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与卵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功能特性分析
1
作者 陈卉 刘丽莉 +4 位作者 程伟伟 丁玥 徐宝成 肖枫 贺家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69,共10页
为了解天然抑菌剂黄酮类多酚槲皮素(quercetin,Q)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相互作用的结合机制以及结构与抑菌活性的变化。本文采用多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Q与OV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表征Q与OVA相互作用... 为了解天然抑菌剂黄酮类多酚槲皮素(quercetin,Q)与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相互作用的结合机制以及结构与抑菌活性的变化。本文采用多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Q与OV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表征Q与OVA相互作用前后的热力学性质及形貌结构的改变,并通过抑菌圈和抑菌率测定槲皮素-卵白蛋白复合物(quercetin-ovalbumin complex,Q-OVA)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Q能有效猝灭OV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可形成结合位点为1的稳定复合物,该相互作用过程为自发反应,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加入Q后OVA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α-螺旋含量增高,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降低,分子间氢键增加,OVA分子延伸;分子对接结果说明Q与OVA的结合位点位于OVA的大疏水腔内,Q可以与OVA上的LYS386、THR280和ASN391形成氢键,与PHE276等残基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与LEU279发生疏水作用;Q与OVA复合之后,蛋白质热稳定性下降,微观结构从表面光滑的球形结构变成平整致密的片状结构;相较于OVA,复合物的溶解性下降,而表面疏水性以及浊度上升,抗氧化性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也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抑菌效果。以上结果证明Q与OVA能够进行相互作用形成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的复合物。该研究可为制备具有优良抑菌作用的黄酮-蛋白复合物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白蛋白 槲皮素 相互作用 光谱分析 分子对接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含量及抑菌活性分析
2
作者 李圆梦 罗甸 +6 位作者 牛王慧 李楚然 朱宏涛 张颖君 杨晓琴 朱国磊 赵平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2,共7页
为比较不同产地积雪草中主要三萜皂苷含量差异,采用HPLC法对15个不同产地积雪草中积雪草苷B(1)、羟基积雪草苷(2)和积雪草苷(3)的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三萜皂苷(1-3)对植物病原真菌芸苔链格孢、尖孢镰孢和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为比较不同产地积雪草中主要三萜皂苷含量差异,采用HPLC法对15个不同产地积雪草中积雪草苷B(1)、羟基积雪草苷(2)和积雪草苷(3)的含量进行分析,并评价三萜皂苷(1-3)对植物病原真菌芸苔链格孢、尖孢镰孢和灰葡萄孢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在15个供试样品中,云南昆明产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总含量最高(53.64±1.51)mg·g^(-1),其次为云南玉溪(49.72±0.75)mg·g^(-1)、广西南宁(39.12±0.60)mg·g^(-1)和云南普洱(37.77±0.69)mg·g^(-1)产积雪草,而安徽亳州和贵州遵义产积雪草中3种三萜皂苷的总含量最低,分别为(6.91±0.38)mg·g^(-1)和(8.40±0.39)mg·g^(-1);三萜皂苷(1-3)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羟基积雪草苷对芸苔链格孢的抑制作用(MIC=15.63μg·mL^(-1))强于阳性对照噻菌灵(MIC=31.25μg·mL^(-1))、积雪草苷B和积雪草苷与阳性对照噻菌灵相当,但均弱于阳性对照多菌灵(MIC=3.91μg·mL^(-1))。进一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抗真菌活性皂苷(1-3)与抗真菌关键靶点蛋白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CYP51)的结合能分别为-9.75、-9.82 kcal·mol^(-1)和-6.40 kcal·mol^(-1),表明3种三萜皂苷与靶点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研究结果为积雪草优质种源的筛选及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 三萜皂苷 含量分析 抑菌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陆健烨 杨瑞宁 +2 位作者 王瑞欣 罗振扬 罗艳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0,共6页
传统的实验试做法在智能涂层的研究方面存在研究效率较低、机理解释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更好地为智能涂层结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智能涂层研究领域最常用的3种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根据... 传统的实验试做法在智能涂层的研究方面存在研究效率较低、机理解释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更好地为智能涂层结构设计提供有效指导,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智能涂层领域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智能涂层研究领域最常用的3种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根据模拟尺度从小到大分别为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有限元分析,对其在智能涂层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讨论。总结了3种模拟仿真技术存在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为智能防腐涂层、自愈合涂层、光热响应涂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其在智能涂层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仿真 构效关系 智能涂层 电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对氟喹诺酮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与设计
4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所建训练集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对于K_(S)分别为0.333、0.883,对于K_(H)分别为0.363、0.88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率,对于K_(S)依次为60.3%、39.7%,对于K_(H)依次为60.8%、39.2%,表明影响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位阻,其次是取代基的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 抗肝癌活性(K_(S)) 抗白血病活性(K_(H))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景文 马秋玲 +6 位作者 苏雅静 石慧慧 郭家缘 张曼 刘洺欣 李东东 刘文卿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62-2571,共10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机制,并用实验验证。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ALL文献的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通用蛋白质(UniProt)数据库收集高频中药的成分及靶点,基因表达综合系统(GEO...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机制,并用实验验证。