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树脂耐热改性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小玲 齐暑华 +1 位作者 张剑 杨辉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6期47-49,57,共4页
对聚氯乙烯(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PVC树脂耐热改性方法有共混改性、共聚 合改性、氯化改性和其他改性。各类改性方法均能使PVC的耐热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加工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耐热改性 综述 共混 共聚合 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紫外光作用下PVC/增韧剂体系结构与性能的演变 被引量:9
2
作者 皮红 陈深情 郭少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通过UV,FTIR,DSC及力学性能和色差的测试分析,实时追踪了在紫外光老化过程中,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PVC/CPE),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PVC/ACR)及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演变过程.结... 通过UV,FTIR,DSC及力学性能和色差的测试分析,实时追踪了在紫外光老化过程中,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PVC/CPE),聚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共聚物(PVC/ACR)及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ABS)体系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光老化过程中,ACR和CPE对PVC脱HCl生成共轭双键反应、氧化降解反应、交联反应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等均有抑制作用,而ABS则对这些反应起促进作用.在宏观上表现为ACR和CPE的加入能提高体系的色泽稳定性,体系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较高.而ABS的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光老化 增韧 氧化 降解 交联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纳米TiO_2的抗紫外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学艳 王刚 +3 位作者 杨桂军 陈慧媛 李小松 林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偶联剂和有机物(山梨醇、油酸、钛酸酯、聚乙二醇6000)复合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和复合改性剂对纳米TiO_2抗紫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粒径分析、沉降试验、傅里叶...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以及偶联剂和有机物(山梨醇、油酸、钛酸酯、聚乙二醇6000)复合对纳米二氧化钛(TiO_2)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偶联剂和复合改性剂对纳米TiO_2抗紫外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二次粒径分析、沉降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的纳米T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70+聚乙二醇6000复合改性的纳米TiO_2二次粒径最小,平均粒径为0.047μm;沉降试验中其上清液在350 nm处的吸光度达最高为1.067 76;吸油值最大达86.19 cm^3/g,呈现良好的分散性和疏水性。另外,KH570+聚乙二醇6000改性的纳米TiO_2具有相对最强的紫外吸收能力,而且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相对最小。将改性后的纳米TiO_2添加到PVC基体中,制得PVC/TiO_2薄膜,该薄膜经120 h加速老化后,发现由KH570+聚乙二醇6000改性纳米TiO_2制得的PVC薄膜的光透过率相对最低,拉伸性能最高,体现了其相对优越的抗紫外性能以及KH570+聚乙二醇6000相对优异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 纳米二氧化钛 聚氯乙烯 硅烷偶联剂 分散性 抗紫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元共聚改性剂制PVC耐热管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学成 赵东日 袁辉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6期10-15,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元共聚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成耐热管材专用料,考察了共混体系中耐热改性剂、抗冲改性剂、填料及热稳定剂等各组分对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氯化聚氯乙烯和自制耐热改...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元共聚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成耐热管材专用料,考察了共混体系中耐热改性剂、抗冲改性剂、填料及热稳定剂等各组分对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点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氯化聚氯乙烯和自制耐热改性剂的耐热和加工性能进行了比较,所研制的耐热改性剂与PVC混合后耐热效果较好,且易挤出加工。研制的耐热管材的维卡软化点可达100℃,比无规聚丙烯管材的维卡耐热性能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 改性剂 PVC 耐热管材 制备 聚氯乙烯 耐热改性剂 氯化聚氯乙烯 无规共聚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雷达吸波材料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洪立 叶智书 +1 位作者 陈开来 于名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常规粉体吸收剂和导电纤维作为复合吸收剂,掺混于改性聚氯乙烯基体中,制备出宽频雷达吸波材料。用弓形法测试、研究了这种复合吸波材料在2-18GHz范围内的反射率特性。通过合理组合制得的复合吸波材料的总厚度为2.8mm时,在6-18GH... 采用常规粉体吸收剂和导电纤维作为复合吸收剂,掺混于改性聚氯乙烯基体中,制备出宽频雷达吸波材料。用弓形法测试、研究了这种复合吸波材料在2-18GHz范围内的反射率特性。通过合理组合制得的复合吸波材料的总厚度为2.8mm时,在6-18GHz范围内实现反射率小于-1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粉体吸收剂 导电纤维 改性聚氯乙烯 雷达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对聚氯乙烯抗冲和加工塑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宁 任济民 +1 位作者 包永忠 黄志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7,89,共4页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IM)。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I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考察了不同核壳比AIM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的相态结...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IM)。