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砂的ζ电位对MD-1膜驱剂吸附的影响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芒来 刘勇 +1 位作者 孟秀霞 王建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MD 1膜驱剂在大庆主力油藏洗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砂悬浮液的pH值明显影响油砂粒子表面的带电性,大庆主力油藏油砂的pHzpc=2.58,pH<2.58时油砂的表面带正电,pH>2.58时,油砂的表面带...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pH值下MD 1膜驱剂在大庆主力油藏洗油油砂上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砂悬浮液的pH值明显影响油砂粒子表面的带电性,大庆主力油藏油砂的pHzpc=2.58,pH<2.58时油砂的表面带正电,pH>2.58时,油砂的表面带负电,且pH值越高,表面负电荷越多。油砂对MD 1膜驱剂的饱和吸附量As随ζ电位的降低很快增加,电位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当ζ电位降到一定值(约为-60mV)以下时,饱和吸附量As几乎不再随ζ电位的降低而变化。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油砂颗粒表面电位越低,对MD 1膜驱剂的吸附活化能越小,要克服的吸附势能垒越低,吸附MD 1膜驱剂的速度越快,吸附MD 1膜驱剂的静电作用越强。温度对吸附速率影响不大。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而且放热很大,pH=10.03时ΔH=-79.33kJ/mol,pH=4.04时ΔH=-38.84kJ/mol。pH值越高,放出的热越多,吸附后体系越稳定。pH越高,油砂表面电荷量越大,越有利于MD 1膜驱剂的吸附。图5表2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Ζ电位 MD-1膜驱剂 静态吸附法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MD膜驱油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高芒来 陈素青 +2 位作者 孟秀霞 陈定珊 潘惠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7,共6页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油机理作了解释:在水驱基础上MD膜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直接饱和原油的岩心上一般很高,3个岩心为13.32%~15.73%,1个岩心为8.86%;在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略低(15.92%和9.37%);在洗油、洗盐的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极低(1.96%);在油中长期浸泡后的洗油、洗盐、含束缚水油饱和岩心上则很高(16.19%和15.93%);在直接饱和油的非油藏岩心上很低(4.04%)。在兴42块兴53一注五采高含水井组实施了MD膜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井组油井含水80.0%~98.3%,平均92.4%),1998年5~10月注入有效成分25%的工业膜驱剂40t,注入液浓度2500~3000mg/L,注入总量0.005PV。5口采油井中有4口增产油、增产气并减产水,有效期超过2年。截止2000年11月有效期尚未结束,每注入1t工业膜驱剂已增产原油172t,经济效益可观。给出并讨论了膜驱油前后全井组和2口典型井的产油、含水曲线及全井组产气曲线。膜驱油过程伴随油井增产气过程,其特点是检验膜驱是否有效及有效期长短的矿场判据。图5表4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兴42块兴53井组 MD膜驱油 研究 分子沉积 MD膜驱剂 单分子双季铵盐 岩心驱替实验 驱油效率 先导性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芒来 李奇 +1 位作者 王建设 许海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 1在油砂上的吸附很快,在25℃下4h即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随MD 1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pH值在2~4之间时增加快,在4~9之间时增加慢,在9~12之间时又增加快,由此确定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油砂表面的电荷性质和电荷量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计算求得25℃和4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4和12.68mg/g油砂,吸附热为-15.2kJ/mol。在吸附MD 1后的油砂上汽油的相对接触角由43.68°增大至49.56°,油砂表面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在油砂上吸附成膜时放热,成膜表面润湿性改变,是MD膜驱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2个重要因素。图4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1膜驱剂 油砂 研究 表面吸附 分子沉积膜驱剂 双季铵盐化合物 水溶液吸附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MD膜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丽 牛金刚 +5 位作者 蒋生祥 廖广志 杨清彦 侯战捷 高飞 高芒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岩心表面由亲油变弱亲油 ,由弱亲油变中性。