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扎根理论的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教学驱动力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景雪冰 杨晓平 +3 位作者 景秀娟 李翠萍 高婷婷 韩庆坤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251-2258,共8页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合作(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三级编码及持续比较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构建的实习护生参与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包括MDT教...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临床实习护生参与多学科合作(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12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三级编码及持续比较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构建的实习护生参与MDT教学的驱动力模型包括MDT教学环境、MDT教学认知、个人因素、社会支持4个主范畴以及13个范畴,4个主范畴分别为驱动力的保障因素、核心因素、主体因素、关键因素。结论:临床开展MDT教学过程中建议围绕教学认知的核心因素,主动提供组织支持、保证教学环境,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并结合个体特质开展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机 模型构建 扎根理论 多学科合作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和提示学习的数字孪生水利知识图谱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燕 叶枫 +2 位作者 许栋 张雪洁 徐津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5-793,共9页
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知识图谱挖掘水利建设对象之间的潜在关系能够帮助相关人员优化水利建设设计方案和决策。针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复杂的特性,以及通用知识抽取模型缺乏对水利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抽取精度不足... 构建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知识图谱挖掘水利建设对象之间的潜在关系能够帮助相关人员优化水利建设设计方案和决策。针对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学科交叉和知识结构复杂的特性,以及通用知识抽取模型缺乏对水利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抽取精度不足等问题,为提高知识抽取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知识抽取方法(DTKE-LLM)。该方法通过LangChain部署本地大语言模型(LLM)并集成数字孪生水利领域知识,基于提示学习微调LLM,LLM利用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抽取知识,同时,设计异源实体对齐策略优化实体抽取结果。在水利领域语料库上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以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向长短期记忆条件随机场(BiLSTM-CRF)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和通用信息抽取模型UIE(Univers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DTKE-LLM的精确率更优;消融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ChatGLM2-6B(Chat Generative Language Model 2.6 Billion),DTKE-LLM的实体抽取和关系抽取F1值分别提高了5.5和3.2个百分点。可见,该方法在保障知识图谱构建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知识图谱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提示学习 知识图谱 知识抽取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间接选育和构建预测模型的关键性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建 杨文 +2 位作者 孟孜 查成万 吴望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猪断奶重、屠宰前活体重、背膘厚等性状因素对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确定影响猪IMF含量的关键性状因素。[方法]以805头皮特兰×[杜洛克×(长白×大白)]四元商品猪群为试验对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猪断奶重、屠宰前活体重、背膘厚等性状因素对猪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确定影响猪IMF含量的关键性状因素。[方法]以805头皮特兰×[杜洛克×(长白×大白)]四元商品猪群为试验对象,记录性别,测定初生重、断奶重、屠宰前活体重和IMF含量等14个性状,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从14个性状中初步筛选出影响IMF含量的性状因素,再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评估各性状因素对IMF含量影响的重要性,进一步通过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IMF含量的关键性状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分析关键性状因素不同水平对IMF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猪IMF含量与断奶重(r=0.13, P<0.001)和屠宰前活体重(r=0.22, P<0.001)呈显著相关;与不同位置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为0.21~0.26。另外,IMF含量与肉色红度值a*、黄度值b*、色调角H0和色度C*值也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08~0.13。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胸腰结合处背膘厚对IMF含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屠宰前活体重。LASSO回归和逐步回归分别筛选出9个和5个显著影响IMF含量的性状因素,其中性别、断奶重、屠宰前活体重、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4个活体可测性状为2种方法共同筛选出的关键性状因素。