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的时间性:近代广州园林花木交游体验探析
1
作者 李沂蔓 袁晓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中国传统园林的时间性孕育于具体的生活事件当中,是过去、现在、将来相互依存的当下呈现,园林花木体验是典型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时间制度影响了中国园林的时间性体验。以花木交游生活为视野,以近代广州园林为例,探索园林的... 中国传统园林的时间性孕育于具体的生活事件当中,是过去、现在、将来相互依存的当下呈现,园林花木体验是典型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西方时间制度影响了中国园林的时间性体验。以花木交游生活为视野,以近代广州园林为例,探索园林的时间性体验。立足园林花木交游诗文、图像与近代市政档案、报刊等材料搜集与分析,从时间性体验方式和尺度展开探索。研究表明“居游”与“展览”是近代花木交游中重要的时间性体验方式,“园圃”与“盆瓶”体验尺度构建了其中联系,连结了公园与私园、传统与现代的时间性体验。研究结果补充了近代中国园林体验的探索,发掘传统园林时间性体验在大众群体、公共场所、当代语境下的延续途径,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时间性 园林花木体验 园林交游 近代广州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营造研究
2
作者 刘亚伟 陈斯亮 +1 位作者 冯魏铭 岳红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云是常见的自然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相关艺术经验体现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以历史案例、园图、园记与山水诗文、绘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图像解读以及要素形态、空间构成分析等方法,梳理云的园林营造文化渊源与发展历程,提炼出观... 云是常见的自然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相关艺术经验体现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以历史案例、园图、园记与山水诗文、绘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图像解读以及要素形态、空间构成分析等方法,梳理云的园林营造文化渊源与发展历程,提炼出观云、逗云与拟云3种典型营造模式。云启发了园林的造景观念,是园林中仙境空间原型的构成要素,并隐喻文人的精神世界。云的园林营造具有“烘托环境-审美对象-造景主题-多样营造”的发展脉络和关联视线、符号、层次、氛围、材料、体验等内容。古人对云的营造认识具有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升华为精神象征的“天人”交融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云及其符号和意象的当代创作应用,也有利于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发展历程 营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猎奇:福州禅臣花园考辨
3
作者 林轶南 吴思远 +2 位作者 王翰涛 徐炜 林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由德商禅臣洋行兴建的禅臣花园(Siemssen Garden),是近代福建最具代表性的西式花园之一,至今仍留存有40余棵挂牌古树名木,其中大部分由海外引种。采用景观考古学方法,通过树木地理信息采集、历史文献研判、结合造园者后代的口述记录,梳... 由德商禅臣洋行兴建的禅臣花园(Siemssen Garden),是近代福建最具代表性的西式花园之一,至今仍留存有40余棵挂牌古树名木,其中大部分由海外引种。采用景观考古学方法,通过树木地理信息采集、历史文献研判、结合造园者后代的口述记录,梳理了禅臣花园的建造过程和植物引种历史,试图还原其整体格局的演变过程。研究认为,对异域植物的猎奇,是禅臣花园产生的直接动因;花园的扩张经历了仪式性的城堡花园、画意式的自然景园和以生产为目的的温室苗圃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猎奇主体都有所不同,体现出时局的变化,并勾勒出一条隐藏的物种交流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禅臣花园 近代 造园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于诚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简要介绍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特点和优势,然后从布局手法、植物配置、水景设计以及建筑与小品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简要介绍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特点和优势,然后从布局手法、植物配置、水景设计以及建筑与小品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园林 造园手法 现代景观设计 布局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5
作者 茹毅兴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63-64,67,共3页
植物作为绿化工程中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要重视植物景观设计,借助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美学和生态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园林设计和建造水平。该文简要阐述了... 植物作为绿化工程中的重要载体,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要重视植物景观设计,借助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美学和生态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园林设计和建造水平。该文简要阐述了现代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基本特点、设计的作用、设计现状以及设计措施等,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园林 植物景观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窟:网师园历史时空中的观与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彤 闵天怡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由古典语境对话现代技术的“多元时空体文本”,表达时间层序与空间图景的时空因对与古今观照。该作品受邀参展于威尼斯举办的欧洲文化中心2023“时间-空间-存在”建筑双年展,激发了全球语境下关于文化形态的历时性交互和多样态共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云窟 网师园 古今观照 时空因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列”与“饾饤”: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两种类型及其结合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凯 叶聪 戴文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 现有中国园林史研究已经认识到南宋是园林中石假山营造得到重要发展的时期,然而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具体方式及其形态特点尚未得到有效探讨。在深入研读相关文献与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来源与后世影响,探讨南宋园林假山营造的类型及其发展。首先从“置”与“叠”2种基本方式出发,在历史语境中探讨“森列”与“饾饤”这2类南宋常见的假山营造类型及其来源与影响;进而关注二者在仿“飞来峰”营造中的结合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南宋,乃至其后的石假山营造。这一研究将对其后中国园林假山发展的认识,乃至当代假山特点的理解提供坚实的历史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假山营造 南宋 飞来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江南私家园林中传统山水营造的传承与发展
8
