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测定过瘤胃蛋氨酸生物利用率及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谭咏琪 詹腾飞 +3 位作者 姚瑞芬 郭鑫 马露 卜登攀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试验期共32 d,分为3个阶段,其中前7 d为预饲期(第0阶段),第8~22天为第1阶段,随后10 d为第2阶段。第0阶段奶牛仅饲喂基础饲粮,第1阶段所有奶牛均按照0.3 mg Se/kg DM补充硒酵母,第2阶段继续补充相同剂量的硒酵母,同时依据相同有效蛋氨酸的量(25 g/d),3组奶牛分别补充过瘤胃蛋氨酸A(33.3 g/d, A组)、B(29.4 g/d, B组)和C(56.82 g/d, C组)。在第22和32天采集奶样,用于硒、蛋氨酸和氮浓度的测定,以硒浓度/蛋氨酸浓度(硒浓度/氮浓度)比值的变化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2)改进体外三步法:选用3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3种过瘤胃蛋氨酸各设置2个平行,3个重复,通过瘤胃孵育、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测定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的过瘤胃率和小肠消化率以评估其生物利用率。(3)分析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硒代蛋氨酸法结果表明,过瘤胃蛋氨酸A基于牛奶硒浓度/蛋氨酸浓度和牛奶硒浓度/氮浓度比值变化计算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3.02%和81.42%,过瘤胃蛋氨酸B的分别为:72.94%和72.47%,过瘤胃蛋氨酸C的分别为:51.77%和50.98%。改进体外三步法结果显示,过瘤胃蛋氨酸A、B和C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6.87%、75.47%和59.56%。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7~0.964,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均能用于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的测定,且两种方法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法 改进体外三步法 过瘤胃蛋氨酸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揭膜消化法分离培养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瑞杰 李妍 +1 位作者 孙晓梅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揭膜消化法分离培养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揭取恒河猴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反复剪碎,用1 mg·m L^(-1)胶原酶A消化15 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待原代细胞长满80%~90%时,以40×106个·L^(-1)的密度传... 目的分析改良揭膜消化法分离培养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揭取恒河猴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反复剪碎,用1 mg·m L^(-1)胶原酶A消化15 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待原代细胞长满80%~90%时,以40×106个·L^(-1)的密度传代。观察记录原代及传代细胞生长情况、传代时间,进行细胞鉴定,并与组织贴壁法相比较。结果改良揭膜消化法获取的原代细胞生长较慢,21 d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无基质细胞污染;传代细胞生长较快,5~6 d可传一代;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表达阳性。组织贴壁法分离组织24h后组织片体积变小,透亮度明显下降,疑似溶解,高倍镜下观察显示,后弹力层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观察不清;继续培养至第5天,细胞完全溶解,组织片碎裂,轮廓不清,未见角膜内皮细胞爬出。结论改良揭膜消化法能简易高效地获得大量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改良揭膜消化法 体外培养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