在洗油后饱和水 ,再用油驱替至束缚水状态的若干组岩心上 ,膜剂驱的采收率如下 :直接用 5 0 0mg/L溶液间歇驱油 ,采收率 6 0 .8%和 6 4 .1%;水驱后提高采收率 2 .2 3%(5 0 0mg/L× 0 .5PV) ,3.0 9%(10 0 0× 0 .5 ) ,9.10 %(5 0 0× 2 .0 ) ,8.2 0 (5 0 0× 10 .0 ) ,最终采收率略低于直接膜剂驱 ;水驱、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6 .4 8%~ 8.6 1%)之后提高采收率 1.96 %(5 0 0× 0 .5 ) ,2 .4 4 %(10 0 0×0 .5 ) ,6 .4 8%(5 0 0× 5 .0 ) ,6 .4 6 %(5 0 0× 10 .0 ) ;水驱、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14 .89%~ 15 .89%)之后提高采收率1.4 5 %(5 0 0× 0 .5 ) ,0 .6 5 %(10 0 0× 0 .5 ) ,5 .98%(5 0 0× 5 .0 ) ,5 .13%(5 0 0× 10 .0 )。在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之后采用膜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 驱油效率 储层岩心 单分子双季铵盐 采收率 大庆砂岩油藏 MD膜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1膜驱剂溶液的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芒来 佟庆笑 孟秀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对比剂,在20℃用吊环法实验测定了膜驱剂MD 1(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MD 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基... 以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对比剂,在20℃用吊环法实验测定了膜驱剂MD 1(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MD 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基本上不随溶液浓度而变,其值约71.5mN/m,比纯水表面张力理论值仅约低2%,说明MD 1不具有表面活性,是表面非活性物质。模拟油(1%胶质沥青质的煤油溶液,胶质沥青质为辽河兴隆台原油在体积比2∶3的甲醇/苯中的沉淀物)与MD 1水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在MD 1浓度增至25mg/L时开始下降,250mg/L时降至稳定值(20mN/m左右),只下降36%,不形成低界面张力体系。界面张力下降是MD 1在界面吸附富集的结果。模拟油与1000mg/LOP 10+MD 1混合水溶液之间的界面粘度随MD 1浓度(0,300,500mg/L)增加而降低,降低幅度在低转动角速度下随角速度增加而增大,在高角速度下趋于一致。由于OP 10不具有与MD 1相互作用的基团,加入MD 1引起界面粘度(即界面膜强度)降低,是MD 1与胶质沥青质作用的结果。图4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1膜驱剂 界面特性 研究 分子沉积膜 双季铵盐化合物 水溶液 表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 界面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烷基季铵盐改性蒙脱石性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宏生 高芒来 +1 位作者 杨莉 韩翻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147,共7页
以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考察改性蒙脱石的膨胀性、含水量和吸附量,并对改性蒙脱石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 以四甲基溴化铵(TMAB)、四乙基溴化铵((Et)4NB)、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考察改性蒙脱石的膨胀性、含水量和吸附量,并对改性蒙脱石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和热重(TG)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MAB,(Et)4NB和MD膜驱剂主要以单分子平躺在蒙脱石晶层间,使层间距降低,有较好的防膨作用;DTAB和CTAB可以在蒙脱石晶层间以单层平卧、双层平卧、假三层及倾斜等多种方式排列,使层间距增加;在相同浓度时,蒙脱石对(Et)4NB或MD膜驱剂的吸附量低于对TMAB,DTAB和CTAB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蒙脱石 季铵盐 MD膜驱剂 膨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膜驱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莉 高芒来 +2 位作者 刘宏生 韩翻珍 郑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通过电导率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了MD膜驱剂的浓度、温度及不同无机盐对MD膜驱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混合体系CMC的影响。研究表明:MD膜驱剂与DTAB混合后,可降低DTAB的CMC,并且CMC随着MD膜驱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 通过电导率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研究了MD膜驱剂的浓度、温度及不同无机盐对MD膜驱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混合体系CMC的影响。