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ALL文献的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通用蛋白质(UniProt)数据库收集高频中药的成分及靶点,基因表达综合系统(GEO)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用分子对接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0个高频中药,包含157个有效成分及280个靶点,ALL相关的疾病靶点2428个,经筛选得到37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化学致癌受体激活、T细胞受体等多种癌症、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心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者对接良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后的ALL细胞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均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的初步筛选与预测发现,中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LL,其中的核心成分槲皮素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ALL的作用,为中药治疗ALL有效成分的开发和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医药 有效成分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β防御素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活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春丽 阮晖 +2 位作者 陈正华 陈其新 何国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5-708,共4页
Human β-defensin 3(hBD-3) is a short polypeptide with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which was purified from human lesional psoriatic scales in 2001.To obtain high level expression in E.coli of β-defensin 3,... Human β-defensin 3(hBD-3) is a short polypeptide with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which was purified from human lesional psoriatic scales in 2001.To obtain high level expression in E.coli of β-defensin 3,four pairs of oligonucleotide with cosmic site were synthesised using E.coli biased codons according to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β-defensin 3, connected and amplified by PCR. The PCR product encoding human β-defensin 3 was cloned into pET30a vector.The recombinant vector was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DE3)PlysS and the expression was induced by IPTG.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purified by affinity column. The mass of the fusion protein consisted of 30.9% in total bacteria proteins.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was digested by enterokinase, resulting in the recombinant hBD-3.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recombinant hBD-3 fusion protein and recombinant hBD-3 had similar potency as the native protein in suppressing growth of bot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S.aureus and gram negative one E.coli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御素 重组人 活性分析 大肠杆菌 抗肿瘤作用 广谱高效 抗菌活性 抗菌能力 工程菌株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活化分析法研究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种态 被引量:10
7
作者 吕娅丽 毛雪瑛 +4 位作者 李晓林 欧阳宏 李世红 张朝晖 柴之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用化学逐级溶解、镍锍火试金预富集及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捕掳体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种态。分析结果表明 ,6个物相中单个铂族元素的质量分数加和与铂族元素总量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硫化物相中铂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 用化学逐级溶解、镍锍火试金预富集及中子活化分析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捕掳体中铂族元素的化学种态。分析结果表明 ,6个物相中单个铂族元素的质量分数加和与铂族元素总量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硫化物相中铂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 ,进一步说明了硫化物的熔出是部分熔融过程中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分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活化分析 铂族元素 地幔捕掳体 化学种态 分布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磺酰脲类化合物除草活性的3D-QSAR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宝雷 马宁 +3 位作者 王建国 马翼 李正名 李永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对所合成的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3D-QSAR分析.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对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预测能力均较好,所得三维等值线图为合成高活性的化合...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对所合成的新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3D-QSAR分析.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对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预测能力均较好,所得三维等值线图为合成高活性的化合物能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元杂环并嘧啶类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 被引量:5
9
作者 康从民 赵绪浩 +2 位作者 王新宇 程家高 吕英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1-438,共8页
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研究了38个五元杂环并嘧啶衍生物类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建立了相关预测模型.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662和0.672、非... 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研究了38个五元杂环并嘧啶衍生物类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建立了相关预测模型.CoMFA和CoMSIA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662和0.672、非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1和0.884、外部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_(ext^2)分别为0.85和0.81.分子对接得到的结合模式与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得到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应用于指导化合物的设计和结构修饰,为进一步设计新型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元芳杂环并嘧啶衍生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在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鸿 柴之芳 孙慧斌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3年第1期49-55,共7页
结合中子活化分析的最新发展动态 ,着重评述中子活化分析在有机卤素污染物和有毒重金属元素等环境激素类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并简要介绍分子活化分析 .
