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formly Siz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Their Applications to Chiral Separation and Bioanalysis
1
作者 HAGINAKA Jun SANBE Haruyo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关键词 手性分离 生物分析 分子印迹聚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silica particles enhanced adsorption and recognition of lysozyme on imprinted polymers gels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文涛 薛彬 +4 位作者 陈振贺 杨戍 张鑫 孙立权 罗爱芹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5年第4期579-586,共8页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prote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In this work, lysozyme imprinted polyacrylamide gel was prepared with silica particles as a sacrificial templat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prote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In this work, lysozyme imprinted polyacrylamide gel was prepared with silica particles as a sacrificial template to generate macro-porosity for fast adsorption.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tim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9 h and 56 mg/g respectively, which was 2 h less and 2.3-fold more than polymers without the sacrificial template. In order to test 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IPs) ' selectivity,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chosen as interferent for binary adsorption tests. In addition,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lysozyme to BSA with fixed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s, as well as using various total concentra- tions of proteins with an equimolar ratio of lysozyme to BSA.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total con- centration of proteins should be larger than 1.5 × 10^-7 mol/mL,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BSA to Lyz is 1: 1,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eparate Lyz from the binary protein mixture. The macro-porous lyso- zym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have less adsorption time, larger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bet- ter imprint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SOZYME SILICA molecular imprinting macro-porous polymers adsorp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Cu(Ⅱ) ion-imprinted polymers
3
作者 钟世安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prepared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Cu(Ⅱ) ions from metal solutions. Three ion-imprinted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with methacrylic acid (MAA), acrylamide (AA)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prepared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Cu(Ⅱ) ions from metal solutions. Three ion-imprinted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with methacrylic acid (MAA), acrylamide (AA)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A) respectively as the functional monomers, ethleneglycoldimethacrylate (EGDMA)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2,2'-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the initiator and Cu (Ⅱ) ion as the imprint ion. The template Cu (Ⅱ) ion was removed from the polymer by leaching with a liquid of a 1:1 volumetric ratio of HCl to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The capacity and selectivity of Cu(Ⅱ) ion ad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three imprinted polymers and their non-imprinted counterparts. The polymers have a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at pH 7.0. The isotherm of their batch adsorption of Cu(Ⅱ) ions shows a Langmuir adsorption pattern. Imprinted polymers all have a much higher capacity and higher selectivity of Cu(Ⅱ) adsorption than nonimprinted ones. MAA polymer benefits the most from imprinting. Imprinted MAA polymer has the highest selectivity when used to rebind Cu (Ⅱ) ion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metal ions. Ion imprinting can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of preparing selective adsorbents to separate and preconcentrate metal in a medium of multiple competitive metal ions throug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recognition COMPLEXATION metal ion imprinted polymer PRECONCENTRATION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copper ion selective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MIPs的合成及其免疫吸附性能评价和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斌 江明 +5 位作者 石丹 张江华 梅素容 朱业湘 郝巧玲 周宜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356,共4页
分别采用热和紫外光辐射引发合成胆固醇的非共价型M IPs,评价了不同M IPs的吸附特性,以合成的2种M IPs为免疫吸附剂,优化吸附和洗脱条件,对血液、蛋黄、牛奶等生物样品进行免疫吸附。结果表明,M IPs可有效萃取3种生物样品中的胆固醇,其... 分别采用热和紫外光辐射引发合成胆固醇的非共价型M IPs,评价了不同M IPs的吸附特性,以合成的2种M IPs为免疫吸附剂,优化吸附和洗脱条件,对血液、蛋黄、牛奶等生物样品进行免疫吸附。结果表明,M IPs可有效萃取3种生物样品中的胆固醇,其中对血清的效果最好,蛋黄的效果最差。紫外光引发M IPs对胆固醇的回收率明显高于常规的C18柱萃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效率 生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安替比林MIP-CEC整体柱的制备及电色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哲 姚传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367,共4页
以氨基安替比林为模板分子,在内径100μm的石英毛细管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毛细管整体柱,以电色谱模式分离了氨基安替比林及其结构类似物安替比林,在乙腈(体积分数15%)-磷酸二氢钠缓冲液(5 mmol/L)作为流动相(pH7.0)条件下,18... 以氨基安替比林为模板分子,在内径100μm的石英毛细管内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毛细管整体柱,以电色谱模式分离了氨基安替比林及其结构类似物安替比林,在乙腈(体积分数15%)-磷酸二氢钠缓冲液(5 mmol/L)作为流动相(pH7.0)条件下,18 min内完成分离,分离因子为1.37。考察了缓冲液中乙腈含量、pH值、离子强度对电渗流、溶质保留时间及分离因子的影响,探讨了整体柱识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毛绌管整体柱 电色谱 氨基安替比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MIP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涛 王宗楠 贺利民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57-61,共5页