GLM分析结果显示,4个活体可测性状对IMF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阉公猪平均IMF含量(2.52%)显著高于母猪(2.41%)(P<0.05);断奶重小于5 kg组平均IMF含量(2.24%)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屠宰前活体重小于85 kg组的平均IMF含量(2.27%)显著低于115 kg以上组(2.67%)(P<0.05),当屠宰前活体重大于100 kg后,各水平组间平均IM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大于26 mm组的平均IMF含量(2.73%)显著高于其他背膘厚组(P<0.05),而5~12 mm与12~19 mm背膘厚组的平均IM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确定了性别、断奶重、屠宰前活体重和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4个与IMF含量显著相关的活体可测定性状,并发现平均IMF含量随着屠宰前活体重和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脂肪 间接选择 模型构建 机器学习 活体可测定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深度学习的社会性支持服务研究:一种多层次渐进表征与聚合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汤筱玙 王琦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0,共9页
深度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紧密关联,社会性支持机制的缺失是制约深度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开展深度学习需要对社会性支持服务样态进行系统审思与构建。该研究聚焦学习的社会性本质,从学习者、知识、学习过程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社会性支持... 深度学习与社会性学习紧密关联,社会性支持机制的缺失是制约深度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开展深度学习需要对社会性支持服务样态进行系统审思与构建。该研究聚焦学习的社会性本质,从学习者、知识、学习过程三个维度深入阐释社会性支持的关键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社会知识网络为载体的社会性支持多层次渐进表征与聚合模型。该模型涵盖“社会性特征的可感知”“社会性知识的可获取”“社会性活动的可参与”“社会性知识的可分享”“社会性关系的可发展”“社会性群体的可加入”“社会性知识的可建构”七个核心要素,面向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化、递进式的支持框架。在此模型的指导下,设计开发了社会知识网络工具SKN,通过结构化地聚合和组织多维社会性节点,为深度学习的信息输入、活动参与、知识创生三个关键阶段提供适应性的社会性支持服务,为优化深度学习的社会性支持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社会性支持 社会知识网络 学习支持服务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教学设计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样态与模型构建
5
作者 王明娣 刘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共9页
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破除学科壁垒、聚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教育向素养本位深层次转型。然而,当前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中仍存在内容“拼盘化”、形式“杂糅化”、方法“研究化”等... 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破除学科壁垒、聚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教育向素养本位深层次转型。然而,当前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实施中仍存在内容“拼盘化”、形式“杂糅化”、方法“研究化”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成效甚微。为破解以上难题,有必要引入整体性教学设计理念,从全局视角优化教学过程,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应遵循“系统前瞻性”“渐进适配性”“调控迭代性”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体性教学设计视域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模型,即跨学科主题学习“四维架构”的统筹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构化任务”的梯度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智适应评价”的反馈优化三重进程,最终形成“规划—实施—改进”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动态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教学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T和Bi-LSTM的题目难度预测:知识点标签增强模型
6
作者 叶航 柴春来 +2 位作者 张思赟 陈东烁 吴霁航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42,共6页
目前在高校C语言编程课程中,使用客观评价的题目难度考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大部分难度评估方法都针对特有科目和特有题型,而对中文编程题目的难度评估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融合题目文本和知识点标签的基于BERT(Bi... 目前在高校C语言编程课程中,使用客观评价的题目难度考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大部分难度评估方法都针对特有科目和特有题型,而对中文编程题目的难度评估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一种融合题目文本和知识点标签的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模型的C语言题目难度预测模型FTKB-BiLSTM(Fusion of Title and Knowledge based on BERT and Bi-LSTM)。首先,利用BERT的中文预训练模型获得题目文本和知识点的词向量;其次,融合模块将融合后的信息通过BERT处理得到文本的信息表示,并输入Bi-LSTM模型中学习其中的序列信息,提取更丰富的特征;最后,把经Bi-LSTM模型得到的特征表示通过全连接层并经过Softmax函数处理得到题目难度分类结果。在Leetcode中文数据集和ZjgsuOJ平台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XLNet等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所提模型的准确率更优,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题目难度预测 BERT 预训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7