研究表明:MD膜驱剂与DTAB混合后,可降低DTAB的CMC,并且CMC随着MD膜驱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从25℃升高到50℃时,4 mmol/L MD膜驱剂/DTAB混合体系的CMC增大。无机盐的加入有利于混合体系CMC的降低,相同价态的阴离子对CMC的影响相近,高价阴离子降低CMC的效果好于低价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膜驱剂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电导率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二价季铵盐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宝辉 高芒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研究了一种不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二价季铵盐化合物(MD膜驱剂)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选取蒙脱土(Su-M)和膨润土(B)两种粘土矿物作为研究对象,其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分别为0.44和0.88mmol·g-1.研究结果表明,MD膜驱剂在低的加入浓度下,M... 研究了一种不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二价季铵盐化合物(MD膜驱剂)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选取蒙脱土(Su-M)和膨润土(B)两种粘土矿物作为研究对象,其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分别为0.44和0.88mmol·g-1.研究结果表明,MD膜驱剂在低的加入浓度下,MD膜驱剂分子在两种粘土矿物上能全部被吸附,此外,其在Su-M上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00%CECSu-M,而在B上仅为77%CECB.MD膜驱剂只能吸附在粘土矿物的负电荷点上,而不能吸附在单元层外表面的Si-OH中性点上.XRD数据显示,随MD膜驱剂添加浓度的增大,两种粘土矿物的干态层间距略有减小,并根据分子的理论空间尺寸,认为MD膜驱剂在粘土层间只能以单层平卧方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MD膜驱剂(mdffA) 二价季铵盐化合物 粘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被引量:8
9
作者 高芒来 孟秀霞 孟庆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界面张力均有所降低;在约196h后,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达到平衡。分子沉积膜驱剂向界面扩散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溶液与孤岛原油界面张力先迅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并没有出现象表面活性剂那样的低界面张力;NaCl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孤岛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大庆原油中的溶解度,且相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剂 原油 油水界面张力 PH值 温度 时间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烷基季铵盐对膨润土絮凝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宏生 高芒来 +2 位作者 杨莉 韩翻珍 郑广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84-88,共5页
以四乙基溴化铵((Et)4NB)、一种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溶剂,考察改性膨润土的分散、絮凝作用和层间含水量,对膨润土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FT-IR)和分光光度计等... 以四乙基溴化铵((Et)4NB)、一种二价季铵盐(MD膜驱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溶剂,考察改性膨润土的分散、絮凝作用和层间含水量,对膨润土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FT-IR)和分光光度计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烷基季铵盐已进入膨润土晶层之间,使膨润土层间含水量降低,而MD膜驱剂改性膨润土含水量最小.烷基季铵盐在高浓度下对膨润土都有一定的絮凝性,膨润土的沉降体积随季铵盐浓度增大出现一个极大值.与(Et)4NB,DTAB和CTAB相比,MD膜驱剂在较低浓度下对膨润土就有较好的絮凝性.膨润土在MD膜驱剂或DTAB溶液中沉降平衡时间较(Et)4NB或CTAB的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烷基季铵盐 加膜驱剂 絮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沉积(MD)膜驱剂多羟基三季铵盐的合成、吸附与润湿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褚奇 梁渠 +1 位作者 刘建容 何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3,296,共4页