作者 顾凯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目的】当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正在持续繁荣发展之中,因它对营造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最为紧密地结合着生活现实而具有认知价值,需要探究其兴造状况、面貌特点、方法取向等方面的问题,改变相关学术研究还较为缺乏的局面。【方法】结合文... 【目的】当代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正在持续繁荣发展之中,因它对营造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最为紧密地结合着生活现实而具有认知价值,需要探究其兴造状况、面貌特点、方法取向等方面的问题,改变相关学术研究还较为缺乏的局面。【方法】结合文献、考察、访谈等多方面资料,从理论、现状、营造3个层面对当代江南私家园林中传统山水营造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基本理论层面,私家园林的概念范围应包含更大量的民间自发造园,形态以相对小型的庭园为多,核心特征是以叠山理石为显著标志的山水营造;兴造现状层面,当代江南私家园林自改革开放以后复苏,近年趋向全面兴盛,山水营造也是其中显著特征;具体营造层面,既有对叠山理石传统的丰富传承,也有新思路的引入而使传统得到创新发展。【结论】对当代江南私家园林中传统山水营造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不仅可加深对现实的理解,也可为更大范围的当代风景园林实践提供极具活力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 私家园林 当代江南地区 传统山水营造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纪念与市政改良: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创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回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回溯中山公园创建的缘起,并从筹建与选址、空间的建构及功能多样化三方面论述其营建特征。研究表明:1)中山公园经历了从中山纪念到与市政治理结合的过程;2)中山公园在筹建方式上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它们多选址山水形胜处,且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3)中山公园通过空间建构积极推广了孙中山符号,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内涵;4)中山公园采取了功能化的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营建逻辑及岭南园林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近代园林史 岭南园林 中山公园 市政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消失的遗产:基于多重证据的湮废园林复原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目的】湮废园林涉及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消失的园林,以及现存园林经重大改变前的早期风貌。中国园林早期的历史风貌是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原研究是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方法】探索多重证据在湮废园林复原... 【目的】湮废园林涉及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消失的园林,以及现存园林经重大改变前的早期风貌。中国园林早期的历史风貌是中国风景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原研究是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方法】探索多重证据在湮废园林复原研究中的运用:首先将复原证据分为现场实存、遗址考古、诗文文献、绘画图像、口述证言、相关实存和造园理论7种类型,按性质可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言辞证据,按关联性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进而逐一辨析7类证据的特点,结合实例分析它们在复原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指出湮废园林复原过程中应注意证据的可用性与可靠性,关注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和证据的持续更新。【结论】尝试建立一套依据可靠、过程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为湮废园林复原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湮毁园林 多重证据 复原研究方法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木生产与园林营造:清末广州花地的生产性景观及其公共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欣 彭长歆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清末广州花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贸易史、植物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三行外贸时期,作为广州观赏植物的培育与产销基地,花地是清政府特许西方人可以游憩的地方之一,也是西方植物学家获取中国植物样本的主要来源地。以现状为基础,综合应... 清末广州花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贸易史、植物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三行外贸时期,作为广州观赏植物的培育与产销基地,花地是清政府特许西方人可以游憩的地方之一,也是西方植物学家获取中国植物样本的主要来源地。以现状为基础,综合应用文献资料与历史地图,对比考证花地的河涌分布,复原清末花地园圃的历史空间格局,并进一步梳理了花地花木培育、销售等生产性景观的形成,以及私园化、公共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繁荣的中西贸易与园事活动推动下,清末广州花地形成了以河涌为地理基础,以花圩为展销地,数十处苗圃花园集合的独特生产性景观。中西人士频繁开展的赏游活动推动了花地的私园营造与公共化,促使园林成为公共活动、文化和知识生产的主要空间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广州十三行 花地 生产性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灵岩寺园林格局营建研究
12
作者 李清扬 吴国源 刘亚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144,共7页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 泰山灵岩寺是现存唐宋山地佛寺中处理“寺-山”关系的规划设计重要案例,也是泰山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园林格局营建过程、方法和逻辑需要深入探究。灵岩寺园林营建受独特的山水格局影响,逐渐形成了以“背方山、面象山”的寺院为核心、方山内外风景点环绕、面积广阔的园林格局。通过实地调研、史料梳理和图像分析,首先发现灵岩峪具有2层山势环抱、山泉散点分布的山水格局;其次将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过程分为草创期、成形期、丰富期和修复期,并分析其不同时期的营建方法与格局特征;最后总结出灵岩寺园林格局的营建逻辑和4条营建经验。以期提供传统山地寺庙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经验,为泰山风景名胜遗产保护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灵岩寺 园林历史 寺庙园林 园林格局 营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现代园林景观意境营造与审美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晓华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园林景观不仅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审美,更是体现城市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城市吸引外省市人来体验本城市风貌的重要举措。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园林景观不仅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审美,更是体现城市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城市吸引外省市人来体验本城市风貌的重要举措。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了现代景观园林能够更好地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且提升现代园林景观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本文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的作用及具体应用,进而探索古典园林意境创作艺术手法和古代园林优秀表现形式,以此创造更多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园林景观 意境营造 审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普启旭 《园艺与种苗》 2024年第12期11-13,共3页
