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接触压应力下MSM-DSSI支座滞回性能研究
1
作者 祁皑 杨绵越 +1 位作者 王立志 陈永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1,共10页
双曲面球形减隔震(DSSI)支座是一种具有2个曲面摩擦副的球形滑动支座,能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在强地震区,竖向地震荷载将引起支座接触压应力的明显变化,而摩擦系数及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忽略这种相关性会明显影响支座的滞回性... 双曲面球形减隔震(DSSI)支座是一种具有2个曲面摩擦副的球形滑动支座,能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在强地震区,竖向地震荷载将引起支座接触压应力的明显变化,而摩擦系数及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忽略这种相关性会明显影响支座的滞回性能,进而影响结构振动反应的分析结果。为此,文中针对摩擦材料为改性超高分子聚乙烯(MSM)的DSSI(MSM-DSSI)支座,首先开展不同接触压应力下干摩擦支座的压剪试验,确定摩擦系数及水平恢复力与支座接触压应力相关性。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干摩擦支座的摩擦系数关于变接触压应力的计算公式。最后,建立支座的有限元模型,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分析变接触压应力的波动幅值、频率和时间相位差对MSMDSSI支座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文中研究范围内,变接触压应力下MSM-DSSI支座的滞回曲线呈现为非规则的多边形;滞回曲线的形状主要与变接触压应力波动频率和时间相位差相关;最大水平恢复力主要与变接触压应力波动幅值相关,最大变化幅值为69%,MSM-DSSI支座的耗能能力会随着变接触压应力变化出现增强或减弱情况,最大变化幅值为2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I支座 改性超高分子聚乙烯(msm) 变接触压应力 压剪试验 拟合计算公式 有限元分析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增强环氧树脂自润滑性能研究
2
作者 冯文凯 张前程 +3 位作者 陈静 高喜平 姚大虎 陆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90,104,共5页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 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PE)表面接枝极性基团,增强其与环氧树脂(EP)基体的界面粘附力,改性UPE的加入增强了环氧树脂EP的自润滑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4%的改性UPE,使E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降低至0.016和0.98×10^(-5)mm^(3)/(N·m),相比于纯EP,分别降低了96.3%和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等离子体改性 环氧树脂 自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改性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恒 王李波 +1 位作者 高誉鹏 周爱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体积效应和尺寸效应;采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是增强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单相或多相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 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体积效应和尺寸效应;采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是增强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单相或多相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综述了纳米材料改性增强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热学性能等;展望了纳米填充UHMWPE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采用微量的高性能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以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流动改性剂共混物的流动性能与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炜 张玉梅 +2 位作者 汪九山 单渊复 周持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6,共3页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烯烃类流动改性剂 (FM4 )为共混改性的研究对象 ,讨论了不同含量的FM4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剪切速率下FM4对共混物的流动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使共混物的挤出成型成为可能 ;UHMWPE/FM4配比为 ...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烯烃类流动改性剂 (FM4 )为共混改性的研究对象 ,讨论了不同含量的FM4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剪切速率下FM4对共混物的流动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使共混物的挤出成型成为可能 ;UHMWPE/FM4配比为 85 /15的共混物有非常优异的冲击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烯烃类UHMWPE 流动改性剂 共混改性 流动性能 冲击性能 物料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流动改性剂共混物的结晶形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炜 汪九山 +2 位作者 张玉梅 单渊复 周持兴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54,共4页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与流动改性剂 (FM4 )的二元共混物 ,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图谱对共混物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二元共混物中 ,UHMWPE与FM4之间形成了共结晶 ,通过计算...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与流动改性剂 (FM4 )的二元共混物 ,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图谱对共混物的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二元共混物中 ,UHMWPE与FM4之间形成了共结晶 ,通过计算发现共混物的结晶度随FM4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并利用共混物的结晶形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 流动改性剂 共混物 结晶形态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动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雷毅 郭建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2,共3页
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流动性能的测定方法,综述UHMWPE流动改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填充材料、剪切速率、材料内部相结构、温度及压力等因素对UHMWPE流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今后UHMWPE流动改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研究进展 改性 UHMWPE 流动性能 测定方法 研究现状 填充材料 剪切速率 研究方向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热膨胀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翔禹 贾丹 +3 位作者 詹胜鹏 杨田 李健 段海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8,共9页
为了降低聚合物摩擦副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拓展其在宽温域范围内的应用,用未处理和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处理后的玻璃纤维(GF)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改性,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GF/UHMWPE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2种... 为了降低聚合物摩擦副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拓展其在宽温域范围内的应用,用未处理和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处理后的玻璃纤维(GF)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改性,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GF/UHMWPE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2种填料的微观结构差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度;借助热膨胀仪(DIL)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率和热膨胀系数,并在干摩擦环境下,研究了不同含量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KH570改性处理后的GF形成了稳定的Si—O—Si结构,改善了与UHMWPE基体的黏结性;GF由于本身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并且能与高分子链形成较强的作用力,可以有效改善UHMWPE的热膨胀性能;GF/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先下降后上升、磨损量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填料添加量时,经过KH570改性处理的GF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更好,综合性能优于未处理GF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热膨胀 摩擦学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合成与阻垢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柳鑫华 王晓禹 +4 位作者 孙彩云 宋昭宇 韩利华 王庆辉 吴卫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048-13052,13056,共6页
以顺酐环化、聚合产物聚环氧琥珀酸(PESA)和硫脲(CS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CSN-PESA),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聚环氧琥珀酸和硫脲不同比例时产物的分子量;探讨了聚环氧琥... 以顺酐环化、聚合产物聚环氧琥珀酸(PESA)和硫脲(CS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CSN-PESA),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聚环氧琥珀酸和硫脲不同比例时产物的分子量;探讨了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阻垢性能、分散氧化铁的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垢的晶型(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ESA与CSN的质量比为8∶4时,产物的分子量达到了581左右,其阻垢和分散效果最好;在钙离子浓度为400 mg/L、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为800 mg/L的介质中,当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用量为8 mg/L时,阻垢率达到95%以上;当n(Ca2+)=150 mg/L,n(Fe2+)=10 mg/L,加药量为20 mg/L时,其上清液最小透光率为75%。结果表明,改性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对碳酸钙垢有晶格扭曲的作用,可把稳定的方解石转化为球霰石,表现出良好的阻垢分散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环氧琥珀酸 分子合成 分子量 粘度 降解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20
9
作者 尹晔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53,共3页
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结构性能,发展历程和现状。描述了纤维的生产工艺方法和用途,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商产品,以及国内外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改性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