国内分子沉积(MD)膜驱油中使用的膜驱剂为单分子双季铵盐。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2-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作MD膜驱剂多羟基的单分子三季铵盐。在25℃、中性条件下,该多羟基三季铵盐在内蒙古图牧吉油砂上吸附5 h达到平衡,... 国内分子沉积(MD)膜驱油中使用的膜驱剂为单分子双季铵盐。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2-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作MD膜驱剂多羟基的单分子三季铵盐。在25℃、中性条件下,该多羟基三季铵盐在内蒙古图牧吉油砂上吸附5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6 mg/g,温度升高时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表明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为放热过程。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多羟基三季铵盐能够使亲油的砂岩表面(98.985°)转变为弱亲油(83.592°),亲水的砂岩表面(50.665°)更加亲水(35.408°),使带有负电的亲油砂岩表面(107.672°)由亲油性向亲水性的转变更加明显(72.000°)。NaCl的加入有利于砂岩表面的润湿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MD)膜驱剂 油砂 润湿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1膜驱剂在石英砂和蒙脱土颗粒上吸附的光谱学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芒来 陈素青 +1 位作者 王建设 梁晓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FT IR和XRD方法,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比,研究了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在石英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给出了吸附前后两种矿物的FT IR和XRD谱图,分析指认了各红外特征吸收峰,由X射线衍射峰强度计算了晶层间距d(100)。在... 采用FT IR和XRD方法,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对比,研究了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在石英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给出了吸附前后两种矿物的FT IR和XRD谱图,分析指认了各红外特征吸收峰,由X射线衍射峰强度计算了晶层间距d(100)。在石英上CTAB有微量吸附,而IR检测不出MD 1的吸附,CTAB和MD 1基本上不引起石英d(100)的改变。在蒙脱石上MD 1只发生单层吸附,其吸附量较CTAB小,MD 1的吸附使蒙脱石吸附水减少,d(100)从1.545nm减小至1.399nm,CTAB的吸附也使蒙脱石的吸附水减少,但使d(100)增大到1.952nm。因此,MD 1抑制粘土膨胀的能力比CTAB强。图6表1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1膜驱剂 石英砂 蒙脱土 光谱学 表征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ζ电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芒来 孟秀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26-630,共5页
从分子沉积(MD)膜驱剂与原油活性组分沥青质模型油的ζ电势出发,考察了水相pH、MD膜驱剂质量浓度、盐浓度、沥青质质量浓度、芳香度等对水包模型油乳状液的ζ电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模型油/MD膜驱剂... 从分子沉积(MD)膜驱剂与原油活性组分沥青质模型油的ζ电势出发,考察了水相pH、MD膜驱剂质量浓度、盐浓度、沥青质质量浓度、芳香度等对水包模型油乳状液的ζ电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水包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均随pH增加而降低,等电点由2 8变为3 1;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ζ电势随MD膜驱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MD膜驱剂具有压缩双电层的作用;盐浓度越大,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越高;随沥青质质量浓度的增加,ζ电势均有所降低,但质量浓度达到400mg/L后,ζ电势增加;随对二甲苯体积分数增加,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与模型油/水的ζ电势均有增大趋势;从总体看,MD膜驱剂的加入能降低沥青质模型油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膜驱剂 沥青质模型油 油水界面 ζ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膜驱剂对水包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芒来 佟庆笑 孟秀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8,249,共5页