在总结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各自特性及其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基础上,着重阐述了MWCNT接枝MIP技术及其在兽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MWCNT-MIP... 在总结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各自特性及其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基础上,着重阐述了MWCNT接枝MIP技术及其在兽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深入研究MWCNT-MIP的合成及在复杂基质中药物残留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分子印迹聚合物 兽药残留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牺牲硅胶法合成Asp-MIPs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运美 何军 +2 位作者 吕昌银 高治平 郭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7-89,95,共4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以AM、4-VP为功能单体的系列Asp-MIPs,并利用SEM、IR等技术对MIP进行分析和表征.等温吸附、Scatchard分析对MIP的静态吸附性能及吸附特异性的研究所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表观最大吸附常数Qmax数据表明:各MIPs在对底...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以AM、4-VP为功能单体的系列Asp-MIPs,并利用SEM、IR等技术对MIP进行分析和表征.等温吸附、Scatchard分析对MIP的静态吸附性能及吸附特异性的研究所得平衡解离常数Kd和表观最大吸附常数Qmax数据表明:各MIPs在对底物进行吸附时,均会产生两种不同类的亲和位点.以AM为功能单体可获得吸附性能较好的M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牺牲硅胶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 乙酰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SiO2@MIP)的制备及四溴双酚A检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费贵强 白浩 +2 位作者 邵彦明 王海花 李璐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96-102,共7页
在四溴双酚A作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在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其对四溴双酚A的特异性吸... 在四溴双酚A作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在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其对四溴双酚A的特异性吸附性能.透射电镜(TEM)显示,印迹聚合物为多层包覆的核壳型结构.氮气吸-脱附实验表明,所制备载体为介孔结构.吸附实验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TBBPA表现出良好的结合能力,最大吸附量为55.59 mg/g,并且薄的印迹层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在TBBPA与其结构类似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印迹聚合物仍然表现出对TBBPA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同时,由于磁性核的存在,使得印迹聚合物可以借助外磁场的作用方便的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 RAFT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殷勤红 杨黎华 +2 位作者 王浩 王维之 朱艳琴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1,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 分子印迹聚合物拥有特定的印迹位点,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模板匹配,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越来越引起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和法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样品前处理、分离纯化和传感。为了解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在法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分子印聚合物在法医学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合材料 法医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传感器在兽药残留分析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玄艺 张宇 +5 位作者 黄晓宁 姜昕妤 魏可欣 王晓通 谢晓程 李臣贵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7-433,共7页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微生物毒素、防腐剂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可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通过诱导模板在聚合物中形成特定识别位点,具有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优点,在兽药残留...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微生物毒素、防腐剂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药物残留可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通过诱导模板在聚合物中形成特定识别位点,具有预定性、识别性以及实用性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受体所具有的坚固性、高亲和力、特异性和生产成本低等特性,使它们成为天然受体以及有毒化合物可选择的替代品。将分子印迹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使两者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聚合物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性能,分子印迹传感器所适用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大。近年来许多高质量文献报道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滥用药物和爆炸物等领域的研究,推动了该技术在生命科学和危化品领域的应用。作者重点简述了分子印迹技术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原理,介绍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传感器技术的最新成就以及面向兽药残留检测应用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传感器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体系分离与识别的分子印迹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宝轩 吕洋 刘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8-523,共16页
由生物样品中复杂组分所导致的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分离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与可靠性。免疫亲和技术作为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析和蛋白纯化等领域,但该技术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成本高昂、制备流程繁琐、保... 由生物样品中复杂组分所导致的基质效应会严重影响分离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与可靠性。免疫亲和技术作为降低或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分析和蛋白纯化等领域,但该技术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成本高昂、制备流程繁琐、保存条件苛刻以及配体浸出等问题。目前,如何通过有效降低或消除复杂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效应来实现痕量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及识别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固相萃取与色谱分离等领域,随着MIT的发展,各种新型印迹策略被提出;其中,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作为一种能够模拟抗原-抗体间相互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从各种复杂生物样品中提取出目标分析物,从而有效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MIP不仅拥有高特异性与高亲和力的优点,而且与抗体和适配体等生物大分子相比,MIP还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廉以及制备简便等优势。近年来一些基于MIT的传统分离技术得到了深入发展,其中包括色谱固定相以及固相萃取吸附剂等。此外,结合了MIT与高灵敏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在疾病诊断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印迹策略,并介绍了基于MIP的分离分析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最后对MIT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复杂生物样品 基质效应 固相萃取 分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昱骄 杨慧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173-180,共8页
食品中有害化合物日益严格的检测限量、复杂多样的检测场景,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存在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样本前处理复杂等问题。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仿生识别材料,与传统生物抗体相比,具有成本低... 食品中有害化合物日益严格的检测限量、复杂多样的检测场景,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存在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样本前处理复杂等问题。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仿生识别材料,与传统生物抗体相比,具有成本低、制备周期短、稳定性高(可简化前处理)的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劣势,总结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本体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溶胶-凝胶聚合法以及沉淀聚合法等制备技术,之后列举了其在检测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微生物及其毒素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安全检测 应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鱼肉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13