关键词 NAA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中子活化分析 有机卤素污染物 有毒重金属元素 分子活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噻唑和三唑环的亚胺类杀菌剂的QSAR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祖光 陈可先 +2 位作者 谢海英 曹慧 沈德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应用Cerius2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Var.Jarvis-Patrick聚类方法对新型含噻唑和三唑环的亚胺类杂环化合物进行分类,再用遗传函数算法(GFA)和分子力场分析方法(MFA)分别进行了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所建模型都通过了显... 应用Cerius2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Var.Jarvis-Patrick聚类方法对新型含噻唑和三唑环的亚胺类杂环化合物进行分类,再用遗传函数算法(GFA)和分子力场分析方法(MFA)分别进行了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QSAR),所建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CV-r2均大于0.910,表明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测可靠性。计算研究表明: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各种原子类型A logP描述符)、空间结构状态(Jurs参数和Shadow参数)和电拓扑状态指数(S_aaCH)是影响活性的主要二维因素。三维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的静电作用强弱对活性影响较大。最后根据药物分子设计理论设计了一系列亚胺类化合物,并用所建最优二维/三维QSAR模型进行活性预测与相互验证,筛选出活性可能较高的6个化合物。该研究可为高效亚胺类杀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类杀菌剂 遗传函数算法 分子力场分析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司鹏 邵微 +4 位作者 于会丽 乔宪生 杨晓静 高登涛 王志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2,共8页
目前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面肥方面,较少在土壤肥料的应用方面,而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就更少。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培养)为试材,采用酶活性(每15 d取样)测定方法与Biolog-Eco... 目前对小分子有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面肥方面,较少在土壤肥料的应用方面,而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就更少。以分别添加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的土壤(25℃培养)为试材,采用酶活性(每15 d取样)测定方法与Biolog-Eco板技术(取培养45 d的土样),研究小分子有机物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小分子有机物处理土壤的4种酶活性在15~75 d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45 d时葡萄糖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CK)、甘油以及甘氨酸,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相比,甘油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度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标(除指数D外)显著提高,而CK、葡萄糖以及甘氨酸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甘油以及甘氨酸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碳源利用比分,其中甘氨酸和葡萄糖处理土壤胺类利用百分比(AM)几乎为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S、U、H′、碳水化合物利用百分比以及AM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669、0.616、0.678及0.603,与指数D及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0.741。由此可知,不同种类小分子有机添加物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不一,其中甘油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多样性指数(除指数D外),而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甘氨酸与另外两种小分子有机物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有机物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崔群 陈海军 姚虎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乙醇为吸附质,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楱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通过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能的复合吸附剂。测定了乙醇在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用TG 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DTA脱... 以乙醇为吸附质,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楱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通过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能的复合吸附剂。测定了乙醇在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用TG 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DTA脱附乙醇峰端温度进行了分析。对吸附剂原料复合比例和扩孔剂种类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吸附剂比单一吸附材料对乙醇有着更大的吸附能力;DTA分析的脱乙醇峰端温度明显低于单一吸附材料;加入扩孔剂E1或E2,可增加自制复合吸附剂孔容和孔径,改善其吸附性能;自制复合吸附剂对乙醇的吸附量显著高于活性炭。其中,M4 0003和M1 0001复合吸附剂对乙醇的平衡吸附量约为活性炭的2 5~4倍;M1 0001—乙醇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是活性炭—乙醇的2~6倍。对吸附剂复合的机理初步探讨表明:增加复合吸附剂弱吸附中心数,可降低其脱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复合吸附剂 热分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比较分子力场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对氮蒽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栾锋 姚小军 +1 位作者 张海霞 刘满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8,共8页
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对一系列与DNA结合的氮蒽类化合物的潜在抗癌活性进行了3D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对模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好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用CoMSIA构建... 用比较分子力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对一系列与DNA结合的氮蒽类化合物的潜在抗癌活性进行了3D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对模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期得到最好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优化结果显示用CoMSIA构建的模型优于用CoMFA构建的模型.通过CoMSIA分析,用训练集所建立的模型有较好的统计性(20个化合物,q2=0.666,r2=0.916),测试集化合物的预测活性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还给出了主要分子力场的等势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子力场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高硫角蛋白启动子表达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芳 王春生 +1 位作者 刘欣 安铁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4,共4页