作者 李毅 刘俊娇 +1 位作者 黎晓青 苏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基于此,该研究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及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明显。③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④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同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试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维路径的协同创新作用;明确企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地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制定差异化绿色创新激励策略;建立数字监管和评估机制,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重识别研究进展
8
作者 平灿 李雷孝 +2 位作者 刘东江 林浩 史建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37,共22页
随着智能监控和公共安全领域对车辆重识别技术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凭借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手工特征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车辆重识别面临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梳理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重识别... 随着智能监控和公共安全领域对车辆重识别技术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凭借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手工特征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车辆重识别面临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梳理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重识别研究。介绍了车辆重识别的背景知识。根据数据输入源的不同,将现有方法分为表征学习和跨域学习两大类。表征学习关注全局特征和辅助特征的提取与融合,跨域学习则致力于处理不同领域之间的适应性问题。系统地总结了各类方法的关键技术,评述了它们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无监督学习方法、大语言模型等先进技术来进一步提升车辆重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车辆重识别 表征学习 特征提取 生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时空自适应的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方法
9
作者 张冰冰 李海波 +1 位作者 马源晨 张建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51,共9页
目的在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的研究领域中,现有方法普遍面临全局时空信息处理不足的挑战。这些方法通常依赖大量的标注数据训练深度模型,但在只有少量训练样本可用的情况下,它们往往难以有效捕捉和利用视频数据中的时空动态。方法针对此问... 目的在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的研究领域中,现有方法普遍面临全局时空信息处理不足的挑战。这些方法通常依赖大量的标注数据训练深度模型,但在只有少量训练样本可用的情况下,它们往往难以有效捕捉和利用视频数据中的时空动态。方法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包含时空自适应模块和协方差聚合模块的二阶时空自适应网络架构,以提升小样本学习在视频行为识别任务上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时空自适应模块能根据视频内容的变化动态聚合局部和全局时空信息,从而优化全局信息的提取流程。协方差聚合模块利用二阶统计方法增强视频的全局时空特征表达,提供更加鲁棒的视频全局表征。结果在4个主流的视频行为识别基准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Something-SomethingV2数据集上的1-shot和5-shot任务中,准确率分别达到52.2%和72.4%,显著超过基线模型。在Kinetics100,UCF101和HMDB51数据集上,同样表现出色,充分证明了其在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提出的二阶时空自适应网络有效提升了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时空信息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为该领域提供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视频行为识别 时空表征学习 时序建模 协方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帧信息融合建模的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方法
10
作者 张冰冰 李海波 +1 位作者 马源晨 张建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0,共10页
目的为克服现有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视频行为识别方法在全局时空信息获取及复杂行为建模方面的局限,开发一种新型网络架构,以显著提升小样本学习在视频行为识别中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方法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帧信息融合模块和多维注意力建模模... 目的为克服现有基于小样本学习的视频行为识别方法在全局时空信息获取及复杂行为建模方面的局限,开发一种新型网络架构,以显著提升小样本学习在视频行为识别中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方法提出一种结合连续帧信息融合模块和多维注意力建模模块的网络架构。连续帧信息融合模块位于网络的输入端,多维注意力建模模块则设置在网络的中间层,整个网络基于2D卷积模型设计,可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结果在Something-Something V2,Kinetics-100,UCF101和HMDB51共4个主流行为识别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Something-Something V2数据集上的1-shot和5-shot任务中准确率分别达到50.8%和68.5%;在Kinetics-100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1-shot和5-shot任务准确率分别为68.5%和83.8%,比现有方法显著提升;在UCF101数据集上,本文方法的1-shot任务准确率为81.3%,5-shot任务准确率为93.8%,在不同配置下均显著优于基线方法的;在HMDB51数据集上,1-shot任务的准确率为56.0%,5-shot任务的准确率为74.4%,展现了良好的泛化性能。结论连续帧信息融合建模网络在提高模型对复杂时空信息处理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本文解决方案为小样本视频行为识别领域带来了有效的新方法,且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学习 视频行为识别 时空建模 时空表征学习 连续帧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语言模型和深度残差神经网络的蛋白质与多肽结合残基预测
11
作者 胡俊 陈开心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10-1917,共8页
