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additively produced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at high and low strain rates
1
作者 Muhammad Arslan Bin Riaz Mustafa Gud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49,共49页
Recent advance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ave en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with tailored 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On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is in... Recent advance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ave en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with tailored 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On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is in the impact load mitigation where an external kinetic energy is absorbed by the deformation/crushing of lattice cells.This has motivated a growing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recently,on the crushing behavior of additively produced lattice structures.The present study overviews the dynamic and quasi-static crushing behavior of additively produced Ti64,316L,and AlSiMg alloy lattice structures.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wo most commonly used additiv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lattice structures,namely selective-laser-melt(SLM)and electro-beam-melt(EBM),along with a description of commonly observed process induced defects.In the second part,the deformation and strain rate sensitivities of the selected alloy lattices are outlined together with the most widely used dynamic test methods,followed by a part on the observe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LM and EBM-processed Ti64,316L and AlSiMg alloys.Finally,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additively processed Ti64,316L,and AlSiMg alloy lattices are reviewed.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various types of lattices,including graded,non-uniform strut size,hollow,non-uniform cell size,and bio-inspired,were tabulated together with the used dynamic testing methods.The dynamic tests have been noted to be mostly conducted in compression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or Taylor-and direct-impact tests using the SHPB set-up,in all of which relatively small-size test specimens were tested.The test specimen size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lattices was further emphasized.It has also been shown that the lattices of Ti64 and AlSiMg alloys are relatively brittle as compared with the lattices of 316L alloy.Finally,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odelling lattice structures were explained and the micro tension test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techniques combining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macroscopic lattice dynamics we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deformations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MICROstructure Dynamic compression High strain rate loading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关系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显宏 毕鹏 王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9,共17页
巩固和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结合引入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 巩固和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结合引入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将汇率变动划分为汇率水平变动与汇率波动,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并细化为区域邻国汇率波动、中美汇率波动和中欧汇率波动三方面,采用2003—2017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贸易和投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工具变量法(2SLS、GMM和LIML)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O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OFDI的出口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出口贸易呈现互补关系;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则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降低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变量,发现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有助于促进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而中美与中欧汇率波动影响并不显著。