作者 徐潇颖 李帆 +1 位作者 刘柱 梁晶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R Fe_(3)O_(4)@MIP。并对其磁性、吸附性能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将MC-LR Fe_(3)O_(4)@MIP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在优化条件下测定鱼肉中8种MCs,该方法在0.1~10μg/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均为0.05μg/kg,定量限均为0.15μg/kg,平均回收率在74.8%~9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4.5%之间。结果表明,利用MC-LR Fe_(3)O_(4)@MIP能实现鱼肉中MCs的绿色、高效、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 鱼肉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4-D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徐莉 郭秀兰 《胶体与聚合物》 2024年第4期193-197,共5页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一种常用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含氯代谢中间产物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是典型的“三致”污染物。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功能的复合高分子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2,4-D...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一种常用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含氯代谢中间产物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是典型的“三致”污染物。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功能的复合高分子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2,4-D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对于环境污染物中2,4-D分离检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 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印迹 制备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非瑟酮 被引量:72
15
作者 李礼 胡树国 +3 位作者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1,共4页
分别以中药黄栌的主要成分非瑟酮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封管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研究了以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时非瑟酮在柱上的保留行为;... 分别以中药黄栌的主要成分非瑟酮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封管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研究了以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时非瑟酮在柱上的保留行为;通过优化清洗及洗脱条件,使非瑟酮与它的结构相似物槲皮素在柱上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瑟酮 槲皮素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固相萃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鸡肉中的恩诺沙星残留 被引量:28
16
作者 汪雪雁 檀华蓉 +4 位作者 祁克宗 邵黎 李慧 薛秀恒 谢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恩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鸡肉中恩诺...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恩诺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方式,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鸡肉中恩诺沙星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萃取和检测鸡肉中的恩诺沙星。在优化条件下,恩诺沙星的检出限为92.02μg/kg,定量限为336.04μg/kg;不同恩诺沙星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7.84%~86.52%,相对标准偏差为2.18%~3.76%。该方法适用于鸡肉中恩诺沙星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高效毛细管电泳 恩诺沙星 鸡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酸性药物吲哚美辛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色谱表征 被引量:39
17
作者 赖家平 卢春阳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α)和印迹因子 (β)的影响 .通过 MIMs柱对吲哚美辛和 4 -氨基吡啶(4 -AP)的保留行为的比较 ,证明以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 MIMs对吲哚美辛的识别作用 ,主要靠吡啶环上氮原子与吲哚美辛羧基之间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以及吡啶环与模板分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 制备 酸性药物 吲哚美辛 分子印迹微球 色谱表征 分子印迹聚合物 消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修饰电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对多巴胺的测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丹丹 曾延波 +2 位作者 刘海清 尹争志 李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以石墨烯为电极增敏材料,多巴胺印迹聚合物为特异性识别材料,采用滴涂法组装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考察了pH值、石墨烯浓度、印迹聚合物浓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pH 7.0,石墨烯浓度为0.5g/L,印迹聚合物浓... 以石墨烯为电极增敏材料,多巴胺印迹聚合物为特异性识别材料,采用滴涂法组装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考察了pH值、石墨烯浓度、印迹聚合物浓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优化的实验条件为:pH 7.0,石墨烯浓度为0.5g/L,印迹聚合物浓度为20g/L。实验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多巴胺的响应电流远大于非印迹电极,同时该印迹传感器对多巴胺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检测范围为2.0×10-7~1.0×10-4mol/L,检出限(S/N=3)为6.8×10-8mol/L。该传感器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多巴胺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莱克多巴胺 被引量:31
19
作者 黄怡 张青杰 +3 位作者 刘敏 王旭峰 李建琴 贺利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莱克多巴胺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甲醇、乙腈、丙酮和氯仿-甲醇与三乙胺构成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性能及其形貌特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 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莱克多巴胺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甲醇、乙腈、丙酮和氯仿-甲醇与三乙胺构成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性能及其形貌特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聚合反应配方为:1.0 mmol莱克多巴胺,4.0 mmol丙烯酰胺,20.0 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6.0 mL乙腈-三乙胺(30∶1,v/v),50.0 mg偶氮二异丁腈。建立的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试样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在0.5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饲料试样中1.0、10及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莱克多巴胺平均回收率大于80%;批内、批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出限(信噪比为3)达到0.1 mg/kg。该方法灵敏、可靠,用于饲料等复杂基质中莱克多巴胺检测的效果优于相关标准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莱克多巴胺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卢彦兵 梁志武 +1 位作者 项伟中 徐伟箭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0-313,共4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 ,以 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合成出以奎宁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荧光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和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 ,印迹聚合物具有...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 ,以 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合成出以奎宁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荧光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和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 ,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奎宁分子的离解常数达 1 .0 8× 1 0 - 3mol/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 1 31 .8μmol/g,为理论值的 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奎宁 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识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