识别蛋白质-多肽结合残基对于揭示蛋白质功能机制和探索药物发现至关重要.许多计算方法被提出来用于预测多肽结合残基.然而,由于特征表示质量的限制,预测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模型PL-Pep,从蛋白质序列中... 识别蛋白质-多肽结合残基对于揭示蛋白质功能机制和探索药物发现至关重要.许多计算方法被提出来用于预测多肽结合残基.然而,由于特征表示质量的限制,预测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模型PL-Pep,从蛋白质序列中挖掘出更多判别性信息,从而提高多肽结合残基预测性能.具体地,首先使用预训练的蛋白质语言模型(ESM2)来提取蛋白质序列高潜在判别表示.接着,设计了一个基于卷积的残差神经网络来训练蛋白质-多肽结合残基预测模型.此外,改进了对比损失函数以提高模型的性能.两个独立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大多数的预测方法相比,PL-Pep获得更高的马修相关系数(MCC)和AUC值.详细的数据分析表明,PL-Pep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蛋白质语言模型,仅从蛋白质序列中提取更多判别性信息以及利用改进的对比损失函数进一步优化不平衡数据集下的结合残基的特征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语言模型 深度学习 特征表示 多肽结合残基 对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思维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建模活动
12
作者 云丹 任旭阳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4,共4页
在“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建模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正向和逆向双向思维进行减数分裂模型的搭建,并运用模型深入解决遗传与变异问题,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模型搭建 深度学习 情境创设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探索
13
作者 潘晓燕 刘金福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8,共3页
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实时进行评价,指向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包括确立课标学情-目标、真实情境-问题、科学史-活动的教学主线,实现“教”可视;利用实验、建模、实践性作业等... 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实时进行评价,指向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包括确立课标学情-目标、真实情境-问题、科学史-活动的教学主线,实现“教”可视;利用实验、建模、实践性作业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展示学生的思维路径,实现“学”可视;采用评价目标-评价作业-评价量规的表现性评价,指向“教学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深度学习 神经冲动 表现性评价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境脉设计的初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
14
作者 骆国庆 孔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5,共3页
基于学习境脉设计的理念,以“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实践为载体,创设“情境驱动—模型进阶—决策迁移”三位一体的建模教学。借助“扁桃体炎患者药物运输路径差异”为医疗决策情境,通过递进式问题链促进“结构与功能观”“系... 基于学习境脉设计的理念,以“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实践为载体,创设“情境驱动—模型进阶—决策迁移”三位一体的建模教学。借助“扁桃体炎患者药物运输路径差异”为医疗决策情境,通过递进式问题链促进“结构与功能观”“系统建模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建构 学习境脉 血液循环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深度学习在目标导向分子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王纪峰 汪莹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4-435,450,共13页
分子设计作为化学与材料科学中的一项核心任务,面临着在庞大的化学空间中高效筛选并开发具备特定功能的分子的问题,传统方法在效率和探索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近年来,生成式深度学习的兴起为分子设计提供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新路径。综... 分子设计作为化学与材料科学中的一项核心任务,面临着在庞大的化学空间中高效筛选并开发具备特定功能的分子的问题,传统方法在效率和探索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近年来,生成式深度学习的兴起为分子设计提供了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新路径。综述了生成式深度学习在分子设计中的应用进展,首先对不同分子表示方法(如SMILES、分子图和三维结构表示)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随后,综合评估了3种主流生成式模型:生成对抗网络(GAN)、变分自动编码器(VAE)和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并探讨了生成式模型在目标导向分子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不同模型在分子生成质量与性质优化方面的差异。最后,基于现有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生成式模型在分子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成 生成式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变分自动编码器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 模型性能评估框架 分子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草业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动物营养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金玉 袁民 +1 位作者 翁秀秀 郭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68-2776,共9页
本文回顾了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构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评价效果。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理论部... 本文回顾了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构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评价效果。分析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应用,效果很好。可为进一步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学课程 混合式教学模式 构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图谱和图注意力网络的旅游推荐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春 王萌萌 孙彬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0-1427,共8页