利用国际贸易标准货物分类(SITC)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探究OFDI对异质性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不同类型的产品均具有显著互补关系,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影响仍然不显著;双边汇率波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抑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同时在考虑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情形下,双边汇率波动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程度增强,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减弱;第三方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初级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显著促进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无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仅有邻国汇率波动促进出口。设定汇率变动、第三方汇率波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OFDI的交互项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OFDI出口效应中,汇率波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显著抑制OFDI的出口效应,而中美和中欧汇率波动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变动 ofDI 出口贸易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 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跨省中长期电量弹性交易机制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骁强 贺元康 +3 位作者 丁涛 孙嘉玮 原博 黄雨涵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72-2485,I0003,共15页
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保证率刚性执行的传统中长期电量交易模式与新能源强波动性、随机性的特征相背,电力外送出现惜售现象。该文基于送受端备用共享、调峰共用、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跨省中长期交易的新型电力市场电量弹性... 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保证率刚性执行的传统中长期电量交易模式与新能源强波动性、随机性的特征相背,电力外送出现惜售现象。该文基于送受端备用共享、调峰共用、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跨省中长期交易的新型电力市场电量弹性交易机制,旨在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外送,提升资源优化配置的灵活性。依据概率-出力水平曲线,该文建立购售双边量价浮动的弹性交易模型,设计配套的浮动交易上限定量模型、优化出清方法及偏差考核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够利用固定电量锁定外送基本盘,增强中长期市场的交易活力,实现浮动电量外送灵活化,提高区域新能源消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电量交易 新型电力市场 新能源外送 概率-出力水平曲线 弹性交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铁路路基变形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期树 董俊利 +3 位作者 徐方 冷伍明 吴爽爽 王文兵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8,共11页
为探究预应力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性能,以路基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路基变形的影响效应,并提出路基病害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当路基采用预应力结构加固防护时,可将预应力转换成... 为探究预应力加固铁路路基的工作性能,以路基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模型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预应力水平和加固模式对路基变形的影响效应,并提出路基病害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当路基采用预应力结构加固防护时,可将预应力转换成附加围压约束路基变形,从而改善路基服役性能;预应力加固路基沉降小于未加固路基,预应力50 kPa下线路中心处沉降衰减率为8.64%,当预应力增大至100 kPa时沉降衰减率可达17.44%;预应力结构对路基的减沉作用可从路基加固区扩散至非加固区,预应力50 kPa下非加固区端部沉降衰减率为6.76%,而当预应力增大至100 kPa时沉降衰减率升至13.92%;单排加固模式下,第3排和第4排的加固效果优于其他排,且加固区受预应力结构位置影响显著。可在病害区就近坡面处布置预应力结构并施以合适预应力,实现路基病害整治与加固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预应力结构 沉降衰减率 加固模式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矩形养殖舱进排水方式优化研究
5
作者 张琛 刘晃 +2 位作者 张成林 姚淳婧 张帆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5,共12页
养殖舱作为养殖工船的核心功能单元,进排水方式的优劣对其内部流场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养殖舱内流场环境并提升适渔性,以30万吨级养殖工船的矩形养殖舱为原型,采用1∶100的几何缩尺比建立物理模型,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试验技术(Part... 养殖舱作为养殖工船的核心功能单元,进排水方式的优劣对其内部流场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为优化养殖舱内流场环境并提升适渔性,以30万吨级养殖工船的矩形养殖舱为原型,采用1∶100的几何缩尺比建立物理模型,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试验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开展了系统的水动力试验研究。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口数量等关键参数,定量分析了不同进水工况下养殖舱模型内流场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针对不同出水口结构,重点探究了其对舱内涡流场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进水流量是养殖舱内流速的主要调节因子,当进水流量从1800 L·h^(−1)降至900 L·h^(−1)时,高流速区面积占比从33.2%减至8.4%,低流速区扩散至舱体65%以上区域,舱内平均流速降幅达52.89%,且进水流量与舱内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2)相较于改变进水流量,调整进水口数量对养殖舱内流场均匀性的调控效果更显著;随着进水口数量的减少,同一工况下不同深度截面的速度分布均匀性系数(DU50)最大降幅为33.62%,而不同工况下同一截面的DU50最大降幅为39.68%;3)底部出水口数量和位置的改变会显著影响舱内漩涡流场的分布特性,当底部设置4个出水口时可有效避免涡流对舱内水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养殖舱模型 进水流量 进水口数量 出水口结构 图像测速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
6