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I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考察了不同核壳比AIM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的相态结构和抗冲性能,发现AIM核壳比为60/40~80/20时,增加核壳比对提高AIM对PVC的增韧效果有利。随着AIM加入量增大,PVC树脂加工塑化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抗冲击改性剂生产与市场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梅 杨海坤 《塑料》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综述了几种主要的PVC抗冲击改性剂的生产与消费概况,并对PVC 抗冲击改性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改性剂 生产 市场 抗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膜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盾白 贾德民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70,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PVC膜改性的技术进展,对PVC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可以改变它的表面性质、阻止增塑剂向表面迁移并赋予PVC膜生物相容性等。改性后的PVC膜,不仅能应用于传统领域,还能应用于一些新的领域。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薄膜 改性 表面性质 生物相容性 最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冲PVC管材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长全 王海燕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研究了一种改性的高抗冲击PVC管材(PVC-M),并对其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评价。该管材具有相当高的韧性,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应用,同时保留了传统PVC-U管材的高设计应力。
关键词 硬聚氯乙烯 改性聚氯乙烯(pvc-m) 抗冲击改性剂 给水管材 韧性 液压试验 0℃落锤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用耐热改性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莉娜 齐暑华 +1 位作者 程博 何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共6页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用耐热改性剂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PVC用耐热改性剂主要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及其衍生物、α-甲基苯乙烯类耐热改性剂、马来酸酐类耐热改性剂、耐热工程塑料及其他耐热改性剂等,详述了各类耐热改性剂对PVC... 综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用耐热改性剂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PVC用耐热改性剂主要为N-取代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及其衍生物、α-甲基苯乙烯类耐热改性剂、马来酸酐类耐热改性剂、耐热工程塑料及其他耐热改性剂等,详述了各类耐热改性剂对PVC树脂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后,对PVC用耐热改性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耐热改性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CR提高RPVC冲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阮吉敏 王燕 周达飞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5年第5期14-16,共3页
以几种牌号的聚丙烯酸酯(ACR)类抗冲改性剂与硬质聚氯乙烯(RPVC)进行共混改性研究,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热性能的测试分析,研究不同牌号的 ACR 对 RPVC 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硬质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酯 改性剂 抗冲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CaCO_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杰 吴香发 贾仁广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研究了表面改性微米重质CaCO_3填充的聚氯乙烯(PVC)树脂所得PVC/CaCO_3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力学与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微米重质CaCO_3的填充能明显提高PVC基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当填充质量分数20%的改性微米重质C... 研究了表面改性微米重质CaCO_3填充的聚氯乙烯(PVC)树脂所得PVC/CaCO_3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力学与机械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微米重质CaCO_3的填充能明显提高PVC基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当填充质量分数20%的改性微米重质CaCO_3后,PVC/CaCO_3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20.92kJ/m^2,比未加微米重质CaCO_3的提高了49.9%。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态,发现拉伸断面有拉丝现象。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微米重质CaCO_3对PVC基复合材料分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重质碳酸钙 聚氯乙烯 超声分散 热-机械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改性剂ACR对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晓艳 王清文 +2 位作者 王海刚 韩振 李中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采用旋转流变仪及小振幅流变测量法,研究了冲击改性剂ACR对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表现出黏弹性。②加入5份ACR,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角频率ω... 采用旋转流变仪及小振幅流变测量法,研究了冲击改性剂ACR对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表现出黏弹性。②加入5份ACR,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角频率ω增大而增加;在相同ω时,G′和G″随ACR用量增加而降低;随ω增大,加入ACR使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弹性响应增加。③加入5份ACR,明显促进了PVC的凝胶化。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复数黏度η*随角频率ω增大而降低;加入5份ACR,其η*明显高于其他ACR用量的熔体,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26%,提高幅度最大。④ACR在改善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加工流变性能方面,具有添加量少、效果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 抗冲改性剂ACR 流变性能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创新开发,开拓聚氯乙烯压力管道系统的新局面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玉川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64,共11页
