Bij和Bji,利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n合金中Pb、Sn的活度系数γPb,γSn。并利用γPb,γSn进一步计算出Pb-Sn合金中Pb的分离系数βPb,结果表明βPb》1,Pb、Sn能够彻底地分离。同时用γPb,γSn绘制出气液相平衡图,结果表明,900℃、液相中锡含量为85%时,气相中含锡仅为0.008%。以上热力学分析表明,Pb、Sn能够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进一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900℃、20 min条件下,液相中含锡为85%时,气相中含锡为0.112%,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此研究为真空蒸馏分离Pb-Sn合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锡合金 活度系数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型下HMX晶体结构和性能的MD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冬梅 肖继军 +5 位作者 陈军 姬广富 朱伟 赵锋 吴强 肖鹤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在COMPASS力场和295K-NPT系综下,对奥克托今(HMX)(4×2×4)和(4×4×4)超晶胞及其沿各自(1 0 0)晶面构成的共6种模型进行了模拟,求得它们的平衡结构、引发键键长分布、引发键连双原子作用能和弹...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在COMPASS力场和295K-NPT系综下,对奥克托今(HMX)(4×2×4)和(4×4×4)超晶胞及其沿各自(1 0 0)晶面构成的共6种模型进行了模拟,求得它们的平衡结构、引发键键长分布、引发键连双原子作用能和弹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引发键呈近似对称的高斯型分布,平均键长(L ave)与实验值很接近;随着体系中原子数目增加,引发键连双原子作用能E N—N单调增加;除柯西压外,各模型的力学性能比较稳定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奥克托今(HMX) 分子动力学(MD)模拟 模型 结构 相互作用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素的表面活性及其二元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正武 李干佐 +3 位作者 牟建海 关大任 廖莉玲 娄安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83-1587,共5页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 (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 (1 0 )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 (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 (1 0 )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 -浓度对数关系 (γ~lgc)曲线 ,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 .结果表明 ,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 .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 ,复配增效 .增效顺序为 GS/阳离子 >GS/非离子 >GS/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二元体系 热力学 皂荚素 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二维晶格模型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分子交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苷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桑尚源 光翠娥 江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吸收进入人体血循环的大豆皂苷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圆二色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分子模拟方法检测表征皂苷Ⅱ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大豆皂苷Ⅱ与HSA的浓度比例为1∶2或1∶4时,HSA的二级结... 为研究吸收进入人体血循环的大豆皂苷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圆二色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分子模拟方法检测表征皂苷Ⅱ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大豆皂苷Ⅱ与HSA的浓度比例为1∶2或1∶4时,HSA的二级结构α螺旋含量上升,β折叠含量下降。荧光光谱显示,大豆皂苷Ⅱ对HSA的立体构象有影响。分子模拟显示它们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以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为主,HSA与皂苷糖基链中葡萄糖醛酸基(Glc A)和鼠李糖基(Rha)部分形成氢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包括Glu153、Ser192、Gln196、Glu450、Asp451和Ser454等,与皂苷配基三萜烯部分形成疏水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主要有Ala、Leu、Val和Tr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Ⅱ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圆二色光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开发的新技术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伟 孙嘉莹 +2 位作者 任伟超 徐姣 刘秀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前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对复杂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而且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较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学科,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内容,揭示中药成分与相关... 目前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对复杂疾病产生良好的疗效,而且中药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时较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兴学科,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和内容,揭示中药成分与相关靶点相互作用的机制,系统地、整体地揭示疾病与靶点蛋白、靶点蛋白与药物、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从网络层面的角度观察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以不同以往的角度设计新的药物分子,研制新药。为了促进中医药的持续发展,网络药理学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现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几年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网络药理学 新药开发 蛋白网络 分子互作 多靶点 网络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yO在不同温度下晶体感度和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心龙 刘祖亮 +2 位作者 朱顺官 陈鹏宇 成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1-847,共7页
NPT系综下,用COMPASS力场对ANPyO超晶胞及沿其(4,0,-2)晶面切割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 K)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NPyO引发键最大键长递增,引发键双原子作用能和内聚能递减,这与炸... NPT系综下,用COMPASS力场对ANPyO超晶胞及沿其(4,0,-2)晶面切割的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不同温度(195、245、295、345、395 K)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NPyO引发键最大键长递增,引发键双原子作用能和内聚能递减,这与炸药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事实相一致,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作为炸药感度判定的理论依据。获得了5个温度下ANPyO和ANPy O(4,0,-2)的力学性能,从理论上揭示了其力学性能随温度递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ANPyO 模型 引发键 双原子作用能 内聚能密度 模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叶水甘草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笛 晏瑾 +3 位作者 白珂珂 王庆 闫树军 李晖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1-185,共5页
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ACE)研究了柳叶水甘草碱(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柳叶水甘草碱与BSA常温下结合常数为8.00×106L·mol-1,热力学参数验证两者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 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ACE)研究了柳叶水甘草碱(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柳叶水甘草碱与BSA常温下结合常数为8.00×106L·mol-1,热力学参数验证两者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考察了柳叶水甘草碱对BSA二级结构的影响,其结果是,柳叶水甘草碱使得蛋白的α-螺旋、β-转角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上升。在分子水平,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了柳叶水甘草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适宜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水甘草碱 亲和毛细管电泳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