作者 宋昭光 吴平宇 +2 位作者 温思聪 张维华 鹿中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ASSO联合特征筛选,从多维临床数据中提取预测因子。建立端到端LSTM架构(双层64/32单元,dropout率=0.3),采用滑动窗口策略(6 h步长)进行动态预测,并与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校准度(Brier score)、区分度[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临床实用性(决策曲线分析)三维度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乳酸清除率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1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7.35±7.28)岁。乳酸清除率≥10%的良好组65例,<10%的不良组47例;训练集78例,验证集34例。时间依赖性AUC分析显示,LSTM模型在6、12、24 h时间窗的预测性能分别为0.89(0.85~0.93)、0.91(0.88~0.95)、0.92(0.89~0.96),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ΔAUC=0.085,P<0.01)。核心预测因子包括APACHEⅡ评分(OR=1.38)、入院时乳酸水平(OR=1.65)、血管活性药物剂量(OR=1.42)和6 h液体复苏量(OR=1.3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24 h乳酸清除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P<0.001),平均绝对误差为8.2%。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当阈值概率在15%~60%时,LSTM模型可提升27.3%的临床净收益。各亚组验证显示,模型在肺部感染亚组(n=16)中保持最优预测效能(AUC=0.87)。结论基于LSTM的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整合入院早期指标预测24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长短期记忆网络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塘河湖反硝化速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分析
7
作者 王瑞 马明坤 +1 位作者 陈东强 尤本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 沟塘河湖是面源消纳的主要场所,反硝化过程是其脱氮的主要途径,并受多重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探究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收录关于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17篇文献总计108组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量化环境因子(硝态氮、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氧、pH值、温度)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贡献。结果表明,沟塘河湖反硝化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池塘(133.32μmol/(m^(2)·h))、河流(157.96μmol/(m^(2)·h))的反硝化速率高于湖泊(81.58μmol/(m^(2)·h))和沟渠(83.03μmol/(m^(2)·h))。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水体氮浓度、沉积物氮含量、溶解氧浓度、pH值均能直接影响反硝化速率,但沉积物氮含量对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影响效应较低(路径系数为0.08~0.10),说明沟塘河湖的反硝化脱氮以非耦合硝化-反硝化过程为主。水体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反硝化脱氮的直接因素,水体铵态氮浓度是反硝化脱氮速率的主控因子,其对反硝化速率影响的总效应最大,为0.78。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沟塘河湖反硝化脱氮速率,量化了多个环境因子对反硝化脱氮的贡献并阐明影响机理,对于深入理解水体氮循环过程、评估沟塘河湖的自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速率 脱氮 沟塘河湖 结构方程模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优势物种分布及生物量分配的环境驱动模式分析
8
作者 刘涛 刘玉萍 +4 位作者 岳广阳 苏旭 靳佳瑞 余明君 朱迪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68-81,共14页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内35个样地175个样方86种优势植物重排序、异速生长关系、方差分解及结构方程模型方式,分析研究区土壤粒径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沿干旱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养分与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35个样点物种丰富度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特征,经过重排序分析呈多个物种集合。多年生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1),证明优势物种分布模式为集群分布,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不显著(P=0.885),而一年生优势物种地下生物量分配速率高于地上;(2)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优势物种分布的7个气候因子,它们对研究区多年生灌木、半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程度(方差分解地上生物量R^(2)=0.318)高于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地下生物量R^(2)=0.01),而海拔对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证明海拔间接影响优势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表明柴达木盆地海拔变化引起水热协同变化,极端气候(如等温性、最冷季降雨与最湿月、最湿季降雨)对其存在显著正、负影响,土壤粒径对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异速生长率 土壤粒径 方差分解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采样率数据的TTPA-LSTM软测量建模
9
作者 王法正 隋璘 熊伟丽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5-1646,共12页
实际工业生产中,过程变量间存在的时滞和采样率差异会降低建模质量,使得许多软测量模型无法适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感知模式注意力(time-aware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TTPA)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将高... 实际工业生产中,过程变量间存在的时滞和采样率差异会降低建模质量,使得许多软测量模型无法适用。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感知模式注意力(time-aware temporal pattern attention,TTPA)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网络的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将高、低采样率对应的数据分别重构为短期和长期信息,采用时间感知模块将输入信息分解并考虑时间间隔特性,针对质量相关信息占比低的问题,设计非递增启发式衰减函数对短期信息进行加权,组合后获得长短期信息集成特征,降低因多采样率产生的数据缺失影响。其次,引入特征优化模块实现特征二维滤波,跨时间步解析多元时间序列中的时滞信息,获取更有效的质量相关特征。最后,搭建了基于TTPA的长短期记忆网络软测量模型。通过工业青霉素发酵过程和脱丁烷塔过程的应用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采样率 时间感知模式注意力 长短时记忆网络 软测量 神经网络 过程控制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Labv3+网络的煤体孔隙识别及分析