通过分析传统园林与现代住宅景观的差异和联系,阐述传统造园手法在住宅景观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研究表明,传统园林艺术在美学价值、文化传承、空间利用、心理效益等方面对现代住宅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将... 通过分析传统园林与现代住宅景观的差异和联系,阐述传统造园手法在住宅景观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研究表明,传统园林艺术在美学价值、文化传承、空间利用、心理效益等方面对现代住宅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将传统园林艺术的意境营造、空间布局、景观要素、生态理念等融入现代住宅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富有东方韵味、诗意盎然、和谐宜居的居住环境。因此,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园林艺术 现代住宅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艺红 刘劲军 +1 位作者 顾至欣 李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9-371,共3页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山水园林 传统特色 现代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史 景观史 园林史 被引量:34
16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88,共4页
近年来园林史研究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的涌现,与外界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对其的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环境史与景观史研究对园林史的影响密切,使得园林史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方法变得宽阔和丰富,其学术广度大为扩展,其研究目的和意义也更为... 近年来园林史研究的新发展和新成果的涌现,与外界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对其的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环境史与景观史研究对园林史的影响密切,使得园林史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方法变得宽阔和丰富,其学术广度大为扩展,其研究目的和意义也更为多样,专项的史学研究也更为深入细致。园林在一定程度上归属于一种文化景观。当代的园林史研究,需要对园林史与环境史、景观史的联系和区分进行梳理,可以有目的地参考不同的研究方法、融合多学科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史 景观史 园林史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园林史研究综述——情境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金云峰 陶楠 +1 位作者 马唯为 朱蔚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在梳理及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史1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对近年来西方学者所采用的"情境分析"园林史研究做了综述。探讨其研究概念、特点、方法及产生背景,并把"情境分析"研究分为社会情境分析与观念... 在梳理及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史1研究进行了探讨,主要对近年来西方学者所采用的"情境分析"园林史研究做了综述。探讨其研究概念、特点、方法及产生背景,并把"情境分析"研究分为社会情境分析与观念情境分析2类,归纳了各类研究成果的研究视角及主要代表作品和关键研究学者,探讨其关注点及影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 综述 情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58
18
作者 臧德奎 金荷仙 于东明 《中国园林》 2007年第6期62-65,共4页
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植物专类园是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并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花文... 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特点,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植物专类园是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普和科学价值,并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花文化。我国的植物专类园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经过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宋时期已经趋于成熟。其后,专类园造景形式一直延续下来,并在近代随着植物园事业的发展而获得了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物专类园 研究 起源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园林史研究范式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向频 王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中国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史学研究热点的近代转向被重新关注,30余年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批判自省地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与讨论,有利于准确认知近代园林在历史语境中... 中国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史学研究热点的近代转向被重新关注,30余年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批判自省地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与讨论,有利于准确认知近代园林在历史语境中的定位,衍生新方法、新理论,促进研究体系的完善。整理了近代园林史的研究成果,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总结了近代园林史研究的嬗变路径和分期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园林史 研究范式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 被引量:90
20
作者 李树华 殷丽峰 《中国园林》 2005年第5期57-61,共5页
屋顶花园(绿化)是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的融合,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概括了世界屋顶花园的发展简史,总结了现代屋顶花园的分类方法,旨在完善我国屋顶绿化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对我国城市中屋顶绿化与屋顶花园的发展起参考作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屋顶花园(绿化) 综述 园林历史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