角蛋白是羊毛主要结构蛋白,为了筛选在绵羊毛囊中具有高表达活性高硫角蛋白的内源启动子,本研究以绵羊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B2C,将B2C与去除CMV启动子的pAcGFP1-N1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脂... 角蛋白是羊毛主要结构蛋白,为了筛选在绵羊毛囊中具有高表达活性高硫角蛋白的内源启动子,本研究以绵羊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B2C,将B2C与去除CMV启动子的pAcGFP1-N1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传代培养的绵羊成纤维细胞和去除透明带的小鼠4细胞期胚,分析其表达活性。结果表明,转染后48 h,在蓝光激发条件下可以检测到绵羊成纤维细胞核内及核周围绿色荧光蛋白的高表达,转染72 h后,在核内表达减弱,而细胞质内表达增加;此外,虽然利用病毒启动子构建的GFP表达载体能够在小鼠的早期胚胎细胞中表达,但由B2C启动子与GFP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小鼠早期胚胎后,未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B2C启动子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具有表达活性,但不能在小鼠早期胚胎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角蛋白 启动子 分子克隆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环丙基-5,7,8取代-6-氟-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定量构效关系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龙观 俞庆森 +2 位作者 陈凯先 林瑞森 蔡国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利用3D-QSAR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通过不同探针与空间网格点间隙的对比研究,发现以 、空间网格点间隙20nm结果为最优。从 值来看,CoMFA计算得到的模型有很高的预... 利用3D-QSAR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通过不同探针与空间网格点间隙的对比研究,发现以 、空间网格点间隙20nm结果为最优。从 值来看,CoMFA计算得到的模型有很高的预测性。依据CoMFA系数图设计一些新化合物并预测了它们的活性,结果表明:对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有数种化合物的活性比迄今合成的化合物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定量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FA,CoMSIA,HQSAR方法研究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相玉红 肖爱婧 张卓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3,共6页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法(HQSAR)对21种四氢异喹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叠合方法对场分析方法(CoMFA和CoMSIA)、不同场的组合方式...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和全息定量构效关系法(HQSAR)对21种四氢异喹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叠合方法对场分析方法(CoMFA和CoMSIA)、不同场的组合方式对CoMSIA、不同的碎片参数对HQSAR模型构建的影响.根据CoMFA和CoMSIA模型的等值线图、HQSAR模型的原子贡献图,提出了改进四氢异喹啉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的方法,为合成新型药物分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异喹啉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构效关系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 全息定量构效关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芳烃类含能材料撞击钝度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自强 杨伟华 +2 位作者 堵锡华 李鸣建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1-1215,共5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34种硝基芳烃类炸药分子的结构与撞击钝度(D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训练集中28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6个化合物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非交叉验...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建立34种硝基芳烃类炸药分子的结构与撞击钝度(D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训练集中28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6个化合物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432、0.923,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37.9%、62.1%,表明影响撞击钝度D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电荷分布,其次是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所建模型可用于指导该类化合物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类炸药 撞击钝度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超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昊 王春生 +3 位作者 宁方勇 梁洋 朴善花 安铁洙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71-474,I0006,共5页
目的筛选在小鼠毛囊中具有高表达活性的内源启动子,为建立小鼠被毛特异表达外源蛋白的转基因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超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超高硫角蛋白(UHS),将其分别与pβgal-Basic和pAcGFP1-N1载体连接,构... 目的筛选在小鼠毛囊中具有高表达活性的内源启动子,为建立小鼠被毛特异表达外源蛋白的转基因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基因组为模板,克隆得到超高硫角蛋白基因启动子超高硫角蛋白(UHS),将其分别与pβgal-Basic和pAcGFP1-N1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转染胎鼠组织块,分析其表达活性。结果转染后48 h,在蓝光激发条件下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毛囊区高表达,转染96 h后,表达减弱;此外,转染后48 h,βgal染色结果显示在皮肤块的毛囊区存在蓝色点状区域。结论 UHS启动子在小鼠毛囊中具有表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硫角蛋白 启动子 分子克隆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芳烃对呆鲦鱼急性毒性的CoMFA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长君 杨伟华 沐来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2-645,650,共5页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呆鲦鱼的急性毒性的关系,考察了网格结构和探针原子对构效关系的影响。建立了它们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用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K原子为探针,并固定步长为0.2 nm),发现影响生物... 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硝基苯类化合物结构与呆鲦鱼的急性毒性的关系,考察了网格结构和探针原子对构效关系的影响。建立了它们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用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K原子为探针,并固定步长为0.2 nm),发现影响生物毒性的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0.480、0.520,该模型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平方q2为0.452,非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平方R2为0.951。在CoMFA基础上引入疏水参数lgKow,以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C l原子为探针,其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的贡献分别为0.317,0.307,0.376。所得模型的q2=0.866,R2=0.994,并用该模型预测了标题化合物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 呆鲦鱼 急性毒性 疏水性参数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