10
作者 刘纪坤 张博浩 +2 位作者 王翠霞 赵兰华 徐栋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0,共10页
煤基质孔隙结构影响着瓦斯赋存、运移形式,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层气安全开采至关重要。为实现煤体孔隙的准确表征,以小保当(XBD)和桑树坪(SSP)2个矿区煤样为例,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试验获取煤体孔隙分布图像,建立数据集。... 煤基质孔隙结构影响着瓦斯赋存、运移形式,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煤层气安全开采至关重要。为实现煤体孔隙的准确表征,以小保当(XBD)和桑树坪(SSP)2个矿区煤样为例,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试验获取煤体孔隙分布图像,建立数据集。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煤体孔隙图像识别分割的DeepLabv3+模型,并与经典网络模型PSPnet和UNet进行对比,实现煤体孔隙结构的快速识别及分析。结果表明:DeepLabv3+网络分割效果良好,平均交并比达到92.71%,较PSPnet和UNet网络分别提升了12.67%、2.32%,对于微纳米孔隙的识别能力较强;XBD煤样孔径大于50 nm的大孔分布较多,占总孔的55.02%,以角砾孔、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而SSP孔径2~50 nm的过渡孔及大孔数量较多,所占孔隙比例为76.04%,形态相对简单,平均圆度达到0.531μm,但孔隙间连通性差,不利于瓦斯气体运移,与瓦斯涌出量的测定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证明了DeepLabv3+模型在煤体孔隙图像分割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煤体孔隙结构表征及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瓦斯涌出量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机器学习 DeepLabv3+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非线性WSI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
11
作者 罗旭航 祝清意 刘煜杭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结构以及计算机病毒传播情况对用户意识的影响,建立了两类复杂网络(包括同质网络和异质网络)中具有非线性感染率的WSI(Weakly-protected Strongly-protected Infected)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分别计算了两类传播模型的平...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结构以及计算机病毒传播情况对用户意识的影响,建立了两类复杂网络(包括同质网络和异质网络)中具有非线性感染率的WSI(Weakly-protected Strongly-protected Infected)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分别计算了两类传播模型的平衡点和基本再生数,给出了稳定性证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两类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了非线性感染率对计算机病毒传播的影响,以及将两类模型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情况和基本再生数进行对比,发现网络的异质性能加剧计算机病毒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病毒 传播模型 网络结构 非线性感染率 用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rband-CNN-BiLSTM模型的车辆油耗预测方法
12
作者 吐尔逊·买买提 孙慧 刘亚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896-3904,共9页
为了有效地预测车辆的燃油消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并推动节能减排,提出一种基于Hyperband-CNN-BiLSTM的机动车油耗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实际道路测试收集到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和油耗数据,分析了影响车辆油耗的显著性因素;其次结合卷积神经网... 为了有效地预测车辆的燃油消耗,提高燃油经济性并推动节能减排,提出一种基于Hyperband-CNN-BiLSTM的机动车油耗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实际道路测试收集到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和油耗数据,分析了影响车辆油耗的显著性因素;其次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在处理时序数据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CNN-BiLSTM的车辆油耗预测组合模型;然后,为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通过Hyperband优化算法对组合模型进行优化,并将车辆油耗影响因素作为模型输入特征,对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车辆油耗的建模和预测;最后,选取CNN、LSTM、BiLSTM、CNN-LSTM、CNN-BiLSTM作为对比模型,对Hyperband-CNN-BiLSTM预测模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Hyperband-CNN-Bi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最小,分别为0.05769和0.11925,R^(2)最大,为0.99176,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band 油耗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CT扫描的冻融作用对花岗岩细观结构及力学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圣山 何箫 +6 位作者 孟宪森 陈亮 冯振 刘明学 李昂 郭长宝 吉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获取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接着利用CT扫描技术,对冻融后的花岗岩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层利用阈值分割进行二值化处理,堆叠得到样品内外结构的高分辨3D数据及影像;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图像计盒维数并由此对图像复杂度做出量化判断,由此对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内部结构演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强度演化规律,探究结构演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偏光显微镜下,岩石呈块状构造,具有似斑状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交代蠕虫结构。