MD膜驱油现场试验中发现采出的含油污水有逐渐变清的趋势。实验考察了MD 1膜驱剂 (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 )对油田采出水的zeta电位、脱油率和水包油乳状液的脱水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MD 1在水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压缩双电层 ,zeta电位随着M... MD膜驱油现场试验中发现采出的含油污水有逐渐变清的趋势。实验考察了MD 1膜驱剂 (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 )对油田采出水的zeta电位、脱油率和水包油乳状液的脱水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MD 1在水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压缩双电层 ,zeta电位随着MD 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压缩双电层是渐进过程 ;MD 1对油田采出水的破乳作用随MD 1浓度增加而增加并且与采出水的含油量有关 ,含油量低时破乳脱油效果不佳 ;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RS 4 1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 10为乳化剂形成的水包油乳状液 (油相为含 1%胶质和沥青质的煤油 ) ,其脱水率均随MD 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在乳化剂为OP 10时脱水率较低 ;MD 1膜驱剂与油相中的胶质及沥青质作用 ,破坏油水界面致使油滴聚并、破乳。图 7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膜驱剂 水包油乳状液 破乳作用 单分子双季铵盐 高含水原油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膜NMD膜驱剂的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赋海 赵立强 +3 位作者 李早元 陈铁龙 毛广洲 李洪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6,共4页
分子膜驱油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为了深入认识其驱油机理,实验测定了两种NMD膜驱剂样品,并进行了讨论。NMD-100为阳离子度100%的分子侧链上含有—OH的梳型有机聚季铵盐,NMD-200为阳离子度24%的侧链上含有—OH的有机聚季铵盐... 分子膜驱油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为了深入认识其驱油机理,实验测定了两种NMD膜驱剂样品,并进行了讨论。NMD-100为阳离子度100%的分子侧链上含有—OH的梳型有机聚季铵盐,NMD-200为阳离子度24%的侧链上含有—OH的有机聚季铵盐。结果表明:NMD膜驱剂没有表面活性,不是表面活性剂;NMD膜驱剂能改变表面润湿性,可使水湿表面载玻片(相对接触角为48.25°)转变为弱水湿(800 mg/L的NMD-100和NMD-200溶液的相对接触角分别为39.167°和42.833°),可将油湿表面载玻片(99.583°)转变为弱水湿(分别为36.333°和49°)。NMD膜驱剂没有cm c。盐(NaC l)的加入对改变表面润湿性更为有利。NMD膜驱剂的强烈吸附作用改变了砂岩表面的性质,引起原存在状态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原油的采出,注入NMD-200后,水驱采收率由31.4%上升到38.6%,而注入NMD-100膜剂后,水驱采收率由38.6%上升到48.1%。NMD-100膜驱剂能更好地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和提高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膜驱剂 润湿性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膜驱剂的粘土稳定性研究 Ⅰ.静态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宝辉 高芒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4,共6页
粘土的膨胀和分散是引起地层伤害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测定Zeta电位、XRD、悬浮液透光率、FT-IR考察了MD膜驱剂(MDFFA)对粘土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MDFFA的浓度低于0.3 mmol/g(以蒙脱土质量计)时,蒙脱土悬浮液Zeta电位的提高是由于膜... 粘土的膨胀和分散是引起地层伤害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测定Zeta电位、XRD、悬浮液透光率、FT-IR考察了MD膜驱剂(MDFFA)对粘土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MDFFA的浓度低于0.3 mmol/g(以蒙脱土质量计)时,蒙脱土悬浮液Zeta电位的提高是由于膜驱剂分子的吸附改变了蒙脱土的层电荷;高于此浓度时,Zeta电位进一步提高是由于双电层的压缩。随着MDFFA浓度的增大,蒙脱土的完全膨胀层向部分膨胀层转化,并且经水冲洗、浸泡后,其XRD谱峰位置变化不大。较高浓度的MDFFA,能有效地抑制蒙脱土的分散,且不会形成对地层有害的絮凝体。MDFFA使蒙脱土层间水的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膜驱剂 粘土稳定 双季铵盐化合物 粘土膨胀 粘土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膜驱剂与季铵盐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宏生 高芒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1,共4页