为缓解旅游推荐模型面临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图谱和图注意力网络的旅游推荐算法KRGAT(knowledge rippl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借助水波网络从用户的历史旅游行为和知识图谱中挖掘用户偏好增强用户特征表示... 为缓解旅游推荐模型面临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图谱和图注意力网络的旅游推荐算法KRGAT(knowledge rippl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借助水波网络从用户的历史旅游行为和知识图谱中挖掘用户偏好增强用户特征表示,针对当前旅游项目特征学习的方法难以提取节点深层特征的问题,利用图注意力网络聚合相关度更高的邻居节点信息,增强旅游项目特征表示。实验在自建立的旅游数据集上与5个基线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KRGAT的精确率(P)、召回率(R)和AUC值分别提升了5.73%、4.42%和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推荐算法 图注意力网络 知识图谱 水波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大语言模型 知识表示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苏小红 郑伟宁 +3 位作者 蒋远 魏宏巍 万佳元 魏子越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74,共38页
源代码漏洞自动检测是源代码漏洞修复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保障软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安全专家人工制定的规则检测漏洞,但是人工制定规则的难度较大,且可检测的漏洞类型依赖于安全专家预定义的规则.近年来,人工智能技... 源代码漏洞自动检测是源代码漏洞修复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保障软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安全专家人工制定的规则检测漏洞,但是人工制定规则的难度较大,且可检测的漏洞类型依赖于安全专家预定义的规则.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基于学习的源代码漏洞自动检测提供了机遇.基于学习的漏洞检测方法是指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技术来进行漏洞检测的方法,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漏洞检测方法由于能够自动提取代码中漏洞相关的语法和语义特征,避免特征工程,在漏洞检测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了现有的基于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技术,对其研究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重点对漏洞数据挖掘与数据集构建、面向漏洞检测任务的程序表示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源代码漏洞检测的可解释方法、细粒度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方法等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化语义感知、多粒度漏洞分类和辅助漏洞理解的漏洞检测参考框架.最后对基于学习的源代码漏洞检测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安全 源代码漏洞检测 漏洞数据挖掘 漏洞特征提取 代码表示学习 深度学习 模型可解释性 漏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及其形成机制——基于自动性特点和抽象化表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褚昕宇 王泽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目前对于竞技运动专家如何从长期训练中获得和迁移、提炼和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制尚未有清晰的阐释。基于专家-新手范式的研究表明,从表征学习的角度看竞技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主要体现在注意优势和记忆优势两方面,而竞技运动专家知... 目前对于竞技运动专家如何从长期训练中获得和迁移、提炼和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制尚未有清晰的阐释。基于专家-新手范式的研究表明,从表征学习的角度看竞技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主要体现在注意优势和记忆优势两方面,而竞技运动专家知识与技能的自动性特点和抽象化表征是其认知优势效应形成的两个关键原因。从生成模型的角度探讨竞技运动专家知识系统的抽象化表征机制,为能更好地理解竞技运动专家的认知优势效应,助其突破认知局限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专家知识系统 表征学习 自动性 抽象化 生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工程教育深度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林浩 张艳鹿 杨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5,共8页
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所具备的虚实映射、现实场景复刻等功能为工程教育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具象表达的有力载体。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构筑工程教育深度学习展开的载体基础、多向度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所具备的虚实映射、现实场景复刻等功能为工程教育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具象表达的有力载体。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的融合构筑工程教育深度学习展开的载体基础、多向度实现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全方位重塑面向工程实践应用的工程能力和思维等是数字孪生在工程教育深度学习中得以推进的主要路径。该文在剖析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融合的工程教育深度学习包含开辟知识传递路径、建构立体化高效课堂、创建验证情境、重构师生角色及关系、支持实现持续改进的多维评价等维度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与仿真推演融合的三阶段五环节工程教育深度学习模式,以期为工程教育深度学习的有效展开、提升工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仿真推演 工程教育 深度学习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