似斑晶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他矿物粒径0.25~4.0 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镜下鉴定为似斑状粗粒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T扫描显示,冻融循环效应在影响花岗岩细观结构时,会导致花岗岩内部孔隙率的整体上升,但岩石渗透性变化不大,岩石渗透率仅上升0.003×10^(-3)μm^(2);内部孔隙发育不均匀,试样整体结构改变以萌生较多新的微孔隙为主。冻融循环后岩石内部结构复杂度有所下降,但岩石整体完整性仍然较好,分形维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形研究显示,20次冻融循环并未导致花岗岩的结构复杂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试样整体力学特性出现下降,黏性增加以及长期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衰减,进入蠕变试验阶段的应变阈值提高。在评价此类原生结构较致密的岩石的安全性时,仅从结构上进行考量与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偏差,应结合必要的强度指标综合评估。岩石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在强度更低的同时会发生更大的变形。该研究可为分形理论在岩石细观结构演化方面的应用及岩石细观结构与强度演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对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阈值分割 CT模型 分形维数 结构演化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贡献率的舰船装备体系寿命评估
14
作者 梁新 黄东京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了更科学地预测装备寿命,提升装备的作战效益,从装备对体系的“综合贡献率”视角出发,探究了舰船装备“体系寿命”的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作战环理论和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二次交互项,构建舰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了... 为了更科学地预测装备寿命,提升装备的作战效益,从装备对体系的“综合贡献率”视角出发,探究了舰船装备“体系寿命”的评估方法。首先,基于作战环理论和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二次交互项,构建舰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标体系,建立了体系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然后,运用阈值法建立了舰船装备体系的复杂网络模型,基于拓扑特征统计值,构建了舰船装备体系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来计算指标权重;最后,提出了舰船装备体系综合贡献率、体系寿命的定义和数学模型,并以航母编队体系对抗为算例,通过实验仿真数据,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贡献率 体系寿命 舰船装备 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煤岩复合结构宏-细观破坏特征及能量-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凯 左晓欢 +3 位作者 杜锋 孙加智 鞠杨 丰程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7-784,共18页
煤炭深部开采过程中,周期性开采扰动行为会使邻近煤层的煤岩复合结构承受循环载荷的作用,因此,研究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煤岩复合试样的力学响应行为及宏-细观失效特征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选取3种不同的加(卸)载速率,开展了2种循环加卸载... 煤炭深部开采过程中,周期性开采扰动行为会使邻近煤层的煤岩复合结构承受循环载荷的作用,因此,研究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煤岩复合试样的力学响应行为及宏-细观失效特征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选取3种不同的加(卸)载速率,开展了2种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的单轴循环压缩试验(同步测定声发射信号),分析了煤岩复合试样的损伤失效特征;基于能量耗散原理,构建了煤岩复合试样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能量-损伤本构模型,最后结合试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卸)载速率与复合试样的峰值强度呈正相关,当加(卸)载速率从0.05 mm/min增大到0.15 mm/min时,恒定下限逐步循环加卸载路径(路径I)、变上下限等幅循环加卸载路径(路径II)下,试样的峰值应力分别增加了22.44%和28.89%;高加(卸)载速率下,试样的内部裂纹扩展越快,煤岩复合试样中煤组分的破碎程度加剧,分形维数随之增大,试样的内部裂纹扩展越快;随着加(卸)载速率的增大,煤组分中沿基质破坏增多。循环分级跨度大的路径(路径I)有助于试样内部的应力传递,为试样内部裂纹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对应试样的破坏程度更高。试验曲线和能量-损伤本构理论曲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的能量-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煤岩复合试样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复合结构 循环载荷作用 加(卸)载速率 宏-细观特征 能量-损伤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富油煤分子模型构建及其热解提油分子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伟 杨盼曦 +6 位作者 俞尊义 杨甫 王晶 马丽 李红强 杨伯伦 吴志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3,共12页
【目的】富油煤结构复杂,热解反应过程与机理不明晰,需要进一步研究富油煤结构与其热解产物分布的构效关系,明晰富油煤热解提油机理。【方法】以陕北典型富油煤为研究对象,结合^(13)C NMR、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计算并构建富油煤分子模... 【目的】富油煤结构复杂,热解反应过程与机理不明晰,需要进一步研究富油煤结构与其热解产物分布的构效关系,明晰富油煤热解提油机理。【方法】以陕北典型富油煤为研究对象,结合^(13)C NMR、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计算并构建富油煤分子模型,分子式为C_(444)H_(380)O_(74)N_(8)S。基于构建的富油煤分子模型,通过ReaxFF MD对陕北富油热解产物分布、热解特性以及焦油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和讨论】结果表明,陕北富油煤具有大量脂肪侧链和桥键等富氢结构,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焦油和气体等挥发分。温度和升温速率对富油煤热解产物分布影响显著,模拟热解温度在1500 K时富油煤没有完全反应,挥发性产物质量分数为7.8%;模拟热解温度升高至2000~3000 K时,分子及自由基碎片运动越剧烈,二次反应也更明显。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气体产物降低,而焦油产物先增加后减少;升温速率在100~200 K/ps时,富油煤没有完全热解,导致挥发分产率低于36%。