近年来聚氯乙烯管道取得了重大进步。PVC-M管材(改性聚氯乙烯管材)、PVC-O管材(取向聚氯乙烯管材)兼有非凡的强度和韧度,和传统的硬聚氯乙烯管材比可以采用较高的设计应力,显著地节约材料。
关键词 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改性聚氯乙烯(PVC—M)管材 取向聚氯乙烯管材(PVC-O) 韧度 设计应力 节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形态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济民 包永忠 黄志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氯乙烯(VC)(ACR-g-VC)树脂和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加工塑化性能、力学和热性能。采用原位聚合/熔融加工得到的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中,纳米水滑...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ACR)接枝氯乙烯(VC)(ACR-g-VC)树脂和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加工塑化性能、力学和热性能。采用原位聚合/熔融加工得到的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中,纳米水滑石基本以初级粒子形式存在,分散性明显优于由ACR-g-VC与纳米水滑石直接熔融共混制备的复合材料。水滑石含量对原位聚合/熔融加工得到的ACR-g-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储能模量影响较小,而ACR-g-VC的热稳定和加工塑化性能随纳米水滑石的引入而提高。水滑石质量分数为2%的复合材料质量损失10%的温度比聚氯乙烯提高近20℃,而塑化时间缩短至2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抗冲改性剂 水滑石 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改性废EMC粉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文娇 陆书玉 +1 位作者 罗丽娟 杨文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7,共4页
以电子元器件生产塑封过程中产生的废环氧模塑料(废EMC)作为填料,以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PVC/废EMC粉复合材料。研究了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前后废EMC粉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 以电子元器件生产塑封过程中产生的废环氧模塑料(废EMC)作为填料,以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PVC/废EMC粉复合材料。研究了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前后废EMC粉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偶联剂的加入对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废EMC粉经改性后对复合材料起到了增强增韧作用,可相应增大填充量,有利于提高废料再利用率。KH-550的加入改善了废EMC粉和PVC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环氧模塑料粉 聚氯乙烯 改性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质量缺陷的剖析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忠珊 张季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90,共4页
一些国产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国外同类优质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探索了一套参照国外优质产品剖析其质量缺陷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对粒径、核壳比、分散性、交联度的剖析过程中,避开了复杂的实验手段。对粒... 一些国产聚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与国外同类优质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探索了一套参照国外优质产品剖析其质量缺陷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对粒径、核壳比、分散性、交联度的剖析过程中,避开了复杂的实验手段。对粒径和分散性剖析时主要采用双辊辊压,观察所得片材透明性的办法;在对交联度剖析时利用了冲击强度对测试温度的依赖关系;对核壳比剖析时则直接观察辊压片材的软硬程度,这样就使得剖析结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冲击改性剂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聚氯乙烯抗冲击改性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2-14,共3页
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聚氯乙烯 (PVC)抗冲击改性剂 。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抗冲击改性剂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VC抗冲改性剂AMB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永生 王克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6-28,共3页
采用丁二烯胶乳制备了橡胶核质量分数为80%的聚氯乙烯(PVC)抗冲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AMB)树脂。并与传统(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在改性PVC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核中丁二... 采用丁二烯胶乳制备了橡胶核质量分数为80%的聚氯乙烯(PVC)抗冲改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AMB)树脂。并与传统(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在改性PVC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核中丁二烯的含量、适当降低交联剂的用量可使PVC/AM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AMB增韧PVC的转矩流变性能与MBS加工性能基本相近;添加5~12份的AMB对PVC冲击性能的改善最为明显。采用喷雾干燥工艺能够得到流动性更好的规则圆球状AMB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 抗冲改性剂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东升 朱光明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 ,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
关键词 PVC 共混改性 研究进展 相容性 改性效果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