用Washburn法对比了单分子双季铵盐MD膜驱剂、四乙基溴化铵[(Et)4N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矿物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大于CTAB,大庆、中原油砂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增加... 用Washburn法对比了单分子双季铵盐MD膜驱剂、四乙基溴化铵[(Et)4N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油藏矿物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矿物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大于CTAB,大庆、中原油砂吸附MD膜驱剂或(Et)4NB亲水性增加;油藏矿物吸附不同季铵盐亲油性大部分降低。沥青质-油藏矿物(除沥青质-高岭土)吸附不同季铵盐亲油性都有增加;油砂及沥青质-油砂吸附MD膜驱剂亲油性小于(Et)4NB和CTAB,对油田的水驱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膜驱剂 季铵盐 润湿性 油藏矿物 Washbur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驱剂MD-1在大庆原油界面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芒来 孟秀霞 孟庆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1,376,共5页
为了考察MD膜驱油过程中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MD 1水溶液与大庆原油之间界面上MD 1的静态平衡吸附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MD 1在大庆原油界面的平衡吸附量很小,45℃时小于15μg/g原... 为了考察MD膜驱油过程中MD 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MD 1水溶液与大庆原油之间界面上MD 1的静态平衡吸附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MD 1在大庆原油界面的平衡吸附量很小,45℃时小于15μg/g原油,水溶液pH值较高时吸附量较大;吸附动力学遵循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pH=5.84时的吸附速率常数和吸附活化能均高于pH=10.07时的相应值,即低pH值时吸附速率较高,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短,要克服的势能垒较低;吸附量随MD 1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浓度约75mg/L时达到平衡;在45~56℃温度范围平衡吸附量和覆盖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吸附过程的ΔG和ΔH均<0,是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热达-50kJ/mol。提出了MD膜驱油的"能量场"机理。图3表2参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油 原油采收率 膜驱剂 MD-1 原油界面 吸附特性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耘 彭森 +1 位作者 丁浩 范风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是由FYJ凝胶调驱体系和FYF分子膜调驱体系组成的.介绍了FYJ凝胶调驱体系中交联剂的合成、凝胶调驱的机理、凝胶调驱体系性能;FYF分子膜调驱体系中调驱剂的组成、FYF分子膜调驱剂的作用机理、FYF分子膜调驱体系性能... 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是由FYJ凝胶调驱体系和FYF分子膜调驱体系组成的.介绍了FYJ凝胶调驱体系中交联剂的合成、凝胶调驱的机理、凝胶调驱体系性能;FYF分子膜调驱体系中调驱剂的组成、FYF分子膜调驱剂的作用机理、FYF分子膜调驱体系性能.室内调驱试验结果表明:油层深度二元体系调驱可以有效提高调驱压力,FYJ凝胶调驱体系与FYF分子膜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经调剖注水后,7口采油井均明显见效,见效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体系 保护型深度调驱 凝胶调驱 分子膜剂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沉积膜剂HB降低聚合物注入压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宜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优选出了分子沉积膜剂HB室内最佳配方:两种长链季铵盐(总质量浓度95g/L)及天然高分子、渗透剂、润湿剂、缓蚀剂的水溶液。在经盐水预冲洗的大庆砂岩洗油岩心中注入膜剂HB2PV,在45℃放置48h令岩心孔隙内形成有序分子沉积膜,在45℃下连续... 优选出了分子沉积膜剂HB室内最佳配方:两种长链季铵盐(总质量浓度95g/L)及天然高分子、渗透剂、润湿剂、缓蚀剂的水溶液。在经盐水预冲洗的大庆砂岩洗油岩心中注入膜剂HB2PV,在45℃放置48h令岩心孔隙内形成有序分子沉积膜,在45℃下连续注入1000mg/L的HPAM溶液160PV,再改注盐水20PV。与未注入膜剂HB的空白实验相比,岩心内形成分子沉积膜后HPAM溶液最高注入压力梯度由158.4kPa/cm降至64.6kPa/cm,聚合物堵塞被突破后的最终稳定注入压力梯度由141.4kPa/cm降至80.8kPa/cm,改注盐水后的残余阻力系数由8.26降至3.27。岩心内形成分子沉积膜后,流出的HPAM溶液中膜剂HB(以两种季铵盐总量计,下同)的质量浓度随HPAM注入量的增加而减小,注入量达10PV后降至零,由此计算出膜剂HB在岩心内的吸附量为0.0237mg/g岩心。HB形成的分子沉积膜耐冲刷,具有显著的保护储层,降低聚合物注入压力的作用。图1表2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剂HB 注入压力 实验研究 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