根据热解产物分布推测,陕北富油煤热解反应机理是富油煤大分子中富氢结构受热断裂形成自由基碎片,进一步发生热解生成轻质焦油、重质焦油和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煤热解 分子模拟 热解温度 升温速率 模型构建 富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缩尺模型的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楼面加速度反应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治邦 樊圆 +2 位作者 任祥香 程春兰 卢文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loor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FAA)能够反映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而当前的规范与研究多是依赖于历史楼面记录或者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涉及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时计算分析和实际震害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以整体... 楼面加速度放大系数(floor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FAA)能够反映结构对地面加速度的放大,而当前的规范与研究多是依赖于历史楼面记录或者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涉及复杂体型建筑结构时计算分析和实际震害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以整体结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记录数据为基础,通过拟合分析得到各条记录下原型结构沿高度的FAA分布。基于类拟地震反应谱形状模型,得到具有一定保证率的FAA分布曲面,针对不同结构类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相比于规范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复杂体型建筑结构的FAA分布特征。定性地探索了场地卓越周期变化对该类型建筑结构FAA分布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反应 分布曲面 保证率 整体结构 缩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QL-to-text模型的组合泛化能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琳 范元凯 +3 位作者 何震瀛 刘晓清 杨阳 汤路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到自然语言的翻译(SQL-to-text)能提高关系数据库的易用性。近年来该领域主要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现有翻译模型的能力仍不足以投入实际应用。由于组合泛化能力是SQL-to-text模... 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到自然语言的翻译(SQL-to-text)能提高关系数据库的易用性。近年来该领域主要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现有翻译模型的能力仍不足以投入实际应用。由于组合泛化能力是SQL-to-text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提升翻译效果的必要能力,且目前缺少对此类模型组合泛化能力的研究,因此提出一种SQL-to-text模型的组合泛化能力评估方法。基于现有的SQL-to-text数据集生成大量SQL和对应的自然语言翻译(SQL-自然语言对),并按SQL-自然语言对所含SQL子句的个数将其划分为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使测试数据中的SQL子句皆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在训练数据中出现,从而得到可评估模型组合泛化能力的新数据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查询知识的使用程度较高,划分数据的方式更加合理,所得数据集符合评估组合泛化能力的需求且贴近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受到原始数据集的限制程度更低,并证实现有模型的组合泛化能力仍需提升,其中针对SQL-to-text任务设计的关系感知图转换器模型组合泛化能力最弱,表明原有的SQL-to-text数据集对组合泛化能力的考察存在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查询语言 组合泛化 机器翻译 数据库 长短期记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学茂 黄俊杰 +3 位作者 陈成华 黄志超 卢洺宇 王鑫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 为研究无砟轨道泡沫混凝土路基碎石夹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建立夹层结构足尺试验模型,开展变频加载和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频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呈增大规律但无峰值出现,表明夹层结构未产生共振现象;为降低加载频率对比值系数的影响,建议采用底座板与路基面之间振动位移比值系数作为基床或级配碎石夹层对无砟轨道结构支承状态分析的判据。循环动载作用下,夹层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和动土压力在加载至100万次后趋于稳定;相较传统土石填料路基,泡沫混凝土层能更好地均化上部荷载;经200万次动载作用后,试验模型总累积沉降为0.898 mm,碎石夹层的压缩变形占总累积沉降的82.9%。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砟轨道结构与泡沫混凝土层之间设置厚度为0.7 m的级配碎石夹层,可为线路提供平顺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碎石夹层结构 足尺试验模型 变频加载试验 循环加载试验 动力响应 长期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结构动态载荷预测方法
20
作者 樊昱玮 郭腾博 +3 位作者 李哲 洪良友 刘超 蒋东翔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236,共9页
[目的]针对传统代理模型无法处理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动态过程和异构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动态载荷代理模型方法。[方法]代理模型包含载荷特征编码和载荷响应解码2个模块。首先,通过载荷特征编码模块的LSTM对动... [目的]针对传统代理模型无法处理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动态过程和异构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动态载荷代理模型方法。[方法]代理模型包含载荷特征编码和载荷响应解码2个模块。首先,通过载荷特征编码模块的LSTM对动态外载荷时间序列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外载荷时序特征与结构参数特征进行融合,由载荷解码模块的LSTM进一步进行特征提取并生成最终输出,从而综合考虑动态外载荷时间序列和结构参数一维特征的异构数据输入,预测结构内力响应时间历程;最后,在有限元仿真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估,并与其他代理模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该动态载荷代理模型的平均精度可达98%,高于其他对比方法,且计算速度相较于有限元方法更快。[结论]所提方法可解决时序-非时序异构数据的代理模型问题,具有精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在快速迭代计算场景下能够发挥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动态载荷 人工